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草芥。”

    刘好好不适地揉了揉眉心,“我过去和天天、向上他们说起南省人下南洋的故事,总是说我们的骨子里有着冒险精神,事实上哪有这么浪漫,如果不是穷到了极点,谁愿意受这样的苦?”

 第八百章 悲观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我让秦阿姨晚上给你熬一些安神的汤水喝。”庄立军后悔自己刚才的嘴快,把偷渡的事情说得那么细做什么,她都已经做噩梦了,他还给她添堵。

    刘好好当然没有那么脆弱,她做噩梦并不是恐惧害怕,而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和急迫,甚至是焦虑。

    刘好好不说话的时候特别严肃,尤其是皱眉沉思时身上还带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傲气,但是他知道她的心肠是最软的,那艘偷渡船出事以后,恐怕她一直都无法安然入睡,而他又无法在她身边劝慰,所以她干脆工作到深夜,把自己熬得这么憔悴。

    他伸手将她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她瞬间放松下来,纵容自己暂时放空,只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充分理解、保护,就像倦鸟归巢,所有的漂泊无依都有了停靠的地方。

    赵兰舟最近咳嗽得很厉害,几乎都说不出话来,但他没有时间休息,靠在沙发上听刘好好的汇报,本来别说是刘好好这个副县长了,就连林文昌都没有资格直接找他汇报,但是刘好好不是普通人,她是赵兰舟放在基层的眼睛。

    自从雷明凡来了南省之后,赵兰舟的人就被换掉了不少,他甚至都摸不透现在的h市市长陈开进的底,为了提防这些人团结起来欺骗自己,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听刘好好关于基层的工作情况汇报,以保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情况。

    赵兰舟听完之后点点头,哑着嗓子说,“我想要在x市修一个国际机场,你觉得怎么样?”

    “我们省现在还没有国际机场,来往的客商都要通过外省机场中转,的确非常不方便,可是要修机场为什么不在我们h市修呢?我们毕竟是省会城市,省府所在地也在这里,来我们南省的大部分人也都会来h市,您今后如果出差坐飞机,还要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到x市坐飞机,未免也太不方便了吧?”

    “因为这个项目计划是x市自己提出来的,他们愿意投入资金建设,并且已经找到了投资者,我们省里财政情况有限,给不了太大的支持,而h市目前没有这个实力做下去。”赵兰舟感慨地看着刘好好,他又如何不知道在省会城市修机场更好,但只能说x市更有魄力了,“机场建设刻不容缓,谁有条件上,谁就先上。”

    刘好好沉默,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靠一个人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历史有其特有的轨迹,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外力内因各方面的结果,包括南省的机场建设,连这么一件小事,她都无法改变,顿时又生出了几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悲凉来。

    “如果在x市修了机场,那么两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就刻不容缓了。”她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既然机场的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弥补。

    “高速公路?”赵兰舟有了兴趣,他知道公路,但是高速公路这个概念还是挺陌生的。

    刘好好便详细对他解释了一番。

    “这种公路很好。”赵兰舟频频点头,“不仅要在x市和h市之间修,几个地市也要用这种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这样我们省的交通运输能力能够大大提升。”

    赵兰舟自上任起就很注重修路,所以南省在山多难行的情况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已经做到了镇镇通公路,部分农村也接入了路网,当然目前最好的路也就是省道、国道,还没有出现高速公路。

    赵兰舟去了几次国外,也见过m国那种宽阔大气的公路,所以刘好好稍一解释他就明白了,虽然现在南省的车不多,省道、国道已经完全够用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路迟早会变得拥堵不堪,他在这个位子上不能只看眼前,必须要看到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三十年后,只有目光长远,做事大气,才能为今后的建设打好基础。

    “唯一的问题就是钱,高速公路的成本很高,而且在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情况下,设计师、施工队甚至是材料,我们都没有地方借鉴,全部要靠自己摸索,难度不小。”刘好好提醒道。

    “我一把年纪的老头子都不怕困难,你年纪轻轻怕什么?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就先去想困难,也太没信心了。”赵兰舟嗤笑一声,“这几年咱们遇到的难事难道还少吗?别瞻前顾后的,尽管放胆去做,反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我去找人论证高速公路的可行性,你也要努力做好你自己的工作,你最近情绪不大对头,有点悲观啊。”

    赵兰舟嗓子不好,说完这么一段话忍不住连连咳嗽,刘好好连忙把茶杯端给他,有些惭愧道,“招商引资的事情进展缓慢,长福县迟迟无法脱贫,我有些心态失衡了。”

