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不用看了,直接转发下去吧!”“在下遵命!”黎遂球转身刚要走,王彦忽然想起一事,又连忙叫住他,“那份抚恤阵亡将士的公文再给我看一看。”黎遂球取出其中一份宗卷,递给了王彦,“请国公过目!”这次他离开粤地,征战一载有余,部下战死无数,将士的家眷自然要进行抚恤,不过他手下兵马,除了极少一部分,有家眷之外,其他多是国破家亡之人,像顺军改编过来的部队,他们本就是流寇,一路败退到湖广,围攻荆州时又被勒克德浑偷袭,所以家眷大都已经丧失,除了少数将领的家眷还在之外,普通士卒,多已经成了无家的孤魂野鬼。
王彦铺开文卷仔细看了一遍,阵亡的将士,除了两成能找到家人,发放抚恤之外,其他近八成的阵亡士卒,都已经无法找到亲眷。
这到是为王彦省下了一大笔钱财,但王彦却宁愿将这笔钱财花出来。
此时朝廷的财政破产,但王彦的五忠军却还有些钱财,他们从武昌,从江西,从张存仁手中夺取的财物,在奖赏士卒之后,至少还剩下两百多万两。
这些银钱独立与朝廷之外,算是五忠军的小金库。
王彦看完卷宗,还给黎遂球后,沉吟片刻后说道:“本督想在越秀山修建忠烈祠,将阵亡将士的军牌,全部供奉在内,年年祭奠,使阵亡的将士,能有个归处。美周先生以为如何?”
“这恐怕要花上不少银钱。”
眼下朝廷财政紧张,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为军队提供饷银,五忠军的金库虽然还有些银子,但为了一群已经战死的军士,去花费大量银钱建忠烈祠,是否值得呢?
中华历史上,忠臣名将的寺庙建了不少,但给普通将士建祠,却似乎没有先例,所以王彦看得出来,黎遂球并不上心。
这时王彦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才下定决心道:“就用那八成无法发放的抚恤金来建,如果不够,本督自掏腰包,也要把忠烈祠建起来。这是将士们应得的~”
“既然国公决定下来,在下会立刻将事情准备起来。”
黎遂球点点头,转身快步离去,这时一名亲兵,又在一旁说道:“国公,宋先生来了。”
王彦遂即说道:“请他进来~”
这时王彦正了正身子,连忙从桌案上,找出一份卷宗出来,上面写着关于增设军器监,重开铸炮坊的建议,是炮队指挥陈于阶的一份奏卷,王彦已经同意,并且写下奏折,上奏朝廷,着令工部实施,但朝廷现在的情况,基本没有人力处理,于是又被隆武打了回来,让他全权处理。
火器之事,乃是大明的优势,王彦也靠着火器打了不少胜仗,但大明的火器实在是太过粗制乱造,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发挥。
作为大军统帅,王彦自然知道,精良的火器比弓箭更适合大明的军队,所以他决定设立军器监,开设铸炮坊来为大军制造精良的火器,但是火器的工序十分繁琐,需要耗用大量人工和物资,而且现在善于做火器的工匠奇缺,就成了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大明火器的存货,已经基本消耗殆尽,明军已经陷入退入冷兵器时代的困境。
“国公,您找我?”宋应星进来,作揖行礼。
王彦见他,连忙收回思绪,笑道:“本督有件事情想要拜托长庚先生,朝廷将在工部之下,设一军器监,本督有意推荐长庚先生来坐主司,不知先生愿否?
