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游友伦的话语,王彦笑了笑,对王夫之道:“看来户部对商号的改革,有了成效啊!”

    “商业发展,士绅百姓必然追逐利益,今岁棉价高,便蜂拥种棉,桑丝价高,又全部改种桑苗,使得稻田越来越少,朝廷约束不来,况且官府就是下令限制,民间也会偷着改种,根本阻止不住,因而只能从这些赚了大钱的商号入手。户部便出了个规定,想要做海贸的商号,都得帮助朝廷收一批粮食过来,然后市舶司在根据商号收粮的凭据,给其贸易份额。这就逼得商号,不得不四处找粮食,而内地百姓种粮又在减少,种粮成本高,收益低,便迫使这些海商在南洋大肆购买土地,准备种粮。不过南洋那边人少,土人懒惰,海商们在占城购买了大量土地,但却无人耕种,所以才急着从江北运人。”王夫之对周围几名阁部解释道,这是户部三月间出来的政令,因为是试行期间,所以还没有向内阁通报。

    明朝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阶段,商业发展,资本萌芽。

    万历年间,河南巡抚钟化民就上奏说,“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说明当时的河南,已经出现大规模改种经济作物的现象,而除了棉田之外,明朝还开始种烟草,烟草的获利,比稻田高出十倍,有记载“关外人致以马匹易烟一斤”,而崇祯朝也两次禁烟。

    这一是因为“吃烟”犯了燕藩一脉的忌讳,二是有大臣上书,说有些地方已经半地种烟。

    朝廷虽然明令禁止,但是民间追逐利益,却根本禁止不下来。明朝饥荒除了天灾之外,也与种植经济作物有关。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同一件事情,从多个方面来看,可以获得完全对立,却又都有道理的观点。

    资本萌芽,使得民间逐利,百姓大面积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紧缺,致使饥荒,让明朝崩溃,但资本要萌芽,社会要转变,必然面临这种阵痛,西方资本萌芽的时候,不是一样圈地,一样的“羊吃人”,普通人照样没有活路,只不过西方找到美洲,将本国活不下去的人,往外赶,才渡过这段社会转型期。

    中国一直在内部寻求解决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唯一接近成功的就是宋朝,但被外族摧毁了这种进程。

    王彦总结历代教训,当然也是因为他本身代表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向内突破的阻力太大,所以他才将目光锁定在南洋。

    户部规定商号交粮,自然也不是白要,而是用粮食来代替一定额度的税款,商号完成指标之后,朝廷还会给予一定的免税额度,进行鼓励,不然商号也不会同意户部的方案。

    这个方案只是初步尝试,目前只在广州市舶司施行,具体情况怎么样,还要等到明年才有结果。

    这些事情户部对他进行过汇报,海商除开在占城买地,还在南洋诸藩购买了不少田地,王彦想了想,忽然对顾元镜说道:“这件是礼部方面也要注意,海商在南洋够买土地,必然容易引起地方矛盾,顾阁部要通知理藩院,让他们行文驻藩属的官员,要向藩国施压,保障海商的利益,但也要注意不要激化矛盾掌握尺寸。”

    “殿下放心,上次大阅之后,诸多藩属,对我朝都十分恭敬,下官回去就命理藩院行文嘱咐驻藩官员,保护本朝利益。”

    王彦又看向兵部陈邦彦,“兵部也要注意,行文占城总督,这么多难民涌入占城,当地人必然反感,兵部要给占城总督,足够的自主权,让他恩威并济,一定要为朝廷经略好占城。”

    占城孤悬海外,比琼州、台湾还难以同朝廷保证连续,所以王彦与内阁商议之后,吸取永乐间在安南的教训,又学荷兰人在台湾的一套,在占城设立总督一人,并给予极大的自主权利,诸多事宜,可先斩后奏,朝廷不插手占城事务,只需占城每年向朝廷缴税、纳粮即可。

    第一任占城督,也是王彦的人,还是资历比较老,山东就跟随他的钱一枫,因为一直在琼州照顾安置过去的扬州人,所以这几年来也没有什么提升,但琼州一岛在他的经营下,已经成了两广仅次于广州府的上等州府,政绩也足够醒目。

    王彦也正是因为看到他开发琼州的政绩,所以点了他的将,本来想让他总督台湾,但是因为与桂王交易,让他率先响应迁台,所以启用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瞿式耜担任台督,而让他就任占城总督。

    陈邦彦明白王彦的意思,就是希望兵部能让占城督放开手脚,事实上,兵部也确实这么做了,否则等占城打来报告,兵部作出决断,再送回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殿下,兵部早以行文两广总督府,还有占城总督,南洋若是出了问题,占城总督可以直接调动占城军队,两广总督在未得朝廷命令之前,以配合占城总督为先,朝廷命令到达之后,以朝廷命令为主。”

    王彦点了点头,将话题扯了回来,“游侍郎,安置难民的事情,你要继续跟进,台岛方面要与瞿总督多沟通,争取九月上旬,将江北的难民全部运走。吏部征调的船要给朝廷腾出来,然后发往朝鲜。”

    “下官知晓,定然不负殿下和朝廷之托。”游友伦起身行了一礼。

    王彦挥了挥手,“游侍郎方回南京,一路劳顿,先回去歇息。”

    游友伦躬身后退几步,然后转身离去,待他出了内堂,王夫之说道:“殿下,准备要与满清开战了么?”

