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朝廷根本就没有力量对付长兴军,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来养活一支大军。
除去直接出兵还有刺杀一项,上次张斗遇刺完全是疏忽大意。只要他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刺杀。
他本人能够免除刺杀,但他的手下能够躲过去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若是接二连三长兴军的重要人物被刺杀,对长兴军整体实力打击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朝廷还可以封锁长兴军,禁止长兴军的一切人员上岸。只要与长兴军有关系的人一律抓起来严办,这样就能孤立长兴军。
就像后世螨清禁海一样,彻底的孤立台元岛,迫使岛上的郑氏一族投降。可是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后世的螨清,出海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
就算是朝廷一直以来的禁海令又有多少人遵守?江南的那些大家族哪一个不是与海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禁海领基本上就是形同虚设。
这么看来朝廷能够制裁长兴军还真不多,相反长兴军若是发狠,还真的能做到让大明片板不下海。
离开了海贸带来的白银,恐怕大明立刻就会出现银慌。到时大明手中空有各种货物,却没有足够的白银支撑,整个国家的经济立刻就会有崩溃的趋势。
这也是大明几乎不产白银,却要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悲哀。大明的白银主要靠海贸,倭国和西方人带来的白银才能支撑起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运转。
现在的长兴军恰好控制住了倭国和西方进入大明的通道,任何一条西方的海船没有长兴军的允许,休想踏入东亚一步。
而长生银行的发现更是快捷无比,银元这个新型货币已经深入了各种交易之中。不仅在长兴军控制区域,就连大明境内也出现了银元的流通。
银元作为货币要比单纯的白银是在是方便太多了,百姓首先就省去了辨别白银成色这个麻烦。
也不用每次交易都要用天平来称重,更不用把银子分割成不等的散碎银两。还减少了再次熔铸时火耗的消耗,沿海的一些地区商人都已银元作为第一优先交易的货币。
现如今长生银行采用冲压法制造银元,成本大大的减少。济州岛铸币作坊每天十二个时辰全力开工,用不了多久就能让银元充斥整个大明。
到那时整个大明的经济命脉都会掌控在长兴军的手中,只要长兴军稍有动作就能让大明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第八百零三章 传旨见闻(求订阅)
既然如此张斗还有什么好怕朝廷的,即使撕破脸又如何?张斗从来就没有指望得到读书人的帮助。
指望他们治理国家,长兴军以后又会变成另外一个大明。那样的话,张斗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还是要让华夏进入王超兴衰的怪圈吗?那样的话不过是让华夏晚些时间进入到被压迫的时代而已。
张斗要依靠的是长兴军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自从长兴军实行免费的教育来,六年的时间已经有数不清的孩子从学校毕业。
这些人才是长兴军的依靠,他们并没有学习圣人之言,之乎者也之类的诗词歌赋。更多学的是实用之学,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只是稍有涉猎而已。
他们就是张斗播下的种子,当他们生根发芽时,长兴军将不会再为了打下土地没有人治理而烦恼。
那些学有所成的孩子以后会加入各行各业,整体提升华夏的整体水平。相信他们成长起来的一天,就是华夏全面超越西方的时刻。
而让百姓自行选举产生基层管理者,并且赋予他们监督官员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得政治相对的清明。
张斗考虑了许久终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前往京师谢恩并且领取自己的丹书铁券。
但张斗不会傻到一个人前往京师,他不会在做这么冒险的事情。身为定国公,随身带点家丁亲卫不过份吧!至于带多少人,肯定能给京师一个惊喜。
京师奉旨前往济州岛传旨的官员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自己在家就安排好了后世。并且带上了自己准备的棺材,做好了血溅济州岛的准备。
王元瑞乃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与大名鼎鼎的周言儒同科。但人家那是一甲进士及第,而他只是三甲同进士。
身份相差天差地别,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京师苦熬多年也不过是一名督察组的御史言官而已,但王元瑞在言官中名声还是不错。
所以朝廷挑选去济州岛宣旨官员时就选中了名声颇为正直的王元瑞,这可不是第一次去济州岛夺权那样的美差。
反而是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差事。第一次在刺杀过后前往济州岛夺权失败,再次去很可能就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在其他人都避之不及之时,王元瑞反而主动接过了这个差事。并且回家就开始打造棺材,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王元瑞都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此次去济州岛宣旨。不论张斗是避而不见,还是拒接圣旨,他都要当场怒斥张斗的不臣之举。
而这么做的后果他也很清楚,那就是再也走不出济州岛。但王元瑞不怕,已经在官场多年也没有出人头地,这次就是个机会。
若是张斗没有杀他,那么他就能搏下一个不畏强权的名声。当官什么最重要?尤其是言官?
