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在议论李子佳的问题,吐蕃的事情等下再议。”李二看了眼手中的奏本,并没翻开看。
“这些东西不仅跟吐蕃有关系,跟李子佳和我大唐都有关系,还请皇上明察!”侯君集还在坚持着,这个时候牛进达跟李好眨了下眼睛,示意这些东西跟李好有关。
侯君集为什么要帮自己?这个李好有点疑惑,或许是因为破吐蕃国都的功劳让了的原因,或许有别的原因。不过他呈上去的东西,大大改善了李好的处境。
上面的内容不多,但是吐蕃非常了解大唐朝廷的事情却是事实。甚至朝廷什么时候讨论了什么,李二做出了什么决定,会做出什么决定,都能清楚的了解,还非常及时。
对于李二来说,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他恼火了。之前他被吐蕃打脸了,打的生生痛。然后他的群臣告诉他不能冲动,小小的教训一番吐蕃就可以,然后再嫁公主过去就好。
却不想,这种事情竟然早就是被计划好的内容之一,甚至连嫁公主过去要配送什么礼物都有一个规划,这让李二脸往哪里放?这大唐的事情还能由自己说了算么?
这本奏章就说明了一件事情,也就是在吐蕃这件事情上面,李二从头到尾都成了他的大臣们的玩偶,当猴子一样耍了。这对于李二来说,简直无法接受,他也是这个时候明白,李好为什么要急着杀吐蕃王。
侯君集会不会帮李好说话,这个李二能肯定,侯君集不会。所以侯君集说的这些基本就是真相。李好如果不急着杀吐蕃王,那么这些东西估计很难挖出来,这些人恐怕早把罪证之类的东西毁掉,而自己的那些臣子们甚至还会让自己放过吐蕃王。
“呵呵,把这封奏章给所有的人看看,特别是刚才请诛李子佳的臣子们看看!让他们好好看看。”李二这个时候笑的很寒森,听了之后让人有种起鸡皮的感觉。
李好蹲在后面听了反应不大,但是前面的大臣们的感受不一样,他们经常跟李二见面,李二什么反应代表什么样的心情,他们还是清楚的很,这是有人要倒霉了,还是大霉。
“这事情彻查到底,查到皇子身上一样论罪!”李二这话一出,魏王李泰的脸色瞬间白了,感觉自己似乎掉到一个大坑里面去了。
奏章里面有什么内容,等下肯定会知道。但是李泰能肯定,那些东西原本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自己不过是想趁这个机会让李好倒霉而已,现在看来,李好不仅不会倒霉,自己还要惹一身骚回来。
奏章在朝堂转了一个大圈,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大唐有人通敌,而且还给吐蕃王许了各种好处。整件事情涉及到的人不少,有某些高僧,也有某些世家。
这封奏章如同一道惊雷,瞬间让朝堂安静下来,没人再敢吭声说李好什么了。“臣请彻查这件事情,所有涉及的人一律以通敌罪论。”
“准!我李二登基以后,自认对所有世家,百姓都不错。我大唐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丰衣足食。现在看来,这天下想要亡我大唐的之心的人不少。”
李二现在很愤怒,这个时候谁来劝他都不管用。这次的事情没有滚滚人头落地,怎么能让他把怒火平息下来。
有了李二这个基调后,后面讨论吐蕃封赏的时候变得顺利多了,就连李好自己都没想到,他也有赏。不仅官升了两品,爵位也升了,只不过任职并没确定。
很快,关于英魂祠的事情也进入了确立阶段,而悼词还是李二写的。内容是早定好的内容,李好给老袁提过,如果不好的话他们可以修改,只是没想到一个字都没改。
十年以来,在反抗外来蛮族入侵的战争中牺牲的华夏英雄们永垂不朽!
百年以来,在反抗外来蛮族入侵的战争中牺牲的华夏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年前,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外来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百姓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华夏英雄们永垂不朽!
