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绍完情况,两个人都看着他,希望由他做出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安排。她们不知道未来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集团公司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发展。
毕竟目前人们还都看不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而这恰恰是他所擅长的,一直以来他在大致的方向上都没有判断错,而这也是赵宋集团快速发展的基础。
赵宏想了想,还是对他们说了一些对未来的看法和想法。这也是后世一些所谓专家,对泡沫经济破裂以后的看法和总结。
“我们可以用思科公司和亚马逊公司为例来说明当时非理性程度。思科公司于1995年1月发行上市,发行价格为1。85美元,思科的股票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便从1。85美元涨到了77。31美元,涨了42倍,市盈率高达三位数,总市值接近6000亿美元。根据当时对投资者的调查,人们对未来股票回报率的期望值从每年15%到25%不等,甚至有的更高,因为从1982年以来,股票市场已经造就了每年超过18%的回报。对于一些互联网的支柱企业,如思科、微软等,投资者觉得每年15%的回报率就是一种侮辱。即便我们假定思科公司在接下来的25年中每年保持15%的增长速度,而m国经济保持6%的增长速度,结果会如何呢?思科的规模会超过整个m国经济的规模!泡沫是显而易见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的增长预期之间没有丝毫联系。所以,当泡沫破灭时,即便是像思科这样的蓝筹股,股票价格也是应该拦腰砍一半然后再砍一半,然后再砍一半。所以,如果投资者不够理性,追高买了思科的股票,那么他在十年甚至几十年之间都可能解不了套。
而亚马逊的股票更是涨到了令人眩晕的程度。亚马逊公司的股票上市时价格为1。5美元,但是它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股价从1。5美元涨到了86美元,翻了57倍。虽然亚马逊销售书籍的收入相对有限,亏损巨大,但是他的市值却已经超过了美国两家最大的书商的市值总和。
1993年,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创建了雅虎搜索网站,专门供上网者搜索自己所需要的网址。1995年,yahoo公司正式成立,杨致远将其定位于提供免费搜索服务和实时新闻的新“媒体”,并藉此吸引广告客户。1998年,yahoo总收入为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了飞机制造业的老牌巨人——波音公司……”
郭漪和萧婉婷都非常认真的听着赵宏的诉说,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情况。自己是不是也曾经那么不理智呢?她们也都开始了思考以后一定注意的问题。
萧婉婷有些性急的问,“那什么时候这种情况才会结束呢?我哥他们公司的市值已经缩水了有一半不到了,难道还会下跌很多吗?”
看着她有些激动的表情,赵宏还是点点头,事实就是事实,这可是不好做“善意的谎言”。毕竟那可是真金白银的要有损失的!当然未来也有可能还会涨回来的,只是那个时间还是很久了。
郭漪有些好奇的问,“那么未来的机会会在哪里呢?按理来说,从哪里来的回到哪里去,从低的涨到了高的,跌到了底部当然也应该能够回去了?”
赵宏看着萧婉婷急切的目光,笑着说,“那是一种理想模型了。拦腰砍一半,跌的不少了,但是依旧依旧再跌一半到地板价,心里满满都是压力的时候,它依旧还要继续下跌一直到地狱!等大多数人都忍受不住的时候离开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底部!”
她们都有些气愤,可是这就是现实是骨感!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直面惨淡才能迎接光明,走向成功的未来!
第三百二十一章地狱还分十八层
(全本小说网,HTTPS://。)
网络泡沫破灭的触发点是来自于网络企业自身,2000年第一季度,很多互联网企业出现较大的亏损,投资者的信心遭受到了打压,他们开始反省互联网企业以及自己对互联网的投资。(全本小说网,https://。)当互联网企业连续亏损的事实一旦形成强烈利空预期,离谱股价止升回跌,立即就会出现下行的反馈振荡,导致股市“崩盘”。
萧婉婷有些不服气问道,“纳斯达克综合股价指数在2000年3月出现一个大的下跌,一直到2000年5月份,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恢复平稳了。”
赵宏笑着说,“这就是消除人们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十分担忧,这就是某些市场的操纵者在诱多呢!而原本处于风雨之中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更是还要下跌许多时间和更大的幅度,未来会跌到无数的投资者亏得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郭漪也是赶紧说,“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破灭时,赵宏给我推荐了一本新书,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我也相信了股价的上涨是一个投机泡沫,从本质上来说,纳斯达克网络泡沫是一种非理性繁荣。只有对应的再来一个非理性下跌才会见底了。”
萧婉婷也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她有些犹豫的问道,“那么网络泡沫破灭后……”
赵宏带着一些微笑说,“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是很重大的,m国新经济的神话破灭,m国以及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无数的企业破产,互联网行业由此进入寒冬;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恢复过来将是一个漫长的岁月。”
赵宏心里知道在2000年,特别是受9。11事件影响股市加速下跌后,m国经济进入了衰退,当年经济增长变得缓慢,失业率上升,新经济的神话由此打破。国经济的转弱引导全球经济进入衰退。
在股市泡沫破灭以前,实体经济本身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与矛盾,其突出表现是投入超前,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而网络泡沫的破灭,使企业后续的投资中止,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可用于培育市场以及跟进投资的资金缺乏,更是强化了这种状况。(和国内的什么时候类似呢?)
