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上章-第8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翀当年初见彭铿氏大人时,也曾有过那么一瞬间的感慨,如此人才为何不能为他所用、为何不是自己先遇到?但是闪念之后,樊翀便意识到是自己想多了!

    少务当年并非巴君,只是巴室国的公子之一。彭铿氏大人当年来到巴原,所见到的第一位国公子可不是少务,而是相室国公子宫琅;所见到的第一位君女也并非少苗,而是相室国君女宫嫄。结果又怎么样呢,宫嫄让他给踹了,宫琅让他给宰了。

    就算在巴室国诸公子中,首先认识彭铿氏大人的也是仲览、谷良与会良,他们都有比少务先结交彭铿氏大人的机会,但这三位公子后来的下场又如何呢?樊翀一路上想着这些事,到达了巴原东北境的定风城。

    以定风城为中心,樊翀调集了周围总计五座城廓的精壮劳力,并将各城廓的守备军阵都带到了蛮荒边缘的群山脚下,选择了一片合适的谷地,伐木、垒土、开沟壑、引泉流、筑寨墙、建房屋,平整出一大片营地。

    看这个营地的规模,足可以建造一座城廓了。樊翀直接用以进入蛮荒修路的精壮劳力就达两千人,跟在后面运送各种物资、留在营地里提供各种后勤保障的民夫近万人,可以说将五座城廓的主要劳力和库廪物资都给抽空了。

    这五座城廓也得维持日常运转,所以还要从外围更多的城廓中调集钱粮物资补充,实际上动用的是举国之力。发动一场大型战役的规模也不过如此,一般人还真指挥不了。

    樊翀调守备军阵到边荒,主要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建好营地,他并没有等两千精壮劳力都到齐,先集合数百人便开始了工程,后续大批人员则陆续到来。在蛮荒中开道筑路异常艰苦,总是会有人受伤,繁重的劳作也不能持久,需要定期轮换补充。

    樊翀在周边各城廓辖境内采取的政策是三丁抽一。每个部族三分之一的青壮都必须赶来,首先算作服国中劳役,超出劳役部分可抵赋税,再超出部分可获得城廓的钱粮补偿。

    离边荒营地最近的大部族是青叶氏。青叶氏族长狐白率领族人来到后,很惊讶地问樊翀道:“令贤君大人来此只是为了打通道路,为何建造这么大的营地,动用如此多的人力,将路又修得这么宽敞平整?窃以为并无必要。”

    令贤君,是樊翀刚刚获得的十爵封君之号。樊翀淡淡道:“奉主君之命迎接中华天使,怎可怠慢?青叶氏乃附近最大的部族,调集民夫最为方便,狐白族长可否将族中青壮尽数派至此地?城廓可补偿青叶氏一年之粮,凡来此者,将来亦可在此定居。”

    狐白族长赶紧摇头道:“我已奉令贤君大人之命,青壮族人三丁抽一,人已尽数带至。蛮荒筑路不知要耗时多久,若来年春耕时尚未完工,族中还得留足够的人手。至于城廓调粮补偿部族,中间多有消耗,就不必了吧。在此定居,更是不必。”

    奉命的各部族当然有偷奸耍滑的,比如青叶氏虽然不敢在人数上作假,但来的并非都是最精壮的劳力。

    樊翀建议狐白族长把壮劳力全部派来,其实是好意,因为他们是离得最近的一个大部族,这么做也最省事。若是影响了部族中的生产,樊翀也答应由城廓做出补偿。

    可是狐白族长有自己的小心思,城廓补偿部族钱粮,哪是那么好拿的,中间可能有经办官员的克扣且不说,而且耗时也很久。

    至于樊翀许诺,参加筑路者将来可在此地定居,在狐白族长看来更不是什么好处。这里不过是为了修通道路而建立的临时营地,处蛮荒群山脚下荒凉之地,附近一带适合耕作的土地不多,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开垦出田园,粮食产量也不会太高,谁会愿意来呢?

    而且假如族中的壮劳力在此定居,就等于族人的迁徙,干嘛要迁到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狐白族长简直怀疑,樊翀是想为难自己。

    而樊翀可没有为难狐白的意思,只能暗叹这位族长只会小算计,却没有真正的大眼光。如今这里只是一片边荒营地,看似并不适合迁徙定居。可是很多人却没有看到,当巴原与中华腹地的道路打通后,这里必将成为边关驻防以及通商往来的重镇。

    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这里将来也必定会出现一座城廓,其城主亦将成为巴国地位最重要、最富有的城主之一。假如此地居民以青叶氏部族为主体,那么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青叶氏的族长被任命为城主的可能性也最大。

    这样一座城廓是迟早会出现的,就看是主动下令去建造,还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待这里逐渐发展成集市、大寨,然后国君才意识到应该要建造城廓。所以樊翀开辟的营地,就是按建造一座城廓的规模。

    青叶氏的族长既然没有这个眼光也就罢了,同样的话,樊翀对附近好几个大部族都说过。有的部长则又派了更多的壮劳力来协助,至于族人在此地定居之事,倒是没放在心上。樊翀心中有数,也不去点破将来的好处。

    樊翀紧急征调这么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修路,很多人也感到不解,因为完全没这个必要。反正崇伯鲧大人已经在修路了,那边修的路越长,这边便可出力越少。须知路越往蛮荒深处延伸,后勤保障以及辎重运输就越难跟上,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樊翀本可以为巴国节省大批钱粮劳力,可是他既要保证这条路的通行规格,也要求尽量往蛮荒深处修得更远,简直是在和崇伯鲧大人“抢”路了。

    有些事情,筑路的民夫以及各部族的族长、甚至各城廓的城主都看不明白,樊翀却又不好直接说出来。他修的这条路意味着什么?不仅是巴原与中华之地的通道,更意味着巴国国境线的延伸!

