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9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乔芳原为明朝副将,后罢职归乡,崇祯三年,天聪四年,清军肆掠关内,陷永平城,孟乔芳在此降清,仍为副将。

    这一年他随清军返回辽东,累封至汉军梅勒额真,隶属汉军镶红旗。

    清军入关后,他改封刑部左侍郎,不久便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在他总督期间,先后镇压了甘肃丁国栋起义,也击败了孙守法和贺珍攻击长安的陕南义军,被进封兵部尚书、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太保。

    豪格在北京争位失败后,同多尔衮达成妥协,从京师把他的家眷带到长安,然后将他从汉中招回软禁,不久他便投靠豪格,从内阁首辅做到了大金国的永平郡王。

    自从封王之后,豪格和内阁都有意减少他的权力,他处理事务的机会逐渐减少,日子变得清闲,身形便有些走样,虚胖起来。

    不过虽然身体不再结实矫健,但他毕竟金国的擎天石柱之一,能力并没有因为富贵的生活而消磨不见。

    这时他与赵良栋等人,骑马驻立在新丰镇外,远远的看着镇子内飘扬的一杆明军大旗,还有严阵以待的明军,目光闪动不停。

    渭河南岸的村落对于孟乔芳十分重要,他过河后便立刻带人过来查看,可以说十分重视,也是势在必得。

    赵良栋骑马驻立在他旁边,用马鞭指着远处的镇子道:“王爷,卑职已经探查清楚,新丰镇内有两千多明军,由明国振武左军副都督阮美亲自统领。”

    “阮美?”孟乔芳思索了会儿,想起了这么个人物,于是道:“阮氏一门,阮进、阮骏、阮翼都是鲁派将领,大多随着朱以海去了南洋,没想到他到留下,还做到了一军副将,王贼到也能够容人。”

    “不过今日之后,阮氏一门在汉地就算完了。”说着孟乔芳指着镇子道:“本王多给你一千人马,四门铁炮,赵军门务必尽快夺下新丰镇,扫清本王南攻的障碍。”

    赵良栋看了一眼镇子内飘着的明军大旗,他的兵马之前损失惨重,不禁有些底气不足,不过孟乔芳给了支援,那他便只能扭头过来,抱拳领命,“王爷放心,末将一定拿下新丰镇。”

    孟乔芳微微颔首,又勉励了赵良栋几句,随即一挥手,一夹马腹,便领着亲卫向东而去,他还要去查看零口镇方向,去给那里的金军打气。

    孟乔芳一走,赵良栋便骑马返回本阵,这时金军已经整队完成,四门铁炮也架在炮坑里。

    不多时,四门金军铁炮开始向新丰镇开火,炮弹从腾起的白烟中冲出,砸向镇子。一枚砸在镇子外,一枚砸在土墙上,两枚落在镇子内,将一座茅屋砸塌。

    随着炮响,赵良栋战刀一指,金军旗帜一挥,近四千金军便散开了,以小股为单位,从四面八方,漫野向镇子进攻。

    阮美从屋顶下来,本该上午就赶来镇子增援的人马,并没有到来,这让他有些担心,不过金军想夺取新丰镇,也不是那么容易。

    阮美来到土墙边,目光冷漠的注视着向镇子靠近的金军,不由一声冷笑,他一挥手,便是反击的命令。

    矮墙上的几门明军火炮旁,炮手忽然捂耳下蹲,炮身顿时一退,矮墙上白烟弥漫,炮弹呼啸而出。

    这时金军成散兵阵线,向前推进,士卒们在到膝的杂草中,拿着铳、刀牌向前推进。他们已经前进到五百步内,这个距离在火铳射程范围外,被火炮击中的概率也不大,所以金军走的不是很快,而是保存力气,留着在两百步时,发动冲锋。

    明军的炮弹,落入金军阵线中,在杂草从中溅起一团团泥土,金军士卒在炮弹落点中前行,不时便有士卒被击中,瞬间被砸成了肉酱。

    炮弹强大的冲击力撕碎金军身体,砸中地面后又弹射而起,后面的士卒被砸得头破血流,血水四溅,整颗炮弹滚了老远,留下一条猩红的血迹,黑色的铁弹已然被染成了红色。

    明军的火炮只有十门,虽然不时有金军被砸中,但是相对于整个金军而言,中弹的只是少数,才千分之一左右,金军以散兵阵线,用改进的鸳鸯阵为单位继续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

    很快金军进入两百步的距离,预料明军的火铳会开火的金军行军鼓点一变,数千金军一声怒吼,刀盾手便顶盾持刀发足狂奔,火铳手则边走边向镇子射击。

    一时间,旷野上硝烟弥漫,铳声响成一片,金军的弹丸射在土墙上,打得尘土飞溅。

    虽然火铳能射两百步,但是这样的距离毫无准头可言,加上金军又是散兵阵线,能击中的概率少的可怜。明军有矮墙可以防御弹丸,金军却没有,排成排对射显然要吃大亏,所以赵良栋选择了散开阵型。

    阮美注视着金军迫近土墙,前军锋头已进入七八十步内,他手中红色战旗才向下一挥,大声喝道:“排铳轰击!”

