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迩快速的洗漱一下,然后开车送盛浅予去学校,这天气还有点冷,穿个外套是最好的。
临别的时候,他嘱咐了句注意保暖,盛浅予快速的亲了他一下,也就没其他的了。
下雨天,他其实还蛮喜欢的,城市里油灰很多,下点小雨将空气冲洗一下,呼吸起来也有一种清凉感,整个人都会很舒服,干燥了几天,湿湿的也挺好。
外头空气好,他也就不想去公司坐在办公室里了,因而便开着车在市区里闲逛着,看看各个布丁便利店,它们都是小而精,各个门店都算有人气,看一圈下来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史央清打电话给他,说有个记者要采访他。
人脉……是相互的,她认识媒体那边的人,那边的人也想到了她,陈子迩也并未表达出要完全隔绝媒体的意思,反而是想借助它们做点部分曝光,所以史央清没有一口回绝别人。
徐炎的捷信网那边,他其实已经关照了,本就是小事一桩,徐炎也乐得帮忙,所以也就让编辑部按照陈子迩所说的要求去写了。
内容的重点都在天使投资人的名头上面,当然也包括乐意给互联网极客投资这一点,至于更细的信息,那些真的缺钱的人会找到的。
这边报社的记者要采访他,那就采访吧。
关注互联网的人大抵都知道捷信网改名换姓的消息,两位创始人,尤其是钱晓东获得巨额回报也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羡慕与嫉妒。
钱晓东甚至都接受了专访,上电视讲述他的励志梦了。
陈子迩,也有话题性,一些论坛里或多或少也会有关于他的帖子,大体上,说他走运的论点还是居多,讲述的也都是他慧眼投捷信的事迹,不过因为他还没有主动露过面,一些个人信息要么就是模模糊糊,要么就是不太准确。
对于网民们来说,是这样的。
但对于以‘寻找话题’为职业的记者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他们总有些人脉资源,经过弯弯曲曲的打听,便也能顺藤摸瓜知道了陈子迩。
捷信的事也有报社去盯,尤其是财经类的报纸,三个人,徐钱陈,前两个都没什么问题,最低调的陈姓男子信息较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条很有内容的新闻。
这也促使记者们想要找到他。
电话那头,史央清询问他,“你今天还来公司嘛?”
陈子迩说:“不去了。”
“那你答应采访的话,我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们吧,让他们联系你。”
这也没什么问题。
“好,不过不要都给,一两家就行。”
史央清讲:“总共也就一个记者。”
陈子迩:“……”
这杠你都要跟我抬!
她有些应对媒体的经验,所以简单说了两句,“记者肯定会问一些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不过记者也是人,而且是更喜欢听信一面之词然后弄出个大新闻的人,所以面对他们,有时候重点不是她问了什么,而是你回答了什么。”
陈子迩大体也知道一些,“答非所问,狂打太极呗,最好的手法就是绕着他们的g点,但就是不碰,是不是?”
史央清听着感觉好怪,脑子里又想起昨晚看见盛浅予被她带回了家。她是多年空谷幽寂,怎能控制自己的意识不去想隔壁发生的事。
本来也是如此,小处男看片才上蹿下跳不知所握,老司机则已经习惯了,那手速比谁都快,当然快了不是好事,但这反应一种江湖地位。
对吧,单身狗看一眼污污的场面就要小拳拳捶胸口,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像史央清这样的。
可惜陈子迩看不到她的精彩表情,只是觉得她有些奇怪,而且快速挂了电话,他也是真的一脸蒙逼……
第204章 两个保密生捶记者
陈子迩的车在天音培训班门口停的最久,他在车里观察了一会儿韩茜,因为回家太久,她这个培训班现在几乎没人了,看起来她的状态也不太对,估计这也是学生走了不少的原因之一。
她就坐在那儿一直弹着钢琴,一直弹,没有停下的趋势。
这样子总是让人不放心的,陈子迩下车进门,却没有打扰她,既然她想弹,那他就听一会儿。
外头的秋雨还在下,哗啦啦的雨声仿佛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悲伤的钢琴旋律在这里开辟了另一个空间,让人陷在其中。
这时候能开口说什么呢?他可没那么大的本事几句话就抹去别人心中这种程度的伤痛。
而且有时候,说什么并不重要,出现,陪伴,才重要。
韩茜也完全没有说话的意思。
于是两人,一个坐着弹琴,一个依靠着钢琴听着,这个状态持续了许久,一个下午那么久。
陈子迩没有问她弹的累不累,只是临走前去买了份粥放着。
他走了之后,韩茜的琴音停止了,看着放在钢琴上用塑料袋包装好的一碗粥,过一会儿自己拿到桌子上喝了。
过了一天,一位自称是中海财经报社的记者打过来约他的时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起码和直播以及录电视节目是挂不上钩的,大概就是问些问题,形成文字然后出篇文章。
