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厅堂分宾主落座,下人奉上茶水,刘宗周终于忍不住道:“叶公公当知道下官曾与**星大人等东林人交情莫逆,为何还要启用下官?”
叶珣微微一笑,反问道:“念台先生觉得那些人跟您一样吗?”
“其实念台先生就是不说我也知道,之前因为一些变故,我对东林人处置的是重了些,恐怕念台先生心中对此也是多有不满吧!”
“不能说东林党都是坏人,事实上他们很多人都是正直之士,可我为什么还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就是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正义之举,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出卖国家百姓的利益,这就已经不是政见不同那么简单了”
“而念台先生你不一样,我尊敬您的原因,是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本心,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跟个人感情无关、跟个人喜好同样无关”
大道理讲地真他娘的累啊!叶珣这大通白话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听了叶珣这番话后,刘宗周却大有知音难求之感,出道这么多年了,除了他的学生,还从没有那个朝中重臣如此高的评价过他,而对面坐着的这位,又岂是朝廷重臣那么简单?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当朝第一人啊!
叹息一声道:“能得公公一言,下官此生亦无憾了,不瞒公公说,如果今天不能确认公公是何许人也,那这个顺天府尹,下官不做也罢”
尚未有点官场常识的人都知道,顺天府尹这个官职,就如同京城的市长一样,是个非常难干,而且还容易得罪人的职位,能安安全全混到任期不出问题,就说明这是个高人了。
刘宗周是个做学问的,他能不能玩转官场那一套,还真是不好说。
不过不要紧,因为叶珣也是认法不认人的主,只要刘宗周能刚正严明,就是出了问题,叶珣也一样会给他兜着的。
“不瞒念台先生,过年之后,我打算筹建一所大学,里面的学科包罗万象,不知念台先生可愿在学校里兼任教授一职”
唠了半天,叶珣终于说到了主题,这老哥没来京城之前就一直在老家讲学,想必当官只是他实现抱负的一种途径,他的真正心思还在做学问上。
果然,听叶珣这么说,刘宗周立刻来了精神,高兴地道:“公公能有此心,实乃善莫大焉,下官要代万千莘莘学子谢过公公”
说着,刘宗周真的站起身向叶珣施了一礼。
叶珣忙摆手道:“念台先生严重了,各地条件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所以本公就一直在想,若只以单纯的学问来选拔人才,对那些出身寒门,又读不起书的子弟太不公平,所以朝廷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更广泛,给寒门子弟更多为国效力的机会”
刘宗周不是迂腐之人,不然也不会被东林党人所弃,只是叶珣的想法太过超前,把他都有点说糊涂了。
遂疑惑道:“下官有点不太明白公公的意思,难道公公是要改革科举制度?”
叶珣笑了笑,道:“自国朝建国以来,朝廷科举的内容就没改变过,就拿刚才那位秦大人为例,念台先生觉得只是八股文做的好,就能明白那些财政方面的事吗?怕是不能吧!”
“各部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主官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这显然是不利于朝廷健康发展的,也影响办事效率,而若这些职位都是由专业官员来担任呢?那情况恐怕就不一样了吧!”
叶珣这番解释下来,刘宗周倒是有些明白了,只是叶公公的这个想法太过庞大了吧!而且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所学都是同八股文有关的学问,现在这么说改就改了,你让那些学子们怎么想?
显然是看出了刘宗周心中的犹疑,叶珣忽然站起身向刘宗周深施一礼。
“念台先生非迂腐之人,所以我才会跟您讲这么多,您应该知道,国家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第吐故纳新,才会进步,才会永远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因循守旧,早晚还会像万历末年那样,一个小小的女真,都能让我大明束手无策,所以恳请先生助我,行这万古之未有的大变革”
在叶珣大胆说出万历末年这句话的时候,刘宗周就已经被深深第震撼住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朝假太监》,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第648章 五年承诺
天色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还不待叶珣府上的灯火点亮,朝廷重臣们就先后而至。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叶珣一走就是大半年,固然有很多话要交代,这些重臣们又何尝不是有很多事要找叶大公公?
名义上是来参加宴会的,可正事没说之前,谁有心思喝酒吃饭?
