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床前,刘姓主治医生正在给顾宝仪做检查,旁边跟着两个护士,其中一个护士拿着一瓶兑好的输液瓶,另外一个拿着血压计。
“你确定刚才的血压也是80—120?”
刘姓男医生把手里的ct片子递给一个护士,回头看了眼拿血压计的女护士。
“是的,我测了三次,都是80—120。”
这个护士非常肯定的说道。
“我再看看……”
刘姓男医生小心翼翼拆开顾宝仪头上一角纱布,今天早上发生一幕太诡异,简直是他从医以来从未听说过的。
先是测血压。140…90是正常人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分界线,低压超过90,或者高压超过140,就属于高血压。而120…80是标准的正常人血压。顾宝仪术后服用那些药菜提炼的精华以及降压药后,血压由110—180,降到100…150。停了降压药单独服用药菜精华后,血压逐渐回落到140…90,这个数值已经持续了几天。完全接近正常人血压,也可以说是恢复正常人血压了。
但神奇的一幕是今天早上,顾宝仪的血压从140…90,变成了120—80。达到正常人的标准数值。
随后做了脑部ct,更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顾宝仪脑部唯一的一颗黄豆般大小的肿瘤消失了。这颗肿瘤豆在脑部小板神经上,很难摘除,激光切割了根部。都会显示,但是这次居然没有显示。不仅如此,就连脑部手术痕迹也完全消失了。
做完ct,再次测试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壁弹力,这两项数据更离奇,五六十岁的顾宝仪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壁弹力居然和三四十岁的人相当。
早上发生一幕,已经脱离了他的认知范畴。
现在他要看一下手术伤口,手术是他亲自做的,断不会有假。手术到现在也才几天时间。伤口肯定没愈合。
他撕开的一角没有看到任何手术伤疤痕迹, 接着又撕开一块,依旧没有看到任何伤口。
直接把纱布全部撕掉,纱布里面的伤口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未有过伤口。
“连伤口都好了?”
刘姓男医生倒吸一口冷气,心里的震撼达到极点,手都有点微微颤抖。
“刘大夫,怎么了?”
护士刘姓男医生的手在颤抖,问道。
“没……没事,小桃你叫院长过来。”
刘姓男医生说道。
“哦好。那这瓶液体吊不吊了?”
护士问道。
“先放在桌子上。”
刘姓男医生看了一眼。小护士放下输液瓶,急忙离开病房,找院长去了。
顾大山王冰莲面面相觑,他们看的出来。顾宝仪出现新问题了,但具体出了什么情况,是好是坏,尚不知道。
昨天晚上还说这是奇迹,今天早上怎么又出状况了。从刘姓男医生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好,还是坏。
高婷看了ct和化验数据。知道母亲是变好了,不是恶化,有点紧张。
她感觉今天发生的事情和顾仁有关。
尤其是最后留下的那颗像巧克力一样的药丸。难道那真是神药?
顾宝仪醒来了,狐疑的看着。
很快院长过来了,院长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听到护士说407病房出问题了,放下了手里的事情,立马赶来。
“洪院长,您看这几个数据。”
刘姓男子将ct片子以及检测单子递给院长。
院长看了ct片子上的数据,再看看检验单子,拿过血压器亲自量了血压后震惊了。
随后主任副院长都来了,经过一番检测后,证明了一个事情。
那就是,顾宝仪完全恢复健康,可随时出院了。
当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顾大山王冰莲时,顾大山王冰莲惊呆了,居然完全康复了,太不可思议……
高婷也震惊了,居然是彻底康复?顾仁给母亲服用的那颗药丸,究竟是什么神药能让母亲的病情和伤势彻底恢复。
震惊归震惊,高婷没有把顾仁半夜来过的事情说出来。
当天中午,顾宝仪做完最后一次检查后,主治医生确认,院长副院长签字——顾宝仪完全康复,可随时出院。
这可谓是一条天大的好消息,无论顾大山王冰莲还是顾宝仪、高婷都没有想过,今天中午就出院,人人脸上洋溢着高兴。玉颜打电话给顾仁,顾仁睡梦中醒来,接通电话,听到姑姑可以出院时,相当高兴。 告诉玉颜,他这就起床过来。
等顾仁来到医院时,高婷已经办理完了出院手续。
顾宝仪先被接到酒店,顾大山王冰莲本打算让顾宝仪休息一天,明天早上动身回黄石,顾宝仪不肯,要今天就返回黄石县。
顾仁给夏清打了个电话,让她把老家收拾一套房子,然后到县城来接。他们这一行人有父母玉颜高婷姑姑,总共六个人,他的车可以坐四个人,到县城后,一次性回不去,因此需要夏清也开车来接。
至于柳林到黄石,顾大山说他坐班车到县城, 剩下的顾宝仪、高婷、玉颜、王冰莲坐顾仁的车,刚好五个人。
