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文鼓掌道:“太好了,新乡,这是我们新的家乡,这座城市就叫新乡。”
马文正高兴着呢,第六陆战师师长张国元前来禀报,说那个受伤的印第安人可以说话了。
“能够与他沟通吗?”高峻山问。
张国元答道:“一开始他的情绪很激动,后来廖连长把他的弓还给了他,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但是我们都听不懂他说什么,只能用手势做一些简单的交流。”
高峻山指示道:“你们要耐心地跟他交流,感化他之后,再放他回去,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印第安部落的杀戮。”(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九十章 新乡贾家
(全本小说网,。)
新乡城的建设全面开展起来,建设工地是热火朝天。
这一次高峻山还带来了造船工人,工人们在附近的树林里伐树造船,为的是把货轮上面的物资转运到岸上。
舰队的十七艘舰船,都是五千吨以上的大型舰船,没有一个正规的码头,重型货物是卸不下来的,若要把小件的货物送上岸,也必须有小船来转运。
战列舰上面的快艇只能承担运载人员上岸的任务,而货(客)轮上有小型的救生船,这些救生船远远满足不了转运物资的任务,所以必须尽快地让船工造船,让货物尽快地卸到岸上来。
美洲西岸远征军一共有三万二千一百七十六人,虽然在短时内不用担心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但是,这毕竟是一次跨洋迁徙,开垦农田必须是要放在首位的。
西州农田开垦总队是马文第一个成立起来的市政组织,马文作为西州州长,吃饭问题是他必须考虑的。
马文这次带过来的移民一共有二万多人,其中工人有一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七千人,其余的就是各种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马文跟他的哥哥马金常有电报往来,主要是马文向哥哥取经。七千农民来自于全国六个省份,是由国家移民局调配给马文的,开垦总队便以省为单位划分出六个开垦大队,然后大队再分为中队和小队,参照马金他们的经验,每一个小队都由一个家族组成。
第一个被允许上岸的移民家族是贾家,贾家来自于河北,一共有七十六口人,族长是贾正茂,三个兄弟和五个儿子。贾正茂今年72岁,全家人都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了移民的行列,他们家在县里面递上移民申请一年多,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美洲。
他们家七十六口人,在家乡只有五十亩薄田,因为这些年收成不好,全靠国家补贴才算把日子过下来。长期接受国家补贴,对他来说甚感不安,当他听说如果移民,国家能够按人头分发土地,他们家人口多,如果按人口分发土地,他们家拿到一百亩地是不成问题的,移民也是为国家分忧,而且不用再每年都伸手向国家拿补贴,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上船啦!上船啦!”
万吨客轮的水手长在甲板上高声的喊道。
贾正茂的大儿子贾崇光从人群当中跑到水手长跟前:“我们家是第一个上岸的。”
水手长问:“你叫什么名字?”
“贾崇光。”
水手长手中拿着一个花名册,核对了一下,点头道:“有你的名字,你把你们家的人都叫出来,一共是七十六人。”
“好咧!”贾崇光一边答应着,一边挥手让他们的家人走过来。
水手长一边核对人数一边道:“你们都不要挤,每条快艇只能上二十人,让老人和孩子先上。”
贾崇光在一旁建议道:“这位兄弟,让老人和孩子先上有点不妥吧,我们都是一家子,老人和孩子都须要人照顾,这样行不行?反正是每条船二十人,让我们自己安排谁先谁后,这样会更为合理。”
水手长同意了贾崇光的提议。
族长贾正茂当然是第一个上船的,快艇就停在轮船边上,但是要上到快艇上面,需要沿着舷梯下去,船长为了方便老人和孩子,把卸货用的葫芦吊改装了一下,并特制了一个笼子,笼子里面可以坐两个人,这样一来,老人和孩子就不需要攀爬悬梯了。
“爹,我陪你坐吧!”
贾正茂的小儿子贾崇文主动地扶着父亲。
笼子就摆放在甲板上,贾崇文扶着父亲来到笼子前,一名水手打开笼子,示意贾家父子进去。
笼子的门只能一人进出,贾崇文先进了笼子,然后回过身来扶他父亲。
当父子俩并排地坐好之后,负责管理笼子的水手就把铁门关上了。
“老人家,坐好了!”水手提醒贾正茂之后,就挥了挥手,笼子就缓缓地升起来。
笼子的底盘有缆绳拉住,以保证悬空的笼子不会左右摇晃。
笼子升高之后,就往外移动,移动船舷之外就开始往下放,下面就停了一艘小型的快艇。
贾崇文坐在笼子的长条靠椅上,一手扶着他爹一手紧紧地抓住栏杆。
“爹,您闭上眼睛,一会就到了。”
贾正茂很轻松地笑道:“你以为爹害怕吗?爹一点都不怕。实话告诉你,爹不但不怕,还觉得挺好玩的。”
笼子下移的速度很慢,笼子里的人不会有太大的不适。
河面上风平浪静,坐在笼子里听到的只是“卡啦卡啦”葫芦吊的铁链声。
终于笼子下到了快艇的甲板上,有两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甲板上保护笼子,一人在牵引着笼子地盘上的缆绳,一人伸手抓住正在下移的笼子,笼子稳稳地落在了快艇甲板的一块地毯上面,一点响声都没有。
“爹,到了。”
“到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贾正茂左顾右盼。
海军陆战队员打开了笼子的铁门说道:“老人家,到地方了,请出来吧!”
