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懂阿拉伯数字你落伍了,这是辰河港的规矩,凡是来此做买卖的,必须以辰河港的计量单位计算价格,至于您出去怎么卖,那就管不着了。
门牌数字,一路过去,港口的人都认识,最大的数字是一百零八。
再往后一排同样的木房,与其前面的一模一样,也有对应号码,并写着仓库二字。
往左却是一些其他样式的木房,有的甚至有两层高,其中一间最大的,足足占地五百平方,两层楼,大门上写着“辰河酒楼”四个大字。
众人跟着杨锡往前走,看到离港口数里处,有几十间木房,却写着“港口宿舍”几个字。
另有一排房子,其上写着“辰河接待宿舍”几个字。
杨锡一一向众人介绍其功用,不时引起一阵阵赞叹,这都不亚于一个小城了。
其实这些工程,靠两百人,却是远远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半月的时间,神速也不行,还幸亏有罗兰和胡家的帮忙,临时抽调了数百人才勉强完工。
经过工程建设,杨锡与胡家公子胡灼的关系,也渐渐熟络了起来。
十月份,离入冬不远,气温也降了下来,杨锡将在场所有人,包括现场的两百辰河港工人,一并请入了辰河酒店中。
加上行商和胡家一众长着极其后人,竟然达到了三百人左右,可谓是极其热闹。
不过众人更加感叹的是,这两层辰河酒店,数十张桌子,把众人都坐下了。
杨锡心中暗笑,待会儿还有让你们惊讶的。
过了数分钟,从厨房中走出几个是小伙子,每个人手中端了一个黑色火锅,其中火炭还烧的吱吱作响。
又有三狗来做主持,介绍火锅的吃法,杨锡准备的,却是羊肉火锅,这一顿算下来,每个人都要吃掉几十钱,更配上了四十二度辰河酒,席间推樽换盏,好不热闹。
辰河港开港,变成了一场展销会,杨锡推广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产品。火锅最早是在三国后期,曹操等人死后才有,杨锡这也算是开历史先河了。
散席之后,杨锡每个人都赠送一套自己印刷的书,分别是辰河字典和数学基础,这又算是一种广告。
等众人出了辰河酒店,往港口处走时,发现又有了变化,门面的前面几间,已经挂出了高高的幡旗,上面各有字号。
辰河纸业自然是第一间,然后是辰河酒业、辰河纱锭,这三大产业,杨锡先做出广告,其后是胡家和罗家的门面,也挂上了幡旗。至于辰河农具,这个杨锡没有将其定位为盈利项目,一般是有地主豪族过来买样品,自己回去做,这样能将附近的农业生产力提高起来,解放更多劳动力。但购买农具,比如曲辕犁、打谷机、龙骨水车,则必须以奴隶来换,现金却是不交易的。
杨锡却早有规定,所有货物,辰河港自己的货物,与其他在此租下门面的代理行商,价格保持一致,这样不管是到哪一家,你采购的价格都不会有变化。
胡家和罗家,自然不是想在此地售卖产品,而是以此为基地,发船往沿江各地进行售卖。(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十二章 汉末大儒庞德公
(全本小说网,。)
辰河港开港,是鄂县几十年来最为震动的一件事,自然引起鄂县轰动。至于什么罗家代理之类的事情,已经作废了。所有行商,都可以直接到辰河港辰河工厂直接进货。罗兰也不在乎这点蝇头小利,他被杨锡分析一番之后,将目光也放的足够长远。
辰河港招商部主管杨欢、大客户接待部主管杨塞最近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只作为附属品的时代,他二人竟然能走向前台,且在辰河港担任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已经是破天荒了。
来到辰河港的各路行商,对他二人尊敬有加,也不敢将他们当作下人看待。经过这么久的交往,辰河港的名声在附近传出去了,据说这里竟然有条原则叫做人人平等。
只要你加入其中,不管职位高低,性别男女,在规则面前一视同仁。
这里说的规则,自然是辰河工厂自己的内部规则,与大汉律法无关。
至于要在辰河港捣乱的,杨锡这边也有安排,早就将警卫营的一百五十人,升级成了五个排。毛峦、卫瓜、二狗、许虎另有一个则是竹山亭亭长廖莽的儿子廖威,这五人为排长,各辖六个班。
杨锡将毛峦与卫瓜的一排二排调过来,维护日常的治安。
至此,辰河港急速发展起来,每日过来吃火锅的行商和鄂县乡绅,络绎不绝,也增加了不少收入。关键现在港内的工人收入也高,月入最低的都有九百钱,几个人凑钱的话,也能偶尔在辰河酒店内进行消费,这样更是增加了人气。
一个月下来,竟然有二十七家小商贩和小饭店,在辰河酒店旁开了起来。这又是一笔收入,进驻的小店,那是要收租金的。
由于辰河工厂名声在外,前来投奔的逃亡奴隶和无田佃农也日渐增多,现在每日最少有几人加入,多时竟然有二三十人。
这让杨锡也觉得压力极大,一个月多二百来个工人,要养活他们,却还得扩大生产。没办法,杨锡只得不断增加厂房的面积,各项产业也迅速膨胀。
