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闪烁)-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是基础,而战术只是在技术这个基础上,尽量的发挥技术优势的一种手段而已。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谈仁皓没有急着看那份战略计划,而是先看了海军新装备的技术文件,海军新式作战飞机的技术文件。当初,谈仁皓还在第五舰队服役的时候就参加过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工作,这让他对一些航空技术术语比较熟悉,不至于到看不懂技术文件的地步。很快,谈仁皓也被这份技术文件给吸引住了。
    飞机是在上次大战之前诞生的,在人类首次利用机械的力量飞上了天空之后,这种新出现的事物立即就引起了军方的注意,并且很快就被利用到了战争中去。在一战的初期,飞机的主要用途就是为炮兵提供校正参数,引导炮兵更准确的打击敌人。当时出现的只是现在所说的炮瞄侦察机。后来,为了对付敌人的侦察机,飞机上首次装上了机关枪,并且发展出了专门对付侦察机的飞机,这就是所谓的战斗机。而到了战争后期,很多侦察机飞行员携带了手榴弹,迫击炮弹,在飞到敌人阵地上空之后把手榴弹与炮弹投了下去,这就是最为原始的轰炸机,随后更大的。…Www.zZzcn.com
    能够装载航空炸弹地轰炸机出现在了战场上。
    可以说,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都处于飞行技术起步的阶段,并且在这几年中诞生了大量的新技术。以及航空战术。到一战结束的时候,很多国家已经成立了单独的空军。而如同唐帝国与美国这类没有成立单独空军地国家也在陆军与海军中设置了规模庞大的航空兵部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杜黑提出了“制空权”理论,并且首次论证了制空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且断言,未来战争的重点在天空之中。谁统治了天空,谁就统治了战场,而且,空军有能力单独摧毁敌人,并且获得战争的胜利(直到70多年之后,杜黑的这一论断才受次得到了实战的证明)。
    可以说,两次全球战争之间的二十多年“休战期”是航空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航空作战理论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在第二次全球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年里,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一战中,大部分的战斗机都是多翼飞机,这主要是发动机功率不够。单翼机难以提供足够的升力,而且灵活性不足导致地。
    而在这时候,单翼机逐渐成为了主流,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速度上,单翼机因为自身阻力更小,比多翼机有着天生的优势。另外,全金属结构,半硬壳,硬壳式机体结构的出现,都极大地改变了飞机的面貌。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内,航空作战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国家都出现了航空理论方面的先驱,也就是如同廖汉翔这类第一批支持航空作战制胜论地军人。唐帝国并不是这场革命的发起者,但也绝不是落后者。从战争爆发前三年开始,唐帝国就一直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作战飞机的性能水平,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新式飞机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随着战争的爆发,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毁于一旦,剩下的三艘航母扛起了整个海军的脊梁,并且发动了战略反击,最终不但战胜了日本,而且还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航母已经取代了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绝对阻力!
    在此情况下,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在战机研发方面投入了更为巨大的力量。从“食雀鹰”到“秃鹫”,再到“隼”,唐帝国海军的战斗机不但改变了落后于敌人的局面,而且还在性能上压倒了对手。在轰炸机方面也不例外,可问题是,战争还没有结束,敌人还没有被打败,而且敌人也肯定在研制更好的战机,那么,唐帝国就不能停下新战机的研制工作,海军也需要更好,更先进的战机,以此来战胜敌人!
    在“隼”的研制工作结束之后,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就向沈飞,哈飞,南飞三家飞机制造厂下达了新的任务书,要求这三架公司拿出新战机的设计方案来,而海军提出的第一份技术要求就是,新的战机必须在性能上比“隼”提高20%以上,另外,还得针对“隼”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适当的改进(比如弹药过少)。
    这个任务并不简单,“隼”的极速已经达到了320节,如果提高20%的话,那么就要达到385节,而在海军下达新的技术指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一种合适的发动机能够提供如此强劲的功率,让战斗机飞得这么快!
