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扭头一看,是程馆长的警卫员。
刚才程馆长他们是从第一幅木雕板画开始看的,警卫员闲着没事,就随意的从第十一幅看了起来!
第十幅到第十二幅,是张梁投入精气神最多的三幅木雕板画。
警卫员随意的观看,很快就陷入到作品的世界。
被杨将军最后被杀的悲壮所感染,不自觉的发出一声喊杀。
“张梁同志!”
程馆长庄重的站好,对着张梁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感谢你!感谢你把这么珍贵的作品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张梁连忙回礼。
“首长!您过奖了!这都是我当初答应过的!
这套木雕,只要放到军事博物馆才能体现他的价值!在我家,只是一件死物!”
第三百五十七章比看电影还爽
“程馆长,这套木雕板画很珍贵?”见程馆长如此庄重的给张梁敬礼,刘记者有些动容。
张梁不知道,她可是清楚,就在三个月前,程馆长正式挂上了将星。
成为共和国少将。
辽省军事博物馆,实际上归属北部战区,是战区的副军级军事博物馆。
一位将军给普通退伍老兵敬礼,这种情况好像只在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出现过。
“何止珍贵可以形容?这是无价之宝,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程馆长激动的眼圈都有些泛红。
吴教授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军事博物馆,不缺少藏品,珍贵的文物也不少,都是革命先烈们留下来的,可是宗师之作,至此一件。
“真的这么珍贵?”刘记者不是搞艺术的,不懂得宗师之作的价值。
感觉程馆长和吴教授表现的有些夸张。
“小刘同志,难道我还会骗你?
你知道宗师意味着什么吗?咱们部队上,一级军士长比将军少,每一位都是军队的宝贝!
而宗师比一级军士长还要稀少!
要知道,宗师的基数可是全国人民。
每一位宗师都是国家的宝贝!
宗师之作,就是宗师的作品,你自己琢磨,有多珍贵?
历史上被称为宗师的像李斯,张芝,王羲之,张旭,颜真卿,吴道子……齐白石,哪一位不是流传千古?”程馆长向刘记者解释的时候,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木雕板画。
“老兵能和先贤媲美?”程馆长这一解释,刘记者反而更加不信了。
上面程馆长说的那些人,哪一位的作品不是以亿计算?
她怎么看,张梁的作品,怎么着,也不值一亿。
张梁不知道刘记者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辩解什么。
“是首长过奖了,我离宗师之境还差很远!
更不敢和先贤相比!
这幅作品,只能算是妙手偶得之!”张梁谦虚道。
“先贤怎么了?为什么不能比?
先贤和小张比,也就是他们死的比小张早而已!
等小张死了之后,他的作品肯定也会大受追捧……”吴教授更是语出惊人。
“……”
张梁无语的看着吴教授,您老是夸我?还是骂我?
我为了出名,就得去死?
我不出名,也要好好活着!
说完,吴教授也感觉自己的话,有毛病,忙向张梁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小张,我老头子是老糊涂了,你别和一般见识!”
“没事,我理解您说的意思!”张梁冲吴教授笑了笑,别的他能说什么?
张梁带给程馆长的惊喜太大了。
以至于,军事博物馆的两位大佬都有些失态。
程馆长连饭都不想吃了,嚷嚷着让张梁赶紧打包。
让警卫员找车,现在就出发,他要连夜赶回去。
张梁一再挽留,加上随行人员也一个劲的劝说。
程馆长这次同意在鸢都停留一晚上,做明天上午的飞机回奉天。
决定不走了,程馆长和吴教授再次把目光转向木雕板画。
一幅幅看,一幅幅揣摩。
“好,太好了!英雄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的意志永远流传!”看完最后一副画,程馆长红着眼睛站起身来。
程馆长伸着手,虚空抚摸木雕板画,不敢真用手去摸,怕一个不小心,这套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受损。
“包起来!你们几个,小心一点,把它们包起来!”程馆长看完之后,直接指挥自己带来的专家给木雕板画打包。
“哎!哎!程馆长,我还没看完呢!”刘记者刚才光琢磨张梁和先贤的差距了,才观看到第七幅作品。
第七幅是小高潮。
打鬼子的高潮,是让人看了最爽的几幅木雕之一。
刘记者仗着自己是女士,拉着程馆长,死活不让他打包。
太过瘾了,比看电影还过瘾。
这是刘记者的切身体会。
“不行,这么多人,万一把木雕板画碰坏了怎么办?
