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杨抱拳道:“臣遵旨。”
老杨站起身,抬头挺胸的走了。
步履稳健有力,看起来像是个烈士。
老杨一走,朝堂议事继续。
没有了老杨在,赵光义突然发现,满朝武将,想选一个能放心的派出去的武将,真的好难。
想另遣一个文臣做主帅,又怕酿成了侯仁宝那样的惨剧。
一时间,变得极其为难。
然后,朝堂上就炒成了一锅粥了。
嗡嗡嗡的像是一群苍蝇在乱叫。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大家都有道理,一个个还都义正言辞的。
老将们想出去建功立业谋福利,赵光义怕他们坐大了,再演一处黄袍加身,所以不许。
文臣们想在军中插一杠子,把军权从武将手里夺过来,武将们不愿意。
总之,满朝文武,出主意的多,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完整的。
都是各怀鬼胎,各怀心思。
一场朝会,吵到了太阳西斜,也没有吵出结果。
杨七饿了。
早上就没吃。
中午被叫来参加会议,没顾得上吃。
如今都要到晚上了。
他饿的前胸贴后背。
以前没练武的时候,饿个一两天的也能忍住。
自从练武以后,根本挨不了饿。
一饿,就头晕。
这嗡嗡嗡的苍蝇叫,也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去。
杨七觉得,自己有必要发声了。
“臣杨延嗣,有本要奏。”
杨七在垂拱殿里发声,和赵光义在垂拱殿里发声,有同样的效果。
一瞬间,殿内就静悄悄的了。
刚才还争的面红耳赤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都停下了,直愣愣的盯着杨七。
“这愣货又要怼谁了?”
“我怎么知道啊!”
“有可能是你也说不定……”
“……”
群臣们用眼神在交流,一个个都在眼巴巴的等待杨七开口。
杨七挺了挺胸膛,朗声道:“启奏陛下,臣在这儿待着,听诸位大人们议论了半天,也没有议论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臣自己,有一些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这条蛤蟆一张嘴,别人都不吱声了。
你还好意思问当讲不当讲?
赵光义烦躁的挥了挥手,道:“讲!讲完了就滚。朕允许你提前滚蛋。”
赵光义这不待见的语气太明显了。
群臣等着看杨七怼人的心思,也变成了等着看他被皇帝骂了。
杨七对赵光义的态度,一点儿也不在意。
你是皇帝,我也算是皇帝。
大家都是皇帝,都有各自的小脾气。
我能理解你。
“咳咳咳……”
杨七清了清嗓子,道:“臣以为,此次剿灭叛军的事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做剿,一个部分叫做抚……”
杨七这话一出,赵光义明显愣了愣,而后不由自主的坐直了,做出了准备仔细聆听的架势。
朝臣们也是愣了愣。
杨七大大咧咧的继续说道:“这剿的部分,臣以为,应当派遣大军,联合各地的厢军、蕃兵、民兵,一起控制住叛军扩张的局面,然后分批歼之。
关于人选方面,臣也有一些建议……”
第0382章 使劲占便宜
(全本小说网,HTTPS://。)
“臣以为,呼延赞将军,老成持重,睿智勇猛,他是担任此次剿灭叛军的大军主帅的不二人选。全本小说网;HTTPS://。m;此外,臣推举杨延平担任副帅,李继隆担任先锋将军。
由此三人在,川府叛乱,必定会被平复。”
朝中百官,听到了杨七的推举,都陷入到了沉思。
赵光义坐在龙椅上,也是若有所思。
高怀德出言讥讽道:“你倒是举贤不避亲呐……”
杨七坦然的摊开手,无奈道:“我倒是想举荐高家的人,可惜高家除了卫国公你,没有一个能打的啊!”
这一句话算是戳到了高怀德软肋上了。
高怀德的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孙子辈到有几个有天分的,可惜没长大呢。
高怀德吃瘪了,躲在班列里,阴狠的瞪着杨七闭口不言。
文官班列,宋琪出列,问道:“监军人选呢?”
杨七斜眼瞅了一眼宋琪懒得搭理他。
本官跟你有仇,本官不想跟你说话。
宋琪咬牙切齿的瞪了杨延嗣一眼,转身向赵光义抱拳道:“臣推举王钦担任监军……侯仁宝也是个合适的人选……”
杨七听到这两个名字,差点吐血了。
他很想问问宋琪,你是那只眼睛看到他们合适了?
从头到尾的看,都是两个坑货好不好。
就这两个坑货做出来的事儿,死一百次都不为过的。
“臣反对。”
杨七毫不犹豫的投反对票。
呼延赞是他准岳父、杨延平是他亲大哥、李继隆是他看好的帅才。
把这三个人,交到王钦或者侯仁宝手里,杨七一百个不放心。
“怎么,杨延嗣,你还想把朝廷的大军,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成?”
