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东留下继续凌乱的两人,扬长而去,典型的不负责任。
下午,穆东回到了堆场,众人又是围上来一阵寒暄,寒暄之后说他胖了。很羡慕的语气。
可不是嘛,穆老板最近天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啥活不干,能不胖吗?
穆老板对众人的羡慕表示难过,最近确实胖了,不行,要肌肉不要肥肉,要健康不要虚胖,于是,整个下午,穆老板在好几个操作位奋起劳作,满脸大汗。
傍晚的时候,所有的工人都在疑惑的交流:穆老板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吧?
这会的穆老板,正安静的坐在办公室,整理一份工资标准。书写的间隙,不时捏捏胳膊揉揉腿,心里懊恼,冲动了。两段时空都没怎么胖过,被一句“胖了”冲昏了头脑。
穆东制定了三级工资标准。
第一级:穆大国,钟国栋,苏鹏,谭家明,谢东林,月薪3500元;
第二级:穆晓霞,穆爸,穆二叔,三个卸车指挥人员,一个传送带操作人员,月薪2500元;
第三级:穆妈,穆二婶,其他辅助工人,月薪2000元。
其中谢东林,指挥卸车以及养伤期间按照第二级标准计薪,驾驶车辆期间按照第一标准计薪;
钟国栋泉城学习驾驶期间,按照第二标准计薪;
其他人员按照实际考勤计薪。薪金结算至10月31日。
晚饭后,穆东找来穆大国,钟国栋,穆晓霞,加上穆爸,公布了这份工资标准,征求他们的意见。
几个人都有点吃惊,这份工资标准,偏高了。
2008年的鲁南农村劳动力,没有这么高的价值。也就技术工能达到这个工资。
即使是属于技术工人的铲车司机,这个标准也是偏高的了。
穆东就给大家说:“钱聚人散,钱散人聚。堆场的工作很累,这个标准,可以让大家工作更尽力。”
大家也就默认了这份标准,毕竟也事关自己的收益。
穆大国就疑惑的问道:“大哥,那你的工资是多少?”
对啊,穆东咋没工资呢?
其实穆东也没想到这个问题,他潜意识里觉得生意都是自己的,还算啥工资。
穆大国问了之后,穆东突然想明白了,生意不全是自己的,还有很多投资人合伙人,自己的工资,应该列支,这样的账目才是完整的、有信服力的。
好吧,那自己也就按照第一级标准领工资吧,自己不在堆场的时候,不计工资。
结果大家都不干了。
工资标准,必须高于第一级,最低定5000。
不在堆场那是出差,是联系业务,必须计工资。
穆东凌乱了。
最后结果,穆东月薪4000,全勤计薪。
第二天一早,穆家堆场公布了穆老板的四号令。
红纸黑字,堆场沸腾了!今天发工资,发高工资!
工人对穆家堆场,是认同的。工资标准什么的,虽然老板一直没说,但是农村劳务工,自有约定俗成的价格在那里,穆老板肯定会遵守的,穆老板对司机都那么好呢。
还有就是,穆家堆场的伙食,真的很不错,完全是家常菜的架势,不像其他工地的大锅菜,少油寡盐的。工人都能看到,穆家的人,也都是和他们一起吃饭,吃一样的饭菜。
原本是对穆老板有一份期待,没想到,穆老板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二十六章 新堆场开业
工人在欢呼的时候,穆东和穆晓霞一起,在银行提取现金。
发现金。穆东相信,现金对于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是强烈的。所以,这次发工资,他和穆晓霞专门去银行提取了现金,放弃了转账转账付款的方式。
下午四点钟,堆场开始发工资了。
办公室和休息室之间,许久没有启用的窗口,这次又派上了用场。
大家排着队,陆续零钱。排队的人们大声的聊着天,不时欢笑着。领到钱的人,兴高采烈和众人打着招呼,快速离去。
是的,领到钱就可以下班了。今天堆场提前收工。
当然,上夜班的,还是要按时上班,回家把钱收好也就是了。
很多人都是从堆场筹备就开上上班的,截止到10月底,累计工时达到了五十多天,小两个月,工资自是不少。
穆二叔一家三口的钱,都汇集到了穆二叔手上,14400元。穆二叔感觉自己有些凌乱了,怎么这么多?
钟国栋和穆晓霞两口子也领了九千多。
……
……
最后,穆东也领到了自己的工资,7200元。捏着这一沓钱,穆东有些哭笑不得,这算是左手倒右手吗?
