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9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杨七多年连番改制,完善。

    燕国朝堂上的衙门已经完善。

    位列最高的衙门,是三阁。

    分别是财、权、军。

    在他们下属管辖的才是各部衙门。

    以此类推。

    杨七需要杨宗卫,在五年时间内,走遍中层衙门和最高的三阁。

    杨宗卫闷着头也开始了他在各衙门行走的历练。

    ……

    时间一晃就过了两个月。

    不出杨七所料,燕蜀两国的战争,最终还是没有打响。

    曹璨很有魄力的请回了在孔雀王朝坐镇的曹玮。

    曹彬在曹玮劝解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燕蜀两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嘴仗。

    曹彬问杨七要孙子,杨七左右推拖着不给。

    骂战频频升级。

    双方一个个摩拳擦掌的。

    却没有真动手的意思。

    ……

    年底的时候。

    晋国传来了一阵噩耗。

    折御勋撑不住了。

    佘赛花不顾众人劝阻,质疑赶往晋国,要去送他兄弟一程。

    晋国征讨神圣罗马帝国的脚步,也因为这件事停歇了下来。

    诸位皇子要赶回晋国看望折御勋。

    折御勋却阻拦了他们。

    在佘赛花的见证下,他下旨让折御卿监国。

    同时手书了一封传位诏书,交给了佘赛花。

    他明告天下,他死之后,暂不发丧,就放在宫里。

    等到儿子们什么时候征讨下神圣罗马帝国,再回府州,安葬他,并且接受封赏和皇位传承。

    他的做法着实震惊的天下人一把。

    他用自己的尸身、兄弟情谊,阻断着折御卿在监国期间谋朝篡位的心思。

    他用自己的死,逼迫着儿子们快速的拿下神圣罗马帝国。

    他借佘赛花的手,借用了燕国的力量,震慑了所有有异心的人。

    最终他捏着一块玉牌,死在了佘赛花怀里。

    那一块寄托着两代人嘱托的玉牌,成了晋国最后的保障。

    佘赛花回到了燕国以后,对于晋国传位诏书的事情绝口不提。

    她只是找杨七哭诉,告诉杨七,她回国的时候,折御勋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看着折御勋变臭,最后烂成泥水的事情,杨七做不到。

    他下了一道圣旨。

    向神圣罗马帝国战场,增兵五万。

    加速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

    乾元十七年。

    神圣罗马帝国覆灭。

    晋国从这场战争中取胜,不仅得到了一大片不输给燕国的土地,同时也得到了大批的财富。

    折家几个兄弟回到了府州。

    佘赛花在燕国兵马的陪伴下,也赶到了府州,宣读了折御勋遗留的诏书。

    折御勋的诏书,震惊了天下所有人。

    他居然采用了已经被抛弃的分封制,分封了几个儿子。

    除了大儿子以宗主国皇帝的身份继任了皇位以外,其他的儿子均被分封到了被征服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上。

    监国的折御卿同样得到了分封。

    只有一个府州。

    府州封给了折御卿成为了他的封国。

    新继位的晋国皇帝,自然只能搬家。

    用折御勋在诏书里的话讲,儿子们在外面怎么折腾都行,但是不能动府州。

    府州是折家的祖地,要一直守护下去。

    ……

    对于折御勋采用分封制度,很多人不能理解。

    唯独杨七能够理解。

    占领了神圣罗马帝国故土的折家,成为了一个疆土鼎盛的超级大国。

    在疆土面积上,几乎比燕国还大。

    而在神圣罗马帝国和原晋国之间,隔着狭长的隔壁、庞大的沙漠。

    根本没办法一起治理,所以分封是必然的。

    晋国不比燕国,疆土连不在一起,又有天堑阻隔,不得不如此。

    ……

    晋国的事情告一段落后。

    燕国迎来了一个空前的喜讯。

    曹佾、杨乐之二人制造的蒸汽机,终于完善的完成了。

    准确的说,应该是曹佾、杨乐之、汤臣三人。

    汤臣在最后也参与到了这其中。

    燕国皇宫。

    御书房。

    杨七瞧着三人,一脸热切。

    “朕心甚慰!”

    杨乐之激动的道:“父皇,您之前跟儿臣说过,儿臣要是能造出它,您就赐给儿臣一个工坊的。”

    杨七朗声大笑,“朕在东北,给你们准备了两府之地,建立一个庞大的工坊。你们所有研究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在里面制作。”

    杨乐之喜笑颜开。

    汤臣借着杨七高兴的时候,躬身道:“陛下,雁门关如今俨然成了一个兵工厂,除了武器,其他的一概不造。

    臣有一批不怎么喜欢制造武器的,却喜欢制造其他稀奇古怪东西的人。

    臣想带着他们,跟随二皇子。”

    杨七大喜,笑道:“准了!”

