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召唤猛将-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菸艺┍舜思扑悖芗几咭怀镄Φ阶詈螅攀钦嬲挠帽缟瘢�

    在徐荣的心中其实也是支持劫粮的,斥候已经刺探到了准确的情报,而且数目还非常巨大,岂能因为敌军有可能设伏而放弃劫粮?能够想办法虎口拔牙,才是大将本色。更何况常遇春点名让自己前去劫粮,徐荣更是别无选择。

    “常将军请放心,劫粮的重任就着落在徐荣身上,纵有埋伏,又有何惧?诸位直管静候佳音便是了!”

    徐荣接过调兵虎符,朝常遇春及徐庶、程咬金等人拱手辞别,引领了本部一万人马直奔京山县方向而去。而常遇春则继续统率六万人马朝江夏进军。

    与主力大军分道扬镳后,路途平坦宽阔了许多,赤日炎炎,骄阳当空。徐荣也没有把诸葛亮三日之内将起大雾的预言放在心上,一面加派斥候盯紧吕介军的动向,一边催兵疾进。在徐荣的督促下,这支人马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进军。

    第二日傍晚,斥候来报;“启禀将军,我军距离吕介押运粮食的队伍还有五六十里的路程,请将军定夺。”

    徐荣皱眉思忖:“若是刘表军以粮食做诱饵引诱我军入伏,夜间定然会重兵设伏。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晚上不劫粮,待明日天亮后再杀他个措手不及!”

    “传本将命令,就地安营扎寨,好生休整一夜,待黎明之时全速进军,与吕介军来一场正面肉搏,把刘表的粮车全部夺过来或者烧毁。”打定主意后,徐荣高声下令。

    半夜时分,天空忽然降下大雾,山林旷野白茫茫一片。

    徐荣在熟睡中得报,急忙一骨碌爬了起来,大踏步的走出帅帐。举目望苍穹,只见白雾弥漫,犹如云蒸霞蔚,又似人间仙境,当真是好一场大雾!

    “啧啧……看来这孔明的确有几分本事,这样的大雾可是十年难得一见!”徐荣背负双手站在帅帐前,对于诸葛亮观察天象的能力佩服不已。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徐荣戎马生涯二十年,岂会被这样的问题难住?大不了这粮食不劫了便是,但我徐荣是决计不会轻易中伏的!”

    徐荣决定以不变应万变,若是大雾不散就按兵不动,同时加派斥候与巡逻兵严密监控周遭的驿道,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就吹响号角示警。

    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过数丈左右。

    黎明之时,蔡瑁、张允率领万余名精锐士卒,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顺着山间小道,一路磕磕绊绊的摸到了徐荣大营。借着大雾的遮掩,拨开鹿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砍杀了起来。

    汉军连日奔波,早就身心俱疲,而且黎明时分是人类睡得最熟的时刻,直到刘表军杀进大营,酣睡中的汉军才从梦中醒来。一个个仓促应战,但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将士都脱掉了甲胄,更是以血肉之躯面对刘表军的刀枪,一时间血肉横飞,死伤无数。

    徐荣从睡梦中惊醒,慌忙翻身上马,在亲兵的护卫下奋力死战。但由于遭到突袭,军心已经慌乱,更不知对方来了多少人马,任凭徐荣竭尽全力,也是难以挽回败局。

    在蔡瑁、张允的率领下,刘表军肆意的砍杀,汉军折损近半,寨栅之中伏尸成堆,血流成河。

    士气高涨的刘表军在蔡瑁、张允的带领下形成合围之势,齐声高呼:“活捉徐荣,得首级者赏黄金百两,升偏将军!”

    乱军之中,有人发现了徐荣的踪迹,顿时潮水般围拢过来,刀枪高举,弓箭雷发,杀的汉军节节后退,“休要走了徐荣,大伙儿一起抢人头啊!”

    徐荣挥舞长枪,奋力挑翻了十余名士卒,但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敌军,自知大势已去,遂拔剑在手,决定为国尽忠。

    千钧一发之际,刘表军背后突然杀声大起,颦鼓动地。

    乱军之中,清脆的风铃声在浓雾中飘荡,一员大将纵马挥戟冲杀的刘表军阵脚大乱,所到之处尽皆披靡,荡开一条血路,直奔徐荣所在之处而来。

    “徐将军休慌,甘宁奉命来援!”

    徐荣绝处逢生,大喜过望,遂聚集残部与甘宁内外夹攻,不多时便反败为胜,杀的刘表军招架不住,节节败退。

    大雾弥漫,敌我难辨。

    双方混战一场,各自鸣金收兵。

    战后清点人马,徐荣的一万人折损了将近六千,损失可谓惨重。而蔡瑁、张允先胜后败,在甘宁与徐荣的内外夹攻下,同样折损了五六千人,借着大雾遮掩行踪,方才得以退出战场,否则便是全军覆没的局面。

    收兵之后,徐荣来向甘宁致谢:“多谢兴霸将军救援,若非你突然率兵出现,徐荣今日怕是要全军覆没了。我命不足惜,只是却白白害了三军将士的性命,兴霸兄的大恩,徐荣定当相报!”