至此,穆家堆场第一次发放薪水完美收官,准备好的十万元现金发放一空。
当晚聚餐,除了夜班人员,大家都喝了一点酒,气氛友好而热烈。
穆老板又一次被兴奋的工人给灌趴下了,穆妈千方百计的维护,都没有奏效。
第二天早上,头疼欲裂的穆东,被轰鸣的机器声吵醒。简单吃了早饭,穆东上午一直待在办公室里,计算最近堆场的资金情况。
销售沙子的情况很稳定,每天一万元以上的销售额,截止到11月5日,已经累计销售了接近50万元。
前期的资金沉淀,加上穆东房屋抵押带回来的60万元,现在手头竟然还有162万元的资金,而且随着后期销售沙子的收入,总体可用的资金,还在增加。
哎,以前钱少的时候,担心堆场填不满。现在钱已经多的,堆场不够用了。
堆场36亩地,24000平方米,需要留出通道和装卸车场地最低3000平方米,即使按照平均8米的堆高,也只能堆放大约17万立方米的沙子。不能再高了,再高的话,后期塌方滑坡的危险太大了。
通过账面上计算,现在净存沙量已经达到了11万立方米左右。剩下的存放空间,不多了。
这么一算下来,穆东苦恼的发现,竟然还有大约100万的资金,没有出路。这怎么行?这样的事情,穆老板坚决不允许发生。
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大约还需要20亩以上的地块,才能合理的利用好资金。
穆老板行动起来。
先是给穆化峰打了一个电话,问一下村里还有没有可以承包的地块,20亩以上,结果,一亩也没有。
那就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了。
穆东给三叔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午饭后到堆场来一趟,说有事情商量。
午饭后,三叔来了,三婶也跟着一起来了。现在穆三婶对于堆场的事情,热心的很,听说有事商量,紧随三叔过来了。
穆爸穆妈,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加上穆东,七个人在办公室关起门来开会。
穆东说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沙场已经不够用了,计划在自家耕种的地上囤沙。
大家都有些沉默,那可是耕地啊,并且,前一段时间秋收完成,已经种上小麦了,现在麦苗都露头了。
毁青苗,在农民心里,是极其不情愿的。
结果穆东的想法更疯狂,不仅自家的地里要囤沙,相邻的几块地,也要争取租下来,连成片,总体的规模达到20到30亩。
穆东做了耐心的解释工作,解释了现在堆场的运营情况,如果不扩大规模,未来会少赚不少钱。
少赚钱?那怎么行?
很多人刚被发工资亮瞎了眼,更何况,大家在堆场都有股份,堆场少赚了,就是自家少赚了。
好吧,虽然不舍得那些嫩绿的麦苗,但是还是按照穆东说的来做吧。
穆东见众人松了口,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第一,不论是占用自家的地还是周围其他家的地,租用半年,明年麦收之前清空沙子,交还农户;
第二,租金每亩地1500元;
第三,明年交还农户前,穆家堆场负责雇佣大型农业机械对所有土地进行深耕。
这三条,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现在每亩地小麦的收入,最多1000元左右,除去种子农药化肥和播种收割,最多六七百元。
深耕也很有必要,堆场使用半年,车辆的重压,会让土地变得板结,深耕一下,让土地变得疏松,才能种植农作物。
穆家三兄弟的地,都连在一块,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分别是穆爸、穆二叔和穆三叔的地块,加起来大约有10亩左右。穆三叔家的地块以西还有两户,大约有5亩地,再往西,就是排水沟和道路。所以,地块西侧最多能增加5亩地,要完成穆东20到30亩地的规划,只能往东侧拓展。
穆爸就挠头,说道:“怕是有些麻烦呢。”
紧挨着穆东家地块的,是村里光棍穆化钰的地块。
说道穆化钰,村里人都挠头。这家伙四十五六岁,好吃懒做,偏偏手脚还不干净。不是去这家菜园偷个菜,就是去那家瓜地偷个瓜,没事还喜欢爬爬寡妇墙头什么的,是村里典型的问题人物。
穆化钰和穆东家的地邻墒,最近几年也是问题多多。有时嫌穆东家耕地耕偏了,有时说打农药熏了他家的庄稼了,反正是经常找些小麻烦。
穆爸也不和他计较,反正穆化钰也就是撒撒泼。穆爸兄弟多,人丁旺,穆化钰也不敢怎么样。
前一段时间,老光棍发现穆家堆场生意红火,就找到穆爸,说要来打工。这样好吃懒做的,走到哪里都是满满的负能量。自己不好好工作,还要带坏一批人,所以,穆爸婉言拒绝了。后来老光棍还来找了好几次,都被穆爸打发走了。
现在土地这事,求到他头上,如果他不作梗,那就不是他了。
穆东听完,说道:“不管他,大不了我们就用自己的地,能放多少算多少。”不管周围的农户愿意不愿意出租,自己的地,现在就能干。
一家人行动起来。
和两侧的农户协商的事情交给三叔去做,穆三叔经营超市,头脑灵活,交际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