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并不难理解,世家大族重视的是利益,家里有女儿的,肯定会找个能给自己家族带来好处的对象联姻,这个对象甚至不会考虑当今天子。
为什么?因为天子后宫的美人太多了,谁知道天子会不会对他们女儿好?万一女儿失宠,反而会让家族受累。
还是拿灵帝举例子,灵帝的皇后是谁?何皇后。但何皇后是什么出身?就是一个土豪家的女儿,土豪的层次大抵和张飞类似,因为何皇后的哥哥何进,就是个杀猪的屠户。
而另一个给灵帝生了儿子的王美人是什么出身?比何皇后好点,爷爷是五官中郎将。但五官中郎将跟杂号将军差不多,属于没什么实权的闲职,而且这还是爷爷的官职,到了王美人的父亲,基本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愿意把女儿送进皇宫的,基本就是那些小门小户,没办法跟世家大族结亲,就只能送进宫里碰运气。运气好的,如何皇后这般;运气不好的,就是王美人的命。
宫斗很危险,所以世家大族很少把女儿送进这个火坑。
至于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那是因为汉献帝就在曹操自己的掌控之中,根本不怕自己女儿受委屈。
作为世家大族出身的黄月英,黄承彦宁可因女儿‘貌丑’而嫁给潜力股诸葛亮,也绝不会送给左小右做妾。当初左小右拜访黄承彦,第一次看到黄月英的时候,也曾说过,只可惜他已经娶妻了。这表明他自己很清楚,除非他没有正妻,不然不可能把黄月英娶进家门。
以上可鉴,还是小门小户出身的更好一些,至少有选择的自由。
婚宴结束之后,宾客各自返回,左小右和甄宓也入了洞房。洞房花烛夜的旖旎自不必提,几天后,在甄宓回门那天,看到甄宓气色红润,一脸春水的样子,甄家人稍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女儿如此性福,甄家就稳了。
而左小右和甄宓度过了一个月的蜜月期之后,甄宓回到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左小右的生活重心也回到了工作上。官场到了他这个位置,平时空闲的时间很少,总有各种政务需要处理,另外他还要为袁绍的登基称帝出谋划策。
经过九年对朝堂的掌控,以及在今年四月,刘焉病死,刘璋怂的直接投降,接受袁绍招安,使得袁绍将大汉天下全部握在手中。但这个时候小皇帝也长大了,想要掌权了。
袁绍当然不会让他掌权,而且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只是天下间忠于刘家的人还有很多,袁绍虽然想当皇帝想疯了,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袁绍的谋士集团也分析了不少利弊,但分析来分析去,虽然方案出来不少,但袁绍好谋无断的老毛病又犯了,始终找不准一条行之有效,简单来说就是放心的方案。
于是袁绍再次想到了左小右,特意给左小右写了一封信,向他问计。
几日后,左小右回了八个字——军权在手,天下我有。
袁绍看到左小右的回复后,越想越有道理,只有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那些想造反的人才会有心无力。
“言简意赅,果然还是小右的智谋更高啊!”袁绍这番感慨倒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他是当着众多谋士的面感慨的,结果这些年为他出了很多主意的谋士们不服了。
左小右比我们强?凭什么!?
“诸位同僚,难道甘心被左咛比下去?”
这些谋士都是些心高气傲的主,就算平时也没争过什么,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袁绍亲口说他们不如左小右,就算泥人也要发火了。
经过一番商议,这些谋士们各自出了一题,发往荆州。
数日后,左小右接到了这封厚厚的信,看到里面的内容,不禁呵呵一笑。
能被袁绍收入核心谋士集团的并不多,一共只有八个人,所以他们出了八道题目,天文地理、兵法谋略、诗词对联、奇思妙想,换了别人肯定会被难倒。
华夏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武,就是武力,这总会分个胜负,谁是第一很清楚。
但文就不同了。文有着太多的分类,而且每一类都博大精深,专精一门都不容易,更别说跨界发展。
你说诸葛亮智多近妖,但你不见得会输给诸葛亮。真的,因为你只要跟诸葛亮比谁唱歌更好听,他不见得比你强。
唱歌,诗词‘歌’赋,这本就是文的分类。所以文没有第一的,你总会在某方面输给别人。
此时袁绍八个顶级谋士一起出题,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和左小右比试,换了别人肯定不行,但左小右就不同了。他还真是那种全面发展,且门门第一的全才。(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改天换地
1: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
2:天有头乎?在何方?天有耳乎?天有足乎?天有姓乎?
