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珣淡淡一笑,道:“银子都是我赚回来的,如何分配当然也是我的事,这件事你们就不要管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天塌不下来”
听了叶珣的话,袁应泰和张铨那还不明白叶珣是在借题发挥。
只是这事站在文官角度,人家做的似乎也没什么毛病,可叶珣表明不参与朝政,但军权和财权却始终掌控在手中,惹毛了他才是自找麻烦呢。
二人心中其实也不无感叹,叶公公怕天生就是为麻烦而生,阿勒坦杀人事件尚未完结,现在却又要同内阁朝臣们对着干了。
叶珣做的每件事都有他自己的目的,跟别人解释不清,同时也无需向别人解释。
袁应泰和张铨前脚刚走,胡久成就走上堂来,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来。
“公公,刚收到消息,国子监和太学的士子们正在串联,似有意来向公公问罪,要不要提前将这些士子拦下?”
听了胡久成的话,叶珣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官员们可以不在乎,但这些国家的花骨朵们,却真不能不当回事。
叶珣知道,这些士子基本都是被他们导师什么的所鼓动,头脑一热,总觉自己是在完成什么正义之举,殊不知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看来是该给他们找点事做了,省的他们没事老琢磨自己。
“查一查是什么人在牵头,不要难为他们,让他们家人出面,另外派人传播一条消息出去,就说朝廷今年科举有新规定,就是所有士子必须下乡去支教半年以上,不然不准许参加考试”
胡久成答应一声,刚要走,却又被叶珣叫住了。
“托木托的事很可能是女真人在背后搞鬼,炒花没那么大本事,多朝这方向使使劲”
“属下明白,这就去办”
见叶珣再没有吩咐,胡久成施礼后转身离去。
这并不是叶珣有多神机妙算,而纯粹是一种直觉,炒花自察汗浩特战败后,就彻底失踪了,以炒花的头脑和能量,叶珣才不信他能制定出这么周密的计划,所以细分析下来,周边这些敌人中,也就皇太极有这个本事和头脑。
虽说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但多查一下,总是不会错的。
另外叶珣给士子们造出的那个谣言,也算是够阴损了,因为同声讨自己比起来,士子们的前途显然更重要,而朝廷这个决定一旦出台,势必会影响士子们今年的大考。
谣言这东西是最怕传的,而只要有人传,就会有人信,当这个谣言传的满城风雨的时候,谁还会在意叶珣部下杀人的事?。。。明朝假太监
zj190128g
第537章 内阁意见
今年似乎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正如叶珣预料的那样,由他亲自造的谣,当天散播出去后,很快就在士子们造成极大恐慌。(全本小说网,HTTPS://。)
一时间谁还有心思去讨伐叶珣包庇手下一事,有的去找自己的师长询问情况,有的则直接找到国子监祭酒,要求给出合理解释。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长,听到这个消息,他都蒙了,这都那跟那啊?谁做出的这个决定,他怎么不知道?
祭酒大人回到不上来,只能暂时安抚住学生们后,立刻就来找杨嗣昌询问究竟。
杨嗣昌也同样一头雾水,这么大的事,按理说必须要经过他同意的,可现在连他都不知道,那就只能说这是个谣言。
杨嗣昌很明白无风不起浪的道理,但却根本没往叶珣身上想,在他想来,叶珣的麻烦够多了,怎可能还有心思关注士子们的事?
打发走国子监祭酒后,立刻着令顺天府严查造谣生事者。
只是谣言已经传开,又多在士子中间流传,想要抓人,顺天府的衙役们也得敢才行啊!
锦衣卫和西厂倒是敢,只可惜人家根本不搭理顺天府。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这谣言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又是由西厂暗探来传播,根本就制止不住,而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还别说,叶珣灵机一动冒出来的主意,事后回想一下,倒真觉挺不错的。
士子们做学问,是为了将来能为国效力,可那些狗屁不通的八股文读多了,只会把脑子读傻,屁用都没有。
若真让这些士子们在大考之前去各地实习一下,客串一下教书先生,不论是对他们做学问,还是将来的官宦之路,都会有极大帮助,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取才之举。
今年是肯定来不及了,待此次事件平息后,就让内阁朝臣们拟定出个章程来。
不过叶珣也知道,这件事肯定没那么容易推行下去,但像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即便是遇到些阻力,也是一定要做的,大不了再换一些听话的官员就是了,而这件事一旦形成惯例,士子们习惯下来,慢慢就不会再有人说什么了。
正月十七的朝会被这件事搅乱了,同时王寅也拿出了叶珣提供的证据。
但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不单是处不处置凶手的问题,而是叶珣再次挑战了文官的权益,扰乱了朝廷的秩序,是必须要让叶珣低头的。
王寅有了借口不出头,大理寺卿更不愿趟这浑水,于是御史言官们纷纷把矛头指向内阁。
督察院左都御史方振儒坐不住了,退朝之后将内阁几个人留下来,准备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
说实话,杨嗣昌对叶珣这次的做法也很不满意,说严重点,叶珣这是在干涉司法公正了,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叶珣做什么事,我们都是大力支持的,现在你因为一个不入流的异族武将对抗整个朝廷,这不是太不给诸位大人面子了吗?
