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们对于那些非常支持李超的大臣,更是斥之为李党。连房玄龄等重臣,他们也都称之为新党。
“这一次,李超是下了一步臭棋,犯了众怒。我们正好借此机会,把李党从朝中铲除。”
温大雅笑道,“对于李党,也不用完全的把他们从朝堂赶走,有些人,还是可以争取一二的。比如禇遂良、于志宁等人,虽也在李超手下做过事,但我相信那也不过是公事公办,争取一下,应当会转变的。”
门前,宣旨使旨出现。
温大雅等连忙上前,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那宣旨官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好脸色。七月夏天,结果一张脸却冷若冰霜。
“翰林院官员接旨!”
温大雅脸上笑容凝在那里,他深呼了口气,把这点不满放下。自他做了内相之后,还从没有被人这样冷遇过。
“臣翰林院学士承旨温大雅跪接圣旨。”
宣旨官站在衙堂内,香案上清香袅袅。可宣旨官一开口,却让温大雅如坠冰窟。
罢官,免去翰林院学士承旨之职。
削爵,黎国公降为黎阳县公,连降两级。
着回原籍闭门反省。
“天使,这旨意会不会搞错了?”颜思古惊讶的都顾不得礼仪,当场发问。
宣旨官看着翰林院这些人的惊讶样,心里只是暗笑,这还只是一个开头而已呢。
“肃静,某只是前来宣读旨意,至于其它一概不管。旨意还未宣读完,请勿喧闹,认真听旨。”
“翰林院学士颜思古听旨!”
颜思古上前,依然是免官削爵,着回原籍闭门思过反省。
颜思古也一下子瘫坐在温大雅旁边,他完全不敢相信,居然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薛收听旨。”
宣旨官再道。
薛收听到自己的名字,脸色一白。
“不,这不对,这不合规矩。既然是诏书,为何却未经由我翰林院之手。我等皆为朝廷二三品之重臣,按规矩,这任免的诏令,都应当由我们翰林院起草。这旨意既非我翰林院草拟,又未经我翰林院翰林学士承旨商讨,这非制诏。这是中旨,我等可不奉诏。”
薛收说的是实物。
翰林院如今与中书分草诏之权,翰林院是内制,将相大臣的任免诏令,就是由他们来拟的。
可现在这份诏令,却没经他们。
“中书省无此权力!他们这是侵权!这是越职!”
薛收大声叫喊着,可宣旨官并没理会。
等他喊了半天,终于停下来后,宣旨官才懒懒的回道,“你说的这个是有些道理,但这只是常规下。这次陛下是要把整个翰林院的官吏都换了,总不能让你们自己给自己写免职的诏令吧?”
薛收一下子被问住了。
自己给自己写免官诏令,这······
不过后面的那些官吏却从那句话里听到了让自己惊呆的话,罢免整个翰林院的官吏。
“为什么?”
这个时候,温大雅在旁边出声。
温大雅的脸上没有了从容,没有了儒雅,有的只是花白,还有茫然。他到现在都还没有回过神来,自己为大唐呕心呖血,怎么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987章 奸臣李超也
“为什么?”
温大雅问。
宣旨官却只是冷声答道,“这种事情,我哪知道,你们要问也只能问陛下,此诏令由陛下亲自所拟。”
“就因为我们那道万人联名的奏章?”
“就因为我们反对李超那害民新法?”
温大雅一句接一句,一句比一句更加愤怒。
他完全想不到,皇帝居然因为此事,因为新法因为李超,把他们翰林院全给免掉了。
“奏章上其它联名的官员也被免了吗?”
“没有。”宣旨官答道。
一片寂静。
杀鸡儆猴,确实不需要全免。
颜思古也脸如灰败,在一边问,“新的翰林院承旨学士和学士任命了吗?”
“告诉你们其实也无妨的,新的翰林院承旨是褚遂良和岑文本,学士则有孔颍达、陆德明、虞士南、许敬宗、李守素等六人。”
听到褚遂良和岑文本两个名字,薛收喊了句,“李党。”
等听后后面六个学士名字时,他越发愤怒了,“李党,全是李党。”
这八个人,几乎要么是李超的故吏,要么是他关系交好的。
“全是李党,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不干脆请李超回来?”
有个人在后面道,“陛下请了好几次,是李超自己不肯回来。”
温大雅、颜思古和薛收几人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是啊,李超若真想回朝,早就能回来,而且还是宰相之位等待他,他只是不想回来罢了。
几人面面相觑。
现在怎么办呢?
