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采了些草药,你们收不收?”刘好好解下背篓。
老头儿推了推眼镜,仔细辨认着背篓里的草药,“哟,果真是草药,认识这么多种草药,阿妹家里是赤脚医生?”
“不是,就是听长辈提起过,自己试着到山里采的。”刘好好一脸期待地看着他,这几天她带着刘天天和刘向上漫山遍野地挖了这些草药,她觉得这分量不轻,应该能卖上不少钱。
第四十五章 收购站
(全本小说网,HTTPS://。)
“一块八毛钱,收购站全收了。”老头儿沉吟片刻。
才一块八毛钱?她一脸失望,这一背篓草药被她压得实实的,分量可不轻,而且像雷公藤这样的药材,价格应该不低才对,才卖这么点儿钱她心里实在接受不了。
“阿伯,您能不能称一下,这些草药被我压实了,其实很重的,有些是已经晒干了的……”她不甘心地说。
“阿妹啊,不是我故意压你的价,实在是这些草药不值钱啊,咱们收购站本来也不收这个的,我看你来公社一趟不容易,这才硬着头皮收下来的,到时候卖给国家药店的价格,不一定会比这个高。”老头儿摇头叹气,收购站都是国有的,他又何必去做坏人胡乱压价?
刘好好见老头儿神色坦荡,不像是偷奸耍滑的人,心里也就信了七八分,蚊子再小也是肉,一块八毛钱虽然少,但也是一笔意外之财,便爽快地说,“行,我都听阿伯的。”
老头儿干脆利落地收了这篓草药,拿了钱给她。
她一边点钱,一边问道,“阿伯,收购站平日最喜欢收些什么山货啊?”
“你这阿妹不错,来我这收购站的人不少,主动问我们愿意收些什么的却不多,”老头儿朝她竖起了大拇指,从柜台里拿了一张印刷好,但十分简陋的收购广告,“我们想要收的东西都印在上头了,你看还画了图片,也介绍了东西在哪里能够找得到,用了不少心思呢,偏偏用心来看的人却不多。”
老头儿唉声叹气,他这收购站的生意冷冷清清,年底评比的时候总是落在后头,回回挨骂,老脸都丢尽了,他想来想去才想到印这种宣传单的好办法,结果还是乏人问津,今天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个识货的,自然热心地详细介绍。
“阿伯,这种叶子咱们也收?”刘好好一脸茫然地指着宣传单上几笔勾勒出的树叶图形,这种树叶在山里很常见,她实在想不出这种树叶有什么价值。
“收的收的,”老头儿点头如捣蒜,“这种叶子可以拿来编斗笠,挡雨挡太阳,要的量很大的。”
刘好好恍然大悟,对于收购站来说,像这样的易耗品才是他们收购的重点,而且因为需求量大,没有重量的限制,也就是说他们能挑多少上来都能被收走。
还有一些诸如藤条、毛竹之类常见的东西,也是他们十分需要的山货。
现在的经济程度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走精品路线,这样的大路货反倒更加畅销。
“我明白啦,下次我再带山货来。”刘好好将宣传单收好,朝老头儿道了声谢才走出收购站。
此时正值午饭时分,摊位基本都已经收干净了,现在的集市本来就很萧条,卖的品种本来就不多,买的人又没钱,就零零星星几个摊位。
唯一吸引她注意的是,几个卖小吃的摊位,飘来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之外,不过味道虽香,光顾的人却不多,因为——
穷啊!