李好一直比较可惜的冉闵,这次没人再去说他好杀什么了,也上了英魂祠。李二虽然隐约觉得有点问题,不过这个是道教自己建的,所以他只是疑虑了一番后就不再想了。
而眼前,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关注。世家对李好的围剿轰轰烈烈,只是到了最后不堪一击,被一封奏章一击全溃,那些奏章上的欢的人现在全部成了被追查的对象,再没人来过问李好的事情。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候将军会上这么一封奏章?”散朝后李恪跟着上了李好的马车,这事情他一直都在上心,只是到了最后他什么都没做李好就自己搞定了。
“不知道,不过我准备了一份同样的东西,在牛将军那里。如果候将军不提这个得话,牛将军一样会提这个,只是效果会差不少。”李好沉默了一下后回道。
这中间李好一直有个很好奇的问题,在华夏历史中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每次末日或者战乱的时候,似乎都是佛家强盛的时候,似乎每个入侵华夏的蛮族都跟佛家离不开关系。
无论吐蕃,契丹,还是西夏以及蒙古,这些番邦信仰的东西似乎都是佛家。也许会有人说这些番邦信仰的跟正宗的佛家不一致,但是谁能否认这些不属于佛家?(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两百零九章 一波刚平 一波又起
(全本小说网,。)
或许那些番邦杀汉民杀的怕了,所以希望用佛家来给自己消除的罪孽?而所有的百姓应该放下仇恨,忘了自己的祖辈曾被当成了两脚羊,好好的被异族奴役,所以多信信佛?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种思想似乎都不是一个大民族应该接受的东西,太消极了。所以堂堂的汉民族,越发后就越软,最终连骨头都没了,这个跟这些也不是说完全没影响。
信仰这东西还是纯粹点好,不要那么博爱。把儒释道都混到了一起,到最后谁是谁非都分不清了,文化入侵这东西其实很恐怖,能把一个文明的根给腐蚀掉。
这次的吐蕃之战暴露出来的东西,也能让李好明白一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一点关联都没有,谁能相信?李好自己查出来的东西,里面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把这种侵蚀从根底断掉。
李好把乡下干部干掉,那些人以为乡下干部死了之后,就没多少人知道这些事情,所以就没怎么关注。却不料还有几个人知道,而这几个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泄露了出去,这正好给了李好机会。
“那些世家,他们心中永远没有什么国的概念,他们只忠于自己的家族。这华夏天下换了谁做皇帝都没关系,只要他们家族的利益能保持下去就好。这次的事件,他们未尝不知道,但是却没人去说什么,反而还对我落井下石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好看了眼李恪,也不知道这家伙有没上位的机会。自己给他灌输的东西太多了,这样的人不作皇帝,以后自己白灌输了。
“所以无论是吐蕃入侵也好,还是其他番邦入侵也好,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了,他们从不会去关心别人和朝廷的死活,这就是世家的行事准则,只要他们家族好久行。”
而唐朝的这些所谓的五姓七世家实际上都是当年在番邦肆虐中原地区后残存的汉人,什么关陇和山东门阀都一样,这也是李好一直觉得李二那么身上的血统不一定纯的原因。
就算李好这具身体的祖辈,其实都一样,他们一样奉过番邦为主。而真正原本的汉人世家其实大部分都是在江南地区,那里是两晋之后留下的汉人精粹,只是现在得天下的是关中人,自然关中的世家为重。
但是江南那地方一样存在门阀世家,他们一样占据着江南那边大部分资源。只不过在政治上面的话语权,他们就没这关陇山东世家那么强而已。
朝会的风波很快就刮遍整个长安城,过年的气氛都被这场风波波及到了。不少官宦家中都是一片凄凉,尤其是那些被鼓动出来上书的人,此刻全部成了替罪羊。
那些世家自然不会因此倒霉,他们最多受到一些警告而已,然后抛出一些马前卒出来。最多不过是刮了一层皮,却动不了筋骨。不过这样给那些寒门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李好门下的那些少年如果中了,都会有机会。
在这次朝议风波中,同样倒霉的还有所有的佛寺。不管有没牵涉到这件事情上面来,李二重新放了旨意下去。各地严禁新建新修寺庙,百姓严禁入寺为僧。
所有寺庙中四十岁以下,无论僧尼,必须还俗,寺庙占用的耕地全部还回。大唐人口现在严重不足,各地都要以鼓励生育为重,严禁出家,而不限制结婚生育的道家不在其中。
事实上李唐初期,因为人口的原因,一直都在限制这个佛家发展。只是李二自己神经也有问题,身边一出了什么事情,就立刻修佛寺什么的祈求,所以这东西一直都是屡禁不止。
而这次的事件正好给了李二一个最好的理由,加上寺庙这东西在这个时候没有有效的手段控制就会拼命的侵占周围良田,严重影响大唐人口增加,李二干脆一次性全玩了下来。
而他现在有什么迷惑也不用请示那些高僧去解惑,因为那些高僧有的有问题,这次查出来的人中,就有好几个是所谓的高僧,这让李二对这些人现在极度反感起来。
感情这些人就是利用自己来解惑的时候,来忽悠自己。如果不是这次被军方无意捅出全部原因出来,恐怕李二现在还迷在鼓里呢。
这让李二对于释家不再相信,然后逐渐偏向道教。有点小疑惑跟自己的老祖宗交流一番,这道家新修正了一些东西后,比高僧说的更适合李二的需求。
重要的是,道家有不少高明的医术,能诊治这个时期李二身边的皇子皇女身上的所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