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以为,下次再去的时候,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注意。
臣是今年腊月到的辽国,按照大人的吩咐,一上岸就联系上了辽国权贵,送上了不少金银。
有金银铺路,臣置换人口的计划很顺利。
押解过去的交趾男丁,基本上以五换四的比例,置换了辽国的汉民。至于那些老弱妇孺们,根本不用臣去置换,辽国的贵族觉得那些人都是累赘,直接把人都送给臣了。
再加上臣有心宣传南国的生活,也吸引了一些汉民偷偷的跟着臣跑了过来。
所以,人口加起来就突破了八万多人。
辽国的贵族也知道此事,不过他们几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臣回来的时候,船只不够,花钱向他们租赁船只,他们没有犹豫,都租给臣了。
眼下咱们船队的船只比臣去辽国的时候,多了足足两成。”
杨延嗣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端起酒杯和王明诚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放下酒杯,说道:“做的不错,只要从辽国贵族的身上打开了缺口,以后人口置换的计划,就会进行的更加顺利了。
你首战功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大人……”
王明诚欲言又止。
杨延嗣笑道:“有话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若是有所求,我会酌情考虑的。”
王明诚沉吟了片刻,沉声道:“臣希望继续奔走于辽国和南国之间,继续实施人口置换计划。”
杨延嗣怔了怔,疑惑道:“缺口你已经打开了,剩下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就可以了。莫非你是嫌弃海港府管辖的地域太小?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别瞧着海港府管辖的地域小,可是海港城以后的发展,可不是其他府能够比拟的。以我的估算,只要海港府发展起来,每年所获的赋税,能超过宋国年税的一半之多。”
听到杨延嗣这么说,王明诚很吃惊。
大宋一年赋税的一半多,究竟有多少钱,王明诚很清楚。
王明诚沉默着低下了头,半晌之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的看着杨延嗣,说道:“大人,臣想继续奔走在辽南两国之间,并不是因为臣嫌弃海港府管辖的地域太小。而是……臣在辽地,见过了辽地汉民的生活以后,内心大为震动,他们活的太苦了。
臣从没有见过比他们活的更苦的人。
臣想尽快的解救出更多人。
辽国贵族的门路虽然敲开了,但是另外派一个人去,辽人未必认账,还是由臣去操纵此事。不仅能事半功倍,还能从辽人手里换来更多的汉民。”
杨延嗣皱着眉头,盯着王明诚,沉声道:“你想清楚了?”
王明诚一脸诚然,郑重道:“臣从没有像此刻这个清楚过。臣也是汉人……”
杨延嗣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南国缺人手,更缺理国大才,原本想把你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既然你执意要继续去置换人口,那么就去做吧。
你海港府府台的位置,我给你留着,回头我会给海港府暂时配一个代理府台。
什么时候你想任职海港府府台了,什么时候你就走马上任。”
王明诚起身,抱拳作揖,“臣多谢大人厚爱。”
“不说这些了,吃饭吧。在海上漂泊久了,肯定想这些酒菜了吧?”
“很想……”
二人一起吃喝,说说笑笑,直至明月初升。
王明诚,以及王明诚带领的部下,在港澳码头放纵了三日。
三日后,王明诚把他带回来的辽地汉民都交给了杨延嗣,然后带着他浩浩荡荡的船队,押解着交趾的男丁,再次踏上了征程。
这是属于王明诚的征程。
王明诚,从最初投靠杨延嗣的时候,一个被家族胁迫,不得不钻营的人,终于找到了他人生的方向。
然后,他沿着这个方向,无声无息的开始前进。
杨延嗣目送着王明诚的船队离开,心里五味杂陈。
他也不知道自己答应了王明诚的要求,究竟是对是错。
在辽地,有近五百多万的汉民,以王明诚这种置换的法子,何时才能换完?
杨延嗣大致估算了一下,得二十五年。
这还是在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
一旦让辽人发觉了交趾男丁的懒惰以后,和勤恳的汉民一对比。又有谁还会再跟王明诚置换呢?
如果把王明诚留在海港府,帮他搭理海港府,说不定三年之内,海港府就能富裕起来。
大把的钱财入手,杨延嗣能迅速装备起,更多的军队。
相比而言,王明诚留在海港府,远比他亲自去实施置换计划更划算。
第0342章 商法
(全本小说网,HTTPS://。)
和辛勤的奔波二十五年相比,迅速的装备军队,带兵杀过去,更加快捷。/全本小说网/https://。/
杨延嗣并没有告诉王明诚这一点。
对王明诚而言,置换辽地的汉民,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方向。
让王明诚这么一个半辈子都被绑在家族身上的人,找到一个人生的方向,真的很不容易。
经过反复磨练的王明诚,以后就能交托更重要的重任了。
这对南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一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望着渐渐消失在海面上的王明诚船队,杨延嗣低声呢喃道:“你且先行,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咱们带兵杀过去……”
“首领!”
