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李二仔细咀嚼着杜构解释的这句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遂惊奇的抬起头。“你这想法倒真是特别。和之前的注解完全相悖啊!”
“其实,这就看李叔叔您想如何治理天下了!愚民有愚民的好处。开民智也有开民智的益处。”
李二听得很来劲儿。“你别卖关子,仔细说说!”
“遵旨!”杜构整理了下思路,道:“其实这句话的本质上就是在讨论是否应该开启民智。之前的朝代,基本上都是在愚民,朝廷和百姓基本就是相互对立。朝廷负责指挥,百姓负责生活。这样的话,国家的发展的重任就全部要靠朝廷。朝廷治国有方,百姓则安居乐业。朝廷昏庸无道,百姓在民不聊生。再结合之前臣说的死循环,也就基本总结了历史各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愚民政策,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一把屠刀,一旦屠刀失控,朝廷以及天下,也必将失控!”
李二听得眼神放光,他真的是第一次听有人把国家发展以这样新奇的角度去分析,猛然一听,或许感觉有些另类,但是仔细咀嚼,又会发现他真的非常有道理。
“那你所说为朝廷另造屠刀,指的就是开民智?”
“陛下圣明!”杜构毫不吝啬的一个马屁拍过去,拍的李二眉开眼笑,然后杜构下继续道:“其实之所以要愚民,无外乎怕百姓懂得太多,而做一些出格的事。但是我认为,愚弄百姓,他们才更容易出事。臣举个例子,就如秦汉时期,陈胜吴广起义,从出身来说,陈胜吴广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他们为什么登高一呼,就能让百姓造反拥护?在如汉末的黄巾起义,其首领张角,说白了不过是一游方道士,为何三言两语,就能让数万百姓追随,揭竿而起?倘若,如果陈胜吴广和张角身边的百姓都是读书人,那还会有百姓愿意追随他们吗?”
李二听着,逐渐陷入了沉思。
“陛下,其实我觉得,开启民智,对于国家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倘若,天下百姓皆是有识之士,那那些贪官污吏再想愚弄百姓,还会那么容易吗?倘若天下百姓都是读书人出身,那么将来地方发生灾难,还会有那么多人被愚弄,揭竿而起吗?倘若。。。。。。”
杜构说到这,突然顿了顿,然后看了看李二,声音忽然有些低沉道:“倘若天下百姓都成为寒门读书人,那世家,还会是现在的世家吗?”
李二猛地睁开眼,听到杜构最后一句话,李二再也无法保持淡定。
世家,绝对是李二心中永远的痛。
好一会,李二缓缓笑了。“好一张利嘴。你小子的辩才倒是有些纵横家的风采啊!”
“咳咳,陛下过奖了,我都是瞎说!”
“瞎说?”李二笑着摇摇头,也不拆穿。“其实你说的,朕曾经也想过,朕也知道,开民智,于国而言,势在必行!可是开民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太难了!”
其实历代王朝,愚民政策大多是平庸帝王的借口,像李二这样的野心家,对愚民政策根本看不上的。李二也很注重教育,现在大唐各地的书院,就是李二努力地开始,然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书院之路,遥遥无期啊。
“呵呵,如果说让百姓人人都成为读书人,那真的是在说大话,就算有可能,也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能做到的!”
李二一听,眼神一暗,其实他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只是杜构的话刚才给了他希望,他还以为杜构有什么好点子,结果。。。。。。
然而,不等李二心里这口气叹完,杜构突然又开口。
“不过,如果仅仅是让全民识字,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善恶是非。这一目标,给臣时间,臣还是有把握的!”
“什么?”
李二猛地惊呼出声。
不怪他不镇定!
实在是杜构说的太吓人!
全民识字!
这是个什么概念?
至少李二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话,不是没人敢说,而是没人敢想过。
全民识字,这太可怕了!
杜构其实也是在吹牛比,全民识字,就算是再科技高度发达的后世,也没完全做到这一步。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大唐的人口,撑死了也不到三千万人,和后世的人口基数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这么点人,如果朝廷全力扫盲,还真不是不可能的!
“清和有何良策?”李二迫不及待的问。
杜构不在卖关子,终于说出了这次来宫里的终极目标。“陛下,对于全民识字,臣有两策。第一,大力发展商盟,将来由商盟出资,由商盟各地的分部来督办,进行全方位的百姓扫盲。不过这种方法还需要时间,目前,我们可以先用第二策打基础。也就是说书、茶楼和报纸!”