    躲在土墙后的明军火铳手,骤然起身,将火铳放在到胸的墙上,猛然扣动扳机。土墙上顿时火光闪烁,硝烟弥漫,无数密集的弹丸,射向前冲的金军。

    明军一排射完,第二排立时上前又放一轮,顶盾上前的金军士卒,在奔跑中接连扑倒,但是士卒们却未停下,他们冒着弹雨前冲到五十步内,而就在这时,前锋的金军忽然成片的摔倒。

    一名金军百户一脚踩出去,顿时脸上一阵扭曲,巨疼感从脚心直接传入他的大脑,他身体一个不稳倒在地上,痛苦的抬起脚来一看,一枚铁蒺藜已然将他的脚掌刺穿,百户忍着疼将铁蒺藜拔出来,拿到眼前看了看,不禁愤怒的骂道:“直娘贼,又玩这招!”

    后面一阵金声响起,冲到镇子前的金将,顿时如退潮般退下,金军铳手一边放铳一边回跑,不多时,便退回了出发的位置。

    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迅速结束,赵良栋见前锋大量扑倒,便知道情况不妙,所以让大军暂时退回。

    金军并没有停歇太久,在左右隐约间也有炮声传来,零口镇和杜府沟的争夺战也打响时,脚底套上一块木板的金军,便在火炮的掩护下,再次向镇子发起了攻击。

    三个主要村镇,以及南岸近十个小村庄,成为了开战前,明金两军争夺的焦点。渭河南岸,喊杀声和铳声从下午时分一直响到半夜,双方的争夺十分激烈,大战还未开始,就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73章 拉开序幕

    天黑时分,孟乔芳的六万精锐,已然全部渡过渭水,在南岸扎下营寨。

    靠近南岸的村镇落入明军手中,最近的离金军大营只有五里远,几乎就在眼皮底下,就在卧榻之侧。

    这不仅严重限制了金军在南岸的活动范围,也让金军没有安全感。为了便于施展,这三个村镇金军必须拿到手中。

    三个主要村镇的争夺,一只持续到半夜时分,因为金军骑兵的优势,明军白天不敢大举增援,使得孟乔芳在白天的战斗中,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这种优势随着金军北翼集团六万大军,全部渡过渭水,而变得更加明显。

    战斗持续到半夜时,新丰镇西面的杜府沟落入金军之手,三个司的明军几乎全军覆灭,新丰镇东面的零口镇,已被金军冲入镇中,明军龟缩在一座镇内大户的坞堡里坚守,交火还在继续。

    坞堡是古代富人和大族喜欢建造的私人堡垒,在战乱时期特别流行,即可以防土匪,也可以防流寇,起到保护族人和财产的作用。

    三座村镇的争夺,随着金军加大兵力,而向对明军不利的方向发展,到后半夜明军的援兵趁着夜色,分别赶到三座村镇附近,情况才有所改变。

    三支明军,其中前往杜府沟的援军,见村落已经失陷,并未返回大营,而是东进到新丰镇,使得阮美得了两支援军,兵力增至四千人。

    另一部进入零口镇后,金军见明军得到支援,随即停止进攻,转为守住已经占据的半个镇子,消化果实,与明军在镇子内南北对持。

    至此两军对于镇子的第一次争夺,便暂时告一段落。

    除了三个大镇子外,附近的近十个小村落,以及几个可以作为防线支撑的三四个高地,则全部落入了金军手中,为孟乔芳的施展,获取了很大的空间。

    这些小村落和高地,不像大镇子一样,它们容不下多少兵力。

    明军虽然占了,但是每个也就派出一个局左右的人马守卫,金军以骑兵和步军兵力上的优势,在天黑之前,便将这些地点的明军小队驱赶出了村落。

    这样一来,从整体来看,明军在第一轮的争夺中,已经稍微处于了下风,不过中间最为主要的新丰镇,尚在明军手中,有这个支点在,明军北守南攻的策略还不算完全失败。

    是夜,为了在天亮后大战中取得优势,金军派出大批斥候,对明军营寨进行袭扰,想要疲乏明军。

    金军想着夜里明军的火炮难以精确打击,骑兵完全可以驰骋接近营寨,然后发铳袭扰,结果骑兵连连触雷,明军营外不时,便一声爆炸,腾起一团白烟,以及被掀飞的战马和金军尸体,令金军斥候胆寒,感到恐惧,于是早早回营。

    明初1434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便记载了一种“炸炮”,其文是,“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从记载可以看出“炸炮”就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

    这种东西戚继光就用过,还加以改进,明军近些年一直处于进攻的态势,这种防御性的“炸炮”很少使用,现在到有机会一显身手。

    金军见袭扰不成,便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