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些士兵纷纷倒向刘明远,那么他们将不攻自破,那里还有什么争霸天下的希望了,但是眼下的问题是如此防止这些士卒们倒向刘明远。

    扩廓帖木儿随后朝着虎林赤说道:“老将军,你看刘明远北伐,咱们该如何应对?”

    扩廓帖木儿和手下的一众将领们现在对于如何应对刘明远的攻击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很多人心中都是在河南和怀远军交战,如果打不过,那么就直接撤退回到山西,然后再寻求抵抗怀远军的攻击。

    虎林赤随后说道:“王爷,属下这里有两个方案可以供王爷选择。”

    扩廓帖木儿和身边的众人一听,顿时竖起了耳朵,然后听着虎林赤接着说道:“王爷,属下的第一个方案就是集中兵力在河南和怀远军决战,依托洛阳雄关为基地,然后集中豫晋两地全部兵马,抵抗刘明远的攻击,只有集中兵力,咱们才有一战之力。”

    扩廓帖木儿听了之后,略微有些犹豫,他还是不想放弃富庶的山西,而且山西也有利于防守,所以他还是偏向于在河南开战,但是一旦战事不顺利,就退守山西,然后再做打算,不想将全部兵力都集中到河南和怀远军决战。

    看着扩廓帖木儿有些犹豫,虎林赤明白他心中的想法,然后说道:“至于属下的第二个方案,那就是王爷现在就集合大军,然后带上全部的百姓和粮食,北撤出关,防守大同和上都一带,放弃中原和山西。”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惊骇,扩廓帖木儿更是不解,然后问道:“老将军,这是为何,咱们还没有和怀远军开战就撤走。”

    虎林赤知道一定要将情况说明白一些,不然扩廓帖木儿还不明白他的计划,然后接着说道:“王爷,刘明远力量雄厚,此时又占领了东北和山东、河北一带,一旦明年北伐中原,大军一定数路出动。”

    众人都纷纷点头,知道刘明远手中兵马多,必然不会只有一路大军。

    然后虎林赤接着说道:“到时候怀远军江南的兵马一定会出动北上攻打咱们,在河南一带和咱们决战,王爷认定咱们可以守卫洛阳一线,不敌也可以退守山西,但是王爷有没有想过,现在盘踞东北和大都、河北一带的怀远军到时候会有和动静。”

    虎林赤说道这里,众人似乎已经明白了,然后就听到虎林赤接着说道:“到时候大都的怀远军一定会北出塞外,攻略大同上都一带,然后直接斩断咱们从山西北撤的通道,到时候就是王爷据守山西也是无路可退,最后还是被怀远军包围吃掉。”

    扩廓帖木儿这一听,顿时明白了,他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完全忽视了此时在大都和河北一带的怀远军,到时候这支怀远军斩断了他们从山西北撤的道路,他们就要被困死在山西,最后被两面围攻而亡。

    扩廓帖木儿此时也明白了虎林赤的想法了,为什么集中兵力在河南一带,而不是山西,但是扩廓帖木儿知道自己不一定是怀远军的对手,所以虎林赤还提出现在就撤退到塞外,依托那里的草原和蒙古诸部落和怀远军对抗。

    扩廓帖木儿心中不甘,然后朝着虎林赤问道:“将军,是否有击败怀远军的方法?”

    虎林赤随后说道:“现在唯一可以取胜的方法就是集中兵力,和怀远军决战,咱们兵马不多,一点分散,必然会让怀远军各个击破。”

    听到虎林赤的话之后,众人纷纷露出凝重的眼神,他们知道即使集中了兵力,也不一定能够打败怀远军,反倒是被怀远军一口吃点了,但是分散防守,最后也是灭亡,根本挡不住怀远军的攻击。

    虎林赤随后说道:“至于打败怀远军,咱们需要找到怀远军的弱点。”

    众人听到这里,都开始思索起来,怀远军有什么弱点,眼下众人还没有发现,怀远军善战,真的看不出来打败这样的军队有什么办法。

    虎林赤接着说道:“怀远军最大的弱点就是他们的后勤补给,怀远军出兵从来不劫掠百姓,所到之处还要给饥民发放粮食,所以这一场北伐,刘明远一定准备了数量巨大的粮食。”

    虎林赤说道这里,众人自然就明白了,怀远军出动数十万大军作战,同时还要赈济北方的饥民百姓,这都需要数量巨大的粮食,到时候这些粮食就是怀远军最大的弱点,如果他们能够将怀远军的粮食全部消灭,那么就可以直接让怀远军断绝粮食,从而导致北伐迟缓甚至失败。

