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资,光凭他自己,根本玩不转这时代可没有银行,玩房地产,没有空手套白狼一说,只能凭真金白银!
对于茶楼,杜构很重视,这可是商盟的三架马车之一,绝不能有半分马虎。
一群人足足商讨了两天,才基本定了调子,然后众人还决定,继续挖大掌柜,摊子越来越大,老曹一人已经忙不过来了,至少还需要两个掌柜的,以后让老曹专心负责茶楼。
一应事情商讨完毕,最后所有人定下保密誓言,尤其是对李二参股、给朝廷干股、慈善基金会等等事情,必须严格保密,不能对外透漏半个字。对于这点,没有人有意义,能坐在这里的,全都是自己人,所有人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可以说,现在商盟的前景,已经有了腾飞之势,和商盟相比,各家原来的产业都不值一提了,所以,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摆在他们面前,否则,不涉及背叛!
正事谈完,众人都放松了,开始闲聊一些琐事。对于杜构和周县令之间的事,所有人都很气愤,尤其是程处嗣,更是叫嚣着要砸了蓝田县衙。都被杜构给劝阻了。
对于周县令,杜构没有太重视,其实,他只是那些世家抛出来的一个棋子,杜构要顾忌的,只是周县令身后的势力。而对于周县令本身,根本没什么威胁,如果不是杜构官职低,他根本不敢出面,这就像两大势力打架。杜构和周县令都是前锋,杜构代表的李二,周县令代表的是世家。而现在,杜构只要把这边的事情做好,给了李二底气,那周县令的官场生涯,基本就到头了,因此,杜构在心里,已经把他踢出局了。
就在周县令说出人命官司那一刻,他就没有想过放过周县令。
。。。。。。
纨绔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待了两天,所有变都马不停蹄的回京了,杜构这里他们也帮不上忙,留下来只能添乱!
送走了纨绔们,杜构的生活在一次走上正轨。
转眼,又一个月的时间悄然划过。
一个月的时间,兽营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实战演练,对于此,杜构正能让他们彼此对抗,现在的兽营,只剩下了十八人,他们自己给自己取名十八罗汉,杜构则戏称他们为十八黑汉。被阳光暴晒了两个月,他们的皮肤,确实已经惨不忍睹了。
十八罗汉彼此对抗,主要是锻炼特战思维和彼此配合的默契,可以说,现在的十八罗汉,已经基本成型,而这十八人,也算基本被确定了,以后除非有人受伤退出,将不再淘汰!
除了这十八人,剩下的三十二人,被杜构假公济私,编入了杜家护卫队,被分散在了杜家庄各个角落,保证杜家庄各方面的安全。
学院那边,医学院已经走上了正轨,杜构没有太关心,不过想来离彻底稳定还需要一段时间,等杜构离开杜家庄以后,估计基本就差不多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戏曲学院,这里,算是杜构悉心培养的戏曲发源地,现在聚集到这里的,有伎师近一百人,厨子近三十人,书社书生也有近一百人。
厨子不用杜构操心,他所会的炒菜,基本上都交给了韩氏,韩氏的厨艺,也已经超越了杜构,有她在,厨子这里已经可以了。
至于书社,这是杜构临时起意弄得,现在主要是为了培养写小说的人才,这一个多月,这近一百人已经写了近千个小段子,数十本短篇小说,虽然文笔和故事还很稚嫩,但这,已经让杜构很欣慰了,最起码,书社,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走上了正轨。
最后,拖书社的福,书茶馆那里,也已经没有了缺少书稿的烦恼,反而有了客人太多的幸福忧愁。
第233章 戏曲的诞生
戏曲学院里,最让杜构牵肠挂肚的就是那些伎乐和百戏了。(全本小说网,https://。)经过整合,杜构已经给这些人分成了四部分,分别是歌舞、戏曲、杂技、和魔术。相应的,杜构也是搜肠刮肚的分别给他们整理了一份教材,其实杜构根本教不了他们什么,只能靠这些人亲自去探索,他只能给这些人指引一条路。
杜构对戏曲学院下了很大的心血,而那些伎乐和百济们,也给了他很大的惊喜。
这时候的伎乐,是以唱曲为主,所以,伎乐多半是女子。而百戏,则类似杂技,多以男子为主。现在拆分成四部分以后,歌舞继承了伎乐的精髓,杂技继承了百戏的精髓,而戏曲和魔术则属于创新,同样,也不分男女,但目前,戏曲还是多以女子为主,毕竟涉及到唱歌,自然,魔术就以男子为主了。
四大曲艺,歌舞人数最多,有近五十人。其次是杂技,有三十多人;而轮到戏曲,就只剩十几人,魔术最惨,只有五人。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学院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小团体,就是器乐队,这个器乐队有三十余人,是长安那些纨绔出力挖来的人,各种乐器演奏都有,最让杜构欣喜的是,这里面居然有胡琴和唢呐的传人,虽然都各只有一个,而且演奏技巧还都是初始状态,但有了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些遗憾的是,没发现二胡,这种乐器其实都是某些偏僻小地方或者某个民族发明出来的,最初只在当地或其民族内部流传。所以,发现很不容易。但这也很好了。