3:人説之人被人説之人説人人被説不如不説;求下联。
4: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打一字。
5:……
6:……
7:……
8:……
这就是那八个谋士出的八道题,左小右看了一眼,就给出了答案,随后让信使送回洛阳。
数日后,袁绍八大谋士齐聚,拿出左小右给出的答案,各自传阅后,全都沉默了。
1:答案一:买鸡翁十二,鸡母四,鸡雏八十四;
答案二:买鸡翁八,鸡母十一,鸡雏八十一;
答案三:买鸡翁四,鸡母十八,鸡雏七十八。
2:有。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有。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有。姓刘。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
3:官管之管被官管之管管管管被管不如不管
4:至。
(后面省略,总之是回答上来了,而且让所有人叹服。)
“唉!”袁绍的八大谋士齐齐叹了口气:“左小右果然比我等强上一筹。”
自此之后,八大谋士都服了,而且这件事也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导致左小右的名望再一次暴增。至少是在文人当中,左小右的声望更高了。
至于左小右回答天姓刘,有取代之心的袁绍还是忍不住发信去责问:你怎么能说天姓刘呢?你说天姓刘,我还怎么取而代之?巴拉巴拉……
左小右回复:四百年前,天姓嬴;千年前,天姓姬。
袁绍看完回复,哈哈大笑,从此不再纠缠。
……
自从第一批毕业生毕业后,大量的人才为荆州注入了新鲜活力,这些毕业的学子纷纷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学以致用,进一步填充了荆州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对荆州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许一两年内看不到变化,但再过五年十年,随着毕业生源源不断的产生、填充进去,一定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但这需要时间,左小右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只是这个时候,袁绍有点按耐不住了。
如今天下重归一统,那些割地为王的人也都老老实实的来到京城担当人质,各方面的官员也基本换成了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袁绍就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登基称帝了。
但是改朝换代不是过家家,其中的风险很难控制,而且大汉四百年江山,官员百姓对刘姓天下很是认同,袁绍要是匆匆逼小皇帝退位让贤,未免会给人留下口实。
袁绍的八大谋士商量之后,觉得时机可能还不太成熟,这个时候还有大量保皇派的老家伙存在,这些老家伙别的没有,就是有辈分摆在那,名声放在那,影响力很大。袁绍要是敢动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影响力恐怕会对天下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但袁绍已经四十多了,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出头的世界,袁绍觉得再等下去他就老了,所以一定要尽快登基称帝。这却让八大谋士为难了,没办法之下,只好联络群臣劝进。
朝堂上虽然有一些保皇党存在,但都是些有名无实之辈,权势一直掌握在袁绍手里,朝堂上九成以上也都是袁绍的人,所以群臣劝进也算行得通,袁绍就同意了。
但是在第一次朝堂劝进的时候,却遭到了那不到一成保皇党的严厉斥责,大骂袁绍的这些臣子是乱臣贼子,还让袁绍杀之以儆效尤。
袁绍气坏了,回到家里拿着剑乱砍:“这些老家伙,本将军一定要杀了他们!”
发泄了一通之后,袁绍觉得光发脾气也没用,事情总要解决,于是再次召集八大谋士,让他们出出主意。
八大谋士也是唉声叹气,他们都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袁绍有点太着急了,可是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但现在的确形势不太好,有些顽固的保皇派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清洗干净,于是八大谋士深思细想之后,还是劝袁绍再等等,让袁绍用五六年时间把这些人清洗掉之后再改朝换代。
但袁绍是个倔脾气,尤其到了现在,天下基本上在他手里的时候,他那自大的本性露出来了:“不行!本将军一定要在两内登基!你们都给本将军好好想想!”
八大谋士苦笑,我们都想了好多天了,真没有稳妥的招啊!
见自己的八大谋士都没招,袁绍叹了口气:“看来本将军只有求助小右了。”
八大谋士沉默了。
甘心吗?不甘心。但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没办法,袁绍去找左小右要法子,他们能怎样?但从内心深处,他们也想看看左小右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帮助袁绍拿下帝位?
要是这样左小右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就承认左小右的确是天下第一谋臣。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