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早通知下来,家里如果无粮,又没钱换粮票的,可以到官府登记领取救济粮度过灾荒。
谁都可以去登记领救济粮。
但如果原来身份是奴隶的、黑户的,领取救济粮,也就意味着在官府登记入籍,成为编户齐民。
不先登记为大唐的百姓,就无法办粮本,无法领救济粮。
丰孝安和郑籍都是襄阳的大户,既是大商人也是大地主,家里田产商铺很多,也有许多佃户伙计,还有许多完全就是隐匿在他们家庄园里的黑户,以及他们拥有的奴隶。
对于那些自家的奴隶,丰郑等地方豪强们,倒还是不会让他们饿着,只是因为粮食被和买了许多。剩下的粮食,也显得宝贵起来。
而家中的奴隶们,是没资格到官府领救济粮的。
这些奴隶,得由奴隶的主人自己喂饱他们。而朝廷现在又出台了新规定,或者说是李阎王出的新规,禁止虐待奴隶,尤其禁止饿奴隶,如果奴隶被虐死被饿死,主人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轻者罚钱,重者还要下狱。
可偏偏官府又不给他们发救济粮。
这就逼的奴隶主们得拿出宝贵的粮食喂饱自己的奴隶,若不想喂,只有一个办法,到官府登记放免奴隶为良,然后这些奴隶就能在官府登记入籍,然后可以办粮本领救济粮了。
现在不少人家都开始把一些老弱奴隶放免赶走,节省粮食。
当然丰郑两家现在倒还是能喂的起自己的奴隶的,可是他们除了奴隶,还有许多黑户。这些人不是他们的奴隶,可也没有官方户籍身份,他们不给朝廷服务纳税,租种的是他们家的田地,租他们家的田,只向他们缴一份租,算起来,并不比从朝廷那里领到不足额的均田,然后得完全承担一份租庸重,甚至要更轻些。
可现在,这些隐户,因为没有户籍,他们也不能领救济粮了。
这些人只能找地主家借粮,一开始,丰孝安、郑籍他们倒也愿意借,一来这些人是他们的佃户,二来借粮那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不低。
可是现在,朝廷又出了一项新规。
规定了灾区禁高利贷,超过年利八分的就算高利,朝廷严禁打击。甚至规定了,这种超过八分年利的高利贷,朝廷不予承认,百姓借了的,可以只还本,一分利都不用还。
这样搞,简直就是要了这些地主们的命了。
原来灾年到了,那是发财的好时机,佃户们向他们借粮借钱,以后越发的离不开他们了。可是现在,佃户们天天找他们借粮,还不让放高利,那他们这粮借出去太亏了。
不借,也不行。
黑户们借不到粮食没有饭吃,他们就会跑去官府登记入籍,然后借救济粮。
佃户们到官府登记之后,以后当然也还能佃他们家的田种,可现在朝廷却又早在搞移民边疆政策。那些无地的佃户被清查出来后,官府就会给他们迁移到边疆去,在那边给他们分田授地。有的是一开始集体屯种,有的一去就能分田。
反正,官府就是在把这些原来大户们隐匿起来的黑户,送到边疆去。这样朝廷能新增更多开垦的田地,也能增加课丁,增加税赋。
对于地方的那些大户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恶梦啊。
好不容易来个大灾年,结果不能放贷借粮,不能借机抬高粮价,不能兼并田地,不能招纳流民隐匿,相反的,放个贷还要被限制,粮价还被统一,现在连黑户都被挖走了,奴隶都难养了。
一刀刀的割肉啊。
可对此,他们还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他们也不能拦着家里的佃户,不让他们去官府登记入籍,除非他们能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以低息借给佃户们。
但现在谁家里粮食也不多了啊,这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你拦着不让去登记,又给不出粮,那这些人饿极了可不管以前的什么主佃之情,一锄头挥过来是不会讲客气的。
可人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明年,那地谁来耕谁来种?
“听说现在各地官府衙门前,排队要入籍的黑户多不胜数,还有许多奴隶也一夜之间就得了自由身,高兴的在等入籍登记呢。”
“这都是李阎王的阴招。”丰孝安气愤的道。
“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刀刀的,都没法接招。现在不光是我们,就连那些山里的蛮子獠人,都好多跑下山来登记的。登记了就能领到部份救济粮,这样的好事我都心动了。”
“救济粮?还不都是我们的粮食。”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送去陇西朔方等地,以后,这家有千顷之地,也难找到足够的佃户耕种了。”
佃户少了,当然会有很大的麻烦,到时佃田的人少,说不定他们还得降租。
“你说,这李阎王哪里来的这么多救济粮,天天发粮,以工代赈,有这么多粮?能发多少天?我倒是想知道,若是这粮食发光了,到时看他怎么办。”丰孝安道。
“这救济粮,粮食里加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蝗虫粉啊、鱼骨头、树叶子、草根等,我听说一石粮能给弄出四五石救济粮来。李阎王从我们手里买走一石粮,转眼就成了四石五石,你说他有没有粮,他粮多的是。那些救灾粮加工坊,日夜不停的开工,救济粮不断的加工出来呢。”
丰孝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他凑进一些,用低沉的声音道,“你说,若是那些救济粮工厂失了火,或者干脆是救济粮仓失了火,结果会怎么样?”
