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统天下-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兵部尚书刘大夏有一点很对朱厚照的口味那就是他不像一个腐儒;在他的观念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征之国的概念;只不过以前受到国力所限以及历代的君主都没有征服那里的意愿;所以刘大夏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如果现在朱厚照有意要去征服那里了;在国力足以支撑的基础之上刘大夏未尝不会大加支持了。

不管朱厚照倒地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朱厚照所说的组建舰队征服天竺这个理由他刘大夏信了;“不过皇上;虽然此次有了奴儿干的几十万大军蒙古必败;但是此战对我大明的消耗也不少;等到战后朝廷短时间之内估计也拿不出皇上所需的钱财了。”刘大夏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支持你;但是现在国家正经历着一场大战;消耗也是极大的;所以就希望朱厚照能够考虑这个实情将组建大规模舰队以及发动另外一场战争的时间给押后了。

“呵呵;”朱厚照面带微笑;“爱卿担心什么朕知道;放心吧;朕还没有狂妄到不知所谓的地步呢;至于出海所需舰队的事情爱卿在兵部先慢慢的找齐工匠、找齐物资和兵源就行了;在这里朕可以保证两年之内不造舰;而且两年之后造舰队所需的银两朕可以拿出其中的一半来。”

“皇上圣明。”得到朱厚照的这个保证;刘大夏心里大为放心。

剩下的时间;朱厚照便可刘大夏商量起了水兵的事情了;组建舰队不单单是有了船只就行了;对于一个舰队来说水兵的重要性比船只更重要;只要有了钱财、有了技术;多少的船只都能够建造出来;但是没有适合的水兵制造再多的船只也是白搭的。

但是偏偏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水兵的问题比船只的问题还要严重;历史上郑和宝船的图纸以及航海图等所有资料都被刘大夏给拿走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是有刘大夏在正德年间将之烧毁的传言;不过不管这些资料历史上倒地有没有被刘大夏烧毁;最起码这个世界里由于有了朱厚照这个变数他早就在传言刘大夏烧毁图纸之前将这些东西给重新拿回来了。

现在大明的国力强劲;每年赋税上千万两;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强劲的时候;而且朱厚照自己也非常富有;完全可以拿出钱财组建足够的舰队;再加上也不缺少制造宝船的图纸和技术;所以对于大明来说组建一个舰队所需要的船只所欠缺的只不过是建造的时间问题。

但是水兵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大明缺少水兵;并且还记极其缺少水兵;大明建立的时候水兵何其强大;但是奈何太祖非要海禁。成祖时候七下西洋;水兵也是何其强大;但是奈何成祖之后海禁再次来袭。

即便是朱厚照所处的现在;海禁仍旧没有被解除;除了在内陆湖泊和河流之中有少部分用于清剿水患的内陆水兵之外;大明就没有其他的水兵了。

这校年也就在黄河、长江或者各个湖泊之中航行过的水兵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距离朱厚照所要求的差的远了。

所以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军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大明当务之急。

“皇上;水兵非一ri可以建成的;如果皇上不是那么急迫的话可以从现在挑选沿海将士重新编练;如果皇上想要在两三年之内成军;那臣只能抽调江河湖泊之中的水兵激ng锐在渤海湾为皇上编练水兵了。”

好吧;在这件事情上朱厚照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听从刘大夏的建议了;“那就抽调江河湖泊水兵到渤海湾编练吧;这件事情就交给兵部、交给爱卿负责了。”

之后的三天里;虽然刘大夏心里轻松了;也不再那么担心战事了;但是在朝堂之上刘大夏的危局却还没与接触;三天来蒙古大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明军展开连绵不绝的进攻;蒙古人的意图每一个大臣都看的很清楚;就是为了不断的消耗明军的兵力;一直等到大明无兵可用自动崩溃为止。

他们没有注意到三天来明军的伤亡不断下降这个时候;反而不断的抓着三天两万的伤亡要求将刘大夏革职了;甚至就连一直在朝中死死的保护刘大夏的马文升这个时候也默认了;这下子孝宗皇帝感觉是到了可以革职刘大夏的时候了;刚想发布圣旨将刘大夏革职了;外面便传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蒙古人停战了;具体来说就是今天这蒙古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起进攻了;以前的一个月里每一天蒙古人都是一个样子;太阳升起的时候准时发动进攻;但是今个好像已经快到中午了;这蒙古大军还是没有丝毫的动静。

感觉有点不正常的守城将领们便赶紧将这个消息送到了朝堂之上。

群臣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对于刘大夏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由于这个意外马文升很恰到适宜的转移了话题;暂时让孝宗将革职刘大夏的事情给忘了。

不管如何;蒙古人没有进攻是件好事;吵闹了一天之后;晚上还是一切照旧。

在当天晚上;由于蒙古人的暂时停战;厩当中比往常热闹了一点;不过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有一个个的漩涡在生成。