    王彦没有否认,“去岁满清粮荒,今岁夏收后,才得以缓解,现在朝鲜既然驻军三万,就该发挥作用,孤准备调郑成功的水师入朝,配合谢迁,在秋收之际,袭扰山东、北直沿海,破坏满清秋收。”

    “如此一来,和谈就拖不下去,扬州是否也要开打。”王夫之说道。

    王彦笑道,“不错,大半年了,时候也差不多,再等下去,煮熟的鸭子便要飞了。”

    说完,他看向外堂,说道:“工部宋侍郎进来说话。”

    外堂端座的几名官员中,立时站起一人,正是最进从广州入京的宋应星,广州的军器制造则由其兄宋应升统筹。

    宋应星从外堂走进来,给王彦和几位阁部行了一礼,王彦伸手让他入座,然后开口问道:“宋侍郎,广州那边的军器制造如何,现在又多少储备,能否支持朝廷进行一场十万人左右的大战。”

    明朝之前撤退到西南,所以许多军器作坊都在广东和湖广,还没有转移到江南来。

    宋应星刚从广州过来,对于军器的制造、储备无疑十分了解,他听了王彦的询问,开口说道:“回禀殿下,广州军器的储备到是十分充足,主要是修复、翻新了罩甲四万套,火铳两万杆,新造红衣炮八十门,佛朗机炮四百门,自身火铳四千杆,新甲一万套,再加上湖广那边的制造和储备,支持十万大军应该没有问题,就是火药有些欠缺。”

    这么多器械,不可能是半年内可以制造出来,大头还是去岁战损,从新修复,以及缴获清兵衣甲,进行改造后的成果,新造的器械其实并不多。

    王彦听了前面的话,还心中一喜,等听说火药不足,眉头便不禁皱了起来,“本朝大军半数以上使用火器,火药不足怎么作战,是缺少什么,导致火药不足,难道朝廷拨银不够吗?”

    宋应星忙起身行了一礼,摇了摇头,“殿下,不是没有银子,是没有足够的火硝。”

    王彦一脸懵逼,这些玩意儿他哪里懂,“有银子也买不到吗?”

    “火硝属于重要储备,之前能从日本买来一些,但现在我们军队规模扩大,火硝消耗太快,自产和从外面购买的火硝,已经跟不上军队消耗了。”

    王彦听明白了,沉吟一下,问道:“那军器监没有想解决的办法吗?可不可以扩大生产?”

    “回禀殿下,军器监已经在尝试土法制硝,目前以具有一定成效,但想要获取更大的产量,还是需要各地官府配合,下官已经写好折子,正准备送到内阁。”

    王彦没问什么土法制硝,说了他也搞不懂,他只要结果,专业的事情,让精通的人去干。

    “既然有办法解决,就是好事,内阁要尽快商谈宋侍郎所提方案,如果可行,便交代吏部下文地方,让他们配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867章 多铎要逃

    内阁咨议堂内,王彦先后询问了游友伦、宋应星后,外堂等候的几名官员,也逐一被叫到内堂,询问他们主管的诸多事务,到中午时分,才暂时停下询问。

    这时内阁小吏,给几位阁部,还有王彦各端上来一碗莲子粥,几人就在内堂内吃着,先填填肚子,等会还有个重要的会议,需要他们进行商议。

    王彦端着景德镇官窑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碗,用勺子吃了几口,便直接一口喝掉,然后用勺子将粥刮干净,才将碗放在一旁,小吏要再盛一碗,他摆了摆手拒绝。

    几位阁部见此,也连忙喝完,王彦待小吏将粥碗收走,便接着说道:“等江北难民安置妥当,郑成功入朝之后,扬州战役要同朝鲜配合,让满清首尾不能相顾,几位阁部在物资调拨,军队集结方面,要尽快完成准备。”

    王彦说着,看着陈邦彦,“忠至镇兵员补充得怎么样呢?”

    去年攻打南京,忠至镇奉命阻击多铎,折算过半,三万人只有一万多撤回长江南岸,可谓损失惨重。

    “从广西、贵州、湖南各补入了三千土司兵,从后勇、神策左军合计选了一万人,训练了大半年,战力恢复了一些。后勇、神策的差额也已经由府兵补齐。”

    王彦推行府兵制,但也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是西南给的府兵名额,明显就要多一些,而江南的府兵名额,就少了一大半,甚至跟多。

    这是因为相对而言,江南经济发达,生活舒适,人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