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送个两三千人,等船只往返一趟,前面送上岸的人,估计早被杀光,或者赶到水里喂鱼了。

    王遵坦吸了口气,而后长长舒出,看样子只要将王彦挡在南岸,这场仗还是很好打的。

    长江可不是什么小江、小河,特别在川蜀境内,长江的水流比中下游急上许多,再加上又有敌兵骚扰,可别想搭什么浮桥。

    王彦想要渡江,第一是要搜集船只,第二是要攻打几个渡口,而他已经在渡口准备了重兵,无论他攻大渡口还是黄家沱,都不是一天半天能够拿下,王彦光准备战船,就得耗费十天半月的时间。

    有这段时间,得到消息的肃亲王足以带着清兵主力击溃迂回合州的明军,到时候就算王彦过江,也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传命下去,让斥候沿江巡视,注意对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前来禀报!”

    中路军屯驻巴县已经数日,关于东路军与西路军的战报,陆续送到王彦面前,丁魁楚按着计划迂回合州,让王彦感到有些意外,而万县早就落入吴三桂之手,东路军并没有渡过长江,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清军主力分为两部,一部在成都一带,一部在夔州万县一带,而西路军将合州占据,便将两部清兵隔开。

    合州位于何处?他在重庆府北面,乃渠江、嘉陵江、涪江三江交汇之处,南宋在此筑钓鱼城与蒙元拉锯,就是因为此地乃成都平原,进入重庆的要道。

    丁魁楚占据此城之后,两部清军就陷入无法相互支援的境地,明军按着原定计划,只要中路军能突破长江,便能沿着长江北岸攻击万县的吴三桂,同东路军先将吴三桂歼灭,则成都豪格立刻独木难支,明军将彻底掌握川蜀的主动权。

    只是此时西路军已经向合州进发,中路军在巴县驻扎了几日,却仍旧没找到渡过长江的办法。就算是明军有意强攻渡口,也没有足够的船只。

    巴县府衙大堂里,中路军主要将校、谋士齐聚一堂。

    “按计划,我们现在应该已经过了长江,东下进入夔州与高一功配合,先将万县附近的清兵歼灭,可这长江横在眼前,大军一筹莫展,你们有何看法,都说来听听。”王彦坐在堂中,看向众人问计。

    “西路军占据泸州,渡江向合州迂回,应该有不少船只留在泸州,我军干坐于此也于事无补,不如派人去泸州搜集渡船。”袁宗第起身说道。

    戴之藩摇了摇头,“泸州与巴县相距甚远,来去一趟并不容易,而且船只估计也不会太多。西路军能顺利过江,那是因为没有清兵阻挡,而我们对面却有清军把守,如果渡船不够,还是渡不了江。末将以为,不如大军西进,直接开到泸州渡江。”

    这两人的意见,几乎代表了堂内所有人的想法,因此自他二人说完之后,余众都沉默不言。陈邦彦见状,语气沉重道:“去泸州搜集渡船,从巴县渡江,第一耗费时间,第二并不能确保渡船足够大军渡江。大军直接开往泸州,也不妥,第一绕路太远,第二我们动,对岸的清兵也能动。这两策都有一点,那就是谁也无法保证能够成功,可行度连五成都没有。”

    “现在西路军已经向合州廷进,如果我们耗的太久,大军未能及时过河,之前的计划,恐怕就无法实施了。”王士琇担心道。

    王彦听了议论,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丁魁楚占据合州之后,肯定将成为豪格猛攻的对象,如果他不能迅速渡江,完成战略目标,再回援合州,那就等于把丁魁楚给卖了。

    这样不仅可能使得西路军全军覆没,甚至有可能全线崩溃。

    一直以来,王彦都是各部明军的依靠,值得让人信任,丁魁楚又难得这么给力,他不能让西路军失望。

    这时袁、戴两将听了陈邦彦的话语,连忙问道:“两策都不行,先生可有什么方法?”

    陈邦彦虽然只指出了问题,但也没有应对之策,长江如果那么好渡,也不可能成为南朝抗衡北兵的屏障。

    刘芳亮见此,遂即抱拳说道:“相公,眼下这两个策略都有缺陷,但末将以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无论是从泸州调船,还是大军西进泸州,都须先做个决断。战机不容有失,哪个选择都比干等强,否则合州局势一旦恶化,那就回天乏术了!”

    刘芳亮可谓一语道破利害关系,让王彦对他高看一眼。不错,兵贵神速,如果大军一直在巴县这么耗着,非但对军心不利,更可能错过重要的战机,使得明军开局取得的好局势,毁于一旦。

    王彦听了,眯眼思索片刻,戴之藩建议大军开往泸州,但是似乎忽视了一点,大军移动,对岸的清兵也会移动,并不能节省多少时间,反而拉开了与万县的距离。

    这么一看,还是从泸州调船好处多些。王彦一念至此。便下令道:“王士琇听令,你带三千骑兵,火速去泸州取船!大军驻扎于此,再想想其他策略!”