    **

 070、迎天城(上)

    崇伯鲧从他的部族领地往巴原方向修筑的那一段路,巴国在将来是没有管辖权的。如果巴原这边不修路,那么最终的边境关防就只能设在道路出口处了。

    而少务派樊翀以举巴国之力修通的这一段,那就是巴国的地盘;两边同时修建的道路汇合之处,将来就是巴国在东北境最远的边境关防所在。

    巴原想在这条路的沿途设立关隘、驿所、寨堡,组织民众迁居、派军阵驻守,狩猎、开荒、采集各种物产,也只能在自己所修通道路的这一边进行。

    虽然目前来看只是一条道路,蛮荒深处还没有什么值得占据的地方,但在将来可就说不定了。道路两旁皆是此前未知之地,肯定有些地方适合开发经营,因为有路可达了。

    樊翀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这么做,就看少务能不能明白了。假如少务没那个眼光,反而责怪樊翀付出的代价太大,那么樊翀也就懒得再管闲事。但是少务并没有干涉樊翀,就是让他全权负责、尽管放手行事,并给足了一切条件支持。

    其实虎娃建议少务,由巴国官方派樊翀带着两位妖王赶紧去修路,就有这个意思,而少务当即就反应过来了。但在朝堂上公开说的话,将来都有可能传到崇伯鲧与中华天子的耳中,所以有话不好明说也不必明说,只说是为了更恭谨地迎接中华天使。

    樊翀可不像崇伯鲧那样,能有两条九境蛟龙开道,但他征调了巴国这么大规模的人力物力,也有两位妖王持神器斧头开路,加之靠近巴国这边的地势更佳,所以进度比崇伯鲧那边更快。

    哈洽和善吒只负责将前行的道路打通,按照规划好的路线,砍伐树木、开凿山石、填平沟壑,至于整固路基、夯实路面,修造出一条可容两辆车错行的平整道路来,则由后面跟进的两千精壮劳力负责。

    这并不是普通的山中野径,不仅是打通了就行,路基必须造得足够坚固,路面也必须足够宽敞平整,路线的选择还要尽量考虑坡度缓和,并最大程度地避开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走得当然不可能是直线。

    樊翀用了三个月时间,道路在蛮荒中向前推进了近三百里,终于和崇伯鲧大人的队伍汇合了。崇伯鲧同样也修了近三百里路,但他却比巴原这边多用了三个月,可见那边的工程更难,也可见樊翀不惜代价抢出来的进度。

    将拦在面前的一片参天巨木连根移除,再将树坑填平,走上一道高坡,樊翀终于望见了崇伯鲧大人的队伍,不禁吃了一惊。

    崇伯鲧身为中华天使,带着从帝都派来的仪仗卫队,还有族中三百名精锐壮士,可以想象其威风气派。但是眼前的这群人,看打扮简直像一群逃荒的难民。几乎所有人都拿着伐木、凿石、铲土的工具,满身泥泞、衣衫褴褛。

    队伍中只有两人例外,是最前面两位彪悍的勇士,他们穿着火红色的衣裳、金色的长靴,身上不仅一点泥都没有,连头发上都没有一丝灰尘,往那里一站,无形中自有一股威压气势,显得卓尔不群。但樊翀第一眼注意到的并不是他俩,而是走在队伍中间的一条大汉。

    假如樊翀见过伯羿,或会感觉这大汉的气势与伯羿有一拼,但又有很大不同。看其的形容,年纪约在四旬左右,身高丈余,裸露的双腿和双臂肌肉虬结,身材极为雄健,但他的打扮简直就像一位民夫。

    樊翀是在秋收后开始修路的,过了三个月,如今的季节已是深冬,那汉子上身却只穿着一件无袖的毡布上衣,前襟敞着,用一根绳子扎在腰间,衣服上有很多地方已经磨破了,浑身沾了很多泥,头发也很随意地挽起,以葛布包住扎了一个髻。

    大汉手中拿着一柄大铲,赤着脚没有穿鞋,看他敞开衣襟的前胸上体毛甚重,可是沾满泥土的小腿上却是光溜溜的。巴原上很多村寨中的农夫都是这样,他们平时不穿鞋也没有鞋,脚底早就磨出了厚厚的茧,而小腿上的体毛在劳作中都给磨光了。

    但这大汉却不可能是普通的民夫,他虽然收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