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原人又不懂放牧,草原上没有人,那要来干嘛,要怎么守住这块地。
王彦皱了下眉头,“漠南的蒙古人都迁走了吗?”
如果草原空了,那没人也是个麻烦,说不定会便宜了漠北的蒙古,甚至是急剧扩张的罗刹国。
“这到没有,我朝俘虏了四五万众,另外还有几万蒙古请求内附。”陈邦彦行礼道。
有人就好,王彦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内附就不必呢,他们也不会种地,况且我朝野需要马场和牛羊牲畜。”
王彦手指敲着桌椅的扶手,这是他想问题时的一个习惯动作,“之前堵阁部曾提出,让蒙古人筑城,开放边市的策略。不过筑城并非一朝一夕,且耗费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起效的,不知众位还有什么办法没有。”
“监国,此事臣之后又想了想,现有新的想法。”堵胤锡拱手道。
王彦一抬手,“阁部可说来听听!”
“监国曾说,让朝廷也在草原上筑城,那就不用再让蒙古人筑城了。我朝可以将堡垒筑在牧场中心,一来控制牧场,二来可以作为贸易的据点,三来向蒙古收税。蒙古人离不开牧场,我们控制了牧场,就等于控制了他们,而堡垒作为贸易据点和收税之所,便能通过交易和税收维持,减少朝廷的压力。”
陈邦彦思索道:“关键是如何保证蒙古人交税,并且不攻击堡垒?”
堵胤锡笑了笑,“蒙古的牧民既要向各部头领交税,又要向朝廷交税的话,肯定不行。并且让这些头领掌握部众,对朝廷而言,始终是个威胁,他们太过反复无常,安静几年后,部落一旦壮大,必然又会惹事。”
堵胤锡对王彦一拱手,“所以臣以为,朝廷可以趁着此次痛击蒙古的机会,将蒙古原来的部落彻底打散。朝廷可将那些要求内附的蒙古贵族恩养于南京,部众则与俘虏一起编成卫所。每卫的人不能太多,大概百户左右,划分区域放牧,不得越界,不得内讧。若是侵夺他人牧场,兼并其他卫所,朝廷将联合各卫一起剿灭。这些卫所也不须向头领纳税,有朝廷册封的卫所军官管理,统一向牧场中心的我朝堡垒缴税。”
王彦听了不禁颔首,“这个办法可行,将原来大部落的牧场,分封掉或者变成无数个小部落,那他们自然不会对我朝形成威胁,还能为我朝带来收益。”
王彦顿了下,“那缴获的牛羊也好处理了,将肥硕的挑选出来,一部分采购为军粮,一部分卖给百姓,剩下的小羊羔则借给这些蒙古卫所,让他们放牧,之后再还给朝廷。”
几位阁老都觉的此法可行,纷纷点头认可,毕竟百万头牛羊交给明朝,只能全杀了卖肉,但是给蒙古人,一来让他们度过难关,二来可以细水长流。
“监国,那福临和布木布泰怎么处理?”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想了想,问道:“内阁的意见呢?”
陈邦彦道:“布木布泰既然以死,运过来估计也臭了,就不用管了,福临的首级将传首各地,最后放到江阴城保存。”
感谢信佛的10000打赏,感谢大佬的支持,受宠若惊了,咸鱼超人的588,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269章 马六甲降了
在内阁议定之后,便开始下令执行,明军俘虏的近四万蒙古人,还有投降的六万蒙古人,被明朝编成了二十个卫,分布于漠南和科尔沁草原。
不过因为只剩下十万多人,实力远远弱于漠北蒙古,为了避免被漠北诸多部落兼并,所以这些个卫所只能在靠近长城和宁辽一带分布,并不能控制整个漠南和东蒙古草原,许多原来的牧场,都成为了无人地带。
明朝收获的百万头牛羊,有四十万只绵羊被兵部留下,二十万只羊和一万头牛拿到民间出售,另外的则交给各蒙古卫所放养。
兵部的四十万头,只拿走十万头分配各镇,另外三十多万头,也交给了蒙古各卫放养,但此后三年内,各卫所需要每年向兵部输送十万头牛羊,三年后兵部按着市价,每年够买十万只牛羊供军队消耗,只是羊肉其实并不适合给士卒吃,不过兵部今后会鼓励各卫多养肉牛。
这个办法如果实行的好,不仅明军的战马不用愁,骑兵能加强,士卒在体质上也会有所提升。
在对各部落和俘虏进行整编时,蒙古部落中的几个台吉还有比较重要的贵族,都被送到南京,赐予宅子和田产恩养,被选为卫所千户的蒙古人,则须送一子到南京学习汉字、汉话还有军事,即是当做人质,也是对他们进行培养。
毕竟归附大明的蒙古人只是少数,在草原上属于弱势的一方,加上被分成若干卫所,力量就更加分散,很容易被其他大的部落盯上,所以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自保。
不然明朝花功夫培养之后,被其他未臣服的部落吞并,没有起到为大明屏障的作用,那就白费功夫了。