    “诺~”王士琇立刻起身,铠甲刀剑碰撞在一起,哗啦直响。他行完一礼,便转身离开大堂。

    这时堂内,江天一却起身抱拳道:“相公,当年黄天荡一战,韩世忠将完颜宗弼困在长江之南,宗弼突围无望,出重金向民间征求脱困之策,结果击败韩世忠成功突围。现今我军困顿于此,何不也试着向民间征求一下渡河之策,本地士绅百姓总归要比我们这些外地人要熟悉长江水情!”

    (感谢悦冻窝芯,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感谢萧筱暗,abcde4869,锦衣卫同知,真爱倾城的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19章 渡江之策

    太湖义军是江南之地,数十万蜂蛹而起的义军经过残酷的抗清斗争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精华。他们南下之后,为王彦带来了许多人才。

    当初他被围扬州之时,南直一带义军自发救援,多亏了金声、江天一师徒领着几千徽州兵诈降,才能使他一举击败围扬清兵,杀出重围。

    之后,王彦携民南渡,金声、江天一则返回家乡徽州抗清,没想到现在又聚到了一起。

    其实太湖义军里面,除了江天一之外,剩下的也多是王彦的熟人,也正是因为此点,他才将他们编入忠义军之中。

    江天一的话语,自然引起了王彦的重视,他们确实都不是重庆府的人,对于川蜀的地形,河流水纹并不了解,清兵也不是四川人,说不定有什么渡河的方法,明军清军都不知道,向当地人征求过江之策确实可行,说不定能收获意外之喜。

    本着有枣没枣捅两杆子的原则,王彦当即下命,在巴县张贴告示,向百姓问计,并开出了黄金百两的酬金,没过一日,果然有人揭榜献策。

    次日王彦与几人接着分析局势,便有军官在堂外欢喜的禀报道:“报,相公,有人揭榜了,人就在堂外,称是有办法帮助大军过江。”

    这话引起了堂上一片骚动,若果真有办法渡过江去,那可是帮了大忙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把目光汇聚到堂外,王彦亦大喜的令人将来人带入,却是一身穿布袍,留八字胡的中年男子。

    他到了堂上,一双机灵的小眼睛,将堂内的人都悄悄的扫视一遍,然后目光锁定王彦,立刻跪着冲王彦磕了头,而后道:小人,郑四海,成都府人,是个蜀锦商人,平时以将成都的货物运到巴县倒卖为生。今天看见了官军贴的告示,特来为相公出力。”

    王彦抬手让他起来,疾声问道:“你有什么办法?快说!”

    “回禀相公,蜀地多竹,小的以为官军可以扎竹筏过江!”

    王彦听了这话,心中一团希望之火顿时熄灭,,堂上也是一片死静,众人脸上难掩失望之色。

    还以为重金之下,真能如完颜宗弼一般,征得一两条妙计,却不想居然是扎筏子过江。

    清军从巴县撤退之时,把舟船都带到北岸,带不走的则烧了个干干净净,明军一来首先就选择扎了木筏,尝试过江,结果连人带筏子,没到江心,就被冲到了下游。

    王彦还特意选择了熟悉水战的太湖将领于世忠,领着一千熟悉水性的士卒,扎了一百多个木筏子渡江,可长江水流太急,与太湖水纹完全不同,一百多个筏进了江中,就被水流冲散,于世忠被水流带着漂了五里,丢了筏子天黑后才走回来,一些运气不好的漂到对岸,则被清军射杀。

    经过这次试探,中路军得出经验,几个人过江,扎个筏子还行,几万人马过江,十之八九要吃败仗。

    王彦心中失望,但脸上还是一片平静,站起身来,“你为朝廷出力之心,本阁十分欣慰。士逵你带他下去,取五两银子作为赏钱。”

    陆士逵听了一抱拳,大步向郑四海走去,郑四海听了,却大着胆子道:“相公,小人从成都购买货物顺流运到巴县,都是扎的筏子。大筏子不比船差!”

    “筏子能和船比?”于世忠本来希望真能听到什么过江良策,结果大失所望,听他还在说什么筏子,顿时踏出一步,按着战刀怒斥道。

    他对此最有发言权,太湖义军最擅长操控船只与清兵水战,对船只了如指掌,而他又亲身体验了一番筏子渡江,筏子要是能和船比,他能被冲的找不到东西。

    他一千弟兄,可是有一百多人没回来,这小商人为了百两黄金,是想害了整个中路军。

    郑四海被于世忠的喝斥,吓了一跳,又见堂内诸多将军们按着刀柄,一个个脸色不善,更是吓得面无人色,结巴道:“相~相公,小人,怎么,敢,敢戏弄官军,借我一个胆,也不敢啊~”

    王彦见他模样,心中约微疑惑,他挥了挥手,让陆士逵、于世忠退到一边,“筏子真能和船相比?你不要急,慢慢说!”

    郑四海听了王彦的话,稍微镇定,吞了口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