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公打算如何处置赵南起等人?”
京城有西厂和锦衣卫,赵南起等人的小动作,根本瞒不过叶珣的眼睛。
叶珣也有点为难,他倒不是怕这些人,只是要想好处理了这些人之后,会不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效应。
见叶珣皱着眉头不说话,张冠长继续道:“可以杀一儆百,但留下的这些人,同样也不会就这么甘心,一定会把自己隐藏的更深,以便随时东山再起”
“若是要斩草除根,恐怕闹出的动静太大,也势必会让外面观望的那些藩王们心存畏惧,继而铤而走险”
沉吟良久,叶珣忽地一笑,道:“张兄听过一句话没有?叫打土豪、分田地”
“打土豪、分田地?”
张冠长跟着叶珣叨咕了一遍,眼前不由一亮,伸出大拇指赞道:“还是公公高明”
不过还没等百姓闹起来,原来皇庄的那些管事们,在一些有心人的怂恿下,就开始闹起来,理由也很奇葩,就是吃不上饭了,要皇帝给他们解决温饱问题。
管理皇庄的都是一些跟皇家沾点亲带点故的,不然也干不上这美差。
百十户人家,三四百号人,一齐跪倒在皇宫外面,哭天喊地地求陛下收回成命,给他们留条活路云云。
这还没有向那些皇亲勋贵们下手呢,就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想见,一旦土地清丈完毕,每家超出国家规定的土地都要上缴的话,还不定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面对这种情况,守卫皇宫的锦衣卫也很无奈,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打不得骂不得。
田尔耕前去相劝,结果被一个自称是什么万历老姨小儿子奶妈的姑娘的泼妇,差点没把脸挠开花,吓得田尔耕也不敢出去了,急急忙忙来找叶珣请示该怎么办。
叶珣微微一笑,告诉田尔耕,把宫门守好就行,有闯宫者就地锁拿。
田尔耕被叶珣的态度弄糊涂了,他也知道有人闯宫肯定不行,问题是这些人也都明白闯宫的后果,所以只是在皇宫外哭闹,并没有人干什么出格的事,这让他也束手无策,可也不能任由他们在外面这么闹下去吧?皇家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就在田尔耕一头雾水地离开叶珣在皇宫内的公房时,皇宫外面忽然来了一群泼皮。
所谓的泼皮在各个时代也有各种称呼,也可以称之为地痞、流氓或是黑社会。。。
只见领头是个光着大脑袋,敞着衣襟露出巴掌宽护胸毛的壮汉,用手一指正在人群中哭闹的一个瘦削男子,喊道:“就是那小子,欠了老子的钱敢不还,还想求皇帝老爷保护你?告诉你,今天就是玉皇大帝来了,也保不了你,弟兄们,给我上!”
这伙泼皮有百十来号人,各个横眉立目,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不过却没有一个带武器的,连根木棒都没有。
在领头大哥的命令下,这群泼皮顿时就向人群冲了过去,有挡在面前的,要么老拳,要么一脚踢开,仿佛他们面前的不是人,只是一群障碍物而已。
转眼间这群平日里靠着盘剥百姓过活的老爷们,就被打的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守卫宫门的锦衣卫都看傻了,大明朝的黑社会都这么厉害了吗?居然敢在皇宫门前聚众打人,谁给你们的勇气啊!