在编成卫所,划分牧场之后,朝廷便下令所有归附的蒙古人都赐归义的身份,然后视表现再赐予明籍。
这时按着命令,福临的首级,首先就是在这些蒙古卫所中传递一遍,并就努尔哈赤本为家奴,却叛乱弑主的不耻行径,进行宣传,以警醒蒙古各卫。
在蒙古传递之后,首级传到了正在筑锦州城的满族俘虏手中,让他们绝了反抗之心,老实赎罪,今后像归义伯谭泰一样,挣个好身份,从新做人。
这些每日没夜劳作的俘虏,其实对于大清曾经的辉煌,多少还存在一丝幻想,可是当他们看到福临等人的首级之时,便彻底绝望了。
大明在国破家亡之时,有忠贞之士,泣血痛苦,其他的民族其实也有,不少满人看见他们皇帝的头颅,便有人忍不住痛哭起来,甚至有人为此自杀,但绝大多数人在神伤之后,很快就恢复正常,接着干活。
毕竟与福临的死相比,他们眼下自己的处境还是要重要些,不能完成每日的任务,是没有饭可吃的。
人头传递到关内,就喜庆许多,就跟过节一样,一个个城的传递,从北方慢慢传到江南地区。
此时,明朝也给了吴克善回信,允许他率部南归科尔沁,但是他本人以及科尔沁的贵族必须前往南京居住,部众将交给明朝进行改编。
进入南京,等于软禁,交出部众就失去了权力,这点吴克善无法接受,而且他毕竟是福临的舅舅,再加上满清的皇后、王妃都是她的亲戚,他不敢确定明朝是否会真的放过他。
如果生活在南京,他必然寝食难安,一日都不会安心,所以南京他是不会去的。
不过他们已经到了杀马充饥的地步,最后经过商议,聚集于捕鱼儿海附近的两万多科尔沁人,留下大部分物资,有一万五千人随着吴克善之弟,接受明朝的条件,迁回科尔沁,使得臣服于明朝的蒙古人达到十二万人。
这个数目,再加上青海地区臣服的蒙古部落,那么至少有十五万人,成为归义。
吴克善最终没有接受明朝的条件,但是他却也为一万五千多将要绝粮的科尔沁人换取了一条生路。
在主力迁回科尔沁后,吴克善带着不到五千人,北走至呼伦湖一带,洗劫了北山女真的一个村落,但却招致北山女真的反击。
吴克善无法立足,只能继续北迁到尼布楚一带。
这段时间里,他五千人与北山女真的争斗中死了三四百,之后又有两千多人陆续脱离队伍回到科尔沁向明朝投降,剩下的人在尼布楚又饿死近千人,最后只剩一千五百人于此建立村落,开始渔猎生活。
吴克善作为一个十多万人的部落首领,最后沦落到苦寒之地,从大汗变成了亭长,也真是世事无常,算是经历了风云跌宕。
四月时节,南洋马六甲,随着太阳跃过赤道,直射北半球,整个南洋的气候开始变得又湿又热。
从二月间起,这样的气候已经让明军减员近两千多人,病死之人尽然接近了整个战役的伤亡。
日渐炎热的天气,明军难以忍受,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围困长达七个月的荷兰主堡,终于在粮绝中,向明军投降。
当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莫斯契尔,率领一群浑身发臭,目光失神的荷夷走出堡垒时,可以说让明军都很震惊,连李定国也没想到红毛鬼居然有这样的忍受能力,被围七个月,才无条件投降。
在马六甲始往吕宋的航线上,一艘三桅福船,在海上乘风破浪,高义欢舒服的躺在甲板上,晒着最毒的太阳。
在被荷兰人关在暗无天日的堡中三四个月后,他一出来便有了晒太阳的坏毛病,身上的皮都晒脱几层,黑得快赶上他买的黑奴,但依然每天要晒那么一刻中。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他们就被荷兰人放了出来,但是高义欢却没有乘船离开,而是帮助明军干些杂活,他为的不是别,就是想拿回他的货物。
他辛苦一年多,全部的身家都压在这次出海上,如果这次货全没了,那他就真没机会翻身了。
他在马六甲一等就是三个月,终于等到红毛鬼出来投降,而这些红毛鬼记账的功夫,还是很精细的,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明军根据账目,退还了他以及其他商船的货物,只是他那一百多个黑奴,却死的只剩下十五个人,但不管怎么说,其它货物保住了,他这一趟并不亏,反而能赚几倍。
这时高义仠坐在他身边道:“二哥,这次回去之后,还出海吗?”
高义欢忽然坐了起来,看着他笑道:“怎么,怕了么?”
“有点,这海上太危险了!”高义仠是真的有点后怕,他是差点就死在荷兰人手里。
高义欢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就留在吕宋,这些个黑奴我也不卖了,都留给你种地,但咱们不种水稻,而是种甘蔗,糖比稻米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