内阁七大阁员,杨嗣昌和方振儒、袁可立都主张严惩杀人凶手。
袁应泰和张铨则已经得了叶珣的指示,不再就此事发表意见。
原工部尚书赵赢,早已经被杨嗣昌踢出内阁,现任工部尚书于昭杰是杨嗣昌的应声虫,杨嗣昌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绝不会说半个不字的。
剩下一个正该主管此事的刑部尚书王寅,自打看过叶珣提供的两份供词后,就已经决定置身事外。
这样一来,内阁就形成了四对三的局面,按照之前定下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内阁就可以直接拍板决定了。
原本心情大好的杨嗣昌突然发现,没有叶珣的支持,貌似这样的决策根本就执行不了。
举手表决之后,内阁朝房中,忽地诡异般静了下去。
放眼望去,袁应泰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神游物外,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张铨则在专心致志地看着手指,好像手指会突然长出花来似的。
王寅还算靠谱,手里拿着本奏折,目不转睛地看着,好像里面的内容有多吸引他一般,殊不知奏折拿倒了都没发觉。
看着三个人的表情,袁可立越来越生气,早前他就说了,如果这事不能按律法处置,他就辞官不做告老还乡。
“啪!”
猛地拍了下桌子,然后怒气冲冲地站起身,大声道:“他想杀谁就杀谁,想处置谁就处置谁,那还要朝廷的律法干什么?要我们这些朝廷大员何用?老夫不侍候了”说罢转身就走。
说也奇怪,就连杨嗣昌都没有出声挽留,冷冷地看着袁应泰等人,道:“诸位这下满意了?看来今后这朝堂上有叶公公在,有诸位大人帮衬,要不要我等已经无所谓了”
说罢向于昭杰使了个眼色,然后也转身走了出去。
于昭杰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起身跟着杨嗣昌离开了。
七大阁臣走了三,方振儒也想走,但他也清楚,现在走出去,无疑就是在向叶珣宣战了。
他是督察院老大,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也都了解了,严格说叶珣确有跋扈之嫌,但杨嗣昌等人的逼宫之举显然也不可取。
把个人的情绪带到朝堂上来,实乃不分轻重之举,再说严重点,就有排除异己之嫌了。
虽然不喜叶珣的做法,但在方振儒心中,显然朝廷的团结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深深地叹了口气,道:“三位大人,我们一起去见叶公公如何?”
袁应泰和张铨尚未说话,王寅却率先道:“方大人,下官去找叶公公的时候,叶公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而且整个案子的卷宗方大人也看过了,惩治凶手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做那让亲者痛、仇者快的错误之举,再有,阿勒坦有战功在身,若是冤枉了他,让前线那些将士们如何看?”
“事到如今,您还看不出来吗?这那是要处置一个阿勒坦,分明就是冲着叶公公去的,有些人啊!就是太自以为是了”
谁也没想到一向墙头草般的王寅,会说出这样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来。
方振儒虽然是督察院的左都御史,但也属拙于言词的类型。
听了王寅这番话后,嘴动了动,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王寅。
就在这时,皇宫上空忽然响起一阵悠扬的钟声。。。明朝假太监
zj190128g
第538章 皇帝驾崩
“皇帝驾崩了!”
历史上的天启木匠皇帝,在叶珣这个时空,终于提前走完了他不光彩的一生。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皇帝重病在身,已经一年多没上朝,所以他的死,可说是在臣民们的意料之中。
只是朱由校死的时间也难免有点微妙,虽说之前叶珣和张维贤以及杨嗣昌等人已经达成了秘密协定,但那个时候叶珣和杨嗣昌还没有决裂,而现在因为阿勒坦之事,再想让两人向从前一样密切合作,却显然不可能了。
杨嗣昌和于昭杰离开内阁朝房后,就直接回府了,按照他的想法,还以为叶珣会像从前一样向他低头认错,只是还没等到家,宫里就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
杨嗣昌和袁可立可以同叶珣耍脾气,甚至是以辞官相威胁,但这个时候却是万万不能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