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你看,筏子过江心了!”这时观察的清兵突然惊呼道。
李国英、王遵坦听了,向江面望去,果然见百架筏子,如同一条水蛇一般,居然过了江心,继续向岸边冲来。他们两人一个辽东人,一个山东人都不会水,更别提什么了解长江水纹了,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都是筏子,为什么之前不到江心,就被水流冲乱,而这次却一字排开杀过岸来。
此时船只已经冲到岸边,太湖将领吴毅山立刻举起战刀,拿起盾牌,嘶吼一声:“弟兄们杀啊!”
近千明军纷纷从船上,跳入水中,涉着齐腰的江水,举着盾牌向岸边跋涉。
王遵坦是文官,虽是巡抚但战斗主要还是由李国英指挥,他扫视一眼眼下的情形,知道绝对不能让明军在摊头战稳脚跟。
“抚台大人,我领两千人把他们赶入江中,抚台大人指挥弓手、铳手,一定不能让筏子上的明军登岸。”
三里长的江滩,从船只上跳下的明军,喊杀着涉水上岸,但迎面便撞上了两千清兵,瞬间战在一起,刀枪相击,血肉翻飞。
这时筏子已经到了水势逆转之处,筏子上的民夫立刻用长杆顶住,几个长杆,交替着撑着筏子冲向北岸。
王遵坦领着四千清军赶到了登陆之地,眼看着十多个大筏子靠岸,一群群明军士兵从筏子跑下来。
这些筏子吃水浅,所以能直接冲到岸边,比搁浅的船只,还要好用一些,士卒不用涉水,就能直接上岸。
“弓箭准备!”王遵坦大喊一声,三千清军弓手立刻张弓搭箭,对准了明军士兵。
“射!”
一声令下,箭矢密集地射向筏子,刚上岸的数百士兵措手不及,被铺天盖地射来的箭矢,打来的铅弹,放倒大半,剩下的百余士兵立刻用盾牌抵挡,组成一面盾墙。
王遵坦见抢到先机,他心中大喜,连忙喝令道:“弓箭压制住敌军,不准敌军登陆!长枪兵把登岸的敌军赶下去。”
(感谢凭栏的六百书币,感谢袁博仁!香港娱乐的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23章 铁人军
筏子一个个冲向岸边,上面的明军举盾飞奔下来,箭雨铺天盖地,不断有士卒中箭倒地。
一名士卒举盾急奔,羽箭钉在盾上,但是护住了上身,却没想到一支流矢忽然噗呲一声插入腿部,他奔走间并未察觉,跑出几步才载倒于地,嘴中发出一阵哀嚎。
长江南岸的山顶上,战鼓擂的惊天动地,震人心魂,激励着战士忘我向前,拼死搏杀。
第一波登岸的明军,以防御力较强的刀盾手为主,他们的目标并非击垮清兵江防,而是在摊头推出一快可供后续部队立足的空地,确保江滩的摊头阵地。
三千明军冒着箭雨冲上摊头与清兵刀盾、长枪相撞,头顶是从天上吊射过来的箭雨,他们拼死搏杀,死守摊头。
此时明军第二波渡江部队,在催人急进的战鼓声中,已经越过江心,筏子靠近岸边后,上面的明军弓手开始搭箭反击。
这一波渡江的大部分都是弓兵,任务便是压制清兵攻击,帮助刀盾兵向前推进,扩大滩头阵地。
只是江滩实在狭窄,空地上挤满了人,不少人根本没法子登岸,只能站在水中弯弓射箭,清兵箭雨胡乱抛射,也能带走一片明军。
长江南岸,王彦拿着千里镜注视江滩,可以看见清军弓手正在列阵射击,大队明军被清军步军堵在江滩上,无法推进,他心中也不由焦急起来,如果江滩无法打开局面,后面的队伍就没法子登岸,只能连人带筏子,一起被冲到下游。
中路军在巴县已经耽搁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如果这次渡江失败,那明军再想渡江,便就更难了,整个扫荡川蜀的计划,也将功亏一篑。
此时王彦看了身边的陆士逵一眼,立刻喝令道:“士逵,你带着五百重步登岸!”