笼子有一人多高,贾正茂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腿脚才走出来。
“这哪里?”
陆战队员回答道:“这是快艇,坐上快艇就可以上岸了。”
快艇上有两行座椅,贾崇文扶着他父亲着在了最前面,此时,从悬梯下来的家人也上到了快艇,正好坐满二十位,快艇便向岸边使去。
河岸没有码头,陆战队员将缆绳套在岸上的木桩上,然后搭上跳板,第一批美洲西岸的移民就开始上岸了。
贾正茂一家上岸之后,就有移民局的人来接他们,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居住地。
让贾正茂高兴的是,他们家分到了三百零四亩地,他们家七十六口人,平均每人分到四亩地。
他的大儿子贾崇光全看过那块地,土地很肥沃,但是需要自己去开垦,不但土地需要开垦,而且住房也需要自己来建,他们家除了分到的三百零四亩耕田,国家还划出了五十亩平地给他们盖房子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九十一章 《布雷达和约》
(全本小说网,。)
面对几百亩的土地,贾家不淡定了。
他们家从来没有过如此多土地,贾家还没有进驻他们的新家园,贾正茂的两个兄弟就提出了分家的请求。
事情是由如何分配他们家的宅基地引起的,贾正茂计划先把宅基地用土墙围起来,然后再在围墙里面盖房子,他的两位兄弟坚决不干,要求各家围各家的。
这明摆着是要分家的节奏,贾正茂面对两个兄弟的要求也提不出什么反驳的意见,对一个大家族来说,分家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了,兄弟大了就要分开过,之前在国内没有分家,是因为家业不够大,分开过很有可能就不够吃了,现在不同了,有三百亩的田地,谁看了不眼红?
想分家,那可不能按户平均分,必须得按人头来分,因为现在的土地是国家按照人头分给他们贾家的。
贾正茂提出了分配方案,他的两个兄弟虽然不乐意,但也没办法,他们也知道,土地的按人头分下来的,他们自家再分,也按人头是最合理的,只是他们两家人都不占优。
五十亩的住宅基地分成了三块,毕竟都是兄弟,最后大家都同意先把土墙先围砌起来,三家之间的公共墙以后再说。
国家分配的临时住房非常的简陋,贾家这么大家子人住得很不方便,所以他们只能日夜不停地建造自己的房子。
轮船运过来的建筑材料是用来修建码头的,贾家肯定是领不到钢筋水泥这些建材,他们只能够筑建土墙。
西海岸的起步跟东海岸相比,就艰难了许多,东海岸的长安城毕竟是荷兰人在那里经营了三十多年,长安之前叫新阿姆斯特丹,是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来的。
新乡这个地方就是一片的荒野,华夏的开拓者者必须在此白手起家,建设自己的家园。
要砌围墙必须先打地基,贾家为了打多深的地基又争吵起来,他的两个兄弟希望尽快住进新家,所以不考虑把地基打深,贾正茂考虑问题比较长远,他认为围墙必须要有五米高,就算现在不把土墙砌到五米,但是地基必须从长远靠考虑。
三家人意见难以统一,只好各家扫各家门前雪,各家的围墙各家管。
贾正茂带领他的五个儿子以及十多个孙子开始挖墙地基,他们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才挖了整个地基的四分之一,挖完了地基还要砌墙,贾正茂认为工期太长了,这样会延误搬迁,现在所住的地方太简陋了,万一下雨,就会给他们带来非常的不便。
“怎么办?”正在铲土的贾正茂放下了铁锹,看了看天,“我们这样干,什么时候才能够把房子盖起来?”
他的小儿子贾崇文道:“爹,不如我们把人力分为两拨,一拨砌围墙,一拨盖房子,这样两方面都不耽误工夫。”
贾正茂十分欣赏小儿子的想法,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小儿子,他坚持认为他的小儿子将来必成大器。
贾正茂果断地采取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