宋琪侧头,盯着杨七阴阳怪气道。
杨七脸色一变,暗道宋琪阴险。
这话到了赵光义耳中,可就是诛心之言了。
杨七赶忙抱拳道:“臣绝无此意。臣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臣建议的第二部分的缘故。”
赵光义皱着眉头,淡淡道:“你继续说下去。”
“臣遵旨。”
杨七抱着笏板道:“臣以为,仅仅剿灭叛军,并不是长久之计。应当在剿灭的同时,安抚百姓。叛军夹带着许多流民,这些流民,可都是陛下的臣民。也是我大宋税赋的来源,理应慎重对待。
所以,臣以为,在大军剿灭了不臣贼寇以后,百姓们应当尽快安抚,最好是能就近安抚。并且扶持他们,尽快的恢复农耕。
而安抚百姓,就必须要有大批的粮草,赈济灾民。
同时,川府的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重新设立。
这些事,都必须教给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
臣以为,参知政事李昉乃是不二人选。
有李相公坐镇川府,不仅能够安抚百姓,而且还能顺带着监管诸军。
完全不需要再多派一位监军那么费事了。
相信,李相公监管诸军,也没有人会不信服。”
一直闭目养神的赵普,睁开了眼,有些以外的敲了敲杨七,然后缓缓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杨小子的提议不错。”
曹彬抱拳道:“臣也以为可行。”
文武两班大佬都说话了,其他的大臣们,也就把反对的话咽回去了。
杨七得意的冲着宋琪挑了挑眉毛,宋琪瞧见了,气的直哆嗦。
赵光义思量了一下,也觉得杨七说的有理。
“既然两位爱卿觉得可行,那么就照着这个安排办吧。”
赵光义捶胸顿足道:“必须从速办理,把这些贼人,给朕碎尸万段。”
赵光义发泄了一下,然后转头对李昉道:“李爱卿,此事就拜托你了。朕赐你王命令旗,全权督办此事。”
李昉激动的施礼道:“臣遵旨,臣绝不辜负皇恩。”
李昉不能不激动啊!
从他担任参知政事开始,一直都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宰执赵普,虽然平日里不言不语的,但是一旦开口,基本上一语定乾坤。
赵大佬文臣第一的位置,难以撼动。
宋琪作为二把手,权力欲望极重。
平日里在政事堂,赵普不理会的事情,宋琪全部都大包大揽了。
留到他李昉手里的,只有一些残羹剩饭。
有时候李昉都在想,他这个参知政事,还不如一部尚书的权柄大。
如今,终于待到机会了。
此去川府,不仅能够把握权柄,节制诸府。更重要的是,安抚了灾民,会落一个好名声。
只要他以后不作死,一个一代贤相的帽子,就躲不掉了。
这可是读书人一生的诉求。
李昉如何能不高兴?
李昉开心了,宋琪就不开心了。
他忙死忙活想落一个好名声,到头来,还不如李昉出去摆谱一趟呢。
这事,必须搅和搅和,不然心里不痛快。
“杨延嗣,你的办法不可行。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宋琪朗声道:“这安抚川府一府的百姓,可是需要数之不尽的粮食。这些粮食从哪儿来?难道你还能像上次一样捐出家产?”
杨七有些发愣,他不相信,以大宋如今的国力,会抽调不出一批粮食?
宋琪身为参知政事,不会不了解大宋的国力。
他这么说,是想给我使绊子?
杨七心里暗自发笑。
他突然觉得,可以借着宋琪的这个绊子,狠赚一笔。
于是,杨七很为难的踌躇道:“这个嘛……可以卖粮,南国不是再向我们出口粮食嘛。我们可以加大粮食的购买量。”
“哼~”
宋琪嗅之以鼻,道:“南国,一个番邦小国,今岁向我大宋进献一千多万担粮食,已经抽空了整个国家的粮食。此前,为了西北灾情,又向南国要了一次。
再要?就是要南国百姓的命,你觉得他们会给吗?”
杨七大大咧咧挥手道:“南国境内多山,国土又沿海。没有了粮食,他们可以去打猎,去捕鱼嘛。只要饿不死,相信他们不会跟我大宋天朝翻脸。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增加粮价。反正从南国购粮,也是半价。再加,最多是全价而已。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吃亏的地方。”
曹彬瞅准了时机出列,道:“臣以为可行,他们若是不给,臣就带兵去抢。”
翁婿二人一唱一和的在朝廷上演戏,帮着南国谋福利。
曹彬虽然不知道南国有多少粮食,但是杨七既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