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恭睁开眼睛。
“李相。”
“我在这呢,我们赢了。”
尉迟恭过了一会,才好像恢复了记忆。
“我们真赢了?泉盖苏文那狗日的没跑掉?”
“没有,不但泉盖苏文没跑掉,而且一个辽狗都没跑掉。这是你的功劳,此战,你是首功。大唐铭记你的功劳,百姓们也会铭记你的功劳的。”
尉迟恭哈哈大笑,笑了几声,又变成惨叫。
身上伤口太多,笑的太开心,牵扯到了伤口。
“哎呦,这些该死的辽狗,给老子开了多少个口子。”
“放心吧,你老黑皮糙肉厚的,过不了几天,就又跟个狗熊一样了。”
“有你这样说话的吗?”尉迟恭白了李超一眼。
李超拍了拍老黑的手,“你也放心将养吧,大战已经结束,我们赢了。”
“李相,既然赢了,那咱们得趁热打铁,干脆一举拿下辽西啊,不能停下。”尉迟恭急道。
尉迟宝琳在一边端来一碗水,“爹,你说的这些相国早就想到了,后天,我们就进军辽西,一举复辽。”
“哦,后天,那到时老子也得去。”
“你还是留下将养。”
“不行,老子一定要去,就是抬,你们也得把老子抬去辽西。不站到柳城城头看着大唐旗帜飘扬,老子岂能甘休。”
“好好好,你说去就去,好吧,你是伤兵你老大。”李超无奈的道。
从尉迟恭病房出来,李超又去其它的病房转了一圈,安慰了那些伤兵们,告诉他们,不用担忧以后。
“就算你没了腿,没了脚,可朝廷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为大唐所做出的贡献,你们的贡献不可魔灭!”
当李超对那些幸存的志愿兵们宣布,将把他们转入府兵的时候,这些本身出身不太好,正常选不进府兵的农家子弟,一个个都沸腾了。
回到了帐篷之后。
李超开始观看军官们送上来的各项报告,是战后各方面的总结。看完这些报告,李超心情还是很沉重的。
拿起笔,李超开始给皇帝写奏报。
“臣三日后将率军出关入辽,不复辽西誓不还!”
写完奏章,李超去找老爹。
老爹又添了几处伤痕,不过不算严重。李超找到他的时候,正在炖马肉吃。锅里盛半锅水,然后加入大块的马肉,大火烧开,文火慢炖。
没有太多的佐料,却也香飘数里。
老爹跟一群老志愿兵坐在那里吃着肉。
李超走过去,直接找了个空位置坐下。
“后天要出征辽西,我计划让志愿兵先在临渝关休整。”
“屁。”
老爹抓着一大块马肉,嚼的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濡河一战,没我们志愿兵能赢?赵庄一战,没有我们志愿军,你们能赢?怎么着,现在你手里有兵了,不要把我们抛一边?我们出征以来,战死了一半,现在你要不带我们自己玩?”
老爹好像一下子又恢复了过去军中时的样子,对着李超一边吃肉一边喷,口水都喷到了李超的脸上。
李超抹了把脸上的唾沫,想了想,“爹教训的是,后天一起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95章
尉迟恭没死,这老黑皮糙肉厚。
身上大小十几处伤口,可没躺两天就急着下病床了。一下床,就先去选了匹好马。
他原来的那匹宝贝河西战马死了,醒来后还心疼的很。听说那宝贝马被宰了弄成了军粮之后,还红了眼。
做为马上大将,怎么能没马。尉迟恭家里好马很多,都是千里马。什么吐谷浑的青海马,还有突厥人的河套马,铁勒的漠北马,甚至是西域的汗血宝马,那些马加起来都抵的上十万贯了。
“先随便挑一匹吧将就下吧,知道这些马比不过你的宝马良驹。”
赵庄一战,俘虏了两万余高句丽人,顺带着也缴获了不少的战马。那些高句丽俘虏下半生就是唐朝的奴隶了,他们的坐骑是永远别想骑了。正好李超和平阳部下现在都没马呢,李超自然顺理成章的就把这些马直接装备自己的部队了。
大约有三万多匹马,这大大缓解了下李超麾下机动的问题了。
尉迟恭挑马的本事很强,马营里直接转了一趟,就挑出来两匹极好的马,十分雄骏。
那马,正是渊盖苏文原来的坐骑。
李超看到那马,也不由的赞叹,确实好马。这马好像是辽东的马种,长的很高大,据尉迟老黑讲,这种马耐力强,别看比不上西域马高大,但特别耐力好,且耐寒不怕冷,一天跑个七八百里路,毫无问题。
得了马,他喜滋滋的就去溜马去了,身上缠着纱布也不怕。
渊盖苏文也没死。
被李超砍掉了一只手,又被牛见虎草草的拿烧红的刀子烙了伤口,草草用了点药,结果这家伙命还挺硬。
昏迷半天,醒来后发了点烧,结果挺过来了。
只是精神十分的萎靡,跟被阉过的鸡一样。
再看到李超的时候,他已经老实无比,脸上没有了之前的那傲气。
“没死就好,准备一下,去辽西。”
渊盖苏文脸上表情很复杂。
最后还是低下头。
赵庄外,为战死者修建的纪念碑已经立起来,在旁边,还有一座高句丽人首级垒起的京观。
敬了一杯酒后,李超率部向东。
到了临渝关后,李超把带着的伤兵留下,又留下了几千士兵留守。
本来他打算让尉迟恭留下,可他却坚决不肯。
“老子吃了这么大的亏,眼下收复辽西,那是唾手可得的事情,这样的好事,怎么能少了我?”
