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议个大概出来。”
王彦顿了顿,“这次能打下南京,也是三方合力,事实证明,只要我大明内部一心,东虏并非不能战胜。本藩希望,在场各位,能记住这一点。”
这是给他们打一个预防针,希望对外时要团结,对内时,要把握分寸,相互妥协,不要弄得你死我活,没有底线。
现在唐王支持者和鲁王的支持者,从实力上讲,差距不大,所以王彦的态度至关重要,而且这次打南京王彦居功至伟,两派都得给他面子,都不敢得罪他。
王彦接着说道:“眼下既然三方都在,那我们便来商量商量。本藩先说一下,接下来的几件大事。第一件,南京虽下,但多铎尚在江北,且浙将是打是抚,要有定策,不能懈怠。第二件,大行皇帝的谥号、葬礼要尽快落实,第三件,便是新皇要尽快登基!”
王彦说完,殿上沉默一下,鲁王身边一员红袍大臣上前,行礼问道:“殿下所说第三件事,不知国储可曾定下?”
此人乃是鲁监国麾下大学士张肯堂。
不待王彦回答,唐王一边,万元吉便抢先出列,回道:“大行皇帝已有旨意,由唐王殿承继大统!”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76章 乱作一团
万元吉说出此语,便是表明态度,让鲁王不要争了,隆武作为名义上的正统,留下遗命,便该由唐王继承大统。
王彦说了三件事,特意将新皇登基放在最后,但两方都直接跳过前两件,直接说第三件,可见大位不定,人心不安。
南京刚下,局势一片大好,王彦这个裱糊将,可不能看着两方这个时候散摊子。
打下南京,正当有一番作为,他一家可没能力一口吞掉那么多地盘,正需要三方继续合作,收复大江之南,然后准备攻伐两淮,要是两家彻底闹翻,恐怕明军的后续行动就要惨遭腰斩,多尔衮便又有喘息之机了。
汉人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王彦必须从中周旋,保持思想统一,摊子不散,这也是他一开始没有鲜明支持任何一方的原因。
不过,想要统一两方思想,却并不容易。
鲁王与隆武几乎同时登位,隆武生前他就与隆武对着干,一直没有退位归藩,现在隆武驾崩,鲁王就更不会理隆武的遗命了。
果然,万元吉说完,张肯堂立刻反驳道:“万阁老的话语有些不妥,当初大行皇帝早以有言,将来把天下交给我主,皇帝金口玉言,岂可反复!况且我主抗清四载,威望广布,而国家板荡之时,自然要依靠成熟稳重,有经验的君主。”他说着看了唐王一眼,然后说道:“唐王殿下虽在广州也曾监国,但比起我主监国四载,独立支起浙直抗清局面,还是差了很远,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该由我主继统!”
什么叫差远了?张肯堂这么说,唐王脾气再好,心中也要冒火,他想怒怼回去,可他的身份却不适合亲自上阵,一时间,唐王脸色瞬时就沉了下来。
当初唐鲁之争,隆武为了稳住鲁王,使他不要称帝,是曾说过将来把天下交给他,但同样的话语,隆武也对桂王说过,这只是政治手段,是个缓兵之计,可现在鲁王硬要拿这个说事,也不是说不通。
这次唐藩一脉,跟随王彦光复了南京,就算是桂王来争也争不过唐王,但鲁王却有些不同,他指挥的江北战役,也是整个江南战役的一部分,而且他与隆武都算是不错的主公。
张肯堂原来是隆武朝廷之人,但是福京之变后流落海上,投靠了鲁王,不久便被鲁王折服,可见鲁王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且四年的抗清生涯,使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愿意效死之人,他要争位确实有能力争一争。
唐王一边,情况也不差,隆武为唐藩一脉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两人可以说势均力敌。
张肯堂这么说,立刻引起了拥唐派大臣的不满,这是公然贬低唐王,抬高鲁王,两派之间火药味立刻浓烈起来。
郑成功立时一声冷哼,站出来耻笑道:“唐王殿下乃大行皇帝之弟,兄终弟及,合乎法理。张阁部说唐王殿下不及鲁王殿下,更是无稽之谈。唐王殿下,于广州监国,抗十万清兵数月围攻,贤名远播,能力有目共睹,理当继统!”
事关切身利益,金声桓也站出来怒目道:“大行皇帝主国四载,力挽狂澜,今又光复南京,有大功于天下,唐藩一系,法统以固,理当唐王继位。”
拥唐派两员手握大兵的诸侯说话力挺唐王,拥唐派的文臣们顿时有了底气,顾元镜当即讥讽道:“大行皇帝一系,复楚赣、战八闽,功绩卓著,道是鲁王殿下虽然监国数年,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这是质疑鲁王政权,对抗清没做出贡献。
两位亲王不方便亲自上阵,唐王这边的得力干将,一一登场,鲁王这边也不差,毕竟一个好汉还三个帮。
张名振听了顾元镜的话语,顿时大怒,鲁藩一派,在功绩上确实不如唐藩,但是说没做什么事情,却也太过了。
这不仅侮辱了鲁王,也侮辱了鲁王麾下数万征战的将士。
张名振忽然上前,愤怒的把衣一扯,赤膊站在众人之前,只见身上伤口无数,背上赤心报国四个大字尤为显眼。
他环视众人,怒声喝道:“我主三入长江,主导浙直起义数十次,无数浙东男儿战死杀场,两次楚赣之战,没有浙东健儿牵制,你们打的赢?”
