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当初应当再坚持一下的,若是当时坚持一下,陛下宣诏废除了太子,立为我太子后我再出兵平乱,就不会有这些事情了。”李世民追悔莫及。
这种事情,后悔也没用,又没有后悔药可吃。
而且李超也觉得,有些事情并不是巧合的。李渊当时明显就对于换储还是有些犹豫的,要不然为何坚持要等李世民回京后再立他为太子呢?
李超觉得,李世民让李渊感觉到了威胁。
最是无情帝王家,不仅兄弟会争储,这父子也一样会有残酷的谋逆篡位的,这种事情还不在少数。
太子确实很少会去谋反,但一般的皇子谋反的可能却大的多。
李渊刚一统天下,才当了五年皇帝,岂愿意被儿子篡位?
“我们现在怎么办?”李世民犹如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他握住李超的手,充满着期望的问他。
李超想了想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陛下的想法。我最担心的是,经此一事后,陛下对我们有了防范,若是陛下要把殿下分封到岭南或者蜀中去,那我们可就麻烦大了。”
本来这次事件之前,直接谋划玄武门之变,李超觉得事情成功性会很大。但经历了杨文干事件之后,再想谋划玄武门之变,无疑难度将大大增加。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可此时他也无法指责李世民不听劝。
“三郎,你之前不是有个玄武门计划吗,咱们就用这个计划。趁着叔宝敬德他们都还在京,咱们早点发动。”
李超望着李世民,这孩子有点醉了,还有点急了。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任何计划,都得看时机的。
就算玄武门这个计划还有可行性,但也不是现在。
眼下这个时候,李渊正紧紧的盯着李世民呢,他要敢弄出点什么事情来,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殿下,那个现在不是时候,我们刚错过了最佳时机,得重新等待时机了。”
顶风做案,那是找死啊,李超还没有活够呢。
“那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合适的计划。”
李超头疼,你当谋反宫变是去东西市逛街买东西呢。
本来就已经是困难难度的玄武门计划,现在被李世民他们这么一弄,成地狱模式了。
“我认为,先不要有任何动作,回京之后,殿下暂时韬光养晦,最起码,也得先过了这阵风头再说。”
“好,我听你的。三郎,要是我上次听你的劝就好了。哎!”
“殿下也不必如此,这次也确实很有机会,功败垂成也是无法料到的。”李超安慰李世民。
“那好,这里交给你了,我先回京去了。”李世民起身,又是声长叹。
李世民骑马,带着数十骑侍卫返回了京城。
上次离京之时,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可如今再回京,却颓丧万分。
入城,连家都不及进,李世民就前往皇宫。
太极殿。
李渊把三个嫡子都叫到一起,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人坐在一起,气氛极为尴尬。
“你们兄弟三个一起喝杯酒,上次的事情就算过去了。以后,莫要再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们各安本份。”
李世民心在滴血,可却还得打起笑脸。
他率先举起酒杯,“大哥,我误会你了,向你赔礼道歉!这杯酒,我先干为敬。”
李建成嘴角抽了抽,也端起了酒杯,“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些许误会,过去就好了,我也干了。”
李元吉也举杯。
“二郎啊,这次大过年的也让你领兵出征,辛苦你了。现在凯旋,就多在家里休息,朝中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尚书省交给裴寂他们,雍州交给杨温,天策府,就先交给封德彝和宇文士及两个吧,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就是了。”
李世民红着脸点头。
“这次你们兄弟的误会,也全是底下那些人在乱来。对于他们,朕不能轻饶。东宫的王珪、韦挺,秦王府的张亮、杜淹,统统都流放到凉州为参军,还有魏征,贬为凉州司马。让他们到边关去,到文远的麾下效力,将功赎罪!”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409 一群流放犯
李超看着自己的一众新属下名单。
陇右道大都督府行军长史郭孝恪,行军司马薛万彻,功曹参军王珪、兵曹参军韦挺、仓曹参军张亮、士曹参军尔朱焕、法曹参军桥公山,凉州长史魏征,凉州录事杜淹。
另外还有李超的牙兵四都头,程处默、牛见虎、尉迟宝琳、李感。
看着这群人,李超面上微笑,心里骂娘。
李渊等于是把陇右道大都督府和凉州刺史府清洗了一遍,原来的官员几乎都调走了。这本来是件好事,这样李超去上任后,就不会有什么掣肘。可他给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薛万彻、王珪、韦挺、魏征,原来都是东宫的人,这次是发配去凉州的。
杜淹、张亮都属于秦王府的人,这次也是被流放的。
尔朱焕、桥公山两个是东宫的人,但实际是被太子拉拢了的,这次运气好,没被李渊砍头,留了一命,流放凉州。
然后李渊又给李超调了郭孝恪协助他,还把他的八百洮州牙兵特旨让他带去凉州,程牛四将也跟着一起过去。
这简直就是一支流放队伍啊。
大都督府和凉州的主要官员,都是群流放官,还是东宫和秦王府的人一起流放过来,这以后能好好配合?