    甘宁大笑着还礼:“徐将军要谢便谢诸葛孔明吧,前日夜间,孔明单骑来到长江边上求见韩都督。请求韩良臣分兵登陆,一支来救援于你,另一支偷袭吕介押运粮食的队伍。想来朱桓率领的人马此刻已经动手了吧?我等速速前往支援!”

    “我徐荣戎马多年,竟然不如一介少年,真是惭愧!”

    徐荣连连摇头,万分惭愧,率领着本部残兵与甘宁合兵一处,向东南方五十里急行军。前去配合朱桓火烧吕介押运的粮草。

    晌午时分,大雾散去。东南方向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斥候飞马来报:“启禀兴霸将军,朱桓将军偷袭得手,阵斩吕介,已经放起大火将刘表军从荆南购置的粮食付之一炬!”

    就在韩世忠用诸葛亮之计火烧刘表粮食的时候,连续接到了三封弹劾常遇春书信的岳飞再也坐不住。权衡一番后下达了一纸调令,命常遇春卸去主将职务,前往武关接替太史慈担任主将,命太史慈快马加鞭赶往江夏坐镇,指挥攻打江夏的战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四百四十五 骑虎难下

    坐不住的不只是岳飞,就连大汉天子刘辩也被“常十万”搞得十分头疼。

    先是副将徐荣,接着是参军徐庶,两封参劾信仅仅隔了一天就先后飞到了刘辩的御案上。这还不算完,就连一向大咧咧的程咬金也恼怒不已,给兵部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弹劾信,把常遇春狠狠的骂了一顿。

    不知是程咬金的文采打动了太尉兼兵部尚书黄琬,还是黄琬骨子里就对常遇春这种残暴的行为十分反感。早朝之时,黄琬火力全开,义愤填膺的猛烈弹劾常遇春,甚至要求把常遇春革职查办。

    在黄琬的提倡下,司空孔融、刑部尚书狄仁杰也站出来对常遇春虐待士卒,擅杀降兵的行为表示谴责,一致支持免去常遇春的平东将军职位,命他前来金陵接受大理寺的审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吏部尚书刘伯温、医部尚书鲁肃,学部侍郎李白,以及孟珙、周泰、尉迟恭等武将则表示理解常遇春的行为,屠杀降卒虽然应该予以谴责,但也不必小题大做。比起过失来,常遇春的功劳更大一些。

    “战场上风云变幻,形势随时都会出现变化,身为主将有时做出错误判断在所难免。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上屠杀降卒的不在少数,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万,项羽在巨鹿坑杀秦军二十万。若是按照几位大人的想法,莫非都应该凌迟处死?若是那样,又何来秦王扫六合?”李白站出来侃侃而谈,力撑常遇春的杀降行为。

    孟珙也委婉的表示赞成:“前些日子,李药师将军的奏折也说了,李存孝攻破王俭城之后也曾经屠杀过四千唐军。若是按照太尉及诸位大人的建议,莫非也要向李征东、李存孝两位将军问罪,如此岂不让三军将士心寒?”

    “哼……一派胡言!”

    没想到朝廷中竟然还有不少支持常遇春的声音,这让五十五岁的黄琬更加愤怒,花白的胡须不停的颤抖,怀抱笏板高声斥责:“老夫也曾经统过兵,征战过沙场,也知道战场上千变万化,但这又岂是残忍好杀的借口?白起屠赵军,只因为两国军力相当,若是赵军先降后叛,则前功尽弃,是不得已而杀之!项藉坑秦军,只因为秦军势大,楚军处在弱势,同样不得已而为之。而李存孝杀唐军,是因为大军孤悬海外,唐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常遇春杀的是什么人?在不久之前,他们很可能是我大汉的子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已被刘表裹挟着与朝廷作对,或许并非本意。既然已经缴械投降,缘何不能放其一条生路?却要残忍的逼迫他们跳崖自尽!我大汉朝泱泱四百年,以孝传邦,以仁治国,何曾有人做过这般残忍的事情?”

    孔融与狄仁杰齐声附和,俱都义愤填膺:“太尉说的极是,常遇春手握七万精兵,而降卒不过四千,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常遇春擅杀降卒,分明是性格残暴,嗜杀成性,若是不严加惩处,岂不失去民望?还望陛下召回常遇春,依法严惩!”

    “望陛下三思,常遇春虽有过错,但也只是判断失误,只可略施惩戒,不可小题大做。还望陛下念在其往日功劳上,准许常遇春戴罪立功!”

    在吏部尚书刘伯温的带领下,鲁肃、李白、孟珙、周泰等文武一起替常遇春求情,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唉……头疼啊!”

    刘辩双眉紧蹙,以手抚摸着额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金陵朝廷已经建朝三年,这还是文武大臣之间第一次爆发大规模的分歧,两边各自都有重量级的大佬支持;让刘辩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严惩常遇春也不好,宽恕了常遇春也不好,十分的左右为难。

    而且,刘辩也知道,这样的争吵只是开始而已,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地盘的扩大,随着派系的形成;在以后的军国大事,甚至是册立储君等方面,这样的冲突与争执只怕将会更加激烈尖锐,甚至会达到图穷匕首见的地步。作为皇帝,以后有的是头疼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