    赵兰舟喝了一口茶,摇头笑道,“你也太急了,你才去长福县一年多,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啊,你看我来南省多久了?我要是和你一样,这工作就别想做下去了。”

    “我知道,我会调节的。”刘好好不好意思地说。

    “我上次听他们汇报说血吸虫的情况得到好转了,你分管长福县的卫生,情况怎么样?”赵兰舟对刘好好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她说会调节,就一定能够调节好,索性就转了个话题。

    “的确是好转了,农村的厕所建设一直在推进,定期也都会去灭螺,向村民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各项工作该做的都做了,但是,”刘好好苦笑,“撇开镇里和县城不论,长福县下面的农村,每年征兵体检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过,全都有血吸虫病。”

    赵兰舟脸色微变,会去应征入伍的都是青壮年,这就意味着长福县的农村青壮年全都患上了血吸虫病,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第八百零一章 事业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这项工作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什么还是没能做好?”赵兰舟不理解了,当初血吸虫病全国泛滥,这几年不少地方都得到了控制,怎么南省还是没有起色?

    “还是因为穷,沿海地区土地少,而且贫瘠,比内陆山区要穷很多。我们是在农村建了厕所,也一直在宣传,但农民不愿意使用,他们更愿意把人畜粪便堆在自家附近,因为他们要自己堆肥,就连粪便都很宝贵,哪里舍得浪费在公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下雨,粪水横流,流入农村的溪流小河中,污染了他们的水源地。之前苏华年给他们清口村捐了钱,从县里的自来水厂牵管道通到村里,保证家家户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但是几个月下来,根本没有几家用自来水,也是因为穷,去村里的溪边挑水不要钱,自来水要钱。”

    赵兰舟剧烈咳嗽了几声,“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穷字,我理解你的压力,招商引资的工作刻不容缓,你就那么相信苏华年会像当年的那位大华侨一样散尽家财帮助长福县脱贫致富?”

    “恐怕不会有散尽家财那么夸张,我也没指望要他在长福县散尽家财。”刘好好笑了,“招商引资是双赢的事情,不是做慈善,虽然他们来我们这里投资,能够帮我们解决贫困的问题,但是难道他们就没有受益吗?我们有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还有这么大的市场,只要他们抓住机会,无疑是挖到了一座大金矿,只不过他们现在还有些拿不准形势,处于试探犹豫的阶段,我在苏华年身上下了那么大的功夫,不是想要他把家里的万贯家财撒到我们长福县来,而是希望他能在长福县赚钱,以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商人来长福县投资,我相信任何事只有多方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苏华年是传统的南省人,一时还不能接受回乡赚钱这件事,而他的孩子们就不一样了,他们站在商人的角度出发,自然是要衡量其中的利益,刘好好不仅在做苏华年的思想工作,也在和他的几个孩子,特别是苏运平联系,通过他来劝服苏华年。

    苏运平对回乡撒钱做慈善不甚热衷,但是却对刘好好提出的回乡投资建厂很感兴趣,尤其是她抛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十分动心,与其说是他看中南省的投资环境,还不如说他看中了刘好好这个人。

    他知道国内的形势,大学生并不多见,一个京大毕业生出身的副县长绝对是前程远大的,而且刘好好这个人有头脑有能力有远见,值得他押重宝在她身上。

    所以这段时间苏运平和刘好好的联系,比苏华年还要频繁。

    刘好好从赵兰舟的书房里出来,庄立军正好也有事要和赵兰舟谈,她便陪着史红坐着闲聊。

    “你最近瘦了不少,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史红关心地看着她。

    刘好好摸了摸自己的平坦的小腹笑道,“生完未未之后胖了不少,现在总算瘦回去了,是好事。”

    “胖点儿才好看,你刚生完孩子那阵脸色特别红润,你看你现在,脸色青白青白的,没有过去好看了。别成天想着工作,自己的身体最重要,千万别向老赵学,我听到他成天咳嗽就烦。”史红没好气地说。

    “赵高官的咳嗽的确拖挺久的了,我上次过来就听到他咳个不停,怎么没去医院看看?”

    “保健医生上门给他看过了,劝他去医院拍个片检查一下,他拖着死活不肯去。”史红一脸担忧,“之前本来吃药把咳嗽压下去了,这几天咳得又厉害了,吃药也不管用了,我怎么劝他都没有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还做什么事业?”

    “史阿姨,您说的对。”刘好好点点头,最近自己的状态的确不好,应该要尽快调节,不能年纪轻轻就赔上自己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