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
叶珣这番做作,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这样虽然糊弄不了知情者,但起码可以让百姓们知道叶公公是绝对忠于皇帝地。
听到叶珣的吩咐,将领抱拳施礼后,拨转马头绝尘而去。
很快,原本停留在远处的大军动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是步兵方阵。
但见刀枪如林,铠甲耀眼,军队还没到近前,那种压制不住的杀气已冲天而起。
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忽然在人们上空响起。
“最先走来的是威震辽东的永字营,这支军队曾在铁岭,在叶公公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地抗击过女真军队,为保卫我大明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们寻着声音愕然望去,却见城墙上不知何时挂了许多筒状物,而声音就是从那里面传出来的。
这当然又是叶珣的创举,他借鉴了后世阅兵方式,派专人用喇叭将每支军队的来历都说出来,这样不但能让百姓们了解军队来历,同时也更能激励士兵的荣誉感。
果然,当第一支步兵方阵走过来的时候,百姓们已经抑制不住地爆发出叫好声。
当步兵方阵走到城下皇帝所在的位置时,忽地在将领的命令下停住脚步,然后一齐向城头施礼,同时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寰宇,顿时就将百姓的声音盖了下去。
“接下来这支军队手中所持的武器,是以叶公公名字命名的叶公铳,射程可达五百步,是原来军中所用火铳的三倍还多,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火器杀伤力。。。”
随着解说的叙述,城墙上的安费古扬和李适等人不由相顾骇然,难怪辽东军这么厉害,却原来是火器已经发展这么厉害了。
要知道原来明军火铳的射程是八十步到二百步,一轮射完就得变成烧火棍,因为骑兵冲杀速度太快,根本不会给你再次装弹的机会,而射程变成五百步则不一样了,在这个距离,火铳甚至可以发射两轮或是三轮。
随着检阅大军一队队从城下经过,民众的情绪也越发高涨,朝廷有这么精锐的军队,那还用惧怕什么蒙古铁骑?
“下面走过来的是我军新组建的重炮营,这些重炮可谓我军的大杀器,在之前的沈阳保卫战中,只一轮齐射,就击溃了女真十万大军,从而为收复辽东剿灭建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说还在继续着,百姓们也都喊的声嘶力竭,却仍是没有一个肯离开的,叶珣的名字也同样被人叫个不停。
安费古扬在见识了大明的各支兵种后,心中忧虑更甚,他甚至已经预感到,有叶珣在,他们今生都别想再杀回建州了。
同样感到惊讶不已的则是渡边,虽然被叶珣羞辱,但任务还没完成,怎能轻易离开?而在见识了大明军队的军容后,这家伙甚至在想,怪不得叶珣如此强硬,原来明朝的军队这么厉害,前天去见叶珣的时候,是不是有失礼的地方?
要说感触最深的当然还有李适,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该建议李倧砍下金自点的脑袋来向叶珣赔罪了,为了一个金自点得罪这样的强邻,实在是太不智了。
对这些外人的震撼尚且如此,官员中那些原本对叶珣心怀不满的人,在见识了军队,听了独家解说之后,更是再兴不起与叶珣作对的念头,谁都不傻,都看出来了,这些接受检阅的大军,只忠于叶珣一个人,恐怕皇帝都不见得管用。
想起皇帝,很多官员下意识地向皇帝所在的地方望去,却见龙椅上已经空无一人,却原来是皇帝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走了。
检阅自己的军队,皇帝居然只待一会就走了,这是什么情况啊!。。。
第394章 布置
按照之前的计划,大军这边接受完检阅,一部分军队就将直接开赴战场。(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军以辽东军为主,六万辽东军,四万京营军队掺杂其中,这样整合出一支十万大军北上。
这十万大军堪称这时代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虽不敢说天下无敌,但背靠坚城,后方又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叶珣有理由相信一定能打败蒙古大军。
现在唯一让叶珣担心的是蒙古大军分兵,大明的边境线实在太过漫长,又不知道蒙古大军具体会攻击那里,所以很多地方都要布置军队,这样无形中就分散了边军的实力,如果有一个地方被突破,那造成的后果根本是无法估量的。
好在随着前方的消息不断传来,目前喀尔喀七部联军还没有分兵,目标仍是察汗浩特。
叶珣有种感觉,这支蒙古大军是想待自己人马到了之后,再一股做气将自己消灭。
