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里捏着的那枚棋子迟迟放不下去。
如果铸币权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码几百万的铸币利润。而如果印钞权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两千万贯钱做准备金,也能发行一亿贯钞。
以承乾在张超那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只要货币维持一定的总量,和商品总量大致相当,那么就是安全的。
货币太少,那么过少的货币过多的商品,就会出现钱紧,到时物价下跌,经济萎缩。这种物价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为没有钱可用,妨碍交易。
而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这同样会拢乱经济。
货币的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
在过去,一直都是货币过少,因此只好把绢布谷等都拿来充当交易的货币,这大大影响了市场交易,经济发展难行。
纸钞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这一困境。
以两成的铜钱准备金,市场上却是五倍的纸钞,这让货币量大大增加,但这些年纸钞的发行量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并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情况。
按工商银行的一份市场报告,大唐的货币量依然还不充足。
货币总量不足,而且市场流通量更不足,许多钱都集中在那些贵族富商豪强们手里,流通不足,货币缺口依然不小。
太具体的承乾还是不太明白,但他知道,现在如果朝廷把纸钞的发行权拿到手里,那么朝廷只要有个几千万准备金,印个一两亿都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
发行准备金得足,起码不得低于两成,另外印出来的钞使用要谨慎一些,比如用来发行一些风险较小的贷款,或者用做一些基础的建设,比如修路、水利等方面投入,钱用出去,换成了各种材料,以及充做百姓做工的钱。
这就是安全的。
只要不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就不用担心一下子涌入市场的钱太多,造成物价上涨。
把纸钞用做各地的官吏教师士兵的薪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朝廷收归印钞权,由中央银行拥有发行权,其它四大行,包括其它一些小的钱庄等,他们都不得发行钞票,他们可以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
相应的,以后也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兑换金属币。
“可他们会放手吗?”承乾问。
谁都看的出钞票发行权有多重要,这可比铸币更肥。
“那就要看陛下的决心了。”
长孙无忌表示他愿意联络一批支持者。
“如果内阁否决,如果科院驳回呢?”
“陛下可以让他们再审。”
“再驳回呢?”
“按制,如果连续三次,科院对同一提案驳回。那么陛下有权罢撤这一届科议员,提前改任他人,重组科院。”
参议院的六科议员握有封驳大权。
但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内阁、皇帝和科院之间出现分歧,议案被驳回,那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内阁或者皇帝修改诏令或议案。
如果皇帝和内阁不肯修改,那同一个提议要是被否决三次,那么科院的人就得自动辞职下台,由皇帝重新任命科议员。
这是一个轻易不会出现的情况。
可现在如果如果由承乾亲自下诏,要将铸币权和发钞权收回,科院负责审议封驳。科院要么通过,要么驳回。
如果驳回,承乾拒不修改撤消,继续提交。
连续三次,皇帝就可以换人了。
“可万一新任命的科议员依然驳回呢?”六科议员,每科九人,都是从现任的参议员中选任的。
“如果再出现一次连续驳回三次的情况,按制,不但要解散这一刷的六科,而且还要解散这届的议院贵族院,所有参议员都要重新推选。”
“那如果新一届的参议员选出,从中选出的新六科,还是驳回不通过呢?”承乾问,这并非没有可能,现在的贵族可不是跟皇帝完全一条心的。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那陛下可以再次解除议会,然后直接通过诏令。”
皇帝跟议会真的这样死拧起来,最终结果当然是皇权更大。
不过长孙无忌相信,除非这些议员想造反,否则没有人敢这样践踏皇帝的威严。
当然,如果承乾要这样用强,那也是主动打破底限了。
由此会产生什么的后果,一切都不好说。
“臣会尽力却游说内阁宰相和科议员们。”长孙无忌也不愿意看到那种决裂的场面,如果能适当的在其它方面,拿出些利益来交换,他相信这事情也并非没有的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73章 这也是个脑残
黑色潮水艘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冲向坚城。
步卒高举着盾牌,迈步奔跑。巨大的战象向着城墙移动,象背上,弓箭手们向着城头射箭。
潮水般的冲击。
可每一波浪潮过后,总留下遍地的尸体。
高大的坦尼沙城上,大唐信度领总督,坦尼沙郡王王玄策亲自在城头坐镇。
唐军的弓弩,比之戒日军更胜,又居高临下,密集的箭支落下,几乎每一片箭雨,都能射倒许多人。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跃过尸体,继续向前。
激昂的号角声中,戒日军以血肉之躯无视着城上射下的箭雨推进。
城头上的唐军看的都有点毛骨悚然。
厮杀声冲天,天地间只剩下了血色,这天地成了咆哮的地狱。
王玄策遥望战场。
“不愧是统一天竺北方的戒日王。”
他的身边,是来天竺求取真经的大唐僧人玄奘,看着人命如蝼蚁,他低声念着佛经,为这战场上的亡灵超度。
“和尚,不用念了。”王玄策对这位僧人不远万里来到信度很敬佩,但却并不信佛。跟着张超多年,对于佛道释,他的理解也是倾向于张超的。
要普度天下苍生,要救苦救难,靠的并不是什么求佛念经。也不会有什么来世,因果报应。要普渡天下,救苦救难,那么就以实际行动去做。每个人,先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他信张超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会社会责任。
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不能完成,那还谈何救济天下呢。诚如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
何为社会责任?
