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通源当初还记的,他们一众水兵将领们最喜欢的就是听刘明远上课,讲述一个个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海战故事,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众人更是听的入迷。
此时俞通源心中是多么渴望能够再听一堂刘明远的讲课啊,但是此时时间也不允许了,随着刘明远治下一切都开始了正规化,怀远军从新兵招募到训练,士官培训等等,都已经有非常专业的方式和方法了,刘明远上课的时候也开始减少了。
但是将军的培训课中,刘明远还是会到场的,或者是一些开课的仪式,结业的仪式等,刘明远都到场,为完成培训的军官和将军们颁发勋章。
在俞通源一阵激动之中,他们回到了停留的海岛,一场大胜让海岛上也陷入了狂欢之中,每一场胜利都让海军将士们充满了对未知世界征战的渴望。
在海岛上经过一天的休整之后,舰队开始起航,朝着满刺加进发,又经过两天的航行,俞通源率领舰队顺利达到了满刺加。
满刺加部落酋长阿科尔看到是俞通源,顿时一阵欢喜,上次俞通源到来的时候,就给阿科尔带来了不少好东西,于是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两人再次相见,于是很快就聊到了一起,尤其是当阿科尔得知俞通源打败了暹罗和麻诺巴歇海军之后,顿时大为惊骇,随后阿科尔也知道俞通源的目的了。
满刺加是一个小部落,人口不到两万,此时看着怀远军浩浩荡荡的舰队,阿科尔就知道他的新主人来了,于是就表示愿意效忠俞通源的主人刘明远。
俞通源也直接说明了他们的计划,怀远军准备在海峡的南面建立一座新城,作为海军基地,并且派遣战船和军队驻守。
这里就是后世的马六甲海峡,刘明远准备控制这条海峡,进而控制整个海上贸的目的,所以满刺加新城是一定要建立的。
此时阿科尔非常听话,并且收到了俞通源带来的大量礼品之后,就同意了俞通源的计划,并且表示愿意前往金陵城,朝拜刘明远。
俞通源也不耽搁,立刻开始动工建设,首先是修建港口,这也是最重要的,上万怀远军,还有雇佣当地的土人,开始建设码头和营房,准备长期驻守。
一面建造满刺加新城,俞通源一面开始准备补给,然后准备继续航行,此时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就是带着商船达到巴格达。
这一路上发生了不少战事,也耽搁了不少时间,俞通源留下了五千人和三十海船在满刺加,继续修建新城,其中火炮战船留下了二十艘。
不是俞通源对满刺加的安全不放心,而是未来航行已经不需要这些武力了,未来俞通源知道必须要讲究和气生财,那里已经距离他们的地盘太过遥远了。
在刘明远的计划里面,等到怀远军在南洋完全站住脚之后,尤其是建立一些重要的补给城池,作为基地,然后才可以全面开发锡兰洋,攻略更远的地方。
于是俞通源将海军主力和大部分火炮战船和火炮都留下了,带着七十艘海船出发了,其中将近六十艘是商船,只有十艘火炮战船,五艘普通战斗海船,然后离开满刺加,开始朝着锡兰洋进发。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9章 大都乱局
(全本小说网,。)
龙凤六年低,此时随着北方天气开始转冷,北方大地也是一片萧条,但是吴王刘明远治下则是一片繁盛,稻谷大丰收,商贾云集金陵城,到处都是忙碌的百姓和军队,忙碌着恢复生产。
此时在陕西的长安城下,李喜喜的大军已经被围困在长安城三个月之久了,察罕帖木儿率领着五万大军,和李思齐的五万大军,一共十万大军在长安城下和李喜喜激战了三个月,最后将李喜喜*退到长安城中。
此时长安城外和之前的汴梁城一样,都是深沟高垒,堡垒营寨林立,十万元军已经将长安城团团包围,伴随着大雪,长安城已经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李喜喜此时手中还有五万人马,依然可以一战,而且长安城中的粮草也相对充裕一些,毕竟是陕西行省治所,当初义军攻破长安城的时候,缴获了不少粮食。
经过两年多的苦战,李喜喜在陕西进展不大,虽然非常顺利地攻占了长安,但是在围攻凤翔时遇到了元军顽强的抵抗,最后又被杀入陕西的李思齐偷袭,于是兵败退守长安。
随后察罕帖木儿大军也进入了陕西,让陕西的局面更加危机,但是李喜喜毕竟是刘福通手下第一猛将,凭借着长安坚城,和察罕帖木儿激战了三个多月,最后不敌,然后退守长安,但是此时李喜喜手中依然有五万人马,而且长安城中粮食充足,熬过一个冬天没有问题。
察罕帖木儿也是见证了李喜喜的凶悍,几次打败李喜喜,但是都无法伤及义军有生力量,于是当李喜喜退守长安之后,依然保留着足够的兵力,而且长安城中粮食充足,这也让察罕帖木儿知道想要硬攻长安,必然是损失惨重,于是就采用了围城的方式,虽然无法将义军一举消灭,但是也可以限制义军的活动,慢慢将长安城中的义军消耗殆尽。