名声才是他们立足的根本,向他这样没有靠山没有后台的人,也只剩下这点名声了。
王元瑞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准备充分来到天津卫乘船前往济州岛。一路上他已经考虑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对每一种情况都做出了应对方案。
天津卫可没有开往济州岛的官船,王元瑞只能搭乘一条商船前往济州岛。在船上王元瑞看到了这条商船与大明福船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船帆。
这条商船没有采用竹篾编织而成的硬帆,而是采用了西式的软帆。桅杆高大,上面挂满了一块块的船帆。
每次需要调整船帆,都需要很多水手在桅杆上爬上爬下,看着都让人感觉到惊心动魄。但这些水手似乎早已习以为常,行走在光滑的桅杆上如履平地。
找来船主询问才知道,这种叫做海象级的武装商船在长兴军中只是运送货物和人员的船只。
真正的战舰要比这种船大的多,那种战舰每条船上都有五六十门火炮,每次开炮时都会犹如海上怒吼的怪兽。
问及长兴军有多少这样的战舰时,商人给出了十分模糊的回答~不计其数。
王元瑞对比嗤之以鼻,开玩笑!整个大明帝国也没有那样的战舰,若是有当年在澎湖也不用与个尼德兰人打的那般的焦灼了。
长兴军水师或许真的十分强大,顶多也就是当年尼德兰人在澎湖的水平。那种战舰顶多也就十条,撑死二十条的样子。
船主竟然说不计其数?他当然第一个不相信。这种含糊不清的春秋笔法描述正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船主竟然用这个蹩脚的描述来懵他,真是班门弄斧。
对此船主已经见怪不怪,回答完王元瑞的问题就回去忙碌自己的事情。
很快王元瑞就发觉出不对之处,他们乘坐的商船要比大明水师的福船要快上许多。尤其是刚刚还在并行的几条福船,时间不长就被甩的没了影子。
直到此刻王元瑞才注意起武装商船起来,心中暗自思量:长兴军还是有点本事!
当到达济州岛外海时,王元瑞终于见识到了正在实弹训练的长兴军海军北方舰队。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战舰对着耙船猛烈开火,喷吐的火光映红了整片的海面。
尤其是一条条高大无比的战舰从王元瑞身边经过是,惊得他嘴巴半天都合不拢。
船主适时的出现在王元瑞的身侧介绍道:“大人!这些战舰只不过是长兴军的北方舰队而已,在台元岛还驻扎着同样规模的南方舰队。
更远的旧港宣慰司还有一支舰队,还有无数竟然的掠私船。这些战舰加在一处,多的简直就是难以计数!”
王元瑞的心中只剩下了震撼,听见船主的介绍对此行更是不抱太多生还的希望。张斗有这样的实力,还用在乎朝廷吗?
说现在的张斗是海外王也不为过,朝廷竟然想一口吞下这样的势力,还真是有些痴心妄想。
济州岛的码头更是让王元瑞开了眼界,这里的各国海船应有尽有。各种肤色的人都能在这里看到,尤其是码头不远处的集市就算比不上京师也相差不远。
走在济州岛的路上,王元瑞观察了岛上的百姓。他发现几乎每个百姓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这根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心的感到幸福是才有的表情。
难道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吃饱穿暖吗?
第八百零四章 孩子的厉害
王元瑞在路上想着到了济州岛肯定会被多方的刁难,甚至做好了在码头就被直接扣押的准备。
但到了济州岛后的行程竟然出奇的顺利,想象中的刁难并没有出现。相反张斗还派了一队士兵护送他们前往国公府,若不是王元瑞好奇四处闲逛恐怕早就到地方了。
王元瑞到了济州岛就好似刘姥姥到了大观园一样,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无比。若不是有着皇命在身,他都要留在码头集市体会一翻此地的繁华。
路上看到人来人往的百姓更是让他感到奇怪。济州岛的百姓没有大明百姓眼中的茫然和空洞,相反每个人的脸上都有自信的笑容。
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个个脸上都十分的红润,根本不像其他地方百姓那样面带菜色。难道济州岛的百姓都是衣食无忧吗?
带着这个疑问,王元瑞来到了国公府外。想象中的刀斧手并没有出现,相反国公府中门大开,隆重的迎接天使的到来。
迎接王元瑞的正是国公府大夫人孙玉秀,“天使远道而来,国公府有失远迎,还望天使赎罪!
家夫前些时日遇刺,身上余毒未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