李二听到第一策,还是有些犹豫的,商盟中的一部分钱,将来会用来做慈善,这一点,杜构和他说过,他自然不会反对。但是其实,他对这些钱还是有些想法的,至少他不想让这些钱被浪费,用这些钱修桥、修路、治理水灾、甚至是筹建医馆,李二都不反对,但用这些钱来进行全民扫盲,李二还是犹豫了,他在考虑,这样做,值不值得!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全民识字,固然听着很诱人,但实际上,对大唐的发展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么大的代价,李二真心舍不得!
不过,听到杜构的第二策,李二到不反对了,反而很有兴趣。
第388章 新闻院
“说书这个很简单,其实说书这个行业,本就是有开启民智的作用。(全本小说网,https://。)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中,就隐藏着数不清的人生大智慧。一旦说书走向百姓,对百姓开放,那也就意味着,百姓从此以后,有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
“睁眼看世界?这个说法很不错!”李二赞赏一句,然后继续道:“那按你的意思说,茶楼也是这样了?”
“不错,其实我说的主要是茶馆,茶楼花销太高,不是普通百姓能负担得起的。但茶楼的模式是很好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很多类似茶楼存在的茶馆在大唐各处遍地开花,这些小馆,不需要什么,就算是请一个秀才去里面专门读报纸,都能起到开民智的作用。至于报纸。。。。。。”
杜构说着,面色更加凝重。“李叔叔,这报纸,其实才是我给您打造的第二把屠刀!”
李二眼神一眯。“怎么说?”
“所谓报纸,其实就是史书的延伸。史书记载的是朝政大事,帝国兴衰。而报纸记录的却是民间百态、八卦杂谈。报纸讲究时效性,即只有这一段时间内的新闻事件才算有价值。其实在通俗点说,就是例如长安旬报,他会记录长安城中,这十天之中,发生的各种大小事件,这些事件不一而足,有普通百姓的恩怨情仇,也会有世家豪门的隐私秘闻,他就相当于朝廷的第二张嘴,把朝廷想说的话传达给普通百姓。”
“这个类似于邸报吧?”
“是的。不过只是类似而已。邸报只有朝廷的部分官员能看,而报纸则是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普通百姓的。目的就是让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百姓,只要一张报纸,就可以尽知天下事!”
“你确定这东西会有人买?”
“陛下,这您就放心吧,其实百姓对这些的渴望远远超出了咱们的想象,其实这从说书就看看出一二。所谓的说书,不过就是讲故事罢了。而报纸呢,说白了,他也是在讲故事!”
“你一份报纸打算卖多少钱?”
“不多,三到五文而已!”
“三到五文?”李二狐疑的看着杜构。“你打算赔本卖?”
“怎么可能?任何赔本的买卖都是不长久的。办报纸我虽然没打算挣钱,但也没想过要赔钱啊!”
“那你怎么赚钱?”
“呵呵,这个里面说到就有很多了。容小侄以后写个奏章给您看!”
李二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你这报纸倒是不错,对于史书之类的,朕向来很支持,只是这和你说的第二把屠刀有什么关系?”
“陛下,这说来就话长了。如果从头说起,您想想,那些贪官污吏为什么就那么容易鱼肉百姓?不就是因为百姓无知好糊弄吗?倘若有一天,咱们的报纸遍地开花,那百姓对朝廷的所有政策都了如指掌,那那些贪官还会那么轻易的糊弄百姓吗?再者,如果您在各地大力发展御史台,那咱们的报纸不但会成为御史台的嘴巴,还能成为他们的眼睛,毕竟报纸需要搜集新闻,在这个过程中,就相当于在搜集证据,一旦某些官员行为不端,那绝逃不过报纸的眼睛,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贪官鱼肉百姓。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报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把您所有想说的话,传播天下。您可以坐在皇宫之中,便能掌握天下百姓的思想。你说的所有话,都能送到每一个百姓的耳朵里,这,才是报纸最大的作用。也是报纸最可怕的地方。陈胜吴广凭一张嘴就能让百姓跟着他造反。那您也可以凭一张嘴,让天下百姓归顺朝廷。”
李二逐渐陷入了沉思,脑子里不断地思考杜构说的话,然后越想眼睛越亮!
舆论!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却从来少有人去阐述他,关注它!
但当有一天这个概念被重视起来的时候,必将是一把神兵利器,破土而出!
“好一个报纸!很好!”李二有些兴奋地点点头。“清和,你需要真怎么做?”
“嘿嘿,其实其他的臣已经在做准备了。现在就差两样,名正言顺和您的支持。报纸是一把大杀器,这个必须由您亲自掌管,不能归属于三省六部!”
李二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这可是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的第二把屠刀,李二自然不能交于他人。
“其次,这报纸报道的事,很可能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