于是陕西的战局就陷入了僵持之中,北方大地暂时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停战时期,没有大的战事,安丰和山东的义军也松了一口气,可以慢慢地发展一下力量了。
此时在北方元庭中心地带大都,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心中一阵沉默,最大的对手哈麻兄弟被除掉了,但是此时又冒出来了一个孛罗帖木儿,竟然成为了元帝的宠儿,控制着枢密院,处处和太子作对,让太子心情大为不快。
而且此时太子也发现,之前一直作为依仗的察罕帖木儿竟然也开始不听话了,多次不听他的命令,而且最令太子担心的是察罕帖木儿此时手握重兵,还都是能战之兵,又不听从调遣,摆明了就是要自立为王了。
而且此时朝中竟然有人开始向元帝请命,要册封察罕帖木儿为王,这也让太子心中大为愤怒,他知道察罕帖木儿已经开始不老实了。
现在太子的唯一依仗就是在蓟县的刘哈刺不花了,但是这段时期,刘哈刺不花也开始疏远太子,而且元帝多次召见刘哈刺不花,太子隐隐感觉到元帝也开始提防自己了。
于是这段时期,太子心中大为不快,本来因为收下了察罕帖木儿和刘哈刺不花这两员善战的猛将,最少可以平定北方的乱局,立下盖世大功,这样也可以顺利继承大位。
但是眼下是不成了,察罕帖木儿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现,刘哈刺不花也开始倒向元帝一面,y险的孛罗帖木儿更是处处和太子作对,于是苦心经营多年,此时太子倜然变成孤家寡人了,身边的人开始疏远他。
此时大都里面最得意的当属孛罗帖木儿,府上更是宾客云集,整天酒宴不断,但是此时大都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随着冬季到来,北方大雪纷纷,粮食供应不足的大都里面,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百姓。
太子估计一个冬天下去,大都的百姓要减少一半了,但是那些权贵官宦们家中粮食多的堆积如山,就是不肯拿出来给饥饿的百姓。
太子心中一阵焦虑,多次向元帝请命让大都的权贵和官宦们拿出粮食救济百姓,但是这个提议一说出来,众人顿时开始哭穷,那架势好像拿出他们一粒粮食,他们就活不到明天一样。
元帝自然也不会同意太子的请求,触动大都这些权贵的好处,怎么可能,这是元帝维持统治的根基。
此时如果下令让大家拿出粮食,必然会遭到这些人的反对,那么元帝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而且在对权力极端迷恋的元帝看来,这是不是太子的y谋?动摇他的统治,然后乘机撺掇皇位。
于是元帝果断决绝了太子的请求,并且说可以处理这些饥民,然后元帝就以今天府库钱银不足为由,对于北方草原蒙古诸王的赏赐改为人口,从大都抓捕了十万多穷苦百姓,然后封赏给北方草原上的蒙古诸王。
对于这样的赏赐,这些蒙古王爷们也是非常惊讶,但是此时元大都却是拿不出钱来,于是这些人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赏赐,毕竟奴隶也是财富,男人可以放牧,女人可以生孩子,于是就接受了这些赏赐的人口。
元帝大为欢喜,似乎看到了赏赐的新方法,自从天下大乱之后,元帝对北方草原诸王的赏赐就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是天下大乱,赋税减少,各方势力割据,此时大都能够得到赋税地方已经不多了,这些年的赏赐都是元帝在吃老本,但是此时也已经要坚持不住了。
此时发现北方诸王对人口也是来者不拒,于是元帝顿时大喜,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赏赐的方式,为了维持统治,赏赐一些人口算什么,毕竟北方人口众多,到处都是饥民百姓,抓来送走就可以了。
对于这样的举动,大都的蒙古权贵和官宦们自然是不会反对,甚至心中暗暗欢喜,毕竟不让他们拿出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对于以太子为首的一众人来说,这是伤及根本的举动,将百姓动送走了,谁来生产种地,到时候大都就真的完了。
但是元帝丝毫不在意,令孛罗帖木儿领兵在大都抓捕那些穷苦的百姓,然后集中起来,做当赏赐送到北方草原。
孛罗帖木儿接到元帝的命令之后,立刻领着手下的人马在大都里面行动起来,顿时大都里面一阵j飞狗跳,到处都是穷苦百姓挣扎的哀号。
同时孛罗帖木儿还借着这次抓捕,暗中抄没那些和他做对的人,冲入他们的府邸,然后将人全部抓捕起来,不听话的就直接砍杀,然后将他们府邸中的钱财全部抄没,之后送到孛罗帖木儿在大都东南建立的一座营地里面。
一时间大都一片血腥,元帝也不管不问,任由孛罗帖木儿在那里祸害,大都百姓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