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匹三百,镔铁三万斤,助大王厉兵秣马,早日讨贼!”
“好……哈哈,刘扬州不愧是高祖后人,汉室忠臣也!待寡人诛除董贼,重振河山之时,必然以重位相授!”
对于刘繇的大手笔,刘辩兴奋不已。嘴巴一张,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刘繇身为地方大员,自然不会像山野村夫那样轻而易举的就被忽悠了。甚至在他的眼里,并不是很看好刘辩,听说董卓手握二十万雍凉雄兵,已经完全把持朝政,岂是轻易的说铲除就铲除的?但多条朋友多条路,既然刘辩向自己许诺,刘繇自然乐于坐享其成。
最主要的矛盾解决了,其他的便都不是问题。
刘繇又向刘辩拱手道:“微臣在石亭设了酒筵,为殿下与黄太尉等接风洗尘,还望切勿推辞。繇适才所许诺物资,三两日之后必然使人送往秣陵。”
刘辩欣然同意,带了黄琬、刘伯温等人跟着刘繇入席。犒劳下肚子是次要,刘辩真正的目的在于收获愉悦点,今天跟在刘繇身后的可都是扬州刺史手下的地方政要,正是狂赚愉悦点的好时机,怎能错过?
一切果然都在刘辩的计算之中,一场酒筵下来,在他的褒奖颂扬之下,扬州的文武一个个红光满面,觉得自己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让刘辩一晚上不停的狂揽愉悦点。
“叮咚……获得刘繇愉悦点8个。”
“叮咚……获得张英愉悦点7个。”
“叮咚……获得陈横愉悦点7个。”
“叮咚……获得樊能愉悦点6个。”
刘辩脑海中的提示音不停的响起,到酒筵结束的时候狂赚了54个愉悦点,持有的愉悦值总数达到了156个,即便拆开了使用,都足够进行两次召唤了。
筵席散去,刘辩带了手下文武辞别刘繇,会合了后面的军民继续向秣陵进发;而刘繇也满心欢喜的率部返回了曲阿,各走各的阳关道,谁也不犯谁。
又走了两天,一万五千人的队伍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长江边上的秣陵县城。
远远望去,秣陵只是一座小县城,不要说没法和繁华的东西两京相提并论,也没法和襄阳、邺城、下邳这样的州治所相比,就是比起宛城、舒县、曲阿这样的郡治所也是不如,城墙低矮破旧,南面群山林立,北面长江盘绕,这让不少军民很是失望。
但刘伯温却已经手摇羽扇,放声大笑,向刘辩和黄琬道:“殿下与太尉请看,这长江绕半城而过,势若盘龙;金陵山如猛虎雄踞,当真是龙盘虎踞;北有长江天险,南有紫金屏障,秣陵必然稳如泰山。城墙低矮,轻易便可推倒扩建,周边田地多加开垦,便可化为良田。竖起大旗,广招百姓,不下十年,这秣陵城便能够成为足以比肩东西二京的大都市,帝王之都,便在此处!”
刘辩来自后世,当然知道后来的秣陵便是与长安、洛阳并肩的六朝古都,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潜力却是不容置疑,点头道:“军师所言,甚善!”
黄琬从政数十年,先后担任过青州刺史、豫州牧,更是位列三公,见识自然不同于一般人,远眺了一圈之后,同样抚须颔首:“甚善,此城果真有帝王之气!”
其他的武将就没有这般见识了,但既然三位核心对这秣陵赞不绝口,当然不会有人傻到唱反调,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夸赞秣陵是个好地方,其实心里还真不怎么认同。
(ps:凌晨送上更新,求推荐票,求三江票,各种求!最后感谢david8022、闹忠两位同学的588红包,感谢好冷的冰再次送上的腊梅,感谢天灵临玲的打赏和评价票,感谢圣剑摩羯同学的打赏,感谢所有支持本书的同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六十一 一岁之首,召唤再开
秣陵县令早就得了刘繇的快马文书,动用了县库府的钱币,从几个豪族手里购买了两处闲置的大宅,一处给弘农王居住,另一处给随行的高级幕僚居住。另外又租赁了许多民房,腾出来给弘农王携带的百姓暂住。
有了县令的这番筹措,刘辩等人就轻松多了。让军队在县城外面安营扎寨,百姓们按照县吏的安排,暂时到本地百姓家中借住一段日子,等天气暖和了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房屋修建。
在县令的调度之下,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四五千百姓全部有了着落。而花荣、廖化也督促着近万人的军队在县城外面竖起了坚固的营寨。这次可不是临时性的,必须坚固工事,做好长期居住的打算,因此容不得马虎。
两座宅院不仅清扫的干干净净,而且还配备了婢女、仆人、厨子,以及重要的生活用品,刘辩等人直接入住就可以了。
“小吏无能,勉强只能做到这般,只好暂时委屈大王了!”