田尔耕回来的正是时候,一见宫门外乱糟糟的场面,顿时明白叶珣为什么只让他守住宫门了,有这帮泼皮出手,可比官方的人动手强多了。
田尔耕不由暗道一声,要怎么说还是叶公公高明呢!我就没想到这个主意。
当下强忍着笑意,对跃跃欲试的手下们吩咐道:“外面是私人恩怨,任何人不得插手”
“可是都督。。。”
“没什么可是的,一会差不多了就把他们都赶走,再有闹事的,直接抓进诏狱”
田尔耕打断了手下的疑问,吩咐完之后,就转身施施然地走了。
发生在皇宫外的这只是个小插曲,第二天一早,大明早报就开足火力,以土地兼并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为标题,向全天下征集建言建议。
叶珣也破天晃地在大明早报上露了一下脸,他在报纸上郑重承诺,将对有建设性的文章给予重奖,而一旦建议被官府采纳,将直接被授以官职,去辽东为官。
消息一出,不但让大明早报再次在很短时间内被疯抢一空,就连西厂设立的几处投稿点,也都是人满为患。
因为马上就是今年的春闱大考,但谁都知道,考中了也只是有了做官的机会,并不代表你立刻就是官员了。
但若能被叶珣选中就不一样了,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官身了。。。明朝假太监
zj190128g
第408章 舆论导向
同往年比起来,今年的春闱大考无疑更令人向往,因为在过去这两年中,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萨尔浒大败举国震惊,然后就冒出个神奇的太监,就在辽东风云激荡之际,皇位三易其主,而现在这位皇帝虽然因为身体不好很少露面,但做出的事却是足够惊世骇俗。
开海禁、平辽东、拒蒙古,现如今又要向宗室开刀,这那一桩那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
当然,有明白的,知道上述这些其实都是叶珣所为,但更多的却是不知情者,甚至很多人愿意把这些功劳看成是因为皇帝圣明,才会出现叶珣这样有能力的太监。
人的思想在形成一个固定模式后,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
大考的日期定在四月末,最近京城最热门的话题,当然非那个“关于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有奖征文莫属了,风头甚至盖过了即将开始的春闱考题。
还是那家酒楼,还是一群高谈阔论的士子,大堂里人不少,但除了他们,其他人其实都是在听,很少有说话的。
“诸位,我早就说过,圣明不过当今万岁,别看陛下年岁不大,你看看人家做的那些事,那才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说陛下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也毫不为过”
仿佛永远都是一个模式,有个开头的,然后所有人就着这个话题辩论下去。
“是啊!自古有贤君才会有名臣,看看当今的内阁七老,那一个不是治世能臣?尤其是功成身退的叶公公,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叶公公会割据辽东,成为事实上的辽东王,可实际上,人家叶公公一点都不眷恋权势,主动要求取缔司礼监,还政于朝廷,彻底扭转自我大明建国之初,就留下的内宦干政的陋习,说陛下是千古少有的明君,那叶公公也必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太监”
“叶公公在大明早报上留言,对建言被录用的士子,直接授官,此举是不是有些欠妥啊!万一付诸实施,让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怎么看?”
“这位兄台说的在理,不仅如此,土地清丈一事,肯定也是叶公公在陛下进言,最后才被采纳的,可如此一来,叶公公也必将得罪全天下的地主士绅,这个后果可是无法预料的啊!”
这些人都是做学问的,知道的要比普通百姓多的多,在这个年代,天下与其说是皇帝的,还不如说是士绅们的。
士绅们享受着朝廷最好的待遇,却无需向朝廷缴纳任何税赋,这还不算,这些人仗着自身的权势,大肆侵占土地,使其变成他们自己的私田,而那些失去田地的百姓们,要么沦为他们的佃户,要么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即便是还拥有土地的百姓,也要背负沉重的税赋,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所有的社会矛盾均来自土地。
而叶珣敢向土地开刀,也就等于是触犯了士绅地主们的利益,这些人会放过他吗?
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有人都沉默下去,片刻后,忽有人冷笑一声。
“这些人再厉害,还能厉害过鞑子吗?在下家中也有些薄地,如果超出官府规定的数目,在下一定奉劝家中长辈将其交还给官府,这样做即是不给官府、不给叶公公添麻烦,也不想成为被杀一儆百的典型”
“辽东不是中原,在那里可以行破而后立,若在中原也妄动刀兵,岂不是要让天下大乱?我想叶公公也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
。。。。。。
有关这方面的话题,几乎在京城每个角落都在进行,但有大明早报做导向,不论士子百姓,并没有一个辱骂叶珣的,甚至连带着朱由校都被夸上天了。
杨嗣昌今天回来的有点早,据说是身体不太舒服,其实内阁的人都知道,他是因为叶珣在大明早报上的那份承诺。
杨嗣昌是吏部尚书,主管全国各级官吏升迁任命,叶珣此举不还是在告诉世人,辽东是他的天下,不归你们朝廷管吗!
所以杨嗣昌很生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进门,叶珣后脚就跟来了。
听了门房的禀报,杨嗣昌有心说不见,不过想想还是命人将叶珣请进了会客厅。
待叶珣进来,杨嗣昌也没给他好脸色,只是淡淡道:“叶公公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
叶珣笑了,心说火气还不小,也不用杨嗣昌让,自顾自地坐下,然后才道:“听说杨大人病了,在下特来探望,并且给杨大人带来一味良药,管保杨大人药到病除”
杨嗣昌冷哼一声,道:“你怎知老夫得的是什么病?又凭什么说能治好老夫的病?”
“我先纠正一下,据我所知,杨大人年纪应该不是很大吧?干嘛非要总是老夫老夫的?另外你怎么就知道我治不好你的病?”
叹了口气,继续道:“这件事我做的确实有些欠考虑,先跟你说声对不起,希望杨大人能听我把话说完,然后再说我的药对不对症”
先不管叶珣要说什么,但叶珣的这种态度却让杨嗣昌十分舒服,据他所知,这位大名鼎鼎的叶公公,还没给谁赔过礼道过欠呢!
想到这,脸上的表情也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