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请虫洞帮忙,派来了老约拿,率领一种水族儿郎,来帮助彼得翻江倒海。
到了地头一看,江没有,还更没有,只有一条不大的支流河沟。
这些水族勇士,一看没有什么挑战性,随便冲了进去,弄翻了几条最大的船只,包括杨殿邦的指挥舰,然后又在满清的船队里,来回转悠了几圈,然后就不管了,袖手旁观。
不过就是这样,也把满清水师遭受了灭顶之灾。
占了自己全部守城力量三分之一的绿营水师,就这样随波逐流,化为乌有。
咸丰只觉得如同天塌地陷,自己进入了一个重重黑暗的空间,四周都是黑洞洞的大山,以起把他合围起来,以无可抗拒的大力,对他实施挤压,让他只有呼出的气息,却没有能力吸入胸腔急需的空气。
他只来得及发出一声闷哼,悠然昏厥倒地!
幸亏摄灵就在身旁,在咸丰脑袋即将磕地的前一秒,伸手托住。
然后另一只手配合,把咸丰扶了起来。
利用袍袖的遮挡,他在咸丰的人中穴位掐了一下,让他从昏迷状态苏醒过来。
人中穴能造成深入神髓的疼痛,因此这一招掐人中使人复苏最为有效。
咸丰苏醒,也不顾人中疼痛,赶紧和摄灵确认,刚才的失败是否真实。
得到摄灵的确认,他心里一紧,又要昏倒,摄灵赶紧把他缠走,以免被守城的将士们看到。
摄灵对这位皇帝嗤之以鼻,心里话,你是死是活,我才不操心!但是,你别在这个时候,大庭广众之下给我死,你知道不知道?
你虽然成事不足,但是我也不能容忍你败事有余,是不是?
二人回到大营,来到咸丰皇帝的下榻之处,二人喘息坐定。
咸丰镇静了一下自己的心神,突然睁开自己双眼,两个眼珠乱转,然后问摄灵:“以前的绝户令都是你送达和敦促执行的,是不是?”
“是!”摄灵不知道咸丰为什么问这件事情,照实回答道。
咸丰的两只眼珠继续转动了一会儿,说道:“我要再发一次命令,这次是死令!绝死命令!”咸丰的声音有些歇斯底里。
摄灵无言以对,你愿意死得快一些,随你!
一个近侍太监端上御用笔墨、还有皇帝专用的黄绢纸,摆在皇帝面前。
皇上抓起毛笔,就开始书写。
别说,他在激愤之众,写出来的字体还真有一些气势,近似于笔走龙蛇、下笔如有神助。
写这种东西,咸丰显然比上次给麦轲些战书熟练多了。
这个时候,咸丰才恢复了皇帝的威势,如同老马识途一样,写完了一篇圣旨。
虽然当了皇帝以后,他一般不用自己写圣旨,但是不写,不能说他不会写,毕竟他从小就练习写这东西。
写完以后,他又通篇看了一遍,觉得可以,就递给摄灵,说道:“爱卿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
摄灵心中冷笑,手上还是接了过来,浏览了一番上面的内容。
除了那些程序式的语言以外,一共说了三点内容。
第一,继续征兵,救驾勤王。
要求所有符合要求的大清庶民,必须加入军队,来前线之源。
这个要求就是十岁到六十岁的男性居民。
第二,继续征集钱财。
所以的银两、钱币、铜钱,全部收缴上来,充作军费!
第三,继续收缴粮食。
所有的粮草食都要交出来,然后运到前线,充作军粮。
圣旨同时命令各地把士兵和钱粮集中以后,立刻押送前线,不得宕延!
摄灵看来这三条内容,心里确信,这个皇帝废了!
别说你这样狠心对待自己的百姓,已经失去了做皇帝的资格;就是你这个命令真的推行下去,就能把兵丁、钱财、粮食都能征上来吗?
摄灵知道这个时候,多说无益,皇上不会改变主意;同时,如果皇上的这道圣旨会害死很多人,不也是符合他自己的目的吗?
