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闻讯赶到。
十八名宰辅在宫外请求面圣,这可是在京的所有宰辅啊。这种事情,相当稀少,肯定是发生了大事了。
“房相,长孙相国,还有诸位相国,这是发生了何事?”
“请王公公代为禀报陛下,我们有要事面见。”
“可以说下是什么要事吗?”
“军国大事,事关国家社稷的大事!”
王承恩碰了个钉子,也不敢有脾气,只好连忙入宫去禀报。
宫里。
李世民面对着御案上的奏折,却总觉得无法聚起精神来,打着哈欠,感觉眼泪都快要下来了。
“陛下,需要进服丹药吗?”武才人问。
最近武才人十分得宠,皇帝甚至已经有离不开她的趋势了。每天,都让她陪伴左右。
武才人每天陪完皇帝陪太子,陪完太子还要照顾晋阳公主,也是非常辛苦。
“嗯。”
武才人取来丹药,又拿来酒。
李世民接过服下。
服过后,整个人飘飘荡荡的,却很爽。
“陛下,奏章需要收起来吗?”武才人问。
李世民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连眼都不想睁一下,随口道,“这些奏章你替朕收拾一下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9章 难不成让朕投降
皇帝闭着眼睛神游天外,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笑容。
武才人心里对着这个曾经让他充满敬畏的皇帝,暗暗鄙夷。外人都以为贞观天子有多么的英明伟大,可这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后,她才发现,这个皇帝有多么让人失望。
骄狂自大,刚愎自负。
目光收回。
武才人低头看着御案上的奏章。
奏章翻开,那上面的字写的非常好,一个个小楷那么端正。本来她应当把这奏章合上,收拾整齐,可看着那些极好的楷字,却不由的读了进去。
这是一本枢密院代枢密使屈突通上的奏章。
说的是如今各地的叛军形势,里面奏报的很详细。
武氏看着看着,惊讶发现,原来义父他们的势力已经如此之大。甚至大到让朝廷枢密使都充满忧虑的地步。
这绝不是京城里宣扬的什么叛军气数已尽,正在苦苦支撑什么的。
李绩又吃了败仗,依然没能攻过五岭。
而程处默带领南诏兵马,却已经向北攻下剑南道南部的滇池周边大部份地区,昆州、黎州等地,打到了剑南泸水南岸。
如今程处默带领的云南兵马,已经往西打通了与西面苏毗的阻碍,云南与苏毗联成一片。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江联通两地。
而程咬金也已经与吐谷浑党项羌联合,这让父子俩也终于会师。
屈突通提醒皇帝,程处默下一步可能进犯剑南道南部各地,若是不能击败他,那他就能一路往北,打到成都去。
而程咬金则正谋划着进军汉中,从陇右直接进入汉中地区,到时程家父子南北夹击,蜀地必失。
最危险的还在于,程处默带领的云南兵马,不但攻入剑南道南部,向西打通了与苏毗和陇右程咬金的通道,联成了一片。
而且也使得岭南地区的叛军,现在跟西南西北地区的叛军联结起来了。
如今从河西到陇右再到苏毗,然后是剑南、云南,再广西、广南、广东,一直到福建、浙江、江南,叛军最大的两股势力已经汇合。
虽然说他们的汇合,限于地理,交通交不方便。
两军形成了一个狭长的长带。
可不论怎么说,两股叛军现在都合在一起了。
叛军现在对江西、湖南、黔中、剑南、汉中、陕西诸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包围圈。
尤其是叛军还得了到岭南俚獠、云南南诏、苏毗、吐谷浑羌氐还有黔中的獠人等的支持。
若加上北方的两股叛军。
朝廷的形势十分危急,叛军已经成势,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短时间灭掉他们,而是可能面临的是南北分治了。
屈突通说大唐可能要面临南北朝的困境,到时可能会有北唐和南唐。
“北唐,南唐。”
武才人喃喃的念着,感觉不可思议。
屈突通在最后说,想三五年内打赢这场战争,结束叛乱,几乎不可能。除非一点,想办法刺杀了张超,若是能够刺杀张超成功,也许叛军就再无挑大梁的主心骨,朝廷还有机会。
若不然,朝廷就只能想着如何维持住北方了。
武才人无法想象,自己的义父,那个平时看起来很随意的男子,居然有如此本事。
她忍不住翻开其它的奏章。
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一回头,发现皇帝正坐在那里盯着自己看。
“奴婢该死!”武氏吓了一大跳,面色苍白。
朝廷的奏章,不是她一个才人能够随便翻阅的。
李世民早就醒了。
刚服食过丹药的他,现在精神极好。他刚才看到武氏翻看奏章的时候,也很怒。但随后,他听到武氏一边翻阅着奏章还一边口里做着点评,而那些评语,却很有章程道理,并不是胡言乱语。
这可就难得了。
他有意听一听,便没吱声。
武氏跪地磕头,吓的面色苍白。
李世民低头冷冷的打量着,等武氏头都磕破出血了,他才冷冷的说了声起来吧。
“你可知道,刚才你的行为,已经犯了死罪?”
