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嬴高在的话,肯定知道这家伙心里藏着些个啥事,但是现在不好使啊,和他一起的百姓还有监督他们去服役的军士可是啥也不知道。(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个时候,作为屯长的陈胜刚刚跟着运送他们的军士绕道到了陈郡的上蔡,接上最后一批的服役之人,从上蔡一路向西北,准备前往上郡。
由于陈胜那已经是当了屯长不知道多少次的老人了,所以随行的军士对他们倒也看管的不严,只是自顾自的在队伍的前头聊着天打着屁,想着赶紧把这些个黔首送到上郡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回去交差。
但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平常那都是大大咧咧有说有笑的陈胜,这一次却是皱着个眉头,一路走一路的观察,那一看就是心里有事儿。
陈胜的心里,还真就有事,有的还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他此时反复的想着就在他出发的前几天,那个直接寻到了他家中的神秘人物,还有那个人对他说出的话。
“自数年前尔等在吴县服役,我便已注意到你,你想要的富贵,暴秦是绝不能给的……如此往复的服役一世,或是寻个时机与这暴秦争上一争,皆在你一念之间!”
这些话一路上一直在陈胜的脑子里闪过,他虽然并不识得几个字,但反复斟酌之后却并不认为那个自称楚国大将项燕之后的人是在忽悠他。
人家千里迢迢的来忽悠你这么一个黔首,目的就是把你玩弄致死?这简直就是极为荒谬的事,而且来人不论是言谈还是思维,都让陈胜几乎笃定他就是一名贵族之后,至于是不是真的像他亮明的身份那样是楚国的项燕之后,陈胜倒是不怎么干确定。
但是那些旁枝末节,对于现在的陈胜来说那都不怎么重要。
他心里唯一想着的就是,自己要是真如那人所说,能掀起一阵子反秦的滔天巨浪,那么自己这个始作俑者,是不是也就是那个最终能得到最大利益的人。
为了这个事儿,陈胜特地走了不少的关系,散了几乎一半的家财,把自己邻县的铁哥们吴广也给弄到了这一次的徭役之中。
面上的说法是和自己有个照应,实际上也的确是想要让吴广照应自己一下,只不过他自己理解的照应和别人理解的照应可就并不是一回事了。
到这个份上,如何揭竿而起,从前期准备工作这么进行,到中期如何发展,再到用什么名义反秦,人家都已经帮自己想好了,所差的,就是陈胜在自己脑袋里轻轻的下那么一番决定了。
千里迢迢去找陈胜的那个人,当然正是项梁本人,陈胜这个家伙,在别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个喜欢满嘴放大炮的莽汉罢了。
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项梁看到了他身上不一样的地方,在项梁的眼里,啥样的人对大秦和始皇帝的怨念是最大的啊,正是像陈胜这样对自己如今的生活非常不满意,成天心里头想的都是怎么改变现状的人。
所以项梁早就笃定,陈胜这个家伙具备反秦的一切条件,但是他缺的是一个反秦路上的领路人,于是乎,这个领路人的角色,也就只有他来担任了。
像陈胜这么对大秦不满并且在县里村里颇有声望的家伙,项梁这些年倒是也没少找,但是真正让他满意的,决定一捅咕就能成事儿的,还真就是陈胜,别人嘛,锦上添花还行,上不了太大的台面。
项梁出手,那肯定是不能把宝贝全部都押在这么一个莽汉的身上,之前包括陈县在内,几乎所有和楚国有关的反秦势力几乎全部都从在山头上呐喊而变成了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自然也都是项梁的手笔。
陈胜只不过是撬开反秦大门的一把钥匙,项梁真正依靠的,还是他们楚国的这帮后裔,他们有能力,有血性,还有对大秦无比的仇恨。如今项梁凭借着楚国大将项燕的亲儿子这个身份,就几乎能把所有的反秦势力全部都招致麾下,所以在这之前,他需要一个出头鸟。
除了此事之外,项梁还通过这些年在会稽郡交友广阔暗中布置了一件事,这件事一旦成了,也就解决了项梁准备日后领导的新势力的根据地问题。
项梁准备着这个陈胜,原打算是熬到始皇帝一命呜呼了,趁着大秦的新皇帝立足未稳给他来上那么一下。
但是显然,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嬴高的横空出世和一系列的动作让项梁的心里也不像原来那么稳坐钓鱼台了,他也怕万一等到始皇帝死了那天嬴高成了年轻时候的始皇帝,特别是在他早早就预定了大秦二世之主的情况下,这对项梁多年的计划一丁点好处也没有。
于是乎,项梁决定提前自己的计划,也正是在上一次和项羽的对话中,他就已经决定了这件事,之后,就是一通亲自的合纵连横,不管是贵族兄弟还是黔首弟兄,在反秦的浪潮里,在项梁的心里那就都是一家人了!
