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发挥都很正常,总成绩超过600分,实现了自己第一志愿。
家长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父母积极的心态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心态,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反之则产生负面影响。大人唠唠叨叨,孩子则心绪不宁;大人沉默寡言,孩子则精神抑郁;大人喜怒无常,孩子则情绪不稳;大人神色慌张,孩子则忐忑惊恐;大人丧失信心,孩子则消极颓废……
营造安静、宽松、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
每个考生的家庭居住条件不同,对他们心态产生主要影响的不是房屋面积的大小,而是家中是否有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
我曾经访问过300多个省级高考状元,他们大部分来自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的家庭,经济并不富裕。而他们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努力为孩子营造一块安静的空间,不打扰他的学习。比如2004年高考的广东省状元是个女孩,和家人住在一间40平方米的屋子里,父母的床和女儿的床只间隔一米。但是这个家庭的氛围特别好,彼此相处和睦。而另外有些人家,房子足有100平方米甚至200平方米,但互相不是唇枪舌剑,就是冷眼相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孩子。
第8节:多与老师联系
多与老师联系
孩子白天在学校里学习,由老师引导;晚上回家做作业,则由家长陪伴。因此,家长和老师都缺乏对孩子心理上全面的了解,需要彼此多联系、多沟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高三年级召开家长会时,多数家长会提前15分钟到位,秩序也非常好。老师介绍情况时他们认真听,有的还记笔记。这反映出每一个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非常配合学校的工作。不过,也有相当多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积极主动,平时却缺乏和老师沟通,认为孩子有了问题老师会和自己联系,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哪怕最负责任的老师也很难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透。
这些家长可能是顾虑到,高三的老师都很忙,自己再经常找上门去,打扰他们,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对老师来讲,家长多采取主动联系是件好事,因为老师一定也正想了解孩子在家里方方面面的表现,这时候您就主动上门了,怎么会不高兴呢?
有一个高三女孩的母亲听了我的这番建议,开始经常主动地与孩子的老师联系,而不再是只在家长会上打个照面。一模考试那天,这个孩子表现得和平时一样,气定神闲。妈妈觉得这孩子“没进入状态”,有点疲塌,便找到了她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告诉妈妈,孩子最近正在有条不紊地学习,她过生日那天,同学们每人送她一件小礼物,她还送给老师一块糖,这些都是好的平和的表现。
这样一来,妈妈心里也就踏实了。原本她想提醒女儿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紧不慢的!”但是和老师交谈后,她认为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是一致的,说明心态很从容,并非“没进入状态”。假如家长不向老师征询意见,贸然对孩子提出批评,就很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的伤害。
除了班主任老师以外,家长还要注意联系任课老师,特别是孩子不感兴趣的课程或考试成绩不好的课程。出现这些情况是什么原因,任课老师往往比较了解,家长也可以通过与老师配合,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提高每科成绩。
有一位姓邵的高三学生,英语成绩比起高中前两年,明显地有所退步,而除此以外的其他课程都学得很好。家长在与孩子的交谈中了解到,她对英语老师“有看法”,因为英语老师经常说话带脏字,很不文明。所以,孩子不愿听他讲课,也不愿意做他留的作业。
我建议这位家长,不妨主动去找英语老师,从侧面比较委婉地反映一下孩子的心态。既让老师明白学生对他的看法和反映,又不伤害他的自尊,还能促进师生关系。因为这件事老师的确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能改正说粗话的习惯,扭转孩子的看法,有助于孩子把这门课学好。
于是这位家长照我说的去做了。老师知道这一切后,很理解,并且认为自己的确有一定责任。后来,英语老师主动关心这个女孩的英语学习,给予许多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她在期末考试时成绩明显有了提高。
高三学生家长要定期向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和老师共同商量,特别要主动承担孩子自己这方面的责任。由于家长和老师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一些看法可能不一致,甚至有矛盾,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把情况交流清楚,毕竟大家有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把孩子教育好。
第9节:跳出高三的恐惧感
不同时期侧重解决不同问题
高三第一学期开学,大多数学生感到既浮躁又渺茫。一方面知道未来的一年将十分辛苦,另一方面又不知从哪里着手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