顾仁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就在顾宝仪出院没多久,一片论文出现在了一本医学杂志上,这篇论文的名字是——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318 大米的任务
(全本小说网,。)
作为华夏最具有权威的医学杂志——华夏医学杂志,上京总部,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忙碌。
原创内容审核办公室,坐着一个二十四五岁左右的女子,正打开邮箱看今天投来的稿件。
她叫大米,上京大学硕士毕业应聘到杂志社,负责稿件的审核。
点开邮箱,总共有二十三份未读邮件。
其中两份是同事发来的报表,余者是投稿邮件。其中一篇稿件的标题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稿件的标题是: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这个标题很有哗众取宠的意味,因为很多人都知道,癌症基本是不治之症,准确来说,就是不治之症。
其中每年关于癌症投稿的稿件也很多,其中百分之九十,属于夸夸之谈。剩余的百分之十属于抗癌药物发现。比如某某某牌黑木耳对癌症具有抑制作用,某某某灵芝蕴含着大量抗癌药物成分,某某某草酸可预防癌症……
这些稿件都缺乏真实的实验数据支持。
随意点开邮件,面露狐疑之色。这篇稿件是以实名医院医生身份投的,而不是笔者学者专家身份。
两种不同身份投的稿件,内容区别很大的。
专家学者的稿件趋向于鼓吹夸张类型,发表稿子多数为了升职贴金。而医院医生的稿件趋向于真实治疗过程经验。也就是说,一个是凭空想象的,另外一个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对于他们这种审核极严的国内权威杂志,第二种类型的稿件,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现在的医院稿件也这么不着实际了。”
大米感叹。
随意往下看,看着看着,神情越来越凝重。这稿件不是泛泛之谈,而是结合真实一个恶性脑瘤患者治疗的经验介绍,其中包括各种真实数据支持。
当她看完邮件后,脸色彻底变了。
这名脑溢血恶性脑瘤患者居然治愈了……治愈了!
她揉了下眼睛, 再仔细看最后的治疗结果。还是写着治愈,并且附有出院证明。
“不可能……这已经是恶性肿瘤晚期,不可能治愈!不会是ps制作的图片恶搞吧?”
大米摇了摇头,但随后又被否决。这是以医院通道投的稿件。具体到医生和病人。甚至可以查出患者治疗档案。除非这个医生不想在医学界混了,不然不会拿这种事情作假。
她再次阅读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把邮件转发给主编。然后站起来朝主编办公室匆匆走去。
主编办公室,一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般厚厚的书籍,正在仔细翻看。
她是华夏医学杂志社的主编欧阳尚华,上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国际知名肿瘤权威人士。
她办公桌前虽然放着电脑,但关着并没有打开。她们这个年龄的人,对电脑手机之类电子产品不感冒,若不是工作需要,很多科研需要借助电脑完成,她都懒得碰电脑。
就在这个时候。门敲响了。
“欧阳老师,您在吗?我是大米。”
门口的大米问道。
“大米,进来。”
欧阳尚华抬头看了一眼。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大米走进来。
“怎么了?”
欧阳尚华平静的看着大米,大米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学生,也是她让大米来这里上班的。
“老师,我今天收到了一封关于恶性肿瘤的稿件,里面介绍了一种治愈恶性肿瘤的方法,并且有临床病例。”
大米紧张的说道。
“治愈?”
欧阳尚华眉头一皱。作为一个知名学者教授专家,对词语的应用非常谨慎敏感。
比如“治愈”这两个字。
治愈和治疗是两个类似但又完全不同的词语,治疗是一个过程,而治愈是过程和结果的集合体。
“嗯。是治愈,并且是医院通道投来的稿件,里面有各项精确治疗数据。”
大米说道。
“不会是哪个急功近利的医生编造出来的吧?”
欧阳尚华思忖了下平静的说道。
“不会有错,我把邮件转发到老师您邮箱了,您自己看。”
大米说道。
“嗯,你把电脑打开。”
欧阳尚华放下了手里的书。凑到电脑前。
大米按了电脑开机键,电脑很快打开了,欧阳尚华登陆上qq邮箱,看到了大米给她转发过来的邮件。
“老师,就是这篇稿件。”
大米说道。
“好的,我看看。”
欧阳尚华凑了凑老花镜,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