老黑伤的不轻,可却一意坚持,李超最后也就不再劝。
“你别看我,我也肯定要去的。”李秀宁也不愿意留下。
最后李超望向老爹。
结果老爹眼一翻,“也别看我,谁愿意留让谁留,我去辽西。”
自统领了志愿军之后,尤其是濡河与赵庄之战后,老爹仿佛又年轻了许多,也许跟着这些老兄弟和小兄弟们在一起后,让当了几十年兵的他又找到了最熟悉的感觉。
最后,李超让史万宝留下。
这史万宝是平阳的副手,也是个传奇人物。他爹史静,北周时也是县公,当然,他大哥的名头更响。
正是隋朝时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的史万岁。
史万宝早年也是长安里的纨绔,结交一群游侠儿,号称长安大侠。后来天下大乱,李渊起兵,李家的那些宗族响应。史万宝就跟着长安的李神通起兵响应,后来他们又与平阳汇合,打下了关中大量的地盘。
在朝廷里,史万宝跟李神通比较近,同时又与平阳关系较好,算是李秀宁这边的人。
这次李秀宁率领府兵来援河北,他就是副将。
不过李超不太喜欢他,没什么理由,就是觉得这人行事做派有点太江湖气,于是便以临渝关需要大将镇守为由,让这位原国公带五千人留守临渝关,同时负责照顾伤兵。
李超便带着五万大军出临渝关,东征入辽。
五万兵马悉受他节制,李秀宁、尉迟恭、老爹,各统一军。郑仁泰、程处默等也分统诸营。
临渝关里补充了粮食和军械等,浩浩荡荡的东出。
两万余俘虏留在了临渝关,但李超把渊盖苏文带上了。
辽西在辽河以西,隋朝的时候原是柳城郡,在隋文帝时,也称为营州。辽西其实地方不大,背面是连绵的大山,山北就是契丹、奚人的部落。
辽西处于山与海之间,是一条相对比较狭长的走廓。
但与河西走廊一样,这条走廊也一样十分重要。
西北的河西走廊,处于吐谷浑与草原之间,连通西域,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同样的,辽西走廓也很重要。
这里连通着辽东,同时也是联通三韩半岛的重要通道。
汉以来,虽然辽东被高句丽蚕食,但辽西直到隋一直都是在中原控制之下。只不过唐初之时,大唐与突厥屡次大战,无暇顾及高句丽人,他们便趁机占了辽西。
过了临渝关入辽西,一般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北面的玄水河谷进去,一条则是直接沿着海边过去。
海边这条路无疑更方便些,当年隋朝征辽,也是走这条路。
大军出关,一路向东。
经过短暂的休整,这支大军精气神很足。
补充了粮草装备,休养了精神,此时大家都急切的想要去报仇,巴不得一路打到辽东平壤城,把荣留王高建武给生擒,献俘阙下。
十年前,辽西都还在中原手里,那里也都是汉人为主。
隋末乱世时,罗燕占据幽州夺取辽西归唐,后来高开道等反王,跟着窦建德等跟罗艺打,罗艺只能守着一个幽州。
高开道一会降一会反的,打来打去,倒是让高句丽人把辽西占了。
此后大唐扫灭河北群雄,却也顾忌着高句丽,没马上出兵辽西。
说来,其实高句丽人窃取辽西时间并不长,别说十年,其实五年都没有,他们占据辽西的时间只有三年。
三年时间,根基并不稳固。
高句丽人占据辽西之后,以原来辽西的州城柳城为中心,迁移了一些部族,然后驻军。
本来兵马还不少的,但这次渊盖苏文出兵河北,也从营州带走了不少人。
辽西已经很空虚。
高句丽人的兵制,和中原差不多,但又有些不同。若说相似,更类似于北朝时的样子。
兵为将有,部落有私兵。
高句丽平时也没什么常备兵,也是战时征召,平时有军册,会有训练这些。
李超将五万高句丽军歼灭,并且迅速反击入辽,这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大军一路东进,那些高句丽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