鲁王一方,几员大将,如阮进、马泰等人,亦纷纷上前,脱衣示人,身上具是伤痕累累。
江南是清军驻军重地,鲁王一系在浙直抗争四年,也着实不简单,看那累累伤痕,就是为国,为天下出力的最好证据。
鲁王一方,一言不和,就脱衣服,瞬间就把拥唐派给震住了,殿上立时安静下来,但这种安静,只持续几吸时间,忽然王得仁一声大吼,“就你等有伤么?”安静瞬间便被打破。
比伤痕,唐王这边自然也不甘示弱,王得任急步上前,抢到张名振面前,猛然把胸前衣甲撤开,一道深入肌肤的伤口格外惹眼。
两方如同斗笼中的猛兽,怒目对瞪,谁也不服谁,一时间,两派大臣向殿中央汇集,争吵之声四起,乱糟糟一团,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张肯堂与万元吉对喷一阵,但是南京毕竟是拥唐派的主场,他一人敌不过万元吉和顾元镜两人,被喷的脸色赤红,说不出话来。
忽然,张肯堂情急之下,舍了两名对手,在鲁王面前跪下行礼,大声拜道:“大行皇帝驾崩,殿下监国于前,此时登基合乎礼法。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请殿下立刻登基,承继大统!”
他这一下,石破天惊,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一众鲁王派大臣,反应过来,立刻连忙一个个的拜倒,大声呼喊,“殿下监国于前,臣等请殿下立刻登基!”
唐王一派愣了一下,哪能容鲁王登基,顾元镜、万元吉立刻也拜到唐王身前,急声道:“大行皇帝遗诏殿下继统,臣等恳请殿下遵循大行皇帝旨意,立刻继位!”
两方都是抗清,都是为国出力,但是却走不到一起去,无法形成一个核心。
方才还争吵的大殿,瞬时安静下来,两派大臣纷纷拜倒,只剩王彦和楚党官员还站着。
王彦见此两方闹得已经不成样子,眉头皱了起来。
唐王与鲁王这时自然都不发话,但王彦却忽然大声喝斥道:“多铎尚在江北,江南还有张存仁、谭泰、萧起会未除,你们是要先自己干一战么?”
他这一喝,将殿上请求登基的声音都给压了下来,众人齐齐向他看来,王彦则厉色扫视众人一眼,然后拂袖说道:“本藩今日把话放着,谁敢挑起内讧,谁敢不与诸方商议,抢先登基,五忠军就先打谁!”
(今天出去浪了一下,就这么多了,明天再六千,感谢龙敏、朝阳契丹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77章 唐藩应对
王彦说完不理会众人,便拂袖而去。
如今他实力占七分,唐、鲁两藩合占三分,因而他并不担心,两藩背着他做什么,可以说现在大明内部所有的事情,基本都绕不开他。
此时是唐、鲁两藩都有名义,但相持不下,王彦空有实力,却没有名义。
离开大殿后,王彦提步急走,直接去总督衙门,他脑中也是一片乱麻急着与幕僚下属把事情理清楚,同时也给两藩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理顺,知道底线在哪里,后面才好各方角力,理智博弈,而不是冲动之下,做出错误的决断。
殿内两派听了王彦之语,虽然觉得他太过霸道,但又觉得是理所当然,毕竟他势力和威望摆在那里,有底气那么说。
其实从礼法上讲,立皇帝是皇家的事情,臣子是不能参与的,可此时似乎立皇帝成为各派博弈的结果,而众人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也预示着隆武驾崩后,明朝再次失去核心,皇权逐渐衰落,受权臣操纵了。
王彦说出那样的话语,他们不达成妥协,不得到对方的认可,或者是斗垮对方,便谁也做不成天子。
那要怎么妥协,谁妥协,就是两派考虑的问题,王彦一走,他们争下去也没有意义,反而恼了王彦,讨不到好。
鲁王见此终于一挥手,领着张名振等人,鱼贯离开大殿,回去商议。
唐王因为要给大行皇帝守灵,所以唐王一派要方便一些,直接就在留在了大殿内。
“殿下,衡阳王这是什么意思?在马鞍山时,衡阳藩便阻扰殿下登基,难道他与鲁藩有什么协定?”等王彦和鲁王的人都走了,万元吉将目光收回来,转头看向唐王,他忧心道。
万元吉与王彦接触的机会要少许多,顾元镜与王彦在广州长期共事,对王彦的了解要多一些,也多少知道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