之前王彦与清兵作战,战事进入焦灼以后,尝尝缺少打破僵局的手段,反到是清军一方,时常出现重甲骑兵、重甲步兵这样的尖兵,所以他也有意装备一只重步,作为他的杀手锏。
中国历代战争规模巨大,无论是锁甲,还是鳞甲、扎甲,大都是将领军官专属,精兵或许能混到铁甲,至于普通炮灰,一件破袄足矣。
在军器监为大军打造衣甲兵器之时,王彦便有意打造一支装备重步的盔甲,但苦于时间不足,加上缺少精铁,制作费时,原定的一千套包裹全身的鳞甲,直到出征之时,王彦才收到两百套。
其实相比之下,王彦更中意白番兵的板甲,不过在问过工匠之后,得知制作困难,而且太过笨重,不利于机动,所以打消了念头。
此时王彦的重步,除了军器监提供的两百套鳞甲之外,王彦又搜集诸如锁子甲、山纹甲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铠甲充数,合计三百套,装备给他的亲兵五百人,号铁人军。
重步还没有完全成军,王彦本不想轻易使用,但这个关键时刻,他已经顾不上了。
随着王彦的命令下达,陆士逵抱拳应下,片刻之后,五百铁人军到了江滩,大队士卒围上来,帮他们穿好盔甲、战裙、铁靴,在盔甲之外为了保险,又套上了一层防御鸟铳的棉甲。
五百士卒,统一戴上鬼面,大多数只漏出双眼,他们手持藤牌,腰间挂着弓箭,手里拿着从郑成功那里换来的倭刀,杀气腾腾,无坚不摧。
铁人军乘着竹筏驶离了岸边,北岸激战依旧,吴日生忽然听见战鼓一变,忙回头望去,见山头令旗舞动,顿时暴喝一声,“吴毅山,你带人赶快把岸边搁浅的筏子推入江中,不要挡了后军登岸。”
正指挥弓箭压制清兵的吴毅山听见命令,立刻让人去清理摊头。铁人军一个个身上穿了六七十多斤,如果涉水上岸,十之八九要陷在稀泥里,估计还没上岸就没劲了。
此时,大群士卒转身将前两波明军登岸搁浅的的筏子,推入江中,顺着水流冲向下游,以减少铁人军冲击的距离。
筏子冲到岸边,气势威武的铁人军,上岸列队,队伍整齐,一柄柄战刀闪烁着寒光,杀气腾腾,他们在陆士逵的率领下,迅速列队成五排,向堵住河滩的清兵一步步杀去。
明朝战法超前,重视火器,相反却不怎么重视重步兵,王遵坦看见这队人马上岸,神色异常凝重。
“射!”
他再次下令,清军弓手纷纷吊射刚刚登岸的铁人军,箭如疾雨,铺天盖地,无数箭矢射在铁人军上,外层的棉甲被破开,但里层的铁甲却挡住了箭矢。
清兵只见,不少明军被射成了刺猬,身山挂满了箭矢,但却依然向前挺进,弓箭并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没有一个铁人军倒下。
铁人军依旧一步一步向前,凝重如山一般,先登岸的明军刀盾和弓手纷纷给他们让开通道,而清军已经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也有一种极大的惊惧,对方竟然不怕弓箭,王遵坦本能的后退,心中有一种不妙之感。
“再射!”
王遵坦一声厉喝,箭矢再一次如暴风骤雨般射向铁人军,密集得令人窒息,但依然没有什么效果,而就在这时,陆士逵大喊一声,“杀!”
铁人军纷纷拿着倭刀,杀进了清军队伍中,李国英连忙指挥人马抵挡,他只见对面一人,身上满是羽箭,但依然生龙活虎,清兵是刀砍不进,枪捅不死,顿时纷纷胆寒。
倭刀锋利,十分便于劈砍,当然因为刀本身的缺陷,无法破开铁甲,但是对付只穿轻甲的绿营兵,确是绰绰有余。
铁人军挥刀劈杀,鲜血飞溅,四肢横飞,就仿佛砍瓜切菜般杀戮这清兵,惨叫声响彻岸边。
这些铁人军俨如来自修罗地狱的魔鬼,惨烈的屠杀令清军士兵胆寒心颤,清军被压得不断后退。
吴日生抓住时机,举刀大喊,指挥滩头明军,不断汹涌杀向清军。在铁人军的突破之下,清兵连连后退,摊头阵地顿时就被扩大。
南岸明军见此,后续部队,再次乘筏而来,不断有明军被送上岸。
这时,江滩上已集结近一万人,明军杀声雷动,士气高涨,清兵终于难以抵挡,在一瞬间崩溃了,绿营兵们争先恐后向后奔逃,没有人再抵抗明军,清兵恐惧着大喊大叫,兵败如山倒。
王遵坦、李国英见势不妙,带领数百亲卫调头向东逃窜~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鸡鸡太小不想说话的两章月票,欢迎回归。)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24章 合围万县
明军在江滩取得优势之后,随着明军登岸人数远远超过了清兵,长江北岸的清兵已经没有能力将明军赶入长江,江防失守以是必然。
王遵坦同李国英领着败军疯狂逃窜,他们没有北去成都,因为西路军占据合州,切断了他们的道路,所以两人只能向东逃去与吴三桂回合,进入明军的下一个包围圈。
明军一路追击,两人领着两千多人逃过佛图关,然后匆匆渡过涪江,期间明军追至,清军一片慌乱,清廷四川巡抚王遵坦一个不小心,便坠入江中溺亡。
明军过了长江,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座在江滩上,民夫则清理尸体,拾起缴获。
这一仗是王彦第一次指挥垮江作战,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铁人军初次运用,就建立了大功,让他更加确定了他的想法。
在战局僵持之时,手握一两支尖兵,却时可以达到破局的目的。
一时间,他不禁想起了几个月前在铸炮坊试的掣电铳,看来无论如何也得弄些银子,造一批出来。
现在的铁人军还没有正式成军,训练、装备还不齐全,今后要像宋代步兵一样硬抗铁浮屠,还得装备钩镰枪、横刀、大斧、狼牙棒,根据不同的敌人,配备不同的武器。
这一仗铁人军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