不过有些不凑巧的是,陈子迩昨天在下雨的时候有些浪过了头,车里暖和,车外则有些凉,连续不断的冷热交替让他稍有些感冒。
昨晚睡下的时候只是觉得有些不舒服,本来是觉得年轻、身体棒棒、睡一觉也就好了,没想到并没什么卵用,他还是有些轻微发烧。
上次感冒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又不是天天生病,所以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怪只怪,昨天因雨带来的降温有点剧烈。
陈子迩问了史央清关于那记者的事,她说她自己已经被采访过多次,可以算作朋友关系。
听了这回答,生了病的陈子迩也就图省事让那人来了自己的家。
他稍微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发型,又给自己找了件外套穿着,吃了药之后握着茶杯边看电视边等人。
不过看电视没看下去,脑子里一直想着自己的事业,梳理着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
其实各方面都还不错,剩下的就是时间的事,企业的成长不会因为他是个重生者就天天急速膨胀,眼下陈子迩自己还是很满意的,他才大三,等毕业的时候,状况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
正在yy间,门铃响了。
人到了,陈子迩起身去开门。
记者朋友他还是要好好招待的,这时候给一个免费的笑脸,到时候人就能给你写的好听点儿,一本万利的事儿,他可不会放过。
开门后,发现是一位挎着黑色女士包的小姐,穿着很平常的黑灰职业装,留着齐肩短发,脸上带着笑容。
“你好,我是曾秋,请问你是……陈子迩嘛?”
陈子迩点头,“曾记者你好,你说的是我,请进吧。”
曾秋很有礼貌的换了鞋,同时还笑着说:“哇,陈先生,我还是第一次进来这么好的房子。”
待她换好鞋之后,陈子迩领着她去沙发坐下,“就叫我陈子迩就好,随意些,陈先生……感觉怪怪的。”
开始到现在,陈子迩都表现的和平易近人,还给她倒了杯茶,这让本来因为大房子而有些紧张的曾秋稍微放松了些。
曾秋笑了笑,大方道:“好,那我叫陈总吧?”
嗯,陈总也不错,只要别是很尬人的陈先生就好,而就这么个细节,报道的时候一句好话肯定是当得的。
曾秋也听出这小伙子有比较重的鼻音,说道:“我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你好像感冒了?”
“一点小感冒而已,只要不烧到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曾记者就没事。”
他开了个小玩笑,曾秋捂嘴轻笑,“您真风趣。”
陈子迩问道:“曾记者怎么会想到来采访我呢?”
“其实我在论坛上发现不不少网民对你是很有兴趣的,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很好奇是什么样一个人投资了捷信,带来了两位千万富翁。”
曾秋缓缓的说着,“你需要看一下我的提问提纲嘛?”
陈子迩说:“不用了,不过我有个小请求。”
曾秋说:“请讲。”
“报道的时候能不能侧重于我天使投资人的身份及投资意愿,关于我的家庭背景、职业等等能不能尽量模糊化处理。”
曾秋问:“怎么模糊化处理?”
“我有一个投资公司,叫盛世投资,介绍我就用这个身份吧,盛世投资的陈总。像我是中海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这种就不要写。”
曾秋在盯这个人的时候也知道他还只是一名大学生,但同时也是在中海小有名气的布丁便利店的老板,这次捷信被收购他也是获益者……如果公众知道一名还在读书的学生拥有巨额财富,总是会引起一些轰动的,而且他在学校也会遭遇麻烦。
不过曾秋并没有查到关于盛世投资的信息,因为这一块的空白使得陈子迩整个人在她的概念里都模糊了起来,比如:他手里究竟掌握了几家公司,多少产业。
陈子迩希望自己在互联网的圈子里名气越大越好,所以还是很配合的,他在意的点也说完了,于是便提醒道:“曾小姐,我们开始?”
曾秋回过神来,“好的,那我开始问问题了。”
人物专访要想有看点,重点是要突出你采访的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跟播放新闻一样,天天在身边能见到的事有什么好播的,同理,天天在身边能看到的人的特点,也没什么好说的。
大概就是那些比较不容易做到、不容易见到的事会是曾秋感兴趣的点……
比如……
“陈总,我知道你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那么你是怎么挣到你的第一桶金的呢?”
“嗯……”陈子迩想了想,“这个保密吧。”
曾记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