于是,他告诉皇上,他没有任何意见。
于是,皇上召集文官赶紧誊写,一共弄出一百多份,交给摄灵,赶紧送给那些地方官吏。
在这个环节上,摄灵倒是没有任何折扣,马上又派出黑衣使者,从蛇三零一到蛇四五零,快马加鞭,争分夺秒,把圣旨送到各地。
这些黑衣使者所到之处,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如果死神跳起了最后一支舞曲。
天军这边又是另一番景象。
麦轲趁着战斗间隙,赶紧救死扶伤。
尤其是沱河淝水两条河流沿岸的多处战场,包括陆战和水战两栖战场,不知道有多少葬身于此。
敌我双方的都有。
打捞河水中的死人,麦轲果断请虫洞的动物同盟军帮忙。
虫洞立刻出动他的水族大军,到麦轲面前接受任务。
大鱼小约拿坚决要求带队,它的理由是有日子没见到麦轲了,这次一定要去见见。
虫洞这样的方便是一点要给的,于是小约拿带领十条约拿大鱼、一万条恒河鳄鱼、十万条湄公河鲶鱼,浩浩荡荡来到了沱河。
水下打捞进展得很顺利,尤其是湄公河鲶鱼,别管是寻找死人,还是把它们打捞出来,都干得飞快。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20章 死忠赴死如归
摄灵派出的一百五十黑衣使,分别代表皇上,驰赴各地,再次征集人马钱粮。
如果在政通人和时期,这些人作为堂堂钦差,皇上的代表,所到之处,倍受尊崇,所有人都必须下跪接旨。
但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他们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对待。
不但和惯常的待遇不同,各个不同地区对他们的态度,也由于各地区的主政者对时局的认识不同而千差万别。
凡是稍微明白事理的人,都会对满清现在的局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最乐观的人,也不否认满清作为一个整体,已经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至于各行省、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的已经糜烂不可收拾;有了正在双方龙争虎斗;最好的也就是在斗争中还占有上风。
换句话说,就是天军还没有对他们重点照顾。
比较中立的,也就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的,则认为满清虽然还没有败落,但是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如果没有重大措施,逆转乾坤,很快就会彻底败亡。
至于持悲观态度的人,他们认为满清的败亡,不是将来,而是现在!满清已经陷入死亡的深渊,没有人、没有办法把它捞出这个深渊。
这三种不同认识,也直接决定了对这些黑衣使的态度。
所以,他们作为一个群体钦差御使,承受了五花八门的待遇。
这里只有一个例外。
当一个地区的主政者,是对满清死忠的话,那么,别管他对时局的判断是乐观也好,悲观也罢,还是不乐观也不悲观,都不影响它服从谕旨的命令。
只有在这样的地区,这些钦差御使,才受到了应得的待遇。
这些黑衣人最主要的去处就是各个行省的总督衙门,虽然所有总督都已经去了前线,家里还有留守的官员,也就是个总督衙门的二把手——提督。
不过这些提督一般都在各省负责军事,他同时向二个人负责和报告。
一个就是总督,军事上的长官。
另一个是巡抚,相当于省长,负责各省军事事务以外事务的民政长官。
当然,这个巡抚,也要向总督报告,在民政事务上受总督领导。
尤其可见,总督的位置是多么重要,他的威权是多么高端。
实际上,他这个总督就是代替皇上,督导镇抚一方。
因此,这些黑衣人就是要找那些提督和巡抚,对他们传达皇上的命令,跟提督要人,跟巡抚要钱要粮。
身在战区之内,但是还暂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的和南省巡抚,第一个接到了圣旨。
一位作官清廉,担任巡抚等高端职位的年长官员李德会见了他。
李德,是清道光二年进士,历任姜苏、柑肃等省布政使,为官清廉,剿匪平乱屡次立功。他对后代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例如李德给其子启诏的一些家书中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八字为做官要诀。”
他还自我总结说:“我一生无他长,只以此二句勉力学来。”
他教导儿子说:“为你言之屡矣,不知能从教否?从教努力可为顺孙孝子,倘面从心违则是贪墨污吏,其患不可胜言。”
他还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他从潜运通判时,每年谨二千二、三百金,每日食肉半斤,一年所用一千余金,仍剩千余金,弥补青县亏项,四年弥补五千金。
估计那个亏损不是贪腐贿赂,而是任务没有完成,或者是帐务对不上号。
满清有个制度,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是需要负责的官员自己掏腰包补上这个窟窿的。
从这里可以得知,李德在任期间革除弊政、贩贫扶弱、清廉惠民,从一小段家书中就可以看出李德的做人为官之道。
他带着这样的理念教育后代,也是其族人中廉官文人不断出现的原因。
由此可见,贪官也和家庭中缺乏清廉教育有关。
如此一个清廉亲民的巡抚,如何能接受如此不近情理的所谓圣旨?
尤其是第一条,说是从十岁开始征召兵员,他简直是气炸了肺!
这不是彼竭泽而鱼、杀鸡取卵还可恶?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假传圣旨!
既然有了这个怀疑,他当然就不肯接旨啦,从地上的跪姿爬将起来,站直身体,肃声问道:“你还有别的证据证明你是钦差吗?”
他有吗?
别说,还真有!
这就是尚方宝剑!
这是皇上为了他的这些御史大人能压住场,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