事后来看,网络泡沫的泛滥,与业内企业股东、职业经理人和技术精英对互联网市场需求过于乐观的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决策有直接的关系。应该肯定,互联网变革的发生,本身就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但是业界在对这一市场的现实规模—即期购买力的判断上出现了差错。他们在对现实购买力的分析上,引入了太多一厢情愿的成分。一个一厢情愿是以为重要的东西一开始就会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互联网确实重要,其最终市场规模肯定很大。但它也必需一个成长发育的过程。另一个一厢情愿是技术高的产品和服务一上市就会顾客盈门,增收赚钱。(像不像国内的地产?)
同时,由于在泡沫膨胀时期,企业在市场误判下进行过剩投资,泡沫的破灭导致了企业资产闲置、债务沉重、效益陡降。国投向网络的资金即达1000多亿美元,超过以往15年的总和。在巨大投入形成的繁重债务负担和成本负担的压迫下,原来业绩良好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巨额亏损,原本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无力偿债,运转不灵,只得破产垮台。(像不像房企)
对于投资者而言,网络股泡沫破灭是其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很多人携全部家当进入股市,有的人甚至负债进行投资,股市泡沫的破灭使其在经济上承受巨大的打击。(像不像买房的投资者?)
萧婉婷又提问到,“可是一些公司的新产品是真的非常优秀,为什么也不能占领市场,获得巨大的发展呢?”
这个问题,郭漪倒是很快就回答了,“那些公司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接受互联网这项创新的速度。这是投资者犯的最致使的错误,过于乐观的估计使得风险投资家和普通投资者加快了对互联网的投资速度,同时增大其投资范围。结果,过度的投资导致了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事实上,人们接受互联网的创新,并把它融合到他们做事情的方式中去是需要时间的,事情不会在一夜间改变。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都有些生不逢时的感觉!来的太早了!”
大家都有些沉默,不是自己不努力学习,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落后就要挨打,太超前了同样没有好日子过!紧紧跟随才是最好的状态!
郭漪有些奇怪的问,“既然高科技有这多问题,你怎么还让我在国内参与了那么多网络高科技项目呢?”
赵宏笑了,萧婉婷也笑了,毕竟这次是m的网络公司泡沫,但是不意味着国内刚刚才开始发展的网络公司也是泡沫,毕竟那么小的市值,而对应的国内市场又有多大,增长率又有多快,现在就是才刚刚开始罢了。
萧婉婷毕竟已经从事网络公司投资多年,而且还参与了一些公司的管理,见证了它们的成长。所以她对郭漪解释到,“网络高科技公司的关键是什么,不是盈利,不是员工数量,而是在它所在的细分市场的地位。显然这时候国内网络市场还是萌芽状态,即使是大的网络公司市值也没有多少,而且还都是第一代的拓荒者,理所当然的都是第一,而且对比国内市场的规模,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有泡沫,在未来也会随着快速发展而消化。”
赵宏也接着解释,“1999年中国的网民不过600万左右。今年随着电脑价格的下降,网络带宽的加速,个人用户就会增加不少,而且还有网吧的资费下调,上网人群迅速扩大。而且政府还是大力支持,今年的网民最少也要翻两倍,而且这个速度还是在加快,但是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依然很低。国则是不同的。泡沫破裂,中国甚至全球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冬天。但是高科技依旧高科技,它依旧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萧婉婷和郭漪眼睛瞬间就亮了,“你是说未来的机会还在高科技公司这里?现在就是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