还有,这么多人,会出来的空气,让木雕板画受潮,缩减寿命怎么办?
想看等运回博物馆,做过防护措施之后,再看!”程馆长一点都不给刘记者这位长腿大美女面子。
“首长,其实不用那么小心,这套木雕板画,我已经做过烫蜡上光处理,只要不泡到水里,不用担心受潮的问题。”张梁心里暗笑程馆长紧张过度。
却不理解,程馆长这是穷怕了。
军事博物馆,大军区级的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是不少,可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多。
大多是某场战役使用的红旗,某某英雄人物穿过的衣服。
还有一些抗战时期使用的地图,武器,缴获日军的武士刀,日本军旗之类的。
像张梁这种木雕作品,军事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些,都是部队上木雕艺术家,捐赠的作品。
可那些,连大师级的作品都不多,宗师之作更是一件没有。
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件宗师之作,还是一套十二件宗师作品。
程馆长,包括跟着他来的文物保护专家,感觉再怎么紧张都不过分。
张梁见自己说话也不管用,也就不再吱声,反正东西给程馆长了,他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刘记者看程馆长不理自己,没办法只能把视线转向张梁。
程馆长带她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宣传张梁。
这也是经过报社领导同意的采访任务。
“老兵,咱们聊聊?
你能和我说说什么样的人初衷,让你创作出这幅作品的吗?”
“这个还要从去年说起……”
张梁也很配合,把去年程馆长向自己约稿,自己钻研程馆长提供的历史资料。
后来看到刻瓷板画,灵机一动,想出来创作木雕板画这个点子。
最终确定以杨将军为背景创作出这幅作品。
张梁笑着配合,让刘记者很满意。
不等不靠,带领?战友自主创业,张梁的故事太励志了,非常符合时代旋律。
加上张梁适时送的几个木雕小玩偶,刘记者决定好好挖掘一下张梁的故事。
最好能弄出来个一二三期。
把张梁当做新时代退伍军人的典范来宣传。
对此杨芮举双手赞成,积极为刘记者提供各种素材。
ps:推荐一本朋友的小说,《舌尖上的炊事兵》也是退伍题材的军事小说。
我没有金手指,也没有系统,我只是一名退伍的四级军士长,但是我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舌头。
我的舌头能够品尝出鲍鱼的……
不对,我的舌头能够分辨出上万种不同的味道。
大家多支持一下。
也许和光,有一天能够成为退伍兵军事题材小说的开山鼻祖。
第三百五十八章程馆长怀念大锅菜
“小张同志,这是给你的锦旗和证书!”等把专家把木雕板画打包保护起来,程馆长才想起给张梁的锦旗和证书。
锦旗和证书,无非就是感谢张梁为军事博物馆捐赠木雕艺术品。
证书是证明张梁的木雕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的证明文件。
看一些艺术大师,在简介里经常会著名,什么什么作品,被那个博物馆收藏。
对于艺术家来说,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也是一种荣耀。
在民间,收藏一些不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一种经营手段,这个和一些学术杂志刊论文一样,是一种创收的手段。
晚上张梁都已经安排好了,可是程馆长死活要他请。
白捡一套宗师之作,程馆长很过意不去,想要通话请客来表达一下心意。
没办法,博物馆是清水衙门,让他出钱买,肯定买不起。
只有请客,程馆长底气十足,全鸢都随便挑,可劲吃。
有这套宗师之作,回去光明正大的下账,也不担心军事纪律委员会的人来查账。
谁敢叽歪,你去弄一套宗师之作回来,我老程认打认罚,不然官司打到主席哪里,也不怕。
程馆长再底气十足,张梁也不可能让他请客。
两个人争执不休。
最后各退一步,按照程馆长的要求,就在家具厂吃大锅菜。
“这个大锅菜香啊!我刚参军那会,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到了部队上,居然还有肉吃!
把我给乐的!
还有大白面馒头,我一顿吃四个!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想想,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部队里吃的大锅菜,白面馒头……
我现在每次下部队,都要到连队吃一次大锅菜,大白面馒头。”程馆长大发感慨,缅怀起部队的大锅菜。
“首长,您的这个要求还真能满足您,不光我们这些人是退伍兵,就连做饭的厨师也是退伍的炊事兵,一手大锅菜烧的那是没的说!
当炊事兵,能干到四级军士长,您说,这技术该有多牛!
去大饭店当主厨都够格!”
“哦!那感情好!那我可要尝尝这四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