    当时,沈飞首先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仍然采用“隼”式战斗机用的发动机,然后全面修改气动布局,增加铝合金的使用量(甚至提出了用新出现的镁铝合金来制造战斗机的主结构),修改战斗机的结构,减轻战斗机的重量,最终达到海军提出的指标要求。不过,这个计划立即就被否决了。一是太轻的战斗机在海军并不太适用,只有陆军才需要重量轻的战斗机。二是成本太贵了,如果增加铝合金的使用量,甚至用镁铝合金来制作战斗机的主结构的话,那么采购一架新式战斗机的价格足够买五架“隼”了。三是这种改进而来的战斗机的升级余地并不大,很快就会落后,而海军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战斗机。
    当时,哈飞,南飞也提出了相应的总体设计计划书。可也都被海军给否决了。这两架飞机制造公司都在忙着生产战斗机,轰炸机,而且还承担了为陆航研制新式轰炸机的任务。因此难以集中力量为海航研制新式战斗机。
    到24年下半年,三家飞机制造厂都没有拿出让海军满意地设计出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情况出现了变化。美国陆军航空兵的P…51D“野马”式战斗机首先出现在了欧洲上空,开始为前往德国地重型轰炸机群护航。而同时,英国空军也装备了更好的“喷火”式战斗机。接着,P…51D出现在了太平洋战场上空,并且与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多次交手。
    敌人地刺激肯定是海军的最大动力。
    P…51D的速度超过了海军装备的“隼”式战斗机,甚至比岸基型号的“隼”(比舰载型号减轻了不少,速度更快一些)还要快不少。虽然“隼”更为坚固,而且火力更为凶猛,在战场上并没有吃多少亏,但是这无疑是扇了海军一记耳光,不管P…51D是不是比“隼”更好一些,对唐帝国海军来说,让敌人地战斗机比自己的飞得更快,那是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向三架飞机制造厂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半年之内完成设计,并且争取在25年中期完成试飞工作。
    让新式战斗机装备部队。而当时,沈飞的第二次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收到了海军的死命令,以及新的设计指标之后。沈飞的工程师立即加速,并且再次修改了新式战斗机的设计。在25年3月份的时候,沈飞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来。
    这就是帝国海军航空兵在战争期间装备的第四种战斗机——“金鹰”。原本海军给这种战斗机取的名字是“鹰”,不过在第一架样机出厂的时候被涂成了金色的,因此后来就被称为了“金鹰”。
    新式战斗机的设计最大平飞速度(5500米高度)为375节,这比海军的要求稍微低了一点,但是也可以接受。最大升限达到了12500米,在不携带外挂弹药的情况下,使用机内燃料的最大航程达到了850海里,如果挂一枚250公斤炸弹,八具火箭弹的话,最大航程700海里,而使用大型副油箱的话,最大航程可以达到了1500海里。该战斗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首次采用了无框架玻璃座舱,而且仿照美军P…51D的设计,采用了气泡式座舱(后来舰载型号换成了有框架的,主要是无框架玻璃罩太容易碎了,在航母上不安全)。该战斗机采用了输出功率达到了2400马力的“风16”改进型发动机,并且在设计的时候留有换装“风18”发动机的空间。其主要武器仍然是四门20毫米航炮(这已经被证明是大战期间威力与性能最好的航空机关炮),每门炮的备弹量提高到了350发。另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充当战斗轰炸机使用,其对地轰炸能力并不差。
    在沈飞保证“风18”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立即在新战斗机上使用之后,海军没有再让沈飞去修改设计了(换上了新发动机后,“金鹰”
    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395节,是大战期间几种能够飞到每小时700公里以上的战斗机之一),并且立即让沈飞开始了全面的设计与试生产工作。
    另外,当时海军还提出了研制新轰炸机的要求,不过最后缺乏足够的研制力量,新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就被取消了。
    “金鹰”的试飞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8月中结束,随后沈飞就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第一批提供给了海航的训练部队,九月底,才会为作战部队提供第一批正式生产型号,而且首先装备的就是舰载航空兵部队。
    除了“金鹰”之外,哈飞还在同期拿出了针对“射水鸟”与“海雕”的改进设计计划。当时,海军没有立即启动使用“风16”改发动机的轰炸机研制计划,也没有启动使用“风18”发动机的轰炸机的研制计划,原因很简单,“射水鸟”与“海雕”的性能比美国海军的同类轰炸机领先了不少,海军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不过,哈飞并不想放弃获得海军新订单的机会,因此,在沈飞全力发展新式战斗机的时候,哈飞就将重点放到了研制新式轰炸机上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改进型的轰炸机。
    新的轰炸机就是在“射水鸟”与“海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使用了“风16”改型发动机,增加了200马力的输出功率。
    另外,哈飞的工程师还针对轰炸机在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气动布局做了一定的修改,另外增加了关键部位的结构强度,甚至在座舱附近设置了更厚的装甲。改进之后,两种轰炸机在飞行性能方面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