郑籍猛吸一口凉气,惊骇的望着丰孝安。
“你疯了?”
“我没疯,是李阎王在发疯!”丰孝安答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78章 出卖
郑籍仔细的打量着丰孝安,这位在襄阳曾经呼风唤雨的名流,自被李超扔监狱两月放出来后,性情大变。丰家门前车马稀,原来的朋友都不再往来,连丰家的姻亲都故意的划清了界线,生怕沾上丰家的霉运。
丰家确实很倒霉的,只因丰孝安在李阎王到襄阳的第一天,带头唱反调,结果就被李超来了个杀威棒,丰孝安被扔牢里两月不说,丰家的许多少产业也大受影响。和丰楼被抄封没收,丰家最后还损失了数千石粮。
更别说他在牢里那段时间,原来的商业伙伴纷纷抛弃丰家,使得丰家的产业损失极大。丰孝安出来后,门庭冷落,他干脆的闭门谢客。今天他突然邀他到这茶楼喝茶,郑籍都是思虑许久才同意出来见上一面的。
郑籍觉得丰孝安疯了。
只有疯子才会想那样的事情,才会敢想。烧粮?粮救济粮仓、救济粮作坊?郑籍想都不敢去想。
不说这些地方肯定是重兵把守,就算真的能烧掉了,可后果呢,没想过后果吗?他不相信这事情能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他们还没有那样的本事。一旦被查出,这可真会是抄家灭族的。
心扑通扑通的跳。
可郑籍却并没有马上拒绝。
身为商人的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一个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郑籍当然不会跟丰孝安一样的发疯,但他也没必要现在就拒绝。
这个事情是个机会,他敏感的意识到,如果自己处置得当,不但能从这个谋乱之中脱身,甚至还能因此得到大好处。
镇定下来。
他顺着丰孝安的话道,“你想过后果吗?”
“我们都是襄阳几百年的地头蛇了,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只要咱们做的机密一点,绝不会留下什么把柄的。”
丰孝安确实疯了,疯到只相信自己愿意信的事情。
“那烧了粮之后呢?我们有什么好处?”
“好处?哈哈哈,好处就是这一把火烧掉的不仅仅会是一个救济粮仓,还有燃起各地豪强大户们心头的不满和愤怒,到时四处火起,朝廷就要急于四处扑火,那个时候,他们还敢这么横夺我们的粮食,夺走我们的佃户奴隶吗?这天下一乱,我们才能恢复过去的荣光啊!”
郑籍承认丰孝安说的有些道理,可是这种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而且就算真的天下大乱,可得益的也许会是其它的地主豪强们,但倒霉的肯定会是他们这些带头放火的人。
“你说的不错,是该给李阎王这些人一个教训了。这天下,不仅是李唐的天下,也是我们的天下。不过我觉得只有我们两个,力量还是太单薄了些。咱们得多少联络些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做,人多少力量也大。”
丰孝安皱眉,“可人多少,事情容易泄露啊。”
“放心,大家都早不满朝廷这样横征暴敛了。谁不是受害者?泄密?跟自己过不去吗?再说,咱们挑人的时候,机密一些就好。”
要搞,就搞个大新闻,郑籍心头火热。
茶楼里,两个人小心的商谈着。
接下来的几天里,郑籍和丰孝安开始秘密的串联,先从各自的族人姻亲开始。
襄樊的这股暗流,虽然是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涌,但李超还是很快的听到了一声风声,并抓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李超不动声色的派人加强暗中调查。
但是,事情还刚只摸到了点蛛丝马迹,郑籍却主动的前来求见李超。他是秘密前来,要求秘密会见的。
“郑籍?我知道此人,在襄阳的大族中也算是有些声望,郑家倒也门户不小。此次的事情,是不是查到郑家也有牵扯在内?”
“嗯,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但初步判断郑家和丰家是那上串下跳的主谋。”
李超冷笑,他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需要什么确切的证据,事涉重大,以他的权力完全可以无斩后奏,直接抓人审问。他很清楚这些豪强们的本性,看似一个个很硬气的,可有的是软骨头,想要找到突破口,非常容易。
突破一个,整个链条都会打开,到时查清事情,还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