但叶珣也知道,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大的可能还是他们内部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说是七部联军,但真正有实力的只有三大部落,他们分别土谢图汗的部族、扎萨克图汗部族,以及车臣汗的部族。
据叶珣所知,这些蒙古部族一直游荡在外蒙,估计如果不是林丹汗被自己所灭,这些人还不会南下,因为这些人之前在名义上也是奉林丹汗为共主的。
而这些人之所以选择与大明为敌,除了贪婪,还有就是受了炒花的挑拨,他们最大的目标有可能是察哈尔部族,劫掠明朝只是顺势而为。
但不管他们因为什么而来,叶珣都不会轻易放他们回去,如果此战能歼灭他们大部分有生力量,那么最少能给大明边关带来二十年的和平。
二十年听着时间不长,但却足够叶珣打造一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部队了。
叶珣这次选择同大军一起行进,一来是继续丰富自己的带兵经验,再有就是通过这次大战,考验一下孙传庭和满桂的能力。
察汗浩特毕竟不是关内城池,即便是丢了,也不过是丢了一处夺取草原的据点,想要夺回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帅才,才是叶珣最想得到的。
京营的名义统帅仍是英国公张维贤,但张维贤自己心里清楚,京营中很多中下级军官都出自辽东,他根本不可能还像从前一样指挥得动军队。
不过这样也好,在城头看过叶珣带出来的军队后,老爷子已经彻底放下心来。
军队交给一个忠于自己国家,又不会威胁他们这些勋贵的太监手中,老爷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十万大军以祁秉忠一万察哈尔铁骑为前锋,离开阅兵场就直接走了。
其余大军陆续开拔后,叶珣最后起行,骑在他那匹通体乌黑的战马上,向城下仍没有散去的百姓挥手致意后,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绝尘而去。
在叶珣身后,是回荡在阅兵场上空那个大喇叭的声音。
“无敌的大明雄师再次踏上征途,在叶公公的率领下,去消灭那些敢于侵犯我大明国土的敌寇,让我们预祝我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早日凯旋归来,叶公公威武,大明军队万岁。。。”
也不知道这套词是谁编的,这次阅兵之后,这些话就在百姓中传开了,叶珣的声望更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效果比大明早报都好多了。
有关外蒙古大军寇边的消息,已经被安费古扬飞报给皇太极,至此皇太极才明白鸭绿江和朝鲜外海为何突然出现辽东军的身影,敢情是叶珣再警告自己不得轻举妄动啊!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反攻辽东的好机会,但听了斥候带回的消息后,皇太极也不得不蔚然长叹,短时间内想打败辽东军怕是不可能的了。
原来孙承宗在没接到叶珣命令的时候,就已经从赫图阿拉来到宽甸前线。
为了防备皇太极偷袭,曹文诏在鸭绿江大明一侧,建起了无数的瞭望塔和烽火台,那怕是江门飘过一条小船都别想瞒过哨兵的眼睛。
这还不算,在距离江边五里左右的一块高地上,曹文诏还设置了一处火炮阵地,这样即便女真军队强行度过鸭绿江,也躲不过火炮的覆盖打击。
孙承宗对曹文诏的布置十分满意,待接到叶珣命令后,立刻又加大了对鸭绿江沿岸的巡逻力度。
这一番布置下来,对于缺兵少将,又没有大威力火器的女真军队来说,想要反攻辽东,无疑于痴人说梦。
这也得说孙承宗手段够坚决,不然有代善在辽东捣乱,这时候还真说不准会给皇太极制造出机会来。
既然没有机会反攻辽东,皇太极只能继续把注意力放在剿灭李倧的反抗军身上。。。
察汗浩特以北百十里左右的距离上,三十万外蒙大军的帐篷,如一朵朵盛开的小花,插在一张绿色的、无边无际的地毯上,看上去鲜艳夺目。
一百里地,对这些以骑兵称雄的蒙古铁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
大军也是刚刚抵达,叶珣猜的没错,外蒙大军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地杀到察汗浩特,确实是因为意见出现了分歧。
率军南侵,是因为这些蒙古大汗们知道南朝富庶,同时也正如炒花所说,草原的事草原人做主,怎能让明人成为草原之主?更何况还是个肢体残缺的阉人。
所以这些蒙古可汗们来的,按照炒花的建议,应该先联络那些对叶珣心怀不满的部族人一起消灭支持叶珣的人。
土谢图汗较倾向于炒花的主意,因为他一直都是个比较谨慎的人。
扎萨克汗则主张立刻发兵,趁叶珣援兵没到之前,一举踏平察汗浩特,这家伙早就对林丹汗筑城一事不满,草原人就要有草原人的样子,建一座城池,然后躲在里面,那是胆小懦弱的南朝人所为。
正是因为有这个想法作祟,扎萨克汗才力主直接动手。
土谢图汗和扎萨克汗意见出现分歧,而作为另一大势力的车臣汗,则开始在其中和起了稀泥,两边都不得罪,却也不表态支持那一方。
要怎么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呢,因为时间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