(感谢shyion,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滋野三郎末裔、悦冻窝芯的赠送,感谢小田哥很淡定的月票。为了庆祝第一位舵主滋野三郎末裔,明天加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7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朝廷要设军器监,重开铸炮坊,王彦首先想到的就是宋应星,他精通机械,火器,火药,还通晓西学,实在是最佳人选。
宋应星之前也做过一些小官,最高到了兵巡道,虽写过《天工开物》,但对于工部的事务却不是很了解,而且他深知朝廷的情况,现在朝廷六部之中,工部的地位很显然是掉车尾的存在,此时兵、吏、户三大部的人员都十分奇缺,工部的情况肯定更加惨淡。
朝廷铸造火器的匠师,图纸,文献,显然已经丢得干干净净,他现在成立军器监,重开铸炮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资料没资料,等于是从头摸索。因此他不敢保证凭借一己之力,能将这两个机构开办起来。
王彦似乎明白了他心里的想法,开口说道:“美周先生放心,军器监和铸炮坊,我会全力支持,需要的钱财,不用去找户部,直接从本督这里拨取。此外需要什么人才,要聘用什么人,先生可以自己决定。”
宋应星听完,放下心来,微微行礼道:“既然如此,下官愿意接受这个差事。”
“如此甚好~”王彦点点头,喜道:“令兄被我派往澳门招募葡萄牙工匠,等回来之后,我会让他一起帮忙处理军器监的事务,希望能够早日造出炮来。”
“国公放心,两月之内,我定然使铸炮坊恢复生产~”
当下宋应星遂即告辞离开,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时又有亲兵说道:“国公,许娘子刚才派人过来,说是衡阳的族人到了,问国公是否回后院见见。”
王彦闻语,心里一喜,他在赣州之时,就写信让人送往衡阳,长沙,让族人南迁广州,许嫣嫣让人通报,肯定不是普通族人,应该是有族中长辈过来了。
王彦看了下时间,大概已经是未时,早以过了午食的时间,遂即起身吩咐道:“让厨房给诸多先生准备些粥食。”
王彦说完,就转身快步走回后院,隔着老远便见来了不少穿白袍戴方巾的士子,应该都是王氏一族的年轻子弟,他们看见王彦,远远的就开始躬身行礼。
这时王彦已经看到人群之中的大伯王朝聘,族兄王介之,他没有想到,千里之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到了。
这次王彦主要是想让王介之过来,实在没想到年近七十八岁高龄的大伯王朝聘也跋山涉水来到广州。
王彦见此,立马急步上前,执晚辈之礼道:“大伯,兄长。”
当下王彦便与王介之,一左一右,扶着王朝聘往屋里走去,边走王彦边说道:“大伯年近耄耋,还拔山涉水的过来,要是身体有什么闪失,彦怎么对的起几位兄长。”王朝聘经历大半个月的车马劳顿,精神却依然很好,他听了王彦的话,温声说道:“大伯这把年纪,本来是不打算过来,但心里又放心不下,所以过来为士衡参谋~”
王彦闻言,心里一暖,这时三人已经走到房间里,王彦便恭敬的道:“大伯一路辛苦,今日就先歇息,明日彦再来向大伯请教。”
王朝聘摆摆手道:“不忙休息,我年近八十,有些话再不说,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王彦微微一愣,只得扶着王朝聘在桌边坐下,然后便听他说道:“去岁士衡领兵过衡阳,大伯心里还一阵感叹,我王氏一族,出了一个辅国之才,但没有想到,士衡所达到的成就,比我想像的还要高,短短的一年时间,士衡就击败清廷十余万雄兵,复楚赣之地,救天子于危难,功绩高到令大伯有些害怕了。”
王彦闻语,心里已经明白了王朝聘的意思,他先看了一眼屋外,亲兵立马绘意,退了出去,并将屋里关了起来。
这时王彦站起身来,长揖一礼道:“还请大伯教我!”
王朝聘微微一叹,让王彦坐下,随后感叹道:“我王氏家学,师承江右王门,乃阳明正统。我一生以阳明先生为榜样,想要成为先生那样的圣人,但终究还是放不下家族,无法做到大公无私。”
王彦没有说话,而是用心听着王朝聘接着说道:“今时之事,士衡兴大兵以御强敌,入朝廷以辅佐天子,此尊王攘夷,五霸之功也!然春秋之际,周天子暗弱,此齐桓,晋文能立于世也!今上英明,宿有雄心,而士衡迁圣驾入广,此与曹孟德移汉帝于许都无异也!今上非汉献帝可比,然我观士衡亦非有猛德之心。此时强敌在侧,士衡与今上或许能同心协力,相安无事,但若强敌一败,我王氏一族,恐怕也就兔死狗烹了。士衡能有现在的地位,想必心中也有过思量,大伯今天就是要问问你,你到底想走哪一条路呢?”
王朝聘之语,以王彦的才智,自然早就了解,但是他却一直不曾对任何人提及,而是将这些担心藏在内心深处,现在听王朝聘说出来,他背上还是冷汗直流。
“实不相瞒,大伯之言,彦也曾想过,历代功高震主之辈,多不得善终,彦就是想学郭子仪,恐怕也学不来,但天下之事,总得有人去做,若所有人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那天下也就没救了。”王彦惆怅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彦虽不才,愿为天下先,何况事情也未必会发展到那么悲观。彦崇尚宋法,现在已经开始布局,整备着手改革,限制皇权,到时候我王氏未必就真的没有后路可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王朝聘长叹一声,“士衡既然能想到这些,心中早有准备,大伯也就放心了。眼下谈这些,岂是为时尚早,大伯只是给你提个醒。既然你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那便按你的意思去做。如今你以身处这样的高位,就算想要退下,也已经没有可能。现在我王氏兴亡也与你绑在了一起,所以无论你今后成了岳武穆还是曹孟德,我王氏一族,都会支持你!”
王彦闻言,想着之前看见院子里的王氏子弟,心中不禁一暖,这是整个王氏宗族,为了他的抱负,义无反顾的走上一条他自己都还没有看清楚的路!
(有点卡文,迟了一点。感谢执事shyion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云的痕迹的月票)
全本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