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庐州虽然也经过一些战乱,但是毕竟波及的不多,十万军民百姓都非常安稳,此时被怀远军接收,更是欢喜不已。

    就在左君弼来到金陵城不久之后,刘明远又接到了琉球方面的文书,刘明远派去琉球的使者送来了文书,琉球原住民酋长和当地的汉人百姓和地主联名同意归顺刘明远。

    于是刘明远又得到了一个和福建一样大的土地,顿时大喜,随后将琉球改名为“台湾”,并且派遣官员接收当地。

    此时台湾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刘明远要维护当地原住民部落的地位和权利,所以接收的官员只能接收当地的汉人地主。

    这些汉人地主是愿意被刘明远的官吏管理的,因为怀远军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他们的财富也得到了保证。

    至于当地原住民,刘明远则是册封了他们,而且也没有剥削他们的兵权,这些原住民都是部落形式,所以也根本无法像传统州县一样进行接收管理,索性就让他们自制好了。

    而且台湾上的原住民数量不多,只有不到二十万,还分为大小三十个部落,于是刘明远按照县一级的编制,封赏了这些酋长。

    同时刘明远也开始向台湾派遣大军,派遣了三万人马驻守台湾各处要地,同时开始测绘台湾地区,准备建造港口,为将来南下南洋打造基地。

    庐州和台湾的收复,让刘明远心中大为欢喜,尤其是台湾,不仅将来是一个重要的南洋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富庶之地,资源丰富,要超越北方很多省份的。

    随着台湾的收复,刘明远也将目光转移到了海南岛上了,海南岛也是一个重要的海岛,面积巨大,要比台湾岛还要大,并且资源也非常丰富。

    此时海南岛还在元庭的控制之下,但是元庭控制力量非常薄弱,此时两广的元军已经是人人自危,刘明远也在准备在龙凤五年解决两广之地,然后收复海南岛。

    刘明远非常清楚,他要带领大海航时代的,所以传统中原王朝的重心之地将渐渐失去优势,气候温和的东南沿海一带,既可以出产大量的粮食,同时临近大海,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出海的地方,这些地方将会是刘明远的重心。

    在刘明远心中,南洋将是未来怀远军的内陆湖,他要将这些地方丰富的资源全部占据。

    后世欧洲的殖民者在南洋大肆掠夺,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此时刘明远先于他们走到了前面,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地反的。

    这段时日,刘明远也在总结后世欧洲殖民者的统治方式,虽然这些殖民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但是这些殖民者依然统治了上百年。

    但是纵观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对于这些地方统治却是非常薄弱的,可能是没有征服他们的野心,但是即使出兵,也是遭到激烈的抵抗,统治也是非常短暂的。

    就像唐朝对高丽的征讨,和汉唐明对越南和缅甸一带的统治,都受到的巨大反弹,最总都是以失败告终。

    但是后来的殖民者则是不然,他们兵力不多,但是往往就可以为之统治,朝鲜半岛被日本人统治了五十多年,如果不是日本人战败,那都不知道统治多少年了。

    同时南洋诸国也是如此,被欧美统制了上百年,这些让刘明远感到非常不解,这段时日思来想去,刘明远也在总结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中原王朝大军压境的统治无法维持,反倒是那些西方人可以轻松维持统制。

    思来想去,刘明远多少也总结出了一些原因,首先就是这些欧洲的殖民者在来当这些地方时候,他们的武力已经非常凶狠了,当时落后的大清朝地大物博,打不过数千人的洋人军队,虽然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当时这些欧洲国家在武力上已经非常强大。

    这也是他们能够征服殖民地的原因,同时还有就是这些殖民者将一些当地的人带上他们的利益集团,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维持在地方的统治。

    当初日本人进入朝鲜和台湾的时候,都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疯狂抵抗,但是后来等到日本人败退离开的时候,大量朝鲜和台湾的精英随着逃入日本。

    甚至当**接收台湾的时候,很多已经习惯了日本人治理的台湾人不习惯**和国民党官员的**,纷纷起来抗议。

    刘明远知道,一定要将这些地方的一部分绑到怀远军的利益集团里面,这样才可以让怀远军的触手深的更远,而且也要保证当地百姓生存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将未来刘明远心中优越的制度传播开来,放弃眼下世界主流的农奴制,这才是维持统治的根本。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98章 军事革命

    (全本小说网,。)

