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事情本身都显得不那么寻常,人们会说起但几乎没人会当真,只当个玩笑话。
然而布丁的员工真的没有想到,这上班头一天,竟真的见到这样的事了。
新世纪,新气象,果然他妈不一样!
有几百人,所以为了加快进度,员工从出电梯就会被分成两队,他和史央清各管一个,拿到红包再顺着前面人的步伐就可以从楼梯下去。
布丁也就用那么几层楼,都是年轻人爬上来都不费事,更何况走下去。
“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谢谢老板!”
陈子迩面带笑容,完美的亲民领导,因为人很多所以他不能一个个留着聊天只能简单说两句。男员工会使劲握握手,女员工…也是握手,当然随着队伍的行进不知道谁带头大胆的简单拥抱了一下,然后他的脖子就遭殃了…
队伍后面的人听到前面的传话,一听说“发钱”其实都不是很相信,可看到最早的人拿着现金出来的时候那个表情其实很精彩。
“真的在发钱?”
“我靠,排队…发钱?”
这事听着是好…可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个老板了,好夸张啊…
“唉,小吴,这里这里…”
小吴是个刚工作的年轻女孩,单纯的很,她此刻已经笑成了一朵花儿,“哎?经理原来你在这儿啊。”
“嗯,前面咋回事儿?都说在发钱,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每人三千,看。”
她手里确实是崭新的一小沓钱,谈不上发财,但也不少了,除了领导,对于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这就是多拿了一个多月的工资。
小吴又说:“陈总和史总在那亲自发的,好多好多钱,说大家都会有的。”
几人一听喜笑颜开,也觉得颇为惊奇,“发了大财的老板就是大方,谁说的人越有钱越是抠?!”
楼上的稀奇事儿在这栋楼里传的也快,秦业和金敏信央不住下属的询问都去和陈子迩说了,而答案则是出乎意料的:没有。
客友酒店新招的工作人员待在秦业的办公室里,看他挂了电话表情尴尬,于是所有人的笑容也渐渐凝固,张大的嘴巴僵硬了起来,“秦总,这,什…什么意思?”
“陈总的意思是…等客友酒店项目为集团盈利了,这三千块一定会发到你们手中。”
我靠!这下好多人心里就失望了,毕竟多一个多月的工资呢!
秦业是无所谓这红包,解释道:“集团在酒店项目投了重金,可现在还是零收入,这可不是搞区别对待。”
员工们都很年轻,这下是被刺激到了。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金敏信那里,理由是一样的,集团对他们还是纯投入呢。
这样一来的话在员工中间其实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或许会有不利的情绪,但其实在传达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公司有业绩,自然就会有奖励,没业绩就没奖励,这不是很正常?
尽管失望,但也无法讲什么。
事情发生不久,陈子迩就因为这件事而再度登上中海本地的一些报纸和杂志,网络论坛上他的名气更大。
亲自给员工发新世纪红包,这成了一个热议话题,人们总觉得自己在被年轻的陈富豪不断刷新着认知的边界。
而富豪本人在第二天去见了一个人才,一个大的集团不能靠一个人,一个人擅长的事情毕竟有限。
他本以为史央清口中的梁胜均是个类似李钟宏那样的中年男人,大概就是黑头发夹着些许白头发,带着眼镜,身材纤瘦,想象中是这样的形象。
但真的见到了才发现这个人有没有35岁还是个问题,而且他是一头乌黑短发,身材不比陈子迩矮多少,看起来精力十足,颇有气势。
这三人在一起那就是妥妥的三个精英在交流了,史央清掌管着过亿利润的大公司,梁胜均履历亮眼,算得上成功人士,而陈子迩就更不必多说。
“初次见面陈总,我叫梁胜均。”
一间商务会所里头,他们进行着简单的见面客套然后落座。
因为媒体曝光,所以梁胜均其实知道自己要见谁,也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概念。他自己是不缺工作的,当然,年纪轻轻的也需要工作。
“我其实有关注过陈总的投资组合,最开始是下决心押注捷信,在门户概念还不清晰的时候坚定带领捷信提前布局,在投资能有回报时又腾挪上中华网,最后在股价高位时果断卖出。”梁胜均的国语讲的有些问题,声音倒是温柔,他脸带笑容,款款而谈,“勇气,远见,耐心,决断力,行业判断…当我回过头细看的时候真的很难相信具备这么多难得品质的人竟然是陈总这么年轻的大学生,所以最早央清问我要不要见见陈总的时候,其实有一点没想到……作为投资的领导者,您的决断,实在是让人叹服。只是我有个疑问。”
陈子迩谦虚道:“过誉了,只是运气好点儿,我猜你大概会问我为什么卖掉?”