此时她腹里空空,也是馋得不行,但还是努力咽了一口唾沫,直奔供销社而去。
公社的供销社所在的地方,比公社大院还要中心,在他们这些普通村民的眼里这里的商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是个了不得的好地方。
可在她看来,几十年后随便一个路边的小杂货店卖的东西都比这里多。
已经到了中午,供销社马上就要下班午休了,供销社大姐的态度很不耐烦,“快点快点,我们要下班了。”
她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还有五分钟,指针就要指向十二点整了,她毫不怀疑到那个时候,大姐会毫不留情地把她赶出去。
她只得快速地将程招娣让她带回去的针线粗布报了一遍,大姐赶着下班动作也很麻利,将她要的东西配好,噼里啪啦地就开始打算盘。
“大姐,再给我拿四条红头绳,三支铅笔,三本练习册,还要三颗糖果。”她目光在商品上飞快地梭巡了一圈,快速地说道。
“不早说!”大姐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将东西扔在柜台上。
态度虽然恶劣,但是大姐的算盘打得却很不错,价格和她心算的结果一样,一共也就一块五毛钱。
把事情都办妥了,她这才放松下来,终于觉得有些饿,找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小摊,花了一毛五分钱要了一碗锅边糊和一个海蛎饼。
她不得不感叹这年代小吃店的东西地道了,这一碗一毛钱的锅边糊里汤汁被熬得白白的,里头的小虾米、小鱼干和海蛎用料很足,热乎乎的一口下去,从嘴一直舒服到胃里。
还有那炸得酥脆焦黄的海蛎饼,一口进去满满的都是鲜嫩的海蛎,那天然咸鲜的滋味让她的每一个味蕾都无比满足。
金花公社靠海,这个小摊位的主人肯定是哪个靠海的生产队的,这海蛎才会这么新鲜。
刘好好本来就嗜吃海鲜,可惜大目生产队不靠海,这么多天来她还是第一次尝到海味,幸福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可是锅边糊和海蛎饼毕竟不多吃不饱,她掏出家里准备的不带一丝油星荤腥的地瓜面饼,就着海蛎饼上的油星吃下去,竟然觉得味道还算不错。
这一顿饭吃得她眉开眼笑的,过去没看在眼里的小吃,在现在的她看来可以秒杀一切山珍海味了,也不知道自己前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放着那么多好吃的不吃,偏偏还要搞什么节食减肥,一顿就吃一个苹果。
一定是自己前世太不惜福了,老天爷现在才这么惩罚她。
她仔细细细地吃完,连嘴唇上的油星都认认真真地舔得一干二净,邻桌传来了一声轻轻的笑声。
她一边掏出手帕擦手,一边好奇地看了过去。
邻桌坐了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看上去高高瘦瘦的,穿着蓝色的卡其布工装,看上去十分精神,他的唇边还留着残存的笑意,显然她刚才舔油渍的认真样子惹笑了他。
第四十六章 陌生人
(全本小说网,HTTPS://。)
可是在这个缺油少盐的年代,不舔油渍才是不正常的吧,她腹诽道,她明明已经表现得很克制很斯文了,实在不明白到底有什么可笑的。
她望着年轻人的目光落落大方,不带一丝羞恼,反倒让那个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朝她歉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在这个年代舔油渍的当然不止她一个人,也没什么可笑的。
坐在另一桌吃饭的两个人就把盘子和碗上的油都给舔了一遍,只是这个小姑娘刚才舔着嘴唇眯着眼的样子实在太过憨态可掬,就像是一只偷了腥的猫儿一样有趣,这才惹得他笑了起来,这种事情他当然不可能去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孩子解释。
刘好好也不是较真的人,见他低头,也不多理会,反倒打起了小吃摊上挂着的海带和紫菜干的主意。
海带和紫菜在沿海十分多见,价格便宜自不必说,最关键的是味道好,营养价值也高。
“同志,这海带和紫菜多少钱?”她探头问道。
“海带八毛钱一斤,紫菜一块钱一斤。”摆摊的是个俩父子,一看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才会利用赶圩的时间摆小吃摊,还不忘在小吃摊上卖上一些自家晒干的海带紫菜。
海带和紫菜海边多的是,虽然收购站里的收购的量大,一般人都会把这些送到收购站去,但是这对父子却放在自己的摊子上卖,赚的就是那一两分的差价,这种头脑和胆量不是任何人都有的。
刘好好多看了他们两眼,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价格虽然挺高,但是海带和紫菜被晒成干后重量极轻,像她这样嗜吃海鲜的人,没有海味提鲜,这日子就难过了。
她两样各称了一毛钱,将她的背篓装得满满的,又买了五个刚炸出炉的海蛎饼,这才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此时,圩市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公社又恢复了惯常的冷清,她觉得今天也算是满载而归,肚子填饱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也不觉得有多难走了。
路边一个编藤制品的工匠直起身子,现在基本已经没有生意了,他也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回家去了。
刘好好却眼尖地看见他的面前那一大摊东西里有个藤编的小球,大概也就只有小足球大小,看上去精致可爱,不过这年头以实用为重,漂亮的东西基本没什么销路,这颗小球就这么静静地躺在摊位上。
“阿伯,这个球怎么卖?”她蹲下身子想要捡起那个球,却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对不起,对不起……”
她忙不迭道着歉,抬头一看,竟然是刚才在小吃店里见到的年轻人。
年轻人也有些意外,被她这么看了一眼,脸又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没关系,没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害羞,她暗自好笑,一个大男人比她这么女孩子还容易脸红。
藤匠没想到临收摊前,还会有生意上门,很热情地说道,“五分钱一个。”
刘好好没想到这么便宜,其实这个藤球是藤匠在摆摊卖东西的时候,用边角料编着打发时间的,就没想到最后还能卖出去,自然卖得很便宜。
那年轻人在一旁傻乎乎地看着她掏钱买了这个藤球,似乎有些回不了神。
“小哥,你要买些什么?”藤匠看上去憨厚内向,但还是好声好气地问道。
刘好好暗暗感慨,老人家这态度和供销社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