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着新泡的龙井,李世民很满足,很悠闲,虽然其它宰相们都钓到好几条鱼了,各自的水桶里都养着什么鲤鱼链鱼草鱼胖头鱼,而李世民的桶里却是一条条的小白条,加一起都不如人家一条的多。
可李世民就却兴致很高。
一扯竿,又是一条指头大的白条提上来,他却依然笑着去捉鱼,还故意笑的非常大声,结果宇文士及的一条大鱼本来咬钩了,结果被吓跑了。
宇文士及不乐意了。
“陛下,钓鱼不能大声,要不鱼都吓跑了。”
“钓鱼嘛,愿者上钩,大不大声又有什么关系呢。”李世民狡辩。
李世民坐在那里从钩上取下小白条,还得意洋洋。
“文远,我记得你的油炸小白条最好吃了,一会给朕做这个啊。”
“陛下,其实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不健康,我推荐你烤小白条,也一样好吃。当然,其实现在稻田里的稻花鱼最肥,吃了一季稻花,又肥又嫩,捉几条稻花鱼,不论是烤了吃,还是杀了用盐拿桶腌制,都会非常好吃。”
李世民问,“你家稻田里还养鱼?”
“嗯,养了一些,我家现在有专门的鱼苗场,建有鱼池育鱼苗。因此我们的稻田里,全都下了鱼苗,下的是鲫鱼和鲤鱼两种。”
“稻田里还可以养鱼?不会少太水?”李世民对这个很有兴趣。
“稻田养鱼其实很简单的,在田里留几个沟,不需要太深,但却能让鱼很好的生长。另外,就是在田里留个角,弄一个鱼池,与几个水沟相通,这样鱼更好生长。当然不留水沟和水池也行,但如果缺水那鱼就难活了,而且没有沟,水稻收割前得晒田,鱼也养不了了,而如果有沟和池,就算晒田,鱼也能继续养的。养在稻田里的鱼,还能吃虫子,也能吃稻花,一般到了快收割稻子前,鱼已经有一两斤一条,这个时候捞了做稻草腌花也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的稻花腌鱼现在还卖的不错呢!”
“朕也吃过,稻花鱼,还有一个桂花鱼,都挺好吃的。”李世民咂巴着嘴。
“嗯,稻花鱼,就是稻田里养的吃稻花的鱼。而桂花鱼,则是每年八月桂花香时,捞的那种一两斤的鱼,加桂花等调料做香料腌制的鱼,都是腌鱼,但味道独特好吃。”
“稻田里还能养鱼,一亩能收多少鱼?”
“一亩田一般也就一百多斤吧。”李超答道。
“一百多斤鱼,做成稻花鱼赚不少啊,聪明。”
“陛下,稻田养出来的鱼,鱼鳞很细嫩,水库和池塘里的鱼,鱼鳞相对较硬。而且稻田养鱼吃的是稻田里的虫子和稻花,口味更鲜嫩。另一方面,田里养了鱼,鱼能吃害虫,而且鱼粪还能肥田,根据我们的经验,稻田养鱼,不但不会减产,而且还能增产一成的粮食,若加上一亩百多斤的鱼收获,能增产不少。”
“养鱼居然还能增加水稻产量?”
“是的。”
“这个就厉害了,你们推广的那个农肥,尤其是那个沼液,既能肥田还能杀虫,现在又来一个养鱼吃虫和肥田,你李家不但在关中灞上种水稻,还把产量提高了很多啊。”李世民惊叹道。
“陛下,今天的水稻长势良好,目前已经灌浆抽穗,产量基本上可以预估了,我们家今年的水稻,基本上能保证亩产五石。”
“五石?记得去年你们家的水稻不才产四石?”
“嗯,今年肥料更足,而且今年天时好,风调雨顺,加之稻田里还养了鱼,因此今年的长势格外好。不过我们家的稻田那都是标准的二百四十步一亩的,另外,五石谷是湿谷产量。”
李世民听的大为震惊,就算是湿谷产量,那也不得了啊。这可是一季啊,一季稻居然能达到五石的湿谷产量,太了不得了。
一亩田,一季产五石谷,还能收获百斤鱼,这下半年还能种一季大豆。
“种豆能够恢复肥力,我打算等豆子收了,就再种一季油菜,到时油菜籽榨油。”
“这等于一年种三季作物了,肥力跟的上?”