“那倒不是,我是好奇,22岁成为亿万富豪…是什么体验?”
史央清和陈子迩都有些发笑,这个人倒是挺有趣的。
陈子迩想了想说:“其实有点儿后悔,如果再来一次,我不会选择这样的财富增值方式,任何东西的突然获得…事实上在兴奋之后是巨大的压力。”
这些话史央清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是在说挣了50亿其实不是很开心?
梁胜均也没想到,“这话怎么说?”
“50亿和30亿只是数字,一开始会有幸福感,后面人会习惯的,所以之后就是患得患失,得到越多,患就越多。”陈子迩不想抒发太多的心理情感,把话转过来,说道:“这也是我在成立盛世电子消费品公司时一定要成立一个研发中心的最初动力,我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获得。”
梁胜均说:“电子消费品,不论是硬件制造,还是软件开发…我们都差硅谷很多。”
陈子迩回答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为了不让自己在2010年后悔,他要在2000年就把树种下。
第416章 两身合一暗推磨
仅仅是一句讨巧的话,从文学和励志的角度来讲,有一点意思,但在商业上…它打动不了梁胜均。
十年?
十年时间足够一家伟大公司的崛起,也完全能见证无数巨人的倒下。这不是口才辩论场,这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胜就是生,赢得一切财富和荣耀,败就是死,输到内裤都可能破洞。所有的情怀与梦幻在这里都显得太过幼稚。
“陈总,应该知道瓦森纳协定?”
陈子迩笑了笑,“我不做芯片的生产制造。或许很多年后这个国家可以做到。但对于我个人来说,那是幻想,不是商业。”
史央清在旁边问道:“瓦森纳协定是什么?”
陈子迩回答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美国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对中国的全球封锁。”
“我来说吧。”梁胜均缓缓说着,“女性天生对军事缺乏兴趣……其实瓦森纳协定就是冷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敏感产品和技术这方面结成的联盟,当然由于美国的强势,这个协定几乎就是美国说了算。简单来说,非协定成员国,有钱买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范围覆盖军用和民用,陈总提到电子消费品,也提到研发中心,所以我想到了半导体产品,但事实上这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这是与全球几十个流氓国家作对。我们这个民族有可能做到,但很难想象个人可以做到。”
史央清明白了,“所以芯片的生产制造在此行列。”
陈子迩对此也是无奈,“对。而且半导体进入门槛就高,最先进的芯片光刻机先不说能不能买到,它的单台销售价可能就需要一亿美元。我这点资本,扔进去别说水花了,连个涟漪都不会有。”
梁胜均问:“那陈总的想要在哪方面做投入?”
“一个是触摸屏及其周边配件,早年间我在美国购买了一个叫多点触控的专利,我觉得有点意思,这两年也一直在持续投入。”
他一听就懂,“我在ibm的时候曾听说过有企业在这个方面做研发,这种手指控制屏幕的技术目前只应用在pos机上,但也有人相信这比原有的机械操控简单,代表着未来。”
陈子迩问:“那你怎么看?”
梁胜均说:“现在流行的触屏产品几乎全是液晶类的单点触控产品,硬件技术很难达到多点触控的要求,硅谷也的确是有公司提供这种技术,但这项技术目前还无法应用到任何一个成熟且廉价的产品上去,它们日子过的很不好。”
他话锋一转又说:“可这的确代表未来,单点到多点……各个行业都是如此慢慢改善。”
这涉及到很多计算机制造方面的事,而术业有专攻,史央清很难一下子听懂,这方面,在ibm工作过的梁胜均确实比她更合适。
这项技术值得陈子迩花点投入,就算最后他做不出好的智能机,但这个代表未来的技术肯定可以给他带来不菲的收益。
除非他管理有问题,研发失败,否则亏损的风险几乎不存在。
“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盛世电子在硅谷也有一家研发小企业,出于保密因素考量……我不能告诉你我们正在开发的是什么产品,但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它,因为它真的很酷。”
梁胜均看了史央清一眼,但史央清面无表情,陈子迩说了是保密,那自然是不能说的。
他很有信心的样子,让梁胜均好奇心很盛。
对于这个行业他是不怀疑的,绝对的上升期,国内乃至世界上的消费者都对电子产品报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所以选择的关键在于企业,企业的关键则在于领袖。
陈子迩的形象因为其与众不同的成功经历所以带有一点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