    三个功臣中。

    唯有曹佾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杨七看出了他有心事。

    所以在最后的时候,他让杨乐之和汤臣二人先离开,独留下了曹佾。

    杨七请曹佾坐下以后,长叹了一口气,“想家了?”

    曹佾的眼泪一下就止不住的流淌了下来。

    曹佾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师傅,我不想哭的,可是眼泪它不争气,就是往出跑。”

    杨七拍了拍他的肩头,轻声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想家了流泪,没什么可丢人的。”

    曹佾想家了,这件事杨七在他刚进入到御书房的时候,杨七就看出来了。

    小家伙之前一门心思的扑在蒸汽机的制作上,所以对家没有那么眷恋。

    如今蒸汽机已成。

    他一颗紧张的心思放下以后,想家的情绪就全部涌上了心头。

    人心走了。

    想留也留不住。

    杨七不愿意放他走,特别是在蒸汽机研究出来以后,放他走。

    他想过一刀了结了曹佾。

    可最终还是在曹佾的眼泪冲刷下,放弃了。

    曹佾既然不能走。

    那就只有想办法让曹佾的父母到燕国。

    燕蜀两国一战,不可避免。

    杨七摸索着小家伙的脑袋,笑道:“既然你想家了,师傅就想办法把你父母接过来。”

    曹佾眼中垂泪,一脸愕然的道:“皇爷爷会同意吗?”

    小家伙从小在杨七身边长大,除了对父母有所眷恋之外,对曹彬还真没有多少感情。

    所以在听到杨七说能接过他父母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而是问曹彬愿不愿意。

    杨七安慰着曹佾道:“这件事你不需要担心,师傅自有主张。”

    曹佾点点头,“我听师傅的。”

    杨七拍拍他,“去找乐之庆祝吧。好不容易造出了钢铁巨兽,不庆祝一下怎么行。”

    曹佾欢快的奔出了御书房。

    曹佾一走。

    杨七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

    “陈琳!”

    “奴婢在!”

    “召军机阁、财政阁、内阁,三阁所有官员,到御书房。”

    “喏~”

    “……”

    少顷过后。

    三阁重臣齐聚一堂。

    杨七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他们道:“朕要跟蜀国一战,尔等以为如何?”

    苏易简等人对视了一眼,并没有觉得意外。

    吕端沉吟道:“可是因为刚刚筑成的钢铁巨兽?”

    杨七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曹佾思家,朕不愿意放他走,又不愿意伤了他的心。所以,唯有跟蜀国一战,让他们交出曹佾父母。”

    苏易简皱眉道:“陛下,为了一个孩子挑起战端的话,传出去了对我燕国名声不利。”

    杨七淡然道:“朕召你们过来,就是要让你们想办法,逼蜀国先挑起战端。”

    众臣们思虑过后,开始纷纷出主意。

    曹彬对杨七的容忍,已经到达了极限。

    他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他迫不及待的希望,有生之年能跟杨七一战,奠定蜀国的霸主地位。

    所以,挑起曹彬的怒火,让曹彬掀起战端,并不是难事。

 第0936章 霸权争夺之战

    (全本小说网,HTTPS://。)

    曹彬的怒火远比燕国君臣们想象的更容易点燃。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曹彬早有跟燕国一教高下的心思,只是一直被文武百官们劝着。

    当燕国使臣到达了蜀国,表明愿意以巨款为聘,邀请曹佾父母去燕京城一行的时候,曹彬心头的怒火彻底被点燃。

    年仅八旬的曹彬,牙齿已经掉光,头发花白,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着,整个人骨瘦嶙峋,一阵风都能吹到。

    可就是这么一个瘦弱的老人,脾气却远比一般人要火爆。

    他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手砍死了燕国使臣。

    燕国使臣被杀,燕蜀一战,避无可避。

    文武百官们纵然有心劝阻,也无能为力。

    燕蜀一战,纵然蜀国想认怂,也不可能了。

    因为燕国使臣被杀,等于打了燕国的脸面,以燕国的强横,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曹彬通过这一手,成功的逼迫了文武百官们答应了跟燕国一战的事情。

    一时间。

    蜀国上下,开始进入到了紧急备战中。

    曹彬身披盔甲,被八个力士扛着,坐镇中军。

    蜀国各地的兵马、将士、粮草、器械,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燕蜀边陲。

    曹彬斩杀燕国使臣的事情,在一旬后传入到了燕京城。

    杨七将此事明发天下。

    举国哗然。

    各地将士们纷纷请战,退伍的老卒们扛着盔甲兵器坐在家门口等待征召。

    只要杨七一声令下,在燕国兵役制度下积攒的数百万兵马,就能汇聚在他的铁蹄下。

    “战!”

    这就是杨七的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