“有沼肥沤制肥料,跟的上的。”李超自信的道。
水稻、大豆、油菜,还有鱼,这李家一亩地,等于一年有四样产出啊,这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坡呢。
这是这洗澡沟的几千亩梯田,李家的产出就相当于别人种地的两三倍了。
“文远,朕回头就让司农卿带着司农寺官员前来取经学习。不过现在,你带朕一起去抓点稻花鱼,一会,咱们烤稻花鱼吃!”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38章 行行出状元
稻穗饱满沉甸。
李世民把袍脚扎起了腰里,把裤腿扎高,袖子也挽的高高的,一只手里拿着一把三角筐网。
李超则扛着一把抄网跟在后面。
萧瑀、陈叔达两位曾经的皇子,如今的宰相,则一人提着个木桶跟在后面。
长孙无忌更是跟李超一样换上了背心短裤,看起来是想一展身手,来个混水摸鱼。
其它几位宰相也都是挽袖子扎裤脚,鞋也脱了,袜子也除了,打起了赤脚走在梯田间的田埂上。好在现在夏天,不比春天时田埂上的湿滑。
水稻抽穗之后,田里的水管理非常重要。并不是一定得一直要水,有时还得放干水。但什么时候放水,什么时候晒田,晒多久,晒到什么程度,这都是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庄把式把握。
水稻抽穗后,很容易倒伏,这个时候就需要晒晒田,控制水稻继续长苗。等差不多,又得保水,不能让水稻干着,具体把握,很复杂。
李超他们下田的时候,稻田里已经晒过一次田,重新又放上了水。晒过田后,有一个好处,就是田里的泥不会如沼泽一样,一脚一去很深。晒过的田放上水后,泥变的坚固了一些。
走在里面,倒也不会艰难。
“那里有鱼!”
李世民兴奋的喊道,田里留了水沟,倒不是太深,但鱼游过,还是有波浪的。
房玄龄拎着一个筐过来,“陛下,用这个罩。”
那个竹筐有点像是个鸡笼,就是下面底没有筐上,上面有个小口。在水浅水清的地方,看到鱼,直接罩下去,把鱼罩进去,然后伸手进去捉就好了。
小河小溪里,鱼多的地方,这个工具还是挺实用的。
李世民轻手轻脚的站住,转身接过房玄龄递上的罩筐,慢慢的凑过去,然后猛的一下子罩下去。
水花四溅。
“罩到没?”
后面几个宰相问。
“罩到了,罩到了,在筐里乱窜呢。”李世民凑下头看了几眼,然后得意的回头。
捋了一把袖子,李世民弯下腰去,把胳膊伸进筐里去捉鱼。
鱼虽被限制在那个小筐里了,但还是很拼命的在乱窜。
滑不溜秋。
李世民好几下都没捉到,不过他没气馁,反而兴致很高。
“不止一条,好像有三条,鱼不小。”
李超也从后面过来,凑在一边看热闹。
若是让一个农夫来,三两下都给捉住了,哪还需要这么费力。
不过李超也没去帮李世民,大家辛苦这么久,难道来这里度假休闲放松一下,最重要的当然是那种动手的乐趣。
就跟许多人去钓鱼一样,钓半天,最后鱼又放回去了,他们又不是图鱼来的,只是为了享受钓鱼的乐趣。
李世民吃不起鱼?他没有人帮他捉鱼?
摸了半天,溅了一身的水花,李世民终于捞到了一条,高兴的哈哈笑。
一条足有一斤多重的鲤鱼。
“这鱼肥,一会烤了吃,做个记号啊,这鱼是朕捉的。”
李家虽把李耳当成他们家祖先,但在唐初,还没有诸如不得吃鲤鱼这种事情。这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才越高越厉害,最终还下诏禁断天下采捕鲤鱼。当然,这道诏书,也不是因为鲤鱼跟李姓有关,而是跟道家有关。因为道教徒深信龙为鲤鱼转化而来,并将其引入经典之中,于是鲤鱼就成了道家敬仰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还称之为赤晖公。
信道教的人,是绝不会吃鲤鱼的。
当然,道教在唐兴盛,还是在玄宗时期,在此之前,道教也还没有那么的兴盛。连皇家也不过是拉了老子李耳做祖宗给自己脸上贴点金而已。
吃鲤鱼当然是没有问题。
李世民就很喜欢吃鲤鱼。
诗经里甚至有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里的鲤鱼?难道娶妻就一定要娶宋国子姓贵族的姑娘?
这诗里透露出来的,正是当时春秋陈国吃鱼的风气,以黄河鲤鱼为最好。
一直以来,鲤鱼都是酒宴上的美味佳肴,还是人们送礼的珍贵礼品。
拎两尾黄河鲤鱼去走亲访友,那是倍有面子。
连孔子当年娶妻生子,儿子叫孔鲤,都是因为鱼昭公听说孔子生了儿子,派人送去了鲤鱼恭贺,于是孔子直接就给他儿子取名孔鲤。
鲤鱼吃法多样,最贵重的就是黄河大鲤鱼,越大越好,然后最流行的吃法就是鱼脍。李家田里的鲤鱼不大,这种鲤鱼跟条大鲫鱼似的,直接烤着吃,或者用来腌制是很极佳的。
萧瑀拿桶给李世民装好那三条鱼,里面还装了些水。
李世民看着桶里三条鲤鱼,充满成就感。
大家轮流罩鱼,网鱼,一会功夫,总算人人都收获了好几条。
提着自己的收获,皇帝宰相们都很高兴,虽然一身的水,还有好多泥巴,但依然很开心。
路过田边水渠,李超停了下来。
“怎么?”
“陛下,这里有好几个黄鳝洞,有黄鳝。”
黄鳝可是好东西,不论是切片炒,还是直接整条的炒成一圈,都是很美味的。黄鳝肉带着甜味,鲜美,而且还很补。
就是没有鳞,看起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