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清兵又追杀过来,王将军拼死护住陛下和左阁部逃入山中,清军又大举搜山,我与陛下失散,得一樵夫相助,从福建翻越群山,才进入建昌府的地界。”朱继祚接着道:“本来想让建昌府发兵救援,但衫关有驻兵五千人,孙知府只有两千人,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才赶到赣州来。”
众人听完已经明白了眼下的情况,而对于王彦而言,他现在不仅心疼留在福建的五千忠义营老卒,担心天子安危,同时还要担心他的老巢广东的安全。
万元吉见王彦不说话,遂即问道:“楚国公,眼下该怎么办呢?”
王彦不禁站起身来,负手踱步,然后看向万元吉道:“赣南之事,就全权交给督师了,我立马尽起兵马,杀入福建,一来可救陛下,二来逼迫西进的清兵回援。”
说完王彦就要离去,但万元吉却把他拉住,然后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乃是大事,国公切莫心急,我等还需要先商议一个具体的策略!”
王彦闻语,遂即坐下,问道:“那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朱继祚道:“其实楚国公刚才所说的战略,确实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出兵衫关,可救陛下,同时又能让博洛紧张,担心去广东的清军后路被断,必然将西路军撤回来。这个战略没有错,眼下最主要的就是商议战术上的细节!”
这时王夫之眉头一挑,不禁说道:“清军在福建的动作,之前我们不清楚,似乎勒克德浑也不知道。如果他知道郑芝龙降清,博洛已经杀入福建,想必就不会留在赣州与士衡决战,肯定带兵进入福建。如果情况是这样,那想必福建的清军,也没有江西清兵的消息。如今勒克德浑的印信,金声恒都在我们手中,或许可以加以利用一番!”
王彦眼前不禁一亮,遂即连忙吩咐道:“来人,招金督镇过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55章 元章身死
福建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及说出了福建的贫瘠,多以山地为主,缺少耕地,也说出了闽地的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本来是与清兵作战的天然战场,八旗兵根本无法发挥,但现在郑芝龙降清,却使得南明失去了这样一块最佳的抗清基地。
福建北面是绵延的武夷山,闽中与赣地向连的通道,其实并不多,而衫关就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关卡。
在郑芝龙降清之前,此关还时常有队伍出关,往赣南运送一些物资,但自郑芝龙决定想起之后,便将此关紧闭,以断绝同赣南明军的往来。
衫关的守将,乃是郑芝龙的部将黄廷,他是福建人,不到三十岁,很受器重,所以才能将衫关这样重要的关卡交给他。
这些日子以来衫关一直闭关,所以他基本没有什么事务,于是便在关城内小酌。
这时一名清兵士卒,却积茫茫的跑了过来,向他禀报道:“将军,关外来了一支清兵,说要过关。”
“关外?”黄廷闻语,微微一愣,疑惑道:“有多少人?”
“这时他们送来的文书,请将军过目~”那士卒先递出一个本子,然后回答道:“好象有近万人!”
黄廷微微皱眉接过文书,打开来看,大义是奉贝勒勒克德浑之命,江西提督金声恒,领一万兵马入闽,协助博洛作战,文书上各种印章齐全。
黄廷见此顿时大惊,连忙起身,“走,去关上。”
不多时,黄廷来到关上,果然见关下有近万人马,与关上新投的郑军不同,关下的近万清兵,旌旗军服,都比他们更像清兵。
这时关下一员清军大将,在进百亲卫的护卫下,来到关门前,当即大喊道:“听说郑太师已经归顺大清,本督奉贝勒之命进入福建,城上守将,可大开城门。”
“城下可是金督镇?”黄廷向下张望道。
“正是本督!”金声恒见他啰嗦,故作恼怒道:“为何还不开门,还是你心怀汉室,不愿意跟随郑太师一起归顺大清!”
金声恒声如洪钟,气场极为强大,黄廷闻语有些惶恐,连忙解释道:“金督镇息怒,末将早以降清,只是末将有些疑惑,督镇不是在攻打赣州吗?怎么会突然要进入福建?”
“赣州早已被本督攻下,现有贝勒于城中坐镇,赣地已经没有战事,所以入闽听从征南大将军博洛的调遣!”
黄廷闻语,心中不在疑惑,运来赣州已经被打下,现在看来南明真是气数已尽了,他一边庆幸自己已经归降清廷,一边吩咐士卒道:“开城门,本将要迎接金督镇入关。”
片刻后,关门大开,黄廷将金声恒迎入关内,并要未金声恒备下酒席,金声恒欣然应下,黄廷立马大喜。
这时金声恒遂即提出道,“本督明日就要赶往福州,士卒扎营拔营会浪费许多时间,黄将军能否为本督的将士,安排一些住所,暂时驻上一夜!”