厅堂上,叶珣居中而坐,两旁分别是方振儒、袁应泰、张铨、李待问、陈善才、刘文光,以及新任工部尚书李庸、刑部尚书高文岗。
大明朝堂的高官当然不止这些,但真正有实权的,却非这八人莫属。
叶珣用人首重德行,所以后上任这几位尚书,都算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官员了。
“各位大人,这大半年多时间,朝廷有赖各位维持,本公在此代太后和陛下谢过了”
人到齐后,叶珣先来个开场白,说是替太后和皇帝谢谢诸位大人,但语气就跟他自己是皇帝没什么区别,只是没人会深究而已。
方振儒此时已俨然群臣之首,率先道:“公公严重了,有公公在外东挡西杀,方始有朝廷的正常稳定运转,说起来还是我等应代表天下百姓谢过公公才是”
随着方振儒的话音,其他几人也都跟在附和起来。
“方大人,这可不像你性格啊!哈哈。。。”
虽然被叶珣调侃,方振儒却不生气,微微叹息一声道:“别人不知道,在坐的诸位应该都知道,现如今不论是朝鲜还是日本,均是混乱不堪,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差距,想想那些国家的纷乱,在想想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才能知道公公对我大明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朝鲜和日本能变成今天这样,可以说完全都是叶珣一手造成的,但这种事是见不得光地,那怕有人知道这事跟叶珣有关,却也绝不会说出来。
叶珣笑着摆了摆手,道:“老方大人还是饶了我吧,不然一会肯定得飘起来不可”
在众位朝廷大员的哄笑声中,叶珣继续道:“今天请诸位来,一是确实很长时间没见面了,十分想念大家,另外还有几件事也要跟大家说一下”
众人一听,知道主菜上来了,遂都闭紧了嘴巴,目光看向叶珣。
“这第一件事,明年就是隆熙二年,太后拟大赦天下,同时封赏文武群臣,此次封赏可谓开国朝之先例,所以各位大人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节外生枝”
事实上这件事之前叶珣就不止一次说过,因为他来去匆匆,再加之阻力太大,所以一直没有落实下去,而这次叶珣却是说什么都要把这件事办成了,不然他都觉得对不起在外征战的那些手下们。
见众人没有出声反对的,遂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关于朝廷取士,从现在开始,想要取得明年春闱资格的学子们,不但要通过各省的考试,还要有在外游历三个月的证明,对那些家境贫寒拿不起路费的,各地官府要承担下所有费用”
“国家取士,要的是各方面人才,而不是书呆子”
叶珣这句话一说完,几乎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也都是八股文起家的,现在让后来的学子们不单要会八股文,还要涉猎其他东西,这不是难为人吗?再说,谁说读书人就一定是书呆子?
吏部尚书陈善才率先道:“公公,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之后,有路途遥远的学子就已经开始在来京的路上,您所要求的三个月游历时间,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叶珣摇了摇头,道:“其实三个月之说只是个硬规定,如果学子们在赶考的路上,能对沿途的见闻做详实记录,也是一样的,本公并不是说读书人都是书呆子,但这样的游历,对他们将来的仕途绝对是有益的”
其实这件事还应该把国子监和太学的教授们找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后再做定夺,但众人也看出来了,叶珣没叫这些人来,显然是有越过他们的意思了,只是这么做,隐患怕是也不少。
李待问也是做过内阁首辅之人,脑袋一转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遂皱着眉头道:“叶公公不同国子监祭酒以及太学的那些教授们商谈此事,若是引起这些人的抵制,怕是会出大乱子啊!”
李待问对叶珣的感情很复杂,有感激也有恼恨,但总的来说,还是很认同叶珣的治国方针理念,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言提醒了。
有人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真的很让叶珣欣慰,起码说明这些人并没有跟他分心。
既然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这么大疏漏,叶珣又怎会没想到?其实这不过是为他将要说的事打下伏笔。
环视了众人一眼,缓缓道:“新年之后,京城将建一所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的校长将由陛下亲自担任,本公将作为执行校长,暂时代替陛下管理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是个什么东东?
一时间,博学多才的诸位大人们也都蒙了,不是他们孤陋寡闻,实在是叶珣这个名词太新鲜了。
“帝国大学将开设军事、政治以及各种杂学,教授不单有我们的鸿学大儒,还将有外国教官,学期两年,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担任官职”
待叶珣这番话说完,所有人终于明白了叶珣的意图,他这那是要挑战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科举制度,分明就是要推翻这项制度啊!
想到这种可能,方振儒也终于坐不住了,不无担忧地道:“公公此举,不嫌太过孟浪吗?不知公公想过没有,此举一旦开始施行,将有多少十年苦读的学子前功尽弃?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