首先一个人,他是人之子女,然后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再然后是赡养父母。努力的劳作,养家糊口。甚至是承担兵役,保家卫国。
家、国、天下。
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努力工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赡养父母,赚钱纳税,这些,就是责任。
如果有条件,那么尽可能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关怀老弱,照顾亲朋,这才是真正应当做的。
一个人,如果连生育自己抚育自己的人都不赡养照顾,却要去关怀一只蝼蚁的生命,那就是本末倒置。
一个人,连这辈子都活不好,却总想着修下辈福缘,这不脑残是什么。
甚至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你先把自己的社会责任尽到再说。往大点说,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但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头上。
张超比较支持儒家思想,正是因为其中有一部份的核心,正是家国天下,是责任这些。
从一个个体,到一个族群,再到一个国家,责任阐述的很清楚分明。
这位法师,为了一份佛经原本,不远万里来天竺,这毅力让人佩服。可也就如此了,靠别人捐献化缘,这么一路过来,取的是一份佛经,以正中原各种翻译错误。
然后呢?
就算他取得这份真经,翻译了正确的经文,又如何?
那些经文,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王玄策认为这些经文就跟张超说的一样,于国无益,于人无益。劝人向善并不是只有佛经才有,事实上儒家经典不也一样宣扬真善美吗?
那些什么修来世,还不如直接改过自新,从新做人。这一世就改过,这一世就过好,比什么都强。
连这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在戒日国内,如今最尊崇的都是印度教,而非佛教。
和尚们在本国,都发展不下去,大唐的百姓为何还要信他们呢?
自家的儒经不好吗,偏偏要去念这佛经,还要出家。
对家族的义务呢,对社会的责任呢?
什么都抛下,什么都不做,不耕不织,这种算哪门子?
“你再超度,那些兵也不会停止的。你在这里超度他们的亡灵,有本事还不如直接去找戒日王,若是能够劝说他停止攻城,才是真正的挽救许多生灵。”
玄奘睁开眼。
他看着城下还在猛烈进攻,然后不断死去的戒日兵。
沉思了一会,“王将军说的对。”
“我去准备一下,等战事停了就去见那位戒日王。”
“你还真要去吗?”王玄策笑笑,“小心那位戒日王到时不讲道理,万一把你砍了可就划不来了。”
“也许小僧能够劝说那位戒日王退兵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其实若是王将军能够退出戒日,相信两家定能罢兵交好,也就能避免无数的伤亡了。”
王玄策盯着玄奘,“你跟我开玩笑吧?算了,我也不跟你个和尚争这些,反正在我看来,和尚都是脑残,要不然也不会去当和尚了。”
“王将军,你这是偏见,是不对的。和尚出家,是讲修行。宣扬仁慈和善·······”
“停停停,不用跟我说这些,你这一套对我不管用。要不是看你也是大唐子民,我直接就让你在这入伍充军了。”
只有那些愚夫愚妇才会信那些,把希望寄托在满天神佛那里。烧香拜佛,捐香油捐钱,真有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