这让李超不得不怀疑李渊的用意来了。
这群人中,就郭孝恪算比较好的,他不是发配流放的。郭孝恪跟李超也算很熟,他跟秦琼程咬金他们关系更好,因为他以前也是李密的瓦岗将一员。后来李密降唐,郭孝恪跟李世绩镇守山东,一起归唐,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现在郭孝恪是上柱国、阳翟郡公、左骁卫将军。之前在地方上担任刺史、都督等职,这次李渊调他做李超的助手,为大都督府行军长史。
郭孝恪是那种外表魁梧,肌肉发达,但其实粗中有细的人。
一进李府,郭孝恪立即跟李超来了个熊抱,亲切的不得了。搂着李超又抱又拍的,弄的他差点喘不过气来。
“三郎啊,咱们现在还在长安,还没到陇右去呢。因此我也就不以上官待你,咱们还是按原来的,叔侄相称。三郎,快把你家珍藏的好酒拿点出来,还有什么五香牛肉干、酥油茶什么的都弄点来,咱们边喝边聊。我今天来,可还是有正事要跟你谈的。都说你是财神爷,我准备找你问点建议呢。”
他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随便的很。
直接上炕,毫不客气的给了李三一个任务。他这些年出生入死的,也攒下了一笔不少的钱。但是除了买地,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打理。
他出身河南许州,算是乡下小地主出身。自小就好武艺交朋友,不肯踏实干活,被他爹和兄长们嫌弃,骂他无赖。隋末,郭无赖带着一帮兄弟百来号人上了瓦岗,加入了造反大业。这些年下来,倒也算是成就不小了,都成了二品高官。
不过郭孝恪倒确实不太会理财,这些年抢的赚的赏的,有一笔不小的财产,可他除了买地买宅子,也想不到什么好的理财方式,要么就是放高利…贷,可名声又不太好。投钱弄了几个买卖,都亏了。
“郭叔你有多少钱?能拿出来的?”李超问。
“也没多少,万把贯吧。”郭孝恪道。
万把贯,这还只是可以拿出来理财的闲钱,流动资金,不算不动产。郭孝恪挺有钱的,不过想想,也算正常。毕竟这个年月,他们这种大将没钱才奇怪。
“若是你图省事,直接存到钱庄里面,一年利息也不少的。当然,这种是最不划算的,也可以交给钱庄替你们投资理财,年收益起码两成。”
“两成太少了点吧,我拿去放贷都起码翻翻,甚至更多啊。”郭孝恪道。
李超笑笑,到后世能有个百分之四,都算保本了,百分之五,已经算是不错收益了,若是有人跟你说年收益百分之八,那得担风险。有人敢跟你说,保证年收益百分之十,那肯定是骗子。
可现在郭教恪却对百分之二十的年收益不屑一顾。
也是,后世的贷款也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年利率啊。
“若是郭叔想要高点的收益,又不怕担风险的话,我建议你可以投资洮州那边。现在那边不少的项目呢,都很赚钱。若是有那种较可信的管事,那么可以参投商队,去吐蕃、尼婆罗、天竺等地,那是条新开拓的西南丝茶之路,风险较高,但收益也相当的高,走上一趟,比你放贷还赚钱。”
“哦,比放贷还赚钱?有没有这么夸张啊?”
“一点也不夸张,打个比方,在我们大唐,一两黄金能换到八贯铜钱,一两白银也能换到五贯。可是在南蛮诸部地方,金银铜都很多,我们的丝绸茶叶奖器这些,在那边都能卖到极高的价钱。我们可以把商货换成金银,那边的金银便宜,而我们这边却很贵重。这样我们带着丝绸茶叶等过去,换回金银,去赚一笔,回来还能把金银又赚上一笔差价。当然,南方也还有许多在中原很值钱的东西,比如象牙、香料等。”
做这种长途的贸易,利润是相当大的。只不过风险也较大,可能会被打劫,会染上疾病,遇上战乱等等,可哪怕一年只完成一次往返,也是利润极大的。
关键还是得有人,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队伍,有忠心的管事。
李家目前正在组织这样的商队,而且不止一支。
李家以洮州为大本营,建立商号,同时也组建一支支远行商队,雇佣管事、伙计、向导等。
西南丝茶之路,并不用担心被人抢生意,加入这条商路的人越多,商路才会越繁华。李超不介意给郭孝恪指明一条发财路,事实上,现在李家有意的透露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