这时,家长可以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对孩子进行心理调试,主要是让孩子树立信心,跳出高三的恐惧感和高考的神秘感,遵循“目标大、步子小”的学习策略。不要买过多参考书和教辅材料,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计划前进。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考生都很重视,因为有人说这一成绩能够预示高考得分。这话不完全正确,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复习,期末考试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考核,成绩在某种意义上的确能够反映孩子的学习实力和考试走向。面对此次结果,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巩固优势、查漏补缺。特别要注意合理利用寒假的时间。
分析这次期末考试,不外乎三种情况。
第一种,考生正常发挥,成绩与平时相当,情绪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应继续强化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明白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着眼于巩固现有成绩,鼓励他进一步发掘潜力,但不要提出过高的目标,尤其不可与其他同学攀比。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基础差,也可能因为方法不正确。这类学生的家长要争取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寻求捷径。在剩余的5个月里,得620分的考生哪怕再提高10分也很难,而得400分的考生将成绩再提高50分甚至100分,却大有可能。
第二种,考生超常发挥,要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想法。曾经有一个女孩考试成绩比平时高出40分,沾沾自喜,寒假里疏于学业,第二学期才发现已很难进入备战状态。所以,超常发挥不应成为松懈的理由,而是要借此为自己增强信心,并总结相应的考试策略和技巧。
第三种,发挥失常。这类考生面对自己的成绩,再想到下学期开学即进入3月,6月高考迫在眉睫,常滋生自卑、恐惧的心理。这时候,家长首先要镇定乐观,稳定孩子的心态。其次要跟孩子说明,一次失败并不可怕,有超常就有失常,关键是怎样找出原因,在下次考试中扭转失利局面。
第10节: 要重视填报志愿
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实力,却容易忽略填报志愿在高考录取中的重要性。学校发了相关的材料,很多人可能并不下功夫去了解和研究,而是马马虎虎地看一看就过去了。
学习实力体现在分数上,而分数的含金量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就要看填报志愿的技巧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每年都会发生:有的考生成绩一般,比如550分,但是能考上提档线与他分数相对应的学校,也就是自己的成绩没有“浪费”。有的考生考了640分,最后却可能只被一所提档线510分左右的大学录取。
我在此建议,无论家长还是考生本人,要像对待考试那样认真地对待填报志愿这项工作,把它放在与提高学习、调整心态一样的重要地位。
发挥家长的优势
分高未必能上好学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填报志愿也是一种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学生的评估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很多家长问,自己在孩子高考前最应帮他们做什么?总体上看,能给孩子辅导功课、比孩子更清楚学什么、考什么的家长不多,不过几乎所有家长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都比孩子更具优势。
因为家长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去搜集各大学的录取信息、录取机制,研究报志愿的技巧和学问,给孩子出主意。另外,他们也最了解孩子的水平、意向,只要情况掌握得周全,有比较、有分析,就能帮孩子作出正确理智的判断,确保高考分数充分发挥价值。
第11节:家长具体都能做什么
家长做什么
既然填报志愿是高考成功的重要环节,而家长又相对能发挥优势,那么具体都能做些什么呢?
1充分把握信息
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前要充分把握有关信息,包括国家当年关于高考的政策、有关高校的录取政策及目标中的大学三年来的招生情况等等。
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在的省采取哪种填报志愿的形式。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填报志愿有三种形式:考前填报志愿;高考之后、成绩公布之前估分填报志愿;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
以2004年情况来看,采取第一种形式的省市有5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吉林。填报工作都在5月进行,上海在上旬,吉林在下旬,其余三省市均在中旬。考前填报志愿主要以平时成绩为依据,并适当地考虑最近时期的心态。这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对孩子高考会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很难说考前估计的成绩和考试成绩完全一致,很多因素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家长要帮助孩子比较准确、科学地对自己的实力作出预估。
采取第二种形式的省市有16个:广西、新疆、河北、贵州、黑龙江、湖南、山西、福建、云南、陕西、湖北、天津、西藏、安徽、江西、甘肃。这些地区的考生家长关键要协助孩子把考分评估准确,估分能力的高低对填报志愿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