    虎林赤随后接着说道:“怀远军大军出战,一定会带上大量的粮食,按照我的分析,粮食一定会从长江装船,然后进入扬州运河,随后进入河南,然后汇集到汴梁。”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8章 大明帝国

    (全本小说网,。)

    龙凤十一年元月,刘明远正式在金陵城登基称帝,国号“明”,年号继续沿用龙凤年号,废除韩林儿的大宋朝皇帝称号,建立大明朝。

    刘明远此时称帝也是众望所归,天下百姓们早就期待这一天了,刘明远之前晋升吴王的时候,其实一切礼仪都是按照皇帝的礼仪准备的,无论是中枢百官,还是治下的官吏等等,都是按照一个国家建立的,所以这此称帝可以说只有一个简单的仪式,然后礼部为刘明远设计制作了一条黄袍,然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刘明远也不喜欢太折腾,于是很快就完成了登基仪式,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祭奠怀远军烈士陵园,带着中枢百官和怀远军军队的高级将领们前往祭拜。

    至于什么大赦天下之类的,刘明远都没有举行,毕竟刘明远对司法非常重视,所以他决定不再大赦天下,犯人就要好好地服刑,这才是法律的公平,于是刘明远就废除了大赦天下的举动

    虽然这次登基仪式没有太过张扬,众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刘明远在建立明朝的同时,也颁布了数部法律,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就是《大明帝国宪法》。

    这是刘明远亲自主持编制的,也是开创了历朝历代的先河,也是最完善的宪法,《大明帝国宪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国家进行了定位,明确了大明帝国不在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全体大明国民的国家,同时也明确的皇帝的权利,中枢内阁制度,军队的统辖等等,这可是一部重量级的法令。

    当《大明帝国宪法》颁布之后,顿时让天下震动了,世人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法令,直接将皇帝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并且规定了中枢内阁的权利,是历朝历代所未有的,尤其是对皇帝的权利进行了规范,并且明确了皇帝本人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的同时,也明确了他的权利,不再是历朝历代那种高高在上,凌驾于一切权利之上的存在,宪法中最大的改变就是皇帝控制着军队,对于民政管理的事务开始减少,更多的体现了皇帝精神上的存在。

    《大明帝国宪法》中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机构,那就是立法院,刘明远正在准备组建立法院,职责就是立法,然后再由他批准,同时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可以审核中枢的行政之中是否违法大明朝的法令,如果违法了,可以提请中央法院判定行政命令是否有效。

    大明朝的基本结构在《大明帝国宪法》中非常明确了,皇帝、中枢内阁,中央监察院、中央法院、中央立法院、军队等的职责全部明确了。

    文人学者们纷纷开始讨论这部《大明帝国宪法》,全部都是对刘明远的一片盛赞之声,认定刘明远是前所未有的圣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了皇帝的权利,大大提升的内阁的权利,让内阁不再是皇帝的秘书处,而是充分发挥了内阁学士们的治国才能,并且也通过立法院和中央法院、中央监察院来制衡内阁的权利过大。

    尤其是中央法院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更好地和中枢内阁保持了独立的性质,起到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刘明远其实对于这部宪法中最看重的还是其中对大明帝国百姓权利的规定,也就是说在人权上面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大明帝国公民以及他们所生的后代,都享有大明帝国公民的身份,同时享受应有的权利,需要承担应有的义务,并且明确定位了大明公民的身份是自由公民,废除了奴隶制。

    这才是刘明远最看重的地方,刘明远清楚按照中国的历史,其实在宋末之后,理学就开始盛行,进入明清两朝之后,理学更是得到了大发展,封建礼教非常盛行,于是对封建王朝的定位也开始出现愚腐落后的定位,这也是理学所致。

    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封建思想非常盛行,刘明远是绝对不想看到这样的天下出现的,他渴望恢复的是大唐时期的开放,和两宋的文化和商业,这才是刘明远帝国的设想,所他确定了宪法。

    虽然此时距离刘明远心中理想的国家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刘明远也不着急,他知道需要一点点地建立这个国家,只要他有着明确的方向,刘明远知道就可以完成,此时他正是人生的初期,他有很多时间,同时刘明远也清楚,治理国家需要慢慢来,一点点地完善,最重要是国民需要一个是适应过程。

    以现在治下的百姓的思想和文化程度,一下子改变太多让他们也无法接受,而且他们也根本不习惯,百姓现在最向往的就是安定的生活,甚至很多刘明远治下都没有法院,地方主官依然是政法一身,但是治下治理的也非常好,百姓稳定,粮食出产稳定,民生都很好,这也是刘明远不着急的原因。

    首先想要建立一套他心目中理想的行政体制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出现的,所以刘明远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先要将国家定位好,然后再慢慢治理起来,最后再完善,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刘明远在金陵称帝,建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