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集院静美其实并不太关心是不是陈浩然的女朋友,于是笑道:“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霓虹看烟花,我觉得情侣这一生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霓虹来参加夏季的烟火大会。。。。。。。。。当然跨年的烟花也不赖。”
“你们要知道春天樱花,夏天烟火,秋天红叶,冬天白雪,这便是霓虹四季之景。每年夏季的七月和八月的每个周末,我们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烟花大会,算起来会超过300场。”
“烟花我们华夏也多哦!刘阳不就是烟花之乡吗?”王鸥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此刻所有人耳边都已经传来了隆隆的烟火炸响的声音。
伊集院静美笑道:“我做过一期专门说烟花的节目,我们霓虹的烟花和你们华夏的不太一样!放烟花虽然是霓虹从华夏沿袭的传统文化之一,但不同的是我们霓虹还衍生出了‘烟火师’这一职业的,甚至还有专门的‘烟火师’比赛,音乐焰火式打法,礼花弹、单排、组合烟花、特效烟花,这些是你们华夏工厂批量生产的烟火不能比较的,和机器不一样,这些由衷热爱的‘烟火师。是用‘心’在创作烟火。”
此时已经过了十二点,跨年烟火早就已经开始了,拐过一个街角,越过高楼大厦的阻隔,车上的视野一下变的开阔,程晓羽他们此时都能看到在空中绽放的烟火,空中还飘着白色的雪花,东京辉煌的夜色成为了背景,连续施放的烟火照亮了东京港,让人感觉到了热切的跨年氛围,置身于如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之中,每个人都似乎身处芬芳的潮汐之中,情绪明亮了起来。
于伊集院静美而言,这些璀璨的烟火在夜空中瞬间炸开然后消失的情形,就像短暂即逝的樱花一般,象征着纯粹与无常,高雅与灿烂。当烟火的炮声打响夜空,就像吹起希望的号角,那在天空中熊熊燃烧的图案,从初绽到盛开,迸裂的热情与美感,彻底燃烧着自己短暂的生命力!
看着玻璃窗外,在雪夜里腾空而起的各种烟火,伊集院静美问了程晓羽一个很早就想问的问题:“晓羽君,对你来说来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专题采访的时候,伊集院静美就想问,但是最终没有问,她想在程晓羽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然而她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够了解程晓羽。
“音乐对你来说是什么?”伊集院静美这样的问题问出来,一车人都在看着程晓羽,等着他的回答。
其实在听完听完夏纱沫唱完《雪の华》的时候,程晓羽的脑子里回荡的也是这样的问题。他转头看着窗外,玻璃窗上还这美丽夜景的倒影,他用有点飘渺的声音说道:“音乐是什么?用哲学来说,音乐是遵循逻辑的声音组合与排列,而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本质不同就在于音乐是意志的直接体现。
艺点来说:音乐之于声音,好比理数之于实数,诗句之于文字,绘画之于色彩,相爱之于相识。。。。。。是心脏的跳动,是血液的流淌,是荷尔蒙的勃发,是安稳的呼吸。。。。。。。。。是混乱、触动、感性之中所产生的奇迹,是一刹那,感觉灵魂会被拥抱。“
说完之后,他又转过头来,看着坐在前排侧对着他的伊集院说道:“其实我如果不做音乐,可能根本都不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音乐是什么,就如同问自己,对你来说活着是为了什么一样。
我们知道自己活着,听着音乐,或者做着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不在意其中的本质内涵,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活着,活着就足够了,并不会追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死亡需要理由,活着并不需要。
音乐对我,或者对大家来说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想清楚?把这个问题摆在任何人面前,也许都会迷茫,但其实每个人或许都想知道自己的答案,就如同我们想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一样。
其实这两个问题虽然多多少少有些联系,本质上的意义却不同,人为什么活着,注重人的远程与意义,而音乐是什么,是很现实具体的生活的一部分。
刚才听summer唱歌,我就想过这个问题,音乐对我来说是什么,音乐、音乐,它分为‘音’,和‘乐’,‘音’,自然之音,‘乐’,人的情绪感受,两者相结合才被称作音乐,抛弃了任何一个,都不叫称之为音乐。
也许对大家来说,它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我们可以歌唱友谊,流露出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是社会生活的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追求,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山歌、民歌。它也是一种理解,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承,比如我们华夏的国歌,传递敢于牺牲的品质,不忘民族的曾经遭受的苦难。音乐它也是一本书,书的理解是作者和读者的交流,音乐就在于作曲者,写作者和倾听者的交流,那么听一首歌,也是在看一本书,读一个人的人生与思想。”