刘健府邸大门紧闭;在外面走过还以为刘阁老府上已经都休息了呢;但是在里面守着大门的那些个护卫才真正的知道今天晚上来到自己府上的都是什么人;说句不客气的话;今天晚上要是蒙古人能够放一把火将这个府邸给烧了;明天厩就得被攻破了。

六部尚书、五位阁老;这是大明朝除了两人皇帝之外所有顶级重臣的聚会了。。

(无弹窗)d( )

 第五百一十七章 暗中协议

(第五百一十七章 暗中协议

刘健府内,资历最高的刘健稳坐中间,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分坐两边,其余五位尚书和四位内阁阁臣分别坐在马文升和李东阳的后面。//虽然朱厚照已经提高了内阁的地位了,更是在早朝的时候让内阁站在了六部之前,但是奈何内阁人数比不过六部,资历更是比不过六部,所以在实际之中现在两帮人还是平起平坐。

身为主人,刘健率先开口,“在做的也都是一起在朝为官多年了,也不用老夫一一介绍。而且再多的也都是聪明人,今天老夫请各位过来的目的你们心里都知道,好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太上皇和皇上的事情各位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刘健说完,便闭目养神一般等着其他的人率先开言,不过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说话,睁开眼睛一看十一个人都在那里相互看着呢。

“呵呵,”看到这个样子,刘健自嘲的笑了笑,这才几年不当职自己就忘了这些人的心xing了,“文叙啊,这里你最年轻了,你就先说说吧。

随着刘健的话,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伦文叙的身上,这里要论年纪也就是伦文叙最年轻了,让他先说也合适。

在伦文叙边上的杨延和看到伦文叙有点发呆的样子,左手轻轻的拍了一下,“哦,哦。”伦文叙反应过来,看到这么多人的目光,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其实观点他心里早就有了,而且几个月里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但是关键的是现在讨论的问题太过于重要了,事关先后两个皇帝,说错了一句话未来就不知道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还在东宫的时候伦文叙做人和做事从来不去考虑那么多向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有朱厚照可以直接保护着他,外人也不会闲着没事去找他一个东宫詹士的麻烦,不过自从离开了东宫之后伦文叙成熟了很多,他已经学会了为官必备的技巧不乱说话了。

不过看今天这个样子,伦文叙也知道自己不说也是不可能的,几人糊弄不过去就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现在蒙古当前,皇上一心处理战事而将国事暂时交给太上皇也情有可原,不过等战事结束之后,文叙希望国事还是交给皇上的好,皇上如果不亲自处理国事也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伦文叙说完,在其他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只不过是对伦文叙的勇气表示了倾配而已,还是在心里面的。

有了伦文叙的开头,其他人便慢慢的接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是同样身为内阁大臣的杨延和和杨一清两人表达了和伦文叙差不多相同的观点。

他们两个人的话也没有让人感到意外,杨延和是朱厚照的岳丈,自然在什么时候都站在朱厚照的一边了,维护朱厚照的利益也就是维护他自己的利益了;而杨一清近年来的多次奖赏以及升迁都是和朱厚照不无关系的,刚刚脱离沙场两三年的杨一清还是偏向于朱厚照更多一点了。

杨延和和杨一清说完,众人将目光看向了身为内阁次辅的谢迁,这个时候按照顺序给他说话了,不过就在谢迁看了杨延和、杨一清两人一眼,嘴上冷哼了一声刚要说话的时候在另一边坐着的刘大夏却突然抢先一步说道,“刚才伦大人和两位杨大人的话大夏深表赞同,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皇上了就应该以大局为重,要不然“沙丘之祸”就在眼前了,所以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我也赞同让太上皇在战后将朝政交给皇上。”

得了,刘大夏这话更加的大胆,直接“沙丘之祸”都给说了出来了,明白无误的告诉所有人在这样下去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观点。

在坐的刘健之外总共十一个重臣,此时除了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两人没有任何表示,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尚书曾鉴唯马文升马首是瞻,刑部尚书屠勋和礼部尚书焦芳像个打酱油的,内阁次辅谢迁生闷气之外已经有四个大臣表态支持朱厚照掌握大权了。

对于这个效果刘健还很满意,只见他在刘大夏说完之后也是一脸忧虑的说道:“大夏说的不无道理啊,国不可一ri无君,但国也不可有两君,考虑到太上皇身体不好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昏迷的事情,所以还是将国事交给当今圣上更好。”

刘健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了,但是他的影响力确实这些人之中最大的,果然他一说完,一直不说话的马文升第一次开口,而且一开口就将大事给定了下来,“嗯,刘阁老和大夏的话确实在理,这江山早晚是皇上的,趁着现在我们这帮老臣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