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农家奋斗史-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这么紧张,还记得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答应过你们,要带你们来京城玩的,怎么样,大姐说话算话吧?”

    “我还以为你只是随便说说的呢!”刘天天接受得最快,“大姐最好了,从来不骗我们!”

    刘向上也是一脸兴奋,他们可是去日日出现在课本中的圣地京城呢,这样好的机会,他过去也只敢在梦里想想。

    只有刘学习一脸惶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竟然是来京城玩的?这也太奢侈了。

    “你紧张什么?说是玩,也是带你们见见世面,这一路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和咱们南省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的书读得不够多,路也走得不够多,别说世界有多大你们不晓得了,咱们国家有多大,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你们都不知道,这样可不好。”刘好好揽着刘学习的肩膀,“所以这一路上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再积极动脑子好好想想,每天晚上都要把一天的所见所感写下来,这是我布置给你们的作业,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写好之后,第二天我们四个互相传阅,互相启发。”

    年纪最小的刘向上一脸跃跃欲试,刘天天却唉声叹气,“这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文吗?大姐你带我们出来玩,还不忘记布置作业,真是太扫兴了。”

    “玩归玩,可不能白玩,玩的时候也得动脑子。”刘好好对这三个孩子的感情很复杂,有的时候可以说她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教养,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正因为这样,她对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抱怨归抱怨,但是他们三个这一趟的确是大开眼界,就连惶恐的刘学习也很快被外面的精彩的世界分散了注意力,变得兴致勃**来。

    “大姐,你说他们这样每天在火车站卖熟鸡蛋和玉米棒,一天能够赚多少钱?”刘天天对每个火车站叫卖的吃食十分感兴趣,甚至还在小本子里记下了,每个火车站卖的是什么吃食,哪种吃食最受欢迎。

    刘好好并不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在教养他们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地给他们灌输什么商业知识,只能说刘天天虽然不喜欢学习,但对商业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不少南省人在经商上很有天赋,这大概也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基因吧。

 第五百二十六章 思考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卖鸡蛋和玉米也是这一段时间刚看到的,能赚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不如你算一算?”刘好好鼓励道。

    “我看刚才在咱们火车停靠的十分钟里,有个小姑娘篮子里的鸡蛋一下子卖掉了一半,大概也有二十来个,一个煮鸡蛋三毛钱,扣去成本一毛钱到一毛五,最少净赚一毛五,那二十个蛋就是三块钱,只要一天路过这里十趟车,那她就能赚三十块钱,十天是三百块,一个月就是九百块!”刘天天拿着纸笔写写算算,算到最后,无论是她还是刘学习刘向上都惊呆了。

    九百块是什么概念,在这个一个月能赚一百多块钱工资就算是家境优渥的年代,无疑是一笔多得让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巨款。

    “只可惜咱们家那儿没有火车站,不然我也上火车站卖蛋去!”刘天天咬牙,在火车站卖蛋能赚这么多钱,还读什么书,上什么大学啊。

    “你总说自己最不喜欢数学,可是现在看来你的数学很不错嘛,”刘好好鼓励道,“但是你再算算看,一天赚三十块钱需要多少鸡蛋?如果我没算错的话,应该是两百个鸡蛋吧?两百个鸡蛋得养多少只鸡?你们见过哪家人养那么多鸡的?”

    刘天天呆了呆,现在家家户户一般也就养个两三只鸡,养多了就算没被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也没那么多粮食喂鸡啊,“但是她可以去买别人家的鸡蛋啊……”

    “一天两百个鸡蛋?你让她上哪儿买去?就算她跑遍全村,也不大可能买到两百个。”

    这下刘学习和刘向上也从震惊中回过味来了,“那一篮鸡蛋最多也就三四十个,应该是那个小女孩儿家里攒了好几天的,就像是我们家平时攒了蛋赶集的时候拿去卖一样,卖完那一篮,她应该就回家去了,下一次来又得好几天后了。”

    “现在日子虽然比过去好了,咱们都能吃饱肚子了,但是菜禽蛋肉这些农副食品的供应还是不足,不仅咱们在农村吃不上,就算在城市里也是凭票供应,所以那个小女孩的煮鸡蛋才能卖得那么快,坐火车的人大多经济宽裕,能够买得起她的鸡蛋,但是平时吃到鸡蛋的机会并不多,在旅途上遇到卖鸡蛋的,既可以打打牙祭,又不需要蛋票,卖蛋的小姑娘虽然不至于像你计算的那样暴富,但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刘天天听得认真,但表情还是有些失望,她本来还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日子呢,“怎么就没办法每天弄到两百个鸡蛋呢……”