落叶突然出现在了杨延嗣身后,躬身施礼。
杨延嗣转身,问道:“何事?”
“新入籍的汉族人,已经全部收拾妥帖了。按照您的吩咐,让他们顺便押解上了一些货物,准备随时向汉城进发。”
从港澳码头到汉城,足有千里之遥。
南国境内的行商模式还很原始,为了尽快疏通港澳码头通往汉城的商道,杨延嗣打算借用准备迁移去汉城的辽地汉民的手,押解着货物去汉城。
反正这些人手迁移也都闲着,刚好可以利用一番。
也许这么一趟下来,还能激发这些人中的一小撮人,生出行商的心思。
也许,南国本土商人的第一批人,就在这群人中间诞生也说不定。
总之这么做,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听到了落叶的汇报,杨延嗣点头道:“此事就交给呼延赤金去办,让她率领五千游骑军,带着这些人,尽快上路吧。
回到了汉城以后,可以把这些人交给苏易简,命他派遣人手安置。
汉城周边的田庄我一直都留着,就是为了安置这一批人。
同时,传令下去,以后从辽地来的汉民,全部安置在各大城池的周边。
另外,召谢韬到此,暂时代理海港府府台一职。”
落叶抱拳领命,退了下去,派遣人手尽快去执行杨延嗣的命令了。
接到了杨延嗣的命令,呼延赤金也不迟疑,当即就带着八万新入籍的汉族人上路了。
这些新入籍的汉族人,和三天前从穿上下来的辽地汉民们,简直判若两人。
下船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双眼无神,犹如行尸走肉。
此刻,他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一个个眼中都透出了希望的光芒。
呼延赤金带走了五千游骑军,也带走了所有新入籍的汉民。
杨延嗣留在了港澳码头,把剩下的一万一千的军队,聚拢在了身旁,接管了海布里驻扎在港澳码头的军营。
万事俱备,只等海山的到来。
按照火山卫的密奏,海山的皇城军已经出了汉城,行至奇宝山,还得半个月时间,才能到达港澳码头。
借着这十五天的空闲,杨延嗣开始整顿港澳码头。
杨延嗣首先整顿的是港澳码头上的秩序。
在海布里管辖下,港澳码头几乎没有秩序可言。
没有人去管理市场,也没有人去收税,更没有人去管理杀人害命的事情。
杨延嗣率先让人接管了整个港澳码头,重新开始在码头上建立了秩序。
码头上的市场,被杨延嗣细细划分。
外地的商客,只能从码头东进入码头,所有的货物也全部寄存到东码头的仓库内。
大宗规模的交易,必须在东码头临时城里的交易厅举行。
所有的货物必须明码标价,让商客可以清楚的知道货物的价格,货比三家,尽快找出自己所需的货物。
交易的整个过程都在交易厅监管下完成,一旦完成了交易,必须如数交纳税金。
港澳码头中端,被杨延嗣规划为休息、吃饭、娱乐的一条商业街,所有的商人都可以在这里休息。
同时,从港澳钱行,正式更名为南国钱行港澳分行的钱行,也坐落在这一条商业街的正中间。
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钱行,远比地域信誉担保的钱行,更有保障。
在弄清楚了钱行的作用以后,商人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一小部分的商人,在了解了钱行的性质以后,已经开始向钱行里存钱试探了。
大部人的商人还在观望。
毕竟,这些商人们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把钱存在南国,不如把钱带回自己家,更让人放心。
商人们的心态,杨延嗣了解,所以他并没有强迫这些人存钱。
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只有让这些人真正认识到钱行的好处,钱行的信誉真正建立起来,才能让他们放心存钱。
每日每日收到的大笔的税金,一车车一车车的送进钱行存储,足以让这些商客们尽快对钱行树立起信心。
码头西边,一大片开阔地,被杨延嗣规划为零散商客的聚集地。
许多人在这里交纳了一定的摊位费以后,就能放心大胆的摆摊。
整个西边码头,可以说是码头上最热闹的地方,像是一个大集市一样。
码头的规划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