    进入龙凤五年之后,怀远军的大战基本上结束,此时常遇春在武昌一带集结十万大军开始针对盘踞在荆襄一带的元军展开最后的攻势。

    在荆襄一带驻守的元军为湖广行省平章阿思兰,但是此时湖广大部已经被怀远军攻占,并且阿思兰部的元军已经被斩断,所以刘明远知道,攻灭阿思兰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刘明远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利用五年时间积蓄力量,为北伐做准备,这个计划非常宏大,如果能够顺利实行,那么必然会让怀远军实力大涨,最终取得北伐的胜利。

    在刘明远这个五年计划里面,首要的任务就是种地,也是一切的根本,刘明远此时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治下人口大概在四千万左右,这已经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了。

    此时中国人口也就在八千万左右,刘明远已经控制了一半人口,这主要因为南方气候温和,适宜耕种,基本上不会出现北方那种大面积的饥荒,所以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虽然这些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但是南方依然不明显。

    得知治下有四千万人口,刘明远心中大为欢喜,他知道人口是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一切的保障,四千万人口,完全可以保障刘明远的扩军北伐兵源的供应。

    随后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养活这四千万人口,所以刘明远制定了一个耕地计划,刘明远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养活这四千万人口,加上未来为北伐做粮食储备,刘明远至少需要两亿亩的耕地,同时这些耕地中还包括可以种植两季和三季的耕地。

    眼下怀远军治下的耕地在一亿五千亩左右,基本上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也是南方特殊的气候所致,百姓基本上不会饿死,就是遇上了饥荒之年,吃树叶也要比北方多。

    但是南方多水,也是最大隐患,此时刘明远治理南方的这几年,都没有出现洪涝,也算是风调雨顺了,这也是刘明远心中非常欣慰的事情。

    于是刘明远首先执行地就是两亿亩耕地计划,开始统计治下的土地,然后给各州府分配指标,开始大力发展耕地,并且是平坦的耕地,将最好的土地要让给耕地,准备在三年之内完成这个计划。

    粮食是一切稳定的基础,刘明远为了治下粮食的生产,除了大量开垦耕地之外,同时还对治下进行严格的管理,依然是限制人口流动,农户都要安心在治下生产种地,如果在农闲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之外,才可以走动,但是也要得到地方官府的路条。

    这样严格的法令很好地保证了治下人口的稳定,同时也可以维持良好的治安,至于城池中的居民,也是被严格管理,百业人员全部登记在册,你是作什么生意的,是小本买卖,还是掌柜的,大老板,都是要登记清楚,手下的雇员也要全部登记在案。

    刘明远知道人口流动才可以带来更好的发展,但是此时还不可以,他现在需要的是稳定,而且现在的人也根本不需要大量的流动,首先交通也根本就不具备,十里八乡的走动已经是出远门了,只有商人才会走动的更远一些,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经商。

    而且经过元末的暴乱,此时天下百姓都想修养生息,好好过日子,所以百姓都渴望有一个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种下粮食,能够吃饱,平日里乡里之间走动一下就可以了,这些已经让现在的百姓满足了,他们没有太高的奢求。

    所以刘明远的管理方式非常适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这样也可以保证治下人口的稳定,同时也是维持良好治安的方式。

    流动人口太多,带来的就是治安的混乱,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什么照片,指纹、基因之类的都有,此时出现一个江洋大盗,都很难抓到,所以这也是一种稳定治安的好方式。

    随后刘明远就是扩军备战了,此时怀远军保持在四十万左右,陆军的规模依然没有变化,但是海军得到了发展,此时已经将近十万人了,这也是刘明远有意倾向海军的原因。

    但是未来北伐陆师还是主力,于是刘明远计划未来五年扩军三十万,将陆师的规模保持在八十万人,同时编练一百万地方守备军和民兵,负责城池的守卫。

    八十万陆师中绝大多数都是要投入到北伐之中的,但是不可能全部投入,刘明远准备调动一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加入北伐大军,但是兵力要保持一定的优势,不然硕大的北方无法稳定。

    扩军需要的就是钱粮,粮食用土地保证,两亿亩土地的目标必须完成,这是刘明远给各地官府下达的死命令,而且刘明远认为完成没有问题,南方土地本来就适合耕种,不像北方河流少,同时盐碱地也多,南方的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

    至于钱,刘明远主要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赋税,繁荣治下商业,增加赋税,同时扩大海上贸易,也是一个重要的增加收入的手段。

    此时俞通源已经率领上百艘海船出发了,这也是刘明远开拓的一次航行,历史上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航行,尤其是装载这么多货物。

    未来五年,刘明远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