猛如虎的操作之后,项梁已经回到吴中听响去了,根据他的计划,等到陈胜这边有消息传过去之后,在会稽郡,也就到了自己该行动的时候了。
而这环环相扣如同即将紧紧扣在大秦庞大的身躯上的铁索一样的计谋,嬴高心里还压根就不知道呢。
在嬴高的心里,那些个反秦的贵族虽然会因为自己的陈县的作为而有些烦躁,但是大秦大了去了,他们肯定是会往别的地方去啊,肯定不会傻到站出来直接反秦啊。
显然,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家伙,嬴高有点被他脑袋里面的东西被禁锢住了,他知道陈胜吴广,也知道项梁项羽,但是却不知道这俩货其中的关系啊。
他还低估了那句流传后世的短短语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对大秦的憎恨,嬴高已经使劲的去想了,但是却还是没想到这个事应该有的深度上去。
这些,当然源于他压根就没经历过什么灭国之恨了,你总用上帝视角看社会,社会能不给你教训吗?
第145章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单发的(求推荐票)
要是现在的嬴高知道了项梁的这种所为,应该会想起他在大学历史课上的时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讲师说出的那句话:任何历史事件,那都不是单发的啊!它们的内里,那可指不定有着啥联系,史书能记下来的,也那就是千分之一都不到的量,这还是选择性的,多少假的都不一定!
但此时的嬴高,却是对这即将发生的一切一丁点都不知情,为了在不破坏上郡对匈奴的威慑的情况下抽出一大部分的兵力,他可是在上郡憋了好几天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其实对于这个事其中的道道,嬴高那心里可是明镜一般。
自己身为大秦的储君,未来的帝皇,蒙恬当然不能把自己的建议给当成了耳旁风,而且自己的理由那已经是充分的不能再充分了。匈奴的确是对大秦的江山有着十分的威胁,但是反秦势力也差不到哪里去啊。
蒙恬真正拿不定注意的,是给嬴高分出去多少兵马合适这个事。
抛开被任嚣和赵佗给领到鸟不拉屎的南越去的五十万人马之外,再刨除各个重要关隘那点有数的守军,蒙恬无疑是大秦境内统帅着最多军士的将领了。
这不但是因为抵抗匈奴是个难干的活计,还因为蒙恬和他的兄弟蒙毅那是始皇帝相当宠信的俩人,特别是在赵高已然嗝屁朝天了的当口。
他要是把大头的军士交给了嬴高,那么对于他们蒙氏兄弟在大秦朝堂上地位的影响可是不能用言语来衡量的了。
毕竟嬴高和始皇帝打个报告就把大军带走了,人家大秦的其他官吏就不知道咋想了,传出去的话大秦的百姓们更不知道会咋想了,毕竟人言可畏啊。
五十岁了的蒙恬不仅要为大秦着想,也要为自己这为大秦鞠躬尽瘁的几代的蒙氏一族着想啊,而且在蒙恬想来,区区些许反秦势力,不动他们他们确实是蹦跶的挺欢实,但是想要灭了他们这些个虾兵蟹将,有个几万人也就够了。
而反过来,正如萧何随口一问所了解到的那样,到现在这个程度,抵抗匈奴的话,有个十万大军就已经够了,你蒙恬要是在明知道这样的情况之下还拿几万军队去打发嬴高,那不是作死又是啥。
这左右为难的局面,憋了蒙恬足足五日,也让嬴高在这蹉跎了五日。
第六日的清晨,正当嬴高暗中打算要是蒙恬再不给个说法的话,可就得让他见识见识自己的脾气了的时候,蒙恬终于出现了。
二人又坐在一处,蒙恬倒是也不墨迹,他自然知道嬴高最想知道的是啥,于是直接施礼之后就开了口。
“公子久候了,实在是这分兵对于我等而言乃是大事,何人走,何人留,皆要有所考虑,这才耽搁了一些时日,按照公子之前所言,分兵乃是为了我大秦的江山,故若是君上应允,我上郡最多可出十五万兵马供公子调遣,自今日起,只要有君上之命,随时可以调走!”
就这么一句话,让嬴高这几天在这等候所憋住的怨气全都又咽了回去。
啥叫懂事?蒙恬这就叫懂事,就冲着人家最后给你得出来这个结论,这五天人家也没想着怎么糊弄你,这就是这个时代和两千多年以后的区别啊,人家可是说啥就是啥的……
其实这五天里,蒙恬自己倒是无所谓,他只是把这个事告诉了自己的兄长蒙毅一声,毕竟二人之间,还是蒙毅对于这朝堂上的道道知道的更深一些。
结果根据蒙毅遣人快马连夜送过来的消息,他应当尽量满足嬴高的要求,因为据蒙毅之言,嬴高这厮办事,不但不按常理,而且应当是没啥私心。
“好!有将军此言,高便宽心了,此番前来叨扰了这些时日,高便动身回咸阳了,待得调兵之时,高自会请父亲遣一大将携兵符而来!”
事儿办完了,嬴高也该走了,因为这几天在这闲来无事他想了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