“某要面见太子殿下。”温大雅道。
宣旨道无所谓的道,“我只是来宣旨的,宣完旨就算完了差事。至于其它的,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好了各位,某这里告辞。”
宣旨官走了。
留下一众翰林院官吏,却都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的站在那里。
这旨意,简直如同晴天霹雳,把他们劈的晕头转向。
有几个年轻的官员喃喃的道,“怎么会这样呢?”
“我要去叩见太子。”温大雅突然大声道。
颜思古跟着说,“我也同去!”
“同去,找殿下说理去。”
虽然这话说出来,他们心里也没底气,罢免他们的是皇帝陛下,是皇帝亲自拟的诏书,找太子殿下有什么用呢。别说太子只是监国而已。
此时,找太了说理去,似乎就成了溺水者最后的一根稻草。
翰林院在皇城内,距离宫城倒不远。
温大雅等人也不回衙了,直接顶着中午的大太阳往宫城走。他们也不骑马不坐车,一行官员就这样往宫城去。
街上,早有禁军士兵发现了异常。
一边立即派人上报情况,一边迎了上来。
“我们要却叩宫见太子殿下。”温大雅很不客气的对拦在自己一行面前的士兵道,“让开!”
带队的军官看了看,这群人他认识不少,全是翰林院的。
翰林院可不简单,号称小中书省。见内相发怒,他也不敢拦着,连忙叫人让开路,但也还是在后面吊着。
“校尉,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翰林院怎么这个样子?”
“老子哪里知道,谁知道他们发什么癫啊。”校尉也觉得莫名其妙,这外头太阳那么的毒辣,他还想呆在屋里避暑乘凉呢,谁知道这群人发什么疯。
“叩宫,不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吧?”
中书门下。
消息也很快的传到这边。
马周听到禀报,也愣了许久。
皇帝居然一口气把翰林院的官和吏全给免了?
这,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而当听说皇帝选了褚遂良为翰林学士承旨,并增加了一个学士旨承名额,选岑文本出任时,他心里十分高兴。
这两个可都是支持新法,且一直都对李超的新政理念很推崇的人,如果他们主持翰林院,自己又在中书,那以后对新法真是好处多多。
“马相公,温相他们这般跑去叩宫,怎么办?”
马周想了想,不能让他们这样胡闹。
“我马上进宫去面见殿下。”
马周没坐车,直接骑马赶往宫城。
太子承乾正在午睡,被宫人叫醒。
“马相公有要紧事求见。”
承乾揉着眼睛,“什么急事?”
等马周进来,简洁的把事情禀报过后,太子也愣了许久。
“陛下把翰林院的官吏全免了?还任用了褚遂良和岑文本为翰林院承旨学士?”
惊讶过后,太子承乾大笑起来,“这太好了,看来陛下看过摊丁入亩新法后,对新法满意。”
“殿下,翰林院温相求见,还有翰林院一众官吏。”内侍禀报。
承乾挥手,“不见。”
“还有,温大雅已经不是翰林院承旨学士了,因此以后不能叫温相。他的爵位也削了,现在是黎阳县公,记住了。”
“殿下,要不还是见一下?”马周在一边道。
承乾摇头,“还是眼不见心不烦,见了面又如何,此事本就是父皇定下的,况且,我自己也是赞成新法的。他们之前那般大搞串连,实在是太过份了,眼里还有朝廷,还有孤吗?”
“传话下去,孤不见他们。让禁军的人,送他们各自回府。”
“马相,你这边盯着下,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后,派军士送他们各自回原籍。陛下的旨意一定得遵照,陛下说让他们回原籍闭门读书反省,那就得保证他们尽快回到原籍,在家闭门反省。”
“臣明白。”
太子心情大好,温大雅等翰林院官员学问是好的,可他们却对新法始终反对,这是承乾不喜欢的。在他看来,新法推行,那是大势所趋,而这些翰林院官员,却连这个都看不明白,那还如何主持这重要的翰林院呢。
“马相,陛下和太保都曾经多次跟我说过,要做成事,首先得用好人。人用不好,事情就难好。翰林院不比过去,如今权责重大,必须得用上可信且又能力之人,不能如温大雅等一样,不但不能跟着朝廷的步伐,反而成了拖后腿的。”
“陛下如今选了褚遂良和岑文本为内相,孤想尽快见见他们,听听他们对新政的意见。”
“臣这就安排。”
东宫门外。
温大雅一行人等了许久,都被晒的眼花头晕,汗流浃背,才见到有人迟迟出来。
“殿下无空见尔等,尔等请各自回家吧。”
温大雅听完,直接晕了过去。
“哎呦,温相。”
“来人啊,温相公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