这段时间,杜构一有时间就和这些人待在一起,加上歌舞和戏曲的数十人,这些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往往杜构提出一个新奇的点子,这些人总会在某个思路上给与创新,每天,这里都会诞生无数的想法,为此,杜构特此从书社挑了三个书生坐镇于此,专门负责记录这些人的灵感和创新。
一个传承的开始,往往都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就像文化的开始,起源于文字的诞生。
而戏曲同样如此,戏曲的根基,自然就是乐谱,乐谱是戏曲的文字,对于戏曲而言,绝对是重中之重。因此,杜构特意抽出几个功底深厚的伎乐,将后世的线谱记谱法传授给他们,杜构略懂一些五线谱和吉他的记谱法,用五线谱可以推理声乐的记谱方法,而吉他的记谱方法则可以推广到吉他乐器的记谱方法。再结合中国传统,也就是现下流行的文字记谱法,杜构觉得,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欧洲的文艺复兴,成功的秘诀就是思想的碰撞。只要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再加上这里聚集的,都是个戏曲中功底最深厚的那一批人,这些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汇聚在长安谋求发展,为了挖他们,商盟也算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杜构觉得值,因为有他们在,或许一场文化的变革就在悄然之中不期而至。
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有着器乐队的配合,歌舞已经编排出了花木兰三部曲和梁山泊与祝英台,其中花木兰是乐府诗,已经被书社改编成了话本,而梁山泊与祝英台则是杜构给的故事,由书社编写而成,现在这两个故事,通过书茶馆的说书人,相信已经开始在长安慢慢传开了。花木兰的三部曲分别为女儿情、巾帼杀和女将军归乡。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有梁祝和化蝶。现在,以云澜为首的歌舞队,已经开始编排白娘子系列。
现在所谓的歌舞,就是脱胎于传说故事,以此为根基,而编纂的歌舞,因为歌舞的底子薄,杜构给了给其一个突破点,所以,将其寄托于说书人的话本,这样,接着说书人的话本流传开,就算为了更好的体会话本中的缠绵故事,也能顺利让歌舞火起来,当然了,歌舞有他自身的传承,不能永久寄托,等时机成熟,还是会寻求突破。
至于云澜,不得不说,是杜构捡到的一块宝,云澜也不是普通人,祖上也是书香门第,而且还是曲乐世家,云澜从小就受家族熏陶,几乎精通各种乐器乐理,而且还特会唱曲,嗓音嘹亮。不光如此,云澜还是一个大美女,绝对的美女,一般美到一定程度女子,外貌已经是其次了,最重要的是内涵和气质,就像长乐,长乐的气质就是雍容华贵,大气温婉,再加上偶尔的慵懒和小妩媚,对男子有着知名的吸引力。而云澜,则是真正的妩媚,真正的娇艳,就像冬天里的玫瑰花,给人一种冰冷的诱惑,只敢远观,不敢亵玩,是那种天生的明星。
对于云澜的过去,杜构了解的不多,也不知道她为何至此,但没关系,杜构看得出,她心里对歌舞的那份挚爱是真诚的。
歌舞进展迅速,杂技也不慢,这段时间,根据杜构给的创意,杂技已经多了五六个绝活,靠着他们的功夫底子,已经能完美的掌握了,同样,杂技也分为了两批人,一批负责创新,一批负责表演。
还有魔术,魔术进展也算可以了,魔术队虽然人少,但魔术本就不是靠人数来支撑的艺术,人多了没用,杜构本身也会很多魔术,对于信息爆炸的后世,很多魔术都已经不再神秘,很多魔术,基本观众一搭眼就能看出破绽,直到后来,刘谦把近景魔术带到春晚,才让魔术焕发了第二春,不过后来,近景魔术也已经被人剖析透彻,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所以,对于魔术,杜构反而是知道最多的,也传授了最多。
其实魔术中也有很多经典,比如三仙归洞,这个魔术原理真的是超级简单,在后世,几乎是放慢数倍的表演速度,一点点的给你解析,但是看不出来就是看不出来,就算你明白原理,魔术师再给你表演,你还是会上当,这,就是经典。
而现在,这个经典,已经在大唐问世了。
四部分中,其实最难发展的就是曲艺,因为这部分最复杂,后世单说戏种就有无数,像京剧、越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杜构只知道其中的几种,还都只是听了一些戏,连入门都不算,所以,根本没法教,也导致,戏曲的进步是最慢的。
到最后,杜构给了主意,他想明白了,既然是戏曲,既然是大唐的戏曲,那就没必要去纠结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