    “一天弄到两百个鸡蛋?怎么可能?你想什么呢?”刘向上第一个嘲笑道。

    “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够将散养鸡鸭的状态变为成规模的大型养鸡场,集中圈养几百只鸡,那么日产两百个鸡蛋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是要养那么多鸡,饲料必须跟上去,对玉米、麸皮的产量要求就很高了,不能仅够我们人吃的,还得为鸡鸭留足分量。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刘好好适时住了嘴,后头还有很多话,涉及深层次的原因在家里说说也就算了,现在在火车上人多嘴杂,再往深里说就不合适了。

    她说的这些话已经够让姐弟三人思考很久的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买卖,会牵扯到这么多环节。

    刘天天心悦诚服地说,“大姐想的就是比我们深,我只想着卖水煮蛋赚钱,倒是没想到这钱也不是这么好赚的。”

    “你刚才想的那种一夜暴富的事情不能说是没有,但是概率并不大,所以如果有人拿什么一夜暴富或者是什么绝好的机会来诱惑你们,任凭他们说的天花乱坠都不要相信,动动自己的脑子想得深一些就不容易上当受骗了。”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骗子出现,这些人巧舌如簧,不知道有多少老实巴交的人上当受骗,骗财的有,骗色的也有,刘学习为人朴实,对物质的要求不高,还不容易受到什么影响,刘天天心思活络,有些小聪明,但是又急功近利、虚荣心强,还一门心思想要去社会上闯荡,最容易被那些骗子利用。

    所以刘好好这些话主要是针对刘天天说的,她和三个孩子相处,从来都是把他们当成大人看待的,并没有觉得他们年纪小,就不该和他们说这些,就算他们听得懵懵懂懂的,只要能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印记就是好的,而对他们来说,信任依赖刘好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从来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

    姐弟四人觉得正常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就觉得可笑了,和小屁孩儿说这些,听得懂吗?何况哪里会有人去诱骗一个小孩儿,这不是吃饱了撑着吗?

    “姑娘,你是去京城读书的吧?”他们邻座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带着笑意和刘好好搭话,虽然她和小孩儿说这些挺奇怪的,但是她的见识却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姑娘看起来应该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

    “是的。”刘好好点点头,男人的口音很重,听起来是西北一带的人。

    “你刚才说要提高粮食产量,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吗?”

    刘好好失笑,“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哪里是我这么个普通学生能够解决得了的?”

    她本来就小心谨慎,对自己认识的人都有所保留,何况是对火车上认识的陌生人,要是说得太多了,可就交浅言深了,谁知道会不会落人话柄。

    中年男人本来也就是随口一问,自然不会接连逼问下去,只是朝她憨厚地笑了笑,“我们家乡那儿土地贫瘠,气候条件也不好,粮食产量一直不高,老百姓苦啊,遇到荒年,家家户户连肚子都吃不饱,如果能有法子提高粮食产量就好了。”

    刘好好理解地点点头,“我们老家那儿也不适合种粮食,都是山地,又靠近海边,土地的盐碱度高,也只有地瓜、花生、毛豆这些东西产量高一些,我们平时吃的米饭里也都要掺着地瓜吃,否则光靠白米饭可吃不饱。”

 第五百二十七章 较真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我们那儿雨水少,草比粮食长得好,这些年风沙大,很多地方连草都不长了……”中年男人像找到了知音,很朴实地打开了话匣子。

    刘学习他们几个没有去过西北,听着中年人介绍与他们家乡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都听得入了迷。

    中年男人的口才不错,虽然眼界和知识并不算广,但是刘好好有意让弟弟妹妹多听一些,便引着他往下说,还真让中年男人给他们上了难得的一课。

    中年男人刚开始还只是诉苦,说到老家的历史和名人,便涌起了一股自豪感,大说特说当地的传说故事,将刘学习他们三个唬得一愣一愣的。

    他说的起劲,孩子们听得起劲,其他的乘客却听不下去了,这中年人把自己的老家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仿佛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一般,这牛皮吹得可不是一般大。

    有一个年轻的男学生推了推眼镜,不屑地冷笑,“大叔,照你这么说你们那儿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啊,可是怎么和历史上的记载不一样啊?”

    刘学习他们几个听得入脑入心,一股脑地都相信了,完全没想到还会有人出来质疑,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谁说的是对,谁说的是错。

    中年大叔涨红了脸,颇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咱们家乡那儿都是这么说的……”

    “那可真是有意思了,我正好是学历史的,要不等到了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