黄廷闻语不疑有它,连忙点头应下。
是夜,酒宴过后,黄廷便回到住所睡下,可他刚躺下不久,两名亲兵就急忙将他摇醒,禀报道:“将军不好了,清兵突然在关内大肆砍杀弟兄们。”
黄廷闻语大惊,慌忙披挂,拿起武器,才出门上马,却已经被金声恒带兵围住,黄廷连忙问道:“金督镇这是何意?末将已经降了大清,为何还要攻击末将的部众。”
“哈哈~”金声恒笑道:“小儿,本督已经反正,投大明朝久矣!”
说完,金声恒挥舞关刀杀来,黄廷顿时大惊失色,他酒意未消,斗五和,不能敌,直接被金声恒拍落下马,后面明军一拥而上,直接将黄廷擒下。
次日清晨,王彦领三万中军,赶到衫关之外,满大壮部则将物资留在了赣州,交给李过,然后率领水师返回湖南,只于万安城则由万元吉善后,他督军攻打几日,果然破城,但沈永忠学他老父,一把火烧了勒克德浑留下的大批物资,自焚而死,将万元吉气了个半死。
这次他进入福建,同样带来了他的全部兵马,金声恒的一万降兵为前部,他自领三万为中军,李过令三万督粮草辎重为后军。
这时王彦骑马通过关门,金声恒连忙抱拳行礼道:“启禀国公,末将幸不辱命,一个清兵都没有跑到,绝对不会走漏风声!”
衫关建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黄廷放金声恒的兵马入关,爷里他们把道路一封,黄部清兵便插翅难飞,统统成了瓮中之鳖。
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遂即问道:“陛下的消息打探到了吗?”
金声恒闻语,脸色一沉,说道:“守将黄廷交代,之前清廷闽浙总督张存仁,巡抚佟国鼎率领三万人马进达衫关,在山林之中搜捕陛下,三日前清兵从山上抬下一具尸体,身中十多箭,据说是御林军右都督王元章,之后清兵就开始向福州方向撤退。黄廷还奉命往南面的紫光观送过一批粮食,里面关押了近百宗社和大臣,估计陛下也在其中,不然清兵不会停止搜捕,并且撤回福京!”
王彦闻语,整个人不禁一颤,陛下被俘,王威战死,这对他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他还记得他当初离开福京时,留五千兵马给王威,让他不能离开陛下一步,务必保护陛下的安全,而王威则答道,“必以性命护卫陛下周全。”
如今王威居然为真的实践了这份诺言,王彦手下最初的两员大将,李泰祯战死于吴淞江畔,今王威又死在衫关,王彦心里顿时一阵悲伤,而皇帝被俘的消息,又使他显得一丝慌乱。
“紫光观离这里有多远?”王彦努力让自身镇定,然后问道:“元章的尸体葬在何处?”
“在光泽县外,大概十里远的地方!不过黄廷说县城周围有一万多清兵,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全部撤走。”金声恒答道:“王将军的尸体,就埋在关内的峡谷里!”
金声恒不知道王彦与王威的关系,但听王彦的口气,就知道两人肯定有特殊的焦急,与是便领着王彦前去。
王彦遂即与幕僚和将领统统下马,按着金声恒的指引而行,他边走边想,清兵三天前将王威的尸体抬下山,那紫光观又在南面四十里的光泽县内,也就是说陛下最快也是第二天才被押道紫金观,现在极有可能还在观内。
当即王彦不禁停下脚步,吩咐道:“宗第、士琇,你二人立刻领督标扑向紫光观!之藩你你率领两万人马接应。”
光泽县既然有一万清兵,那金声恒的兵力就不够,而且清兵领兵的极有可能是闽着总督张存仁,此贼去岁数次击败鲁监国光复余杭的军事行动,十分难以对付,诈取衫关的一套未必管用,所以王彦果断选择派前自己手下人马,前去救驾。
诸将闻语顿时齐齐应诺,但王夫之却突然挥手道:“士衡,且慢!大军如此压上去,必然被清军发现,那张存仁觉得一万人马,无法敌过我军,为了不使我们救出陛下,必然将陛下杀害~”
(谢谢大家的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56章 救驾之策
王夫之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清军发现无法将天子押到福京,肯定会选择直接杀掉,这是王彦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不敢承担这样的风险。
王彦见众将看着他,只得有些黯然的挥手道:“此事容后再议~”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山谷边王威的墓前,只是一堆瓦砾上插了一块木板,上书“大汉将军王威之墓”,看上去甚为凄凉。
将军王威者,字元章,陕西人,少好游侠,为乡人所敬。崇祯年间,初从赵应元为乱,后于青州反清。时应元死,又从王彦南下投明,历经战阵,事必争先。
乙酉年,南京陷,元章从王彦移师广南,路遇唐王,拥为监国。时闽中郑氏,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迎唐王于闽中登临大位,号令天下。
元章亦从王彦入闽,然王彦为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