至186年也就是中平三年二月时,已经拥有各地合作行商数百家,当然,这些一般都是小型行商,至于像江夏黄氏那种特大家族,杨锡却还没有联系上一个。这些行商遍及江两岸的蕲春、邾城、西陵、竟陵、沙羡等几县,再由这几县的行商,将货物运往其他县城。江夏郡所有县城,目前都有辰河品牌的产品了。
杨锡最近一段时间,却并没有开发新的产品。由于辰河工厂内人员越来越多,而最早的一批,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辰河字典和基础数学,都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他开始教授基本物理。当然,这些都要有些改编,以适应此时人的思想。原本的黄麻亭与竹山亭的两百多人,都已经彻彻底底的接收了杨锡的思想,也接受了科学这个词的概念。什么杠杆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力学原理,经过杨锡的改编,这些人都还能够勉强接受。
与此同时,也就在二月,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兵赵慈起兵反汉,杀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太守秦颉。
襄阳城外岘山,有一草庐,草庐中有一中年男子,此时手中默默碎念,连连点头。旁边一小厮约莫十三四岁,态度恭敬。
这中年男子,正是汉末大儒庞德公,汉末名士庞统乃其从子。不过旁边的小厮此刻却非庞统,而是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三国演义中庞德公,字山民,为罗贯中笔误,历史上庞山民为庞德公之子。
这庞德公隐居一辈子,从不出世,但其家族庞家,却是荆州大世家,实力在江夏黄氏之上的。而且后来的水镜先生,诸葛亮、徐庶等人都以半师礼事之。
“山民此书为何人所作”
“回父亲作此书之人,为江夏鄂县人,姓杨名锡,字辰河,却是一乡农出身,祖上也并无出处。不过据传此子得了一场大病,昏睡几日,醒时得三丰祖师授天书三卷,曰仙语天书,神算天书,奇技天书。此二卷书,皆出自天书三卷,却并非其全部。父亲前日所喝辰河酒,所用辰河纸,具是此子所做。”
庞德公点点头道:“观此二卷,若是传于天下,有安邦定国之奇效。你也莫要信什么传言,若真能有天书现世,那我等何须习六艺若此书真为此子个人所作,那其人定非寻常之人,有经纬天地之才啊,吾所不及也山民,你带上一些钱财与人手,借采买之名,去江夏与此子接触接触,若能在其身边习得更多奇书奇术,定比在此坐井观天要强上许多。”
庞山民有些迟疑道:“父亲此子据传年不过十五,与山民却是同年,如何称得上经纬天地之才,父亲是否高看了”
庞德公却语重心长的道:“此子年幼,作此二书自然有些可疑之处,但事实却是存在,若非此子有经纬天地之才,则是其身后之人,胜我远也”
庞山民徐徐退出,却听身后传来庞德公之声道:“山民若是到得彼处,可记得将那辰河酒,多送一些回来”
庞山民口中应是,心中却想道:“此酒一坛十两银子,父亲你一坛,可喝掉了三亩良田啊”他哪里知道,这酒出厂之时,才二两银子,到了襄阳,已经炒到五倍,而且数量稀少。
庞山民得了父亲的建议,点了人马,带了家族的船只和财货,连日顺沔水今汉江而下,奔江夏鄂县去了。此时庞统才七岁,而且看起来并不聪明,却还入不得眼,自然没有随船出发。
与此同时,杨锡杨辰河之名,在江夏各家族,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江夏最大的家族,江夏黄氏,此刻也换上了辰河纸,至于辰河酒,自然只有一些家族嫡系,或是喜庆之日才能喝的。
自从辰河港开港以来,杨锡推广了农具,更在经商上面推出了算盘和铁称,这极大的方便了经营过程,但是,这仅仅限于辰河港,要想真正推广,还需要真正扩大辰河港的影响力。出了物理基础,并将此书教授完毕之后,杨锡开始想新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人,点火都非常麻烦,但是要造出火柴,却要掌握红磷和白磷的提取技术,目前难度太大,硫磺倒是有现成的,但这有关化学,现在连个实验室都没有。等等,化学得先制造出玻璃来,玻璃简单。”
杨锡马上在科技树中查玻璃的关键词。
科技树中起码有上百种制造玻璃的办法,但杨锡只能因地制宜,选择最简单的。
石英石,江对岸的蕲春,石英石大把,杨锡只要董才去到蕲春交易的时候,放出消息,不知道多少人愿意去开采石英石送过来,这玩意儿现在是石头。至于用江边的沙子,杨锡却觉得达不到使用要求,毕竟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