相貌清癯,身材修长,五官端正,年约二十岁左右的秣陵县令向刘辩拱手称罪。
“非也,非也……县令大人做的非常好,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县令大人是个有才能的人。”
刘辩坐在干净的椅子上,品了一口还有余温的茶水,对这个县令赞不绝口。工作能够做到这般细致,连茶水都提前冲好了,就算再吹毛求疵的人只怕也挑不出毛病来。
听了弘农王的褒奖,年轻的县令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转而叹息道:“小吏才从上虞县丞调到秣陵担任县令,见本城布局不甚合理,有心扩建一番,只恨县城财力不足。若是大王能够筹措的资金,将四面城墙推倒,向四周扩建,收纳从中原来躲避战难的流民,不出十年,秣陵必成规模。”
听了年轻县令的话,刘辩心中一震,一个小小的底层官吏竟然能有这般的见识,看来必有大才。急忙放下手里的茶碗,正色问道:“县令大人这番见解甚合孤意,不知如何称呼?”
县令躬身道:“回殿下的话,小吏姓顾名雍,字元叹,来自吴郡吴县。”
“什么,你就是顾雍?”
虽然知道江东人才遍地,但刘辩也没想到刚刚进入秣陵,就一脚踩到了金子上。自己正愁手下没人可用,这顾雍竟然就主动送上门来了,这块馅饼简直比天上掉下的曲阿小将还要大!
要知道顾雍可是与张昭、张纮并肩的东吴三大名相,人品正直,才干超群,在孙权称帝之后累迁尚书令、大司马,死后孙权都要亲自穿着孝服去祭拜,而且能活到七十六岁的高龄,更加说明这顾雍的私生活非常检点。这样的一个人,无疑算得上德才兼备。
听了弘农王的语气,顾雍也是一惊:“听殿下这语气,莫非竟然知道小吏的名字?”
“嗯嗯,听过听过……”刘辩自知失言,急中生智的兜了个圈子,“顾县令是不是师从蔡邕大人?”
“正是,蔡师正是小吏的启蒙恩师。”
顾雍躬身回答道,心中的疑问顿时化解。怪不得这弘农王听过自己的名字呢,原来是恩师蔡邕的缘故,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趁着顾雍走神的时候,刘辩悄悄的召唤出了脑海中的系统:“给我分析一下顾雍的各项能力值。”
“叮咚……系统正在分析中,请稍候。”
“叮咚……分析完毕,姓名顾雍,当前能力值——武力45,统率45,智力81,政治90。巅峰能力值——武力48,统率48,智力84,政治93。”
对于顾雍的政治能力,刘辩很是满意。93的数值已经足以跻身当世准一流政治型人才了,别说一个县城,就是交给他一州之地,必然也能打理的井井有条。
刘辩收了思绪,正色道:“寡人正欲以秣陵为根基,在此招兵买马,收纳百姓,待有所成就之时,渡江讨伐董贼。顾县令的这番见解与孤不谋而合,你以后就不必在刘扬州手下听令了,直接在寡人手下效力就是。待孤有所成就之时,必然不会亏待与你!”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无论文臣还是武将,谁不是图个飞黄腾达,封侯拜相,现在有了更粗的大腿,顾雍自然就不会再死抱着刘繇不放,更何况刘繇本来也不器重他。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事,便是如此。
“承蒙殿下抬爱,小吏愿庶竭全力,辅佐大王重振汉室!”
顾雍热血澎湃的跪倒在地,拜谢弘农王的赏识之恩,美好的前程似乎触手可及。
而与此同时,刘辩脑海中的系统再次响起:“叮咚……获得顾雍愉悦点9个,宿主现在持有的愉悦点总数为165个。”
“顾县令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刘辩伸手扶起了顾雍,“从今以后你仍然担任秣陵令,待孤的地盘扩大之后,再给你另行封赐。”
顾雍再次称谢,又进言道:“殿下,吴郡严白虎横征暴敛,仗着手握兵权,对于各家士族门阀很是强硬,无论寒门还是士族,对他已有不满。殿下可以找个机会讨伐严白虎,若是如此,某愿意说服族人,协助殿下拿下吴郡。”
吴郡下辖十三县,有人口五十多万,面积虽然不是最大,但人口却是最多。而且毗邻秣陵又近,倘若能够拿下来,与秣陵连成一块,那么刘辩的实力无疑将会得到大幅增强。若是能够得到豪族顾氏的襄助,更会增加胜算。
“甚善,顾县令所言,孤心中已有定夺。但孤初到秣陵,军心未稳,况且严白虎麾下有两万多兵力,要讨伐这厮,尚需募兵买马,修整矛戈,此事万万不可走漏风声,让严白虎有了防范,待到明年春季,天气转暖之后,再谋取吴郡不迟!”
刘辩端起茶碗呷了一口,对顾雍的建议表示赞成,又叮咛他切勿走漏风声。
顾雍躬身告退:“殿下所言甚是,微臣自会小心行事,只秘密与族内长老商议内应之事,必然不会外泄。”
君臣商议完毕,顾雍躬身告退。连夜派出心腹潜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