“陛下饶命,奴婢只是一时鬼迷心窍。”
“跟朕说说,这些奏章要如何处置?”
“奴婢不敢了。”
李世民拿起一本奏章扔到武氏脚下,“朕让你说,你就说。”
武氏小心翼翼的偷偷打量了下皇帝,才拿起奏章翻看,迅速看了一遍,然后小声的提出了几条处置意见。
李世民不置可否,又扔过去几本。
武氏都能很快的给出意见,并非常符合李世民的心意,有些处置方法,甚至是他都没有想到过的。
“嗯还不错,想不到你居然有这份才智。说,这份本事哪里学来的?”
“回陛下,奴婢过去伴随夏花娘身边,不仅学习词诗歌赋,也经常读书看报。”
“看报就能有这份见识,难得。”
“今日之事,若是被外臣得知,你必死无疑,知道吗?”
武氏点头。
连泄露禁中语,都是死罪,更别说偷看皇帝奏章了。
“不过呢,朕看你也算是聪明伶俐,就恕你一死。以后,你帮朕整理奏章,替朕把把关,朕没空批阅时,你代为批阅一下,事后跟朕再汇报。”
“陛下,奴婢再不敢了。”
“朕让你做,你怕什么。只要你不对外说,朕不对外说,有谁知道?”
武氏见皇帝不似开玩笑,小心翼翼的答应了下来。
“陛下,王承恩求见。”一名内侍在外禀报。
李世民让武氏退到一边,“宣。”
王承恩进来禀报,十八名宰辅集体在宫外求见。
“又是什么事情,如此兴师动众?”
李世民不满的皱眉,“就说朕今天身子不适,不见。”
王承恩退下。
来到宫门前,无奈的对宰相们宣布了这一个消息。
房玄龄听了,抬头望着宫廷方向,良久,却是直接坐了下来。
他就那样坐在宫门前。
“你再去禀报陛下,就是陛下若是今日不见老臣,臣就在这里坐着不走了。”
“房相,你这是何必。”
“有事起来慢慢说。”
房玄龄一声不吭,就坐在那了。
王承恩无奈,他也不敢让侍卫上去拖这位宰相啊。
长孙无忌也坐下了。
宇文士及也坐下了。
其它宰相们都坐下了。
见不到皇帝,他们就不起来。
王承恩急忙回宫去禀报,这都是什么事啊。
“哦?还有这等事?”李世民听完之后,冷哼两声。
“那就宣他们觐见吧。”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黑着脸看着十八位宰相。
房玄龄、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们也都黑着脸。
君臣对坐殿中,一齐无声。
良久。
李世民才开了口。
“你们说,让朕放了魏征、孔颖达、陆德明,还有那些闹事的学生、商人?”
“你们还要朕跟承乾、张超请和停战?”
·······
李世民越说越怒。
“自张超起兵叛乱起,朕的将士似乎都站到了叛军一边。跟随张超南下的三万兵马,全都倒戈。然后张超一路攻城掠地,还没有人抵抗过,更没有人殉城尽忠。朕的地方官们,也都跟叛军穿一条裤子。”
“现在,朕的宰相们,也成了他们的一党吗?”
“屈突通,你昨天上的那个奏章,说什么南唐北唐,你是不是要朕去跟承乾划江而治,把江南都送给承乾,还是说要把黄河以南都送给承乾?”
宰相们等皇帝一通怒火发完。
“陛下,南方百年一遇的洪灾,如今南方基本上都受灾了,初步统计,起码已经有不下二十万百姓被淹死。无数房屋良田被淹,损失不计其数。陛下,这个时候,救灾是当务之急。”
李世民哈哈大笑。
“救灾?难道平叛不是最重要的?”
“陛下,这种时候了,还谈何平叛?南方一片泽国,如何打仗?各地的府兵都成了灾民逃难去了,道路被阻,城池被淹,如何打仗?这种时候不救灾抚民,却还征兵打仗,岂不得天怒人恕。”
“人心啊,陛下!”
“陛下,此时暂时停战,救灾抚民,能安抚民心,也可以争取些时间重新调整部署啊。”长孙无忌也劝说。
王承恩快步进来。
“陛下,江南急报!”
“什么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