程晓羽稍微停顿了一下,在漫天炸裂的烟火下面,轻轻的说道:“但对我来说,音乐是我不可回避的人生使命,也是一种溶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谢谢岁月=无痕的万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八五一章 伊集院静美的迷之身份(续)
“但对我来说,音乐是我不可回避的人生使命,也是一种溶入血液的生活方式。”当程晓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基本上否定了记忆中的人生,是真实存在过的,他这个时候已经彻底的成为了这个时空的人,而那段人生彻底的沦为了记忆。
其实程晓羽也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件事情,自己的人格究竟是怎么样形成的,从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三十岁的灵魂占据主导意识,到后面渐渐的由十八岁的灵魂主导意识,直到现在形成了一个新的人格,他并没有仔细思虑过,也许是随遇而安的性格,也许是顺风顺水的生活,让他心态比较平和。
但这其中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他没有变成精神分裂,既有运气成分,也并不完全是运气。
按道理来说,不同的记忆会形成不同的人格,比如说突然彻底的失去记忆的人,在失去记忆之后会逐渐形成新的人格,当他形成新的人格的之后,又恢复了记忆,会怎么样?严重的会精神分裂,即使能够痊愈,形成稳定人格的过程,也根据不同的人的性格,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
但程晓羽的人格融合过程进行的非常顺利,两个灵魂的冲突几乎没有什么明显表露,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音乐是两个灵魂共同的纽带,共同的执着。
其二,三十岁灵魂的程晓羽失去了自己生存的依据,这个世界没有一丝痕迹能够证明他是真实存在过的,因此他逐渐的失去了对意识的主导权,而由和这个世界羁绊很深的十八岁程晓羽的灵魂主导了意识,然后两者慢慢融合成了一个人。当然这其中的具体成因,也个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也都写的出来,不必细究。
要说唯一两个灵魂有冲突的地方就是:十八岁程晓羽妹控属性的觉醒和以及对欲望的克制,和三十岁程晓羽的多情以及下意识撩妹的行为,不太能调和的矛盾。
但这个矛盾虽然不可调和,却又只能在纠结中行进,在左右摇摆中让他看起来有些优柔寡断,但幸好两个灵魂都不是特别强硬的性格,因此没有造成精分的可怕后果。
但此刻他已经彻底的成为了这一时空全新的程晓羽,所以他才会说出“音乐是他不可回避的人生使命”这种话,他认为转播记忆中的音乐就是他不可推卸的使命。
看官们也许不能够理解他的使命感从何而来,因为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抄歌抄出使命感,是不是有点搞笑。。。。。。。。但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又突然神奇般的拥有一段记忆,于是对他来说,就是这样崇高。
并且对他来说,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而那些抄袭来的音乐就是三十岁的程晓羽还确信自己活着的证明。
作为一个文青,他的生命在于接受知识、分析知识、传播知识,甚至怀疑知识、否定知识,在他接受和分析还有传播的时候,他不该受到是非的仲裁。
虽然他并不想借此成为偶像,这叫他越来越理解福伊(foy),那个被基督徒杀害的十五岁女孩。她拒绝偶像崇拜只是为了维护自己最后一点自由,精神的自由。而后人却把她作为圣女膜拜,把她肉身的一部分塑成塑像,使她也成了偶像,放入为她在康奇斯城建造的庙殿里,以膜拜为了人类最后的自由而牺牲的先哲。
在想一想,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发布“挟书律”“禁私学”等一系列严酷的摧残读书人的政策,导致大量的书籍在秦汉之际消失,尽管是冒着杀头的风险,还是有无数读书人悄悄的抄书,有些为了保证作品延续,只能说是自己写的,这样的行为保存了一部分文化典籍的传承。
当然程晓羽远说不上如此崇高,流行音乐的地位也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但对于喜欢音乐的程晓羽来说,它却是很重要的,对于喜欢程晓羽所带来的这些音乐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或许隔了一两个时代,有些音乐还能继续闪耀光芒也说不定。。。。。。。。。
闲话不多说,我们回归正题,霓虹的在废除了农历新年之后,农历新年除夕就变成了元旦,尽管时间上随着西历过,但霓虹还是保留了不少传统年俗。遣唐使时期开始的文化渗透导致其中有些年俗完全“拷贝”自华夏,如贴春联,放鞭炮和大扫除、发压岁钱等。
尽管如今霓虹家庭现在已经很少贴春联了,但商铺大多还是会意思一下,祈求开门大